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2022/23年度院士榮譽資格及 社會關愛獎項頒授典禮」隆重舉行 表揚65位傑出院士及9個獲獎單位 展現社會關愛精神

由社會企業研究院主辦之「2022/23年度院士榮譽資格及社會關愛獎項頒授典禮」於1月19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圓滿舉行。社會企業研究院希望通過「院士頒授計劃及社會關愛獎項計劃」甄選各界之領袖,作為行業楷模,推廣社會關愛精神及引領更多企業意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 是次典禮菁英雲集,更邀得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先生GBS, JP、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GBS, JP、世界著名慈善家趙曾學韞教授BBS, JP、香港品牌發展局榮譽主席黃家和先生BBS, JP、黃玉山教授SBS, BBS, JP、林筱魯先生SBS, JP、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先生MH, JP、香港中國婦女會副會長周梁麗芬榮譽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傅浩堅教授BBS, MH, JP﹑劉智鵬教授 BBS, JP擔任主禮嘉賓。 是屆「院士資格評選計劃」甄選出三位榮譽院士,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Prof Kurt Wuthrich,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 JP及蘭桂坊集團創始人盛智文博士。盛博士致辭時表示:「我已扎根於香港50多年,視香港為我的家。回饋社會,讓人們得到快樂是我人生使命。香港充滿機遇,未來將與中國並肩同行。我非常相信香港的核心價值觀:韌性,毅力,靈活性,敢為人先的精神;我希望年輕一代不僅擁抱這些核心價值,更將它們帶到更高,讓香港發揮獨特優勢,開創新局面。」 蘭桂坊集團創辦人盛智文博士(中)獲頒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在獲獎時提到:「作為高等教育領導者,我相信年輕人的潛力、科學發展與知識的力量。儘管現今世界充滿各種重大挑戰—貧困、經濟衰退和糧食短缺等,但我們一如以往,砥礪前行。香港大學一直盡最大努力,造福香港、國家和世界。在可持續發展上,港大亞洲排名第一。我們成立研究所,鑽研氣候變化,培育下一代領袖。從科學到政策,教育或研究,港大都一直領先。願我們都有更美好的未來。」 為表彰亞洲各界領袖和企業對「社會關愛約章架構」六大範疇方面的傑出表現與貢獻,今年「社會關愛獎項計劃」共甄選出9位得主,包括獲頒「社會關愛企業卓越獎」的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服務集團及「亞洲社會關愛女領袖獎」的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行政總裁梁可婷女士,在見證下接受殊榮。 此外,本院與香港復康力量合辦的「ESG領袖峰會」亦於同日上午舉行。峰會匯聚近300位上市公司CEO、企業高管、社企、非牟利機構等行業領袖。隨著氣候變化和碳減排日益重要,峰會以「共促香港發展 邁向可持續未來」為主題,由前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現任香港教育大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教授分享後疫情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與會者會就香港未來的ESG經濟圈﹑企業合作﹑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等大趨勢及議題交流意見及分享經驗。 [...]

博客

黃偉雄:有關「管制即棄塑膠」之建議

政府早前就管制即棄塑膠諮詢公眾,本會表示支持,認為有必要對部分非必要的即棄塑膠產品進行規管,例如娛樂性質的打氣捧、螢光捧等,而酒店派發的洗漱梳妝用品,如小瓶淋浴產品、舉辦會議或展覽相關的各項用品如指示牌,本會建議於中期3至5年實施,好讓業界周詳考慮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至於其他洗漱梳妝用品如塑膠棉花棒,由於市面上已有其他替代品,如紙、木或竹製棉花棒,本會認為可在短期內全面禁止這類產品。   而本會認為可在中期實施自願性措施,合理管制本地產品包裝,如盛載水果或雞蛋的膠盒、零售包裝如盛載新鮮水果、肉、魚或家禽的發泡膠托盤、物流及網購包裝如包裝膠膜和泡泡紙、與產品一起出售的輔助工具如附於紙包飲品盒上的塑膠飲管。特別是雨傘袋,本會明白下雨天的雨傘袋使用量急增,但若強制規管,即使使用商場的雨傘除水器,亦未必能同一時間供市民使用,容易造成地面積水,增加行人滑倒的風險,建議政府制定政策的同時,須平衡環保考量及現實的需要。   本會同意取消對盛載氣密包裝的冰凍或冷凍食品的塑膠購物袋的豁免,本會認為,冰凍或冷凍食品例如雪糕、冰凍飲品、凍肉等產品在出售時已經完好包裝,若要真正從源頭減廢,建議政府取消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徵費豁免,並鼓勵市民在購買以上食品時,多使用可重用的購物袋或冰袋。但由於疫情持續,香港仍處於嚴厲抗疫的非常時期,本會認為即使非氣密包裝的食品,基於衛生理由,不應被剔出豁免之列,以免造成防疫缺口。塑膠購物袋收費方面,最低5角的收費多年來並未作出調整,本會建議香港提高至港幣1元水平,以推動市民減少使用塑膠購物袋。   此外,本會不認同為盛載未完全被包裝包裹的食品,應只有一個塑膠購物袋可獲豁免收費。例如,工地作業者因工作需要,未能各自外出午膳,由其中一名作業者外出購買其他人的外賣,卻只有一個塑膠購物袋能豁免收費,在執行上未免過於嚴苛,建議政府毋須限制提供獲豁免收費膠袋的數目,避免為市民帶來莫大不便。   本會希望政府鼓勵製造商提供更多有關即棄塑膠產品的可回收程度和再生塑膠成分百分比資訊,讓消費者掌握更多資訊,作出正確選擇。此外,膠袋包括塑膠購物袋和其他膠袋佔33%所有廢塑膠中,比例最多。若政府能針對膠袋推行有關措施,不僅是加強向市民宣傳,更要促進發展「生物降解塑膠」技術的應用,雙管齊下冀望減少膠袋廢物,紓緩堆填區的壓力。       撰文:黃偉雄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上屆會長   [...]

博客

黃偉雄:《財政預算案》全面具前瞻性

本會支持財政司司長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算案全面且具前瞻性,短期措施為各階層市民提供支援,紓緩他們在疫情下的經濟壓力,同時對香港經濟、民生發展作出中長期規劃,為香港盡快恢復疫後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疫情打擊本港經濟,本會支持政府再度推出電子消費券,有望帶動消費市場及其他經濟環節盡快復甦。中小企業方面,除了寬減利得稅、非住宅物業差餉等,政府亦優化了「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加上預算案首次提出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除,減輕並沒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措施全面地紓解各階層經濟壓力。   全球科技產業競爭加劇,預算案提出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具有前瞻性,期望政府選擇有經驗、有遠見、能融合數字化經濟發展,如元宇宙、NFT、區塊鏈等各方面提供建議的人士,促進政府內部甚至市民生活數字化。   要促進STEM在香港的發展,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讓學校能有效而全面地推行STEM教育。有關項目建議參照「學校IT創新實驗室計劃」,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審批撥款推行。   金融發展方面,預算案建議就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 Family Office)所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管理實體提供稅務寬免,本會建議同樣就多家族辦公室(Mulit-family Office)提供稅務優惠,提升香港的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吸引為高資產人士家族辦公室服務的專業人士落戶香港。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重要的土地政策之一,本會樂見政府以運輸基建帶動土地發展,擴展鐵路網絡,加速區域發展。建議政府留意保持人力及基建工程的平衡,在快速擴展基建工程時,亦要預備充足人手配合發展。   本會支持政府就全球稅制改革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並考慮開始向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確保其實際稅率達致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百分之十五的水平。期望政府盡快推進有關諮詢及立法工作,以免香港課稅權遭子公司所在地的稅局遞補取得。 [...]

博客

黃偉雄:對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之建議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然嚴峻,傳播力較強的變種病毒源頭未完全堵截,為剛有起色的本港經濟添上不明朗因素。本會現就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建議,範疇包括疫後支援、經濟及金融發展、土地及房屋、基建、支援弱勢社群、教育、醫療、體育。 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特別是飲食業、旅遊業遭受重創,期望政府預留資金作支援,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同時建議政府另預留資金精準扶貧,幫助低收入家庭及人士。   促進經濟及金融發展方面,本會建議加大力度推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加入不同的持份者,共同參與探討有關事務,讓政策更為貼地。此外,內地碳排放市場規模龐大,建議政府未來多撥資源培訓相關人才。同時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部門加強溝通,爭取香港金融專業資格牌照獲得內地認可,擴大香港服務區域,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   土地及房屋方面,早前推行的劏房租務管制只屬短期措施,建議增建更多他們可以負擔的過渡性房屋,讓他們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為確保香港中期房屋供應,冀望政府能加快土地規劃步伐,盡量簡化審批程序。   關於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建議政府可考慮採用公共運輸導向型發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並適當預留款項,用作基建、徵地拆遷賠償等,以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   支援弱勢社群方面,建議政府加大扶貧力度,考慮為關愛基金額外注資,為N無人士提供生活津貼。此外,期望政府給予自負盈虧的社福機構更多資源,如容許這些機構的職員免費參與政府舉辦的培訓課程,適時提供器材上及中央行政的援助等。   疫情下不少學校改以網上形式授課,建議政府加強學校的IT支援及老師的培訓,讓教師同時具備軟件及硬件支援。同時冀望政府支援基層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資助上網費用,減輕基層家庭的經濟負擔。   [...]

博客

黃偉雄:對《2021年收入(印花稅)條例草案》之建議

疫情下政府推出多輪防疫抗疫基金及保就業計劃,合共推出約數千億元的逆周期措施,已錄得連續兩個財政年度的赤字,而最新的中期財政預測亦推算經濟帳戶在2021年至22年度起,連續5年錄得赤字。為讓政府有足夠財政儲蓄應付日益增加的公共財政壓力,本會原則上同意當局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的稅率由0.1%至0.13%。   現時買賣雙方均需按股票售價或價值各付0.1%的印花稅,有關稅率自1993年起已被三度調低,1993年4月1日起,售賣或購買任何香港證券須課繳印花稅,收費為每張售賣及購買單據所載的代價款額或價值的0.15%;1998年4月1日起降為0.125%;2000年4月7日起則進一步降為0.1125%。本會認為政府現時因應財政狀況調高至適度的0.13%,做法無可厚非。 過去十年,股票印花稅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每年都為政府帶來200至 370億元的收入。假設有關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率建議實施後,預期可為2021至22財政年度中的8個月,帶來80億元的額外收入,全年的額外收入則達120億元,可望充實政府庫房,應付短中期的財政需要。 本會早前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市民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意見調查》,以了解市民在疫情下的經濟情況,以及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措施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在增加股票印花稅方面,以個人每月收入來看,不論是基層人士或中產人士的支持比例相近,印證不同收入階層人士傾向接受是項政策,較受影響的中產人士亦相對不介意。 本會明白有關建議將增加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但相對其他國家及地區,例如美國、英國、內地等地方均有徵收股息稅,香港需要繳納的稅種已經較少,相信對整體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影響較少。 鑑於政府目前尚有足夠財政盈餘,本會冀望政府顧及社會經濟環境,審慎考慮施行措施的時間,適時檢討措施成效,包括實施後對香港上市股票交易量之影響,以保持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   撰文:黃偉雄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