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佳寧娜 馬鴻銘「構建平台 助青年投身創科」

一直專注打理家族業務的佳寧娜執行董事會長馬鴻銘,兼顧家族生意與個人業務的同時,亦不忘貢獻社會,積極參與青年事務工作,建立平台,以自身經驗幫助有意創業的青年。去年他一手創立「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下,成立多方協作的平台,有利港企「走進去(內地市場)」,同時協助內企「走出去(國際市場)」,也鼓勵年輕人投身創科之路,蛻變成香港成立為創科人才的搖籃。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鄺銘漢 馬氏家族早於1985年投資內地,更以高檔潮州菜「佳寧娜酒樓」在深圳打響招牌,是首批進駐深圳的港資企業。馬鴻銘於1991年赴深圳協助父親打理房地產生意,同步參與中港兩地社會事務的公職,尤其重視青年工作。他  現時身兼多個社團要職,致力推動青年事務。2010年,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籌辦的非牟利青年組織「青年議會」,旨在為鼓勵青年創業與就業,在協助青年升學、就業創業及回饋社會等方面,都扮演平台與橋樑的角色,他說:「青年人是香港的未來,幫他們就是幫社會、幫香港,現今社會青年很多抱怨,他們很不明白為何自己沒有空間,無法實現夢想,所以我們的宗旨是通過我們的力量,讓他們得到一個立足的空間,得到各界認可。」 有消息指國家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快將公布,「九加二」城市在灣區經濟的角色定位漸見清晰。馬鴻銘指出,創新與科技是推動現今全球經濟的兩大火車頭,金融科技帶動全球金融服務不斷創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參加人大廣東代表團討論時明確表示,科技創新主要靠人才。人才政策、創新機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故他在去年牽頭成立「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協會將扮演橋樑的角色,在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下,協助港企「走進去(內地市場)」,同時協助內企「走出去(國際市場)」。他解釋,協會集科技、商界及學術界的精英機構及成員,建構一個跨界平台,透過舉辦連串的活動,包括交流團、招商會、商貿配對等,協助商企及青年應當前貿易戰下的經濟新形勢。   批港創科落後 宜急起直追 他指出:「縱觀本港,無論在創科發展以及金融科技創新的普及,均落後內地一大截。香港早在20年前已推出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是世界上最早發展以及最成功的電子貨幣,但如今與內地多樣性支付系統比較,予人裹足不前的乏力感,本港是否應該覺醒,急起直追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指出,創科是新時代發展的驅動力,政府將撥款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仍是杯水車薪。」以金融保險為例,僅是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金融+科技」佈局,已令本港同業望塵莫及,該公司過去10年投入超過500億元用於科技研發,並聚焦於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兩大板塊,以雲平台、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五大技術為支撐,創立陸金所、金融壹帳通、壹錢包、平安好醫生及萬家醫療等公司,孵化出一系列的新經濟「獨角獸」企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但金融改革卻相當保守,2014年錯過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已是一個深刻教訓。 馬鴻銘提出,加強深港合作是一條出路:「如果於河套地區打造開放互動的『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新格局,把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的體制優勢和連接內地廣大市場的深圳高科技創新產業有機結合,必然大有可為。現時香港支柱產業為金融、旅遊、地產、服務業,產業發展較為狹隘,高新技術是香港可以嘗試開拓的重要領域,可為青年提供更多的創業發展空間。」 「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將於3月聯合主辦「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19」。馬鴻銘表示,香港的優勢在於吸引高新技術的專業人才,期望藉此活動,每年逐步擴大規模,吸引更多全球人才及企業參與,發展成具影響力的招聘盛會,不僅可鞏固香港具優勢的人才庫,更為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國際人才儲備,協助青年發展搭建橋樑,為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國家輸入人才,助力推動未來建設發展。   務實企二代 引入新思維 馬鴻銘父親馬介璋是本港白手興家的企業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裁縫學徒做起,經營製衣山寨廠起家,生意越做越大,1985年更是首批北上設廠的港商之一。馬鴻銘自小由祖母照顧,直至6歲才與父母居住在黃大仙公屋。隨著家境好轉,一家人才搬去九龍城。馬鴻銘作為長子,父親對他期望甚高,「父親好嚴肅,對我特別嚴格,千祈唔可以學壞,以前他會主動問補習老師,知道我若不留心就會打。」眼見父親為家庭日夜勞碌,他年少時已十分懂事,其後升讀紐約大學時,已主動選擇工商管理一科,期望能幫助家族生意,畢業後順理成章回公司幫手。 儘管年少時父親對自己嚴格,但馬鴻銘回想,其實父親的想法是很開通及有遠見的。當他學成歸來時,馬介璋給予他很大的自由度,多角度去認識自己,累積社會經驗。「那時候剛從美國回來,父親為了栽培及鍛煉我,讓我甚麼都要嘗試。」馬鴻銘回憶說,九十年代初的港產片市場環境還不錯,所以雖然電影行業很複雜,但只得一個「勇」字的他,就進軍本地電影行業,創立「佳寧娜電影娛樂製作」,公司發行由張學友、黎明及關之琳主演的《明月照尖東》,花了四、五百萬的投資,收回一千多萬票房,在那個年代已算有不俗的成績。他說,其後市場轉變,港產片開始受到了盜版的衝擊,他便退出電影生意,協助父親的公司前往內地開拓市場。 佳寧娜除發展製衣生意外,八十年代馬介璋銳意把公司業務多元化,看準深圳當時餐飲行業仍處萌芽狀態,進軍當地創立「佳寧娜飲食集團」,引入高級潮菜,接著再逐漸轉型做地產生意,更著手放權予馬鴻銘去做。他先後協助公司開發一系列以「佳寧娜」為名的住宅與商廈發展,旗下地產項目包括如梓山湖新城、華東國際時尚物料城、華南城、駿庭名園、益陽市梓蘭庭、佳寧娜時尚購物廣場、益陽佳寧娜廣場、佳寧娜友誼廣場、佳寧娜國際珠寶廣場;其後更進軍酒店業,於廣東省佛山、湖南省益陽營運佳寧娜大酒店及佳寧娜國際大酒店。 2003年,他聯手商界朋友投資26億元在深圳打造最先進、最專業的國際化工業原料交易基地,整合珠三角製造業的產業鏈。如今的華南城已經真正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第一個將紡織服裝、皮革皮具、電子、印刷紙品包裝、五金化工塑料五大製造業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的基地,為集團奠定穩固基礎。 馬鴻銘坦言,自己沒有如今天一些子承父業的企二代工作那麼輕鬆,回想他身邊當年不少二代根本就不願意北上發展,但是他了解到內地市場那麼大,如果從第一步便已經放棄去了解,不落手落腳踏實去做,就難有今天的業務成果。馬鴻銘說:「在內地做了30年生意,但還在了解國情,始終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不同,而中國這麼大,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摒除交通距離,了解內地文化不是一時三刻的事,需要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為漫長的過程。每個地區政府的作風、態度都不同,從華南到華北到華東,地域越遠差異越大,政策又在不斷推新。」而在父親身上,學懂做生意的成功之道,首要是:「凡事要親力親為,所謂力不到不為財。」 國際人才嘉年華下月舉行 集國際人才招聘會、論壇和工作坊於一身的「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19」,將於3月23日至24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屆時將有接近150個參展攤位,覆蓋各個行業領域,助青年尋求未來出路。 活動由「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聯合主辦,旨在匯聚全球人才,致力打造由香港驅動、惠及大灣區的可持續創新人才生態圈。 該嘉年華將設有近150個參展攤位,覆蓋IT/互聯網、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房地產等領域。另大會亦會舉行多場論壇,邀請知名企業和人士演講及討論,與青年人分享經驗,啟發他們認清長遠發展目標,並成為推進香港以至大灣區經濟創新的中堅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