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黃炳培 建立多元的「香港製造」

因著美國大選前的中美貿易戰,銜生出港商之間,甚至普羅大眾市場對「香港製造」這個標記的關注度。「香港製造」的字面意義,是源於香港,本地製造,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型市場,由早年轉口貿易,至70、80年代經濟騰飛,從工業,到旅遊業、金融服務,至近年的創科。每個時代均有不同的「香港製造」價值,世界各地的經營者、品牌、投資者進進出出,究竟甚麼是真正的「香港製造」?是純百分百本地原創及生產,或是早已與外地創意交融一起,作為只是市場上的一個品牌?請來本地著名平面設計師黃炳培(Stanley Wong,又名「又一山人」),亦是今屆DFA 設計獎「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獎項的得主,談論甚麼是「香港製造」? 撰文 許思源 | 攝影 張展銳 疫情關係,今屆DFA 設計獎不能如往年般在會展舉行,改為網上發布消息及舉行得獎者作品展覽,同時間,亦於灣仔的茂羅街7 號舉行實體展覽活動,不過實體展期不足兩星期,很快於上月完結。我們邀約Stanley前往展覽場地進行訪談的一刻,只剩下兩天的展期。 從本土到國際的《紅白藍》 談「香港製造」,為何與Stanley有關?他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平面設計師,亦身兼「又一山人」身份,分別從事商業及純個人創作。就以個人創作題材來說,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圍繞社會價值議題,對香港過去的發展狀況有深入研究及理解;而其作品之一,跨越近20年的「正面香港」《紅白藍》系列,更令其名字帶至國際舞台,將向來難登大雅之堂,富有香港人生活特色的紅白藍膠袋,為全世界人所認識。「20多年前,當我開始做《紅白藍》系列時,身邊很多朋友,甚至專家的反應,均認為很土、很cheap,然而經過多年的時間沉澱後,整件事已完全不同了。」 回到「香港製造」的議題上,既然紅白藍膠袋在香港如此具有代表性,由這些材料及元素創作出來的《紅白藍》系列,一定可以冠以「香港製造」榮銜了?他卻笑道:「大家可能不知,其實我們常用的紅白藍膠袋,其物料不是在香港製造的,那是由日本發明,然後在台灣製造的,它是入口物料來的。而我便將之『提煉』,變成『正面香港』的題材,再將之應用到平面設計上,包括個人創作,亦有部分是為新生精神康復會而做的,那是義務工作部分。這個以紅白藍膠袋為題的創作,具有豐富的本土特色,因為我是將作品的訊息完全投放在本土上。它最初是『內銷』的,為香港人而創作,希望將訊息講給香港人聽,後來去到國際參加展覽,又是另一回事。那並不是我原意,亦不在計算中,我只視之為一種『交流』。」 要彈性去理解「香港製造」 從《紅白藍》系列,或者可以為「香港製造」的定義落下其中一個註腳——可以是外地的物料,加上本地創意,是一種crossover?他再指出:「我們要從多角度去分析『香港製造』的意義,是應該以不同的情況去進行評估及給予其價值。我們要從兩部分去講,一是它是否真正香港製造,其二是它是否香港創作。在60、70年代,香港製造業蓬勃發展,如製衣業,當時很多香港生產的時裝服飾都不是香港品牌來的,都是外國人設計、外國的知名品牌,並由香港進行生產,當時是很少香港本土品牌的,而今日這些『掛品牌』的業務,已轉移至中國內地、東南亞,甚至歐洲其他地方;香港已由昔日輕工業,發展成以地產及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國際大都會,亦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本土品牌。」 他認為,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已為「香港製造」定下了框架,就是百分百香港製造。他指了指面前一個很有玩味的TWEMCO翻頁鐘,說道:「這個鐘,就是很典型的『香港製造』,今日依然由一間小型工廠製造。我前往該工廠門口時,已令我很震驚,裝潢很懷舊,一度以為回到了60、70年代。對此,我是完全沒有貶意的,我很尊重廠方的堅持,多年來並沒有將工廠發大來做,依然維持最初的規模,當年是如此,今日亦一樣,所有產品都是少量生產,卻行銷至全世界。這說明了,只要有創意,生意仍是可以做下去的。」 另外,他亦以紅A為例。「今天我們仍可以在市場上找到紅A一些很經典的產品,品牌仍在持續生產,同時推出不少時尚生活用品。紅A不是代工來的,是純『香港製造』的好例子。」他再舉例李錦記蠔油,說道:「由創辦品牌的第一日開始,李錦記是以內銷為主的,發展至今,業務已拓展至全世界,凡有華人的地方,以至外籍人士,均喜愛這種調味醬。李錦記毫無疑問是香港品牌來的,但你認為,品牌今日營運中的工場或工廠,仍是全部在香港嗎?肯定不是的。因此說到『香港製造』,要為『香港製造』寫下定義,應是多元性,以及需要有彈性理解的部分。香港由過去的製造業中心,過度成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現時市場上不止有Made in Hong Kong,還有Made in China、Made in Vietnam、Made in Cambodia等不同生產標籤,時代不同了,每個城市,每個國家,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身份。」 香港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下去 他強調,我們不需要框架去定義甚麼才是「香港製造」,亦不要從基於對過去的理解,去為今日的「香港製造」立下定義。「事實上,香港今日的地道文化、創意,香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進行『提煉』的,由電影、衣服到產品,均可以進一步得到提升。今日的香港,有今日的故事,而且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去講出來。」 對他而言,香港的故事、香港的創意,還有很多很多。「我身為創作人,我會認為,香港擁有的文化寶藏特色、內涵,仍是有很大發揮空間的。紅白藍膠袋常被人輕視,但我卻用這個概念轉化為創作,沿用至今,連外國品牌都要用來玩。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你是否相信,這是屬於我們的東西,其中關鍵是,你要持續地去發展,而不是純興高采烈地三數分鐘,絕不是這樣的,你要慢慢去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