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企業策略】致豐黎耀華:首奪「工業4.0」認證

工業要走向智能化生產,迎來了更嚴謹的新標準:工業4.0認證。從事B2B生意的致豐工業電子(1710)早於2000年已著手開發智能化生產系統。其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推出相關認證,致豐憑著領先的生產標準,率先在所屬界別取得全港首個工業4.01i成熟度認證證書,印證數碼化及數據聯通策略對提升營運毛利率的重要性。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鄺銘漢 工業4.0由德國總理默克爾於2012年提出並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未來專案,用來提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碼化和智能化。其後,工業4.0概念席捲全球,當中包含價值鏈、實時數據、連接互聯及物聯網、電腦化及數碼化,及大數據分析的元素,推動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的發展。 電子工業產品首重質素 致豐工業電子集團主席黎耀華表示,集團的主要業務範疇為機電產品(收益佔比40.3%)、智能充電器(收益佔比36.3%),開關電源(收益佔比19.8%)、智能售賣系統(收益佔比2.1%)及自動化檢測設備(收益佔比1.5%)。產品類別包括應用於風力發電機組及太陽能系統的盤捲式組裝;應用於可再生能源的電磁濾波器;應用於醫院及商業大廈出入安全控制系統的門禁鎖;應用於商業貨運設備、如叉車及電動葫蘆起重機的電池充電器等。 他說,致豐採取多元化市場策略,客戶遍布多家知名商營機構,市場覆蓋全球20個國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公司年內收益有67.2%來自歐洲市場,23.7%來自北美洲市場,3.7%來自東南亞市場,3.4%來自中國市場,2%來自其他市場。由於歐洲客戶佔比接近70%,而當地的顧客需求,依次是產品質素、服務、運送和價格,做得到才能在業界裡突圍,所以管好產能及質素是首要的。 開發T-MICS生產執行系統 基於顧客對質素的高度要求,集團於2000年已投放資源開發T-MICS生產執行系統,實時收集生產數據,實現周密的生產規劃和監測,以及無縫結合集團生產和營運,可以說已具備工業4.01i成熟度的雛形。 他解釋:「T-MICS生產執行系統為自主研發,可以收集實時數據,並進行精準的生產規劃及監控,目的在於提高智能生產的準確度和效率。當初也不是為取得工業4.0認證,剛好該系統的高技術門檻切合到高規格標準的水平,故取得認證猶如晉身世界級製造商的行列,工業4.0通常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涉及製造技術中的自動化及數據交換,對給予現有客戶信心及汲取新客戶有莫大幫助。」 「在創新科技的推動下,全球新經濟體系中對智能充電器及智能城市系統的需求迅速增長。集團憑藉已建立的龐大市場網絡和生產電力電子產品的專業能力,對於攻佔這些新經濟市場具有優勢。」 數碼化及數據聯通 他說,無論是甚麼機構,要踏上工業4.0的階梯,以下兩項基本功必不可少:數碼化(Digitalization)及數據聯通(Connectivity)。「簡單來說,辦公室無紙化已是數碼化的第一步,當然也包括在業務運作中使用各類型的數碼化系統,如數據處理、實時傳輸、分析及儲藏,以至應用大數據、系統安全支援等。數碼化可以節省儲存成本,提取亦更方便。」 至於數據聯通,他續說:「即是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及機器與人的互聯互通,當數碼化系統的資料能夠互聯互通,每個單位也不是個體,可以連接起來,令資訊科技的真正效能得以發揮,營運流程更暢順無間,例如工程部門使用產品生命週期系統(PLM)完成了產品設計後,產品的設計及工程數據可直接傳送至生產線的機器及品質測試設備;更進一步就是收集實時生產及品質數據,讓管理人員作出更適切的決策。」 工業4.01i級別的亮點是總體戰略、智能生產、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服務及供應鏈配合,系統的運營表現標準化和可量化。致豐獲得工業4.01i級的成熟度認證證書,肯定其實時採集業務運營、生產(高級規劃、表面貼裝技術、裝配和包裝)和物流等資料的能力,實現周密的生產規劃和監測,以及無縫結合集團的生產和營運。 加強系統保安省人手 黎耀華又提到,集團現有生產設備逾半也可以互聯互通,省卻不同部門或不同員工重複輸入數據的步驟,對外亦做到CRM(顧客關係管理)SRM(供應關係管理)的功能,甚至與客戶或供應商物聯,即如對方也擁有相同規格的裝備設置,可以即時追到產品的生產進度、存貨量及運送紀錄,部分客戶更可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監察上述過程。那麼網絡安全或保安設定如何?他說去年已取得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加強系統的設防及保安。而且黑客多以攻擊具消費者資料的機構,相對B2B生意則較為安全。 至於實現工業4.0認證是否對減省人手有幫助?黎耀華說,集團無刻意裁減員工,一些低技術員工如搬運及倉務員需求無疑減低,但會堅持運用4R策略,即再培訓(Retrain)、加薪(Reward)、再編配(Rearrange)及自願離職(Resign)4部曲來對應環境的轉變,大部分員工都會在第一至第三個階段留效,只有不願作出努力或自知沒有能力的員工才會選擇離職。 他強調,20、30年前ISO(國際標準化認證)被認為高水平的製造生產標準,如今已成為多種行業的基本門檻,相信假以時日,工業4.0認證也會普及,愈早取得認證便愈有優勢。不過,要獲取的難度比ISO高很多,並非每間公司都肯花費投資或聘任相關人才。他將系統比喻為一名虛擬的生產運作總經理,能負責採集業務營運、高級生產規劃、裝配包裝和物流資料等解難能力。他說集團會繼續堅持創新的思維方程式,目標是在兩年內取得工業4.0 2i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