名人系列

Snohetta 建築事務所Robert Greenwood.與建築物對話

挪威建築事務所Snohetta全球聞名,如奧斯陸歌劇院、法國Le Monde集團總部、上海大歌劇院,都是其標誌性作品,近年開始拓展亞洲市場,將北歐的簡約建築美學帶至亞洲。現為Snohetta亞洲合夥人及董事總經理的Robert Greenwood,加入公司30年,專責亞洲區內的建築項目,而目前陸續入伙的柏傲莊第一期,其名為「Farm Pavilion」的會所,Snohetta亦參與其中,該建築項目著重人與大自然的連繫,Robert便在專訪中講解箇中的「都市莊園美學」。 Text Jerry Hui Photo Cheung Chin Yui 沿著上環太平山街往山頂方向拾級而上,經過卜公花園、球場,大約數分鐘的路程,就是普慶坊。太平山街作為近年的本土名勝,自然人盡皆知,反而普慶坊的「知名度」不算高。Snohetta的香港辦事處,便座落於普慶坊的一隅。 位處普慶坊的挪威建築事務所 訪問在三月初進行,氣候暖和,Snohetta香港辦事處的門口處,矗立著數枝高大的九重葛,此時開得正盛,紫紅色的花,深綠色的葉,為平凡的街道點綴繽紛色彩,提升了優雅的氣質。Robert指出為何選址在這個旺中帶靜之地,他說:「我們找過PMQ,那個地方很方便,充滿創意,是個不錯的地方,但後來仍是來了這裡(普慶坊),主因是這裡的鄰里關係,當你走在街上,時常人來人往的,我認為很完美。」 建築事務所跟鄰里之間有何關係?不要忘記,建築是為人而建,而建築設計亦是首要考慮關於人的各種元素,因此建築師關注鄰里關係,亦是合情合理之事。整條普慶坊只不過數百米長,已有住宅、小學、食肆、時裝店、藝廊,猶如小社區,Robert是挪威人,他表示由於辦公室空間不夠用,近來便在街尾香港醫學博物館的樓梯口前方租多了一個地舖,室內裝潢開揚,全落地玻璃,用作開會及見客用途。 他笑稱自己亦住在附近,很近PMQ。他是一個人住,沒有家眷跟來,因為子女都已長大成人了,選擇留在挪威發展。從嚴寒的國度來到暖和的香港,他說完全沒有適應上的問題。他笑稱:「對我來說,在天氣上是很容易適應的。至於工作模式,反而要一點時間。挪威人的工作模式可能與香港人有些不同,我們是很relax的,坦白說,我們從來不以建築師自居,而是將挪威的價值帶來香港及亞洲其他城市,那其實很簡單,就是工作及生活的平衡。」目前香港辦事處有30名員工,一半為香港人,近來又開了深圳辦公室,進一步確立Snohetta在亞洲的發展版圖。 建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Snohetta的設計風格以簡約、現代、創新和可持續為特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其設計亦注重與周圍環境的融合,以及與人的互動和感官體驗。Robert於1993年加入Snohetta,至2006年獲晉升為合伙人,負責國際事務,到了2011年更成為董事總經理理,專責歐洲以外的建築項目,他自此經常穿州過省,往亞洲接洽生意。他回憶道,公司跟新世界發展的合作,早於疫情前已經開始。「時為2015年,當時我們為新世界做一個項目,那不是建築項目來的,是跟品牌有關,負責一些graphic design工作,算是這個會所項目之前的熱身練習,令新世界認識我們,由此開展了現在的會所設計項目。」再一年多後,南豐集團亦來找他們設計啟德項目Airside,為了方便與客戶接洽,同時間亞洲的項目逐漸增加,挪威總部乃決定於香港設立地區辦事處。 柏傲莊會所,由來自北歐、日本、香港等五位著名建築設計師合力打造,擁有罕有的大型綠化園林,會所面積約 28 萬平方呎,當中最大亮點是會所中央的戶外空間,設有大型梯田連結魚米共生園,活現「都市莊園美學」。會所有三大主題:「Well House」、「Farm House」及目前仍在興建中的「Sky House」,由Snohetta 負責整體構思設計,而參與團隊還包括日本園境設計團隊Ohtori、來自芬蘭的 Avanto和本地的 Daydreamers 築夢.社、NC Design + Architecture Ltd.等。Robert指出:「你可以說是各種不同的style,那其實主要希望為住戶及賓客帶來各種不同的體驗。『Well House』是個迎接位置,當你從城市來到這裡,乘電梯上來,然後就可以看到會所的景致,它是一個重要的連繫點,是與城市、自然風光之間的連繫;『Farm House』是宴會地所,內裡有一張30米長的餐桌,其架設於原來是大圍站的路軌上,可能是全港最長的餐桌,住客可以採摘會所種植的農作物,作即場烹調之用;『Sky House』是與天空的連繫,可以在屋頂遙望星空,並為所有年齡層的住客而設,頂部空間是為長者而設,底層則是為兒童而設。」 Robert來自挪威——一個擁有茂密森林的國度,對柏傲莊會所以連繫大自然的發展方針最為感觸。他說:「香港是個繁忙的城市,很嘈吵,大家在平日的工作都很忙,雖然大自然就在不遠處,但總是不容易地連繫上。透過這個會所,便將兩者連結起來。我相信,大家都需要這個地方。」 對話決定成果 在設計上,他表示,新世界發展沒有給予太多指引,放手讓他人們去做,不過過程中進行了很多的協商。「整個設計概念,是與新世界的團隊一同進行的,我們畫草圖,互相交換意見,這是常發生的,大家合作得很愉快。我們不是那種一意孤行的建築師,大家是坐在一起,一同商討的。」我會以為,作為國際知名的建築事務所,總有建築設計上的風格及做事作風,如何與本地地產商進行設計上的協調? 他笑道,臉上的笑容帶點耐人尋味,「我們沒有既定的設計語言,你會發現,我們建造的建築物外貌都是不同的,為何不同?因為我們總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客戶、用戶展開對話,亦因著這些對話,令建築物有所不同。我們的建築設計是沒有style,若有style,就會令所有建築物變得一樣,因此我們的style,就是沒有style。」但建築物有style,會有很高的辨識度,更易引起國際市場注目。「對,但亦有問題,若建築物的style只是我個人的style,於是就難以與人產生對話;溝通、對話,是建築設計的創意過程之一,只有與其他人產生對話,才可以令建築物變得獨一無二。所謂建築設計,其實是一個合作的過程,是有很多人一同參與的,亦因為如此,很多時都會做得不完美,不過如此反而會令建築物本身更顯人性化。我們追求的,其實是diversity,我認為是相當有趣的。」 沒有style,亦沒有建築趨勢可言了。他微笑道:「這方面我們沒有想太多,不論是簡約或是複雜的,我們都不太關心。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築物本身會講故事,由此令你對建築物有更多的了解,並與其內部連繫起來。」言談之間,他更將建築物的完成狀況,與客戶的關係連結起來。「建築物某程度上顯示建築師,或建築事務所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關係。若不花時間與客戶建立互信關係,我不認為會有好的建築物出現;一個好的建築,需要客戶的參與,箇中當然會有艱難的地方,如工程時間、預算等,但仍需要良好的對話;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