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信和夥EcoBricks 廢膠升級環保建材 首度應用於黃金海岸

信和集團推動可持續和綠色建築,並與本地初創企業攜手推出突破性解決方案處理本港的塑膠廢物問題,將各類塑膠升級為可持續建築材料。位於屯門的黃金海岸商場是EcoBricks首個應用試點,於海濱長廊及百葉徑共鋪設了超過15,000塊環保磚,升級再造的物料來自超過560部舊洗衣機,相等於5,400公斤的塑膠廢料。 啟動禮獲綠色團體代表及工商界代表出席支持。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信和集團集團聯席董事黃永龍及EcoBricks創辦人Shervin Sharghy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香港政府早前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出全面塑膠管理策略,而信和集團亦致力實踐《減碳藍圖》的承諾,減少即棄塑膠製品,積極推動塑膠循環再造,銳意於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放全方位路線圖。現時塑膠普遍分為七類,EcoBricks的獨特專利配方及加工程序能有效處理全部七類塑膠廢料,包括現時無法回收再造的混合塑膠和合成塑膠。現時那些無法回收再造的塑膠廢料通常會運往堆填區,但憑藉這項突破性解決方案,便能將它們升級再造成各種符合業界標準的建築材料,創造出以循環經濟為本的解決方案,為塑膠重塑新生命,應對香港廢棄塑膠的問題。     EcoBricks創辦人Shervin Sharghy表示︰「在我們的初創發展過程中,信和集團從一開始就擔當重要角色,衷心感謝他們一直以來提供的寶貴指導及支持,讓我們的嶄新概念得以落實。我們創立的願景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既有助提高回收率,亦讓建築環境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目前難以回收再造的塑膠廢料通常會運往堆填區或自然生態環境,EcoBricks就以處理這些廢料為目標。我們採用低能量及百分百冷製的生產過程,毋需熱加工或熔解塑膠廢料,因此不會產生有害排放物或污染物。塑膠廢料更可替代高達五成的製磚天然原料,而製造每100平方米的EcoBricks,即減少2,000公斤的塑膠廢料運往堆填區,相等於20萬個膠樽。」   信和集團日前特別在本港首個應用這款環保磚的試點黃金海岸舉行揭幕禮,並邀得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主持啟動儀式。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致詞時表示,樂見信和集團發揮創意,透過與初創企業合作,善用科技推動轉化廢塑為材,為加強本地資源循環籌謀新出路。要落實《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以至《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目標和願景,都十分需要科技突破和全民參與。此項目是一個好例子,展現業界的社會承擔,並支持創新,配合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向。   信和集團集團聯席董事黃永龍表示︰「信和集團視可持續發展為業務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締造更健康、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集團旗下信和創意研發室提供沙池平台,以支援初創企業發展房地產科技解決方案,期望為業界帶來裨益。我們很高興這份信念能透過這次合作及黃金海岸的EcoBricks項目得以實踐,我們希望藉著建構推廣循環經濟概念的平台,連繫不同持份者,能培育初創企業以落實執行應對環境議題的創新解決方案,宣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信和集團表示,未來,集團會繼續於合適的物業項目使用EcoBricks,包括奧海城及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已陸續完工,並加強連繫租戶及鼓勵顧客響應回收塑膠物料,從而升級再造為EcoBricks。     EcoBricks是香港首個能夠將全部七種塑膠廢料升級再造成可持續建築材料的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EcoBricks首度應用於黃金海岸,並會於其他物業陸續應用,包括奧海城及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   [...]

博客

發展資源循環經濟 成「再工業化」新機遇

財政司司長於二月底發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主打「穩經濟、紓民困」。除了一系列的企業支援措施,政府亦在推動環保產業方面不遺餘力,包括向「回收基金」增撥10億元並延長申請期至2027年、預告推出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等,加上稍早前公布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訂下「零廢堆填」及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均可見政府對環保工作的決心。 工總一直積極提倡發展本地環保回收工業,配合政府的長遠規劃,不但為香港紓緩堆填壓力,亦讓垃圾得以重生,成有價值的產品和材料作內銷及出口。近年,外地廢料進口的規例越來越嚴格,處理垃圾的責任不能再假手於人,完善香港資源循環鏈,發展本地回收工業可謂迫在眉睫。 資源循環有待成形 垃圾徵費不可或缺 根據環保署統計, 2019年香港產生的都巿固體廢物中,只有29%被回收循環再造,而當中更只有12%在本地進行。由於外圍回收價格影響,垃圾出口無利可圖,故近年的回收量亦呈下跌趨勢,令人憂慮。宏觀而言,資源循環產業鏈環環相扣,政府必須打通政策關節,理順脈絡,巿民和業界方有參與的空間。其實,「垃圾徵費」可說是資源循環的第一步。綜觀世界各地的經驗,按「用者自付」原則引入適量的「垃圾徵費」作經濟誘因,是現時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動巿民和業界減少使用和出售不可回收的物品或包裝,增加分類回收的意欲。當垃圾被妥善回收,回收業界方能把握機遇,在港建設下游的轉廢為材工業,逐步完善循環經濟的本地產業鏈。 以筆者的觀察,政府2005年開始籌備「垃圾徵費」立法時,業界和巿民起初甚為抗拒,但經過長期以來的政策解說、普及教育、以至社區回收配套越來越完善,巿民和業界已逐漸接納政府方案。執筆之時,立法會正就「垃圾徵費」條例草案作討論,業界懇切期望議員儘快通過草案及落實立法,讓香港向資源循環經濟踏出關鍵一步。 環保行業機不可失 再工業化重要支柱 在資源循環產業鏈中,工業界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香港廠商巿場觸覺敏銳,靈活變通,早已看通環保回收工業有龐大發展空間;只要政府能適當地以政策配合,回收工業將可百花齊放,助香港大大增加廢料處理的容量,甚至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然而,在香港發展環保工業,最大制肘必然是土地問題。香港大型工業用地一直供不應求,阻礙業界投資高增值回收工業或引入新技術。政府位於屯門的環保園,以優惠租金提供予回收企業設立生產線,現時每年處理超過18萬噸回收物料;可惜自2007年投入運作起,園區已經接近飽和,令不少有意參與的企業望門興嘆。 工總期望政府能在新發展區增撥土地加建環保園區,讓環保工業能助政府一臂之力,攜手解決香港固體廢物處理的問題,扶植高增值環保工業,使之成為香港「再工業化」的重要支柱,為下一代創造多元就業機會,為香港未來經濟開創新天。 撰文:葉中賢博士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