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港置調查:逾5成人料明年樓價平穩向好 樓控措施成主要入市考慮

第四波疫情未有緩和跡象,失業率持續高企,構成樓市不明朗因素,不過樓市仍受資金充裕、息口低企、房屋供不應求等基本利好因素支持,加上市場憧憬疫苗有望為經濟帶來轉機,樓市續呈好淡爭持局面,今年至今(截至12月14日)樓價僅輕微下調約0.3%,並未出現大跌。香港置業於11月底進行的調查發現,逾5成受訪者認為未來樓市走勢平穩向好,比例創5季新高。香港置業行政總裁李志成表示,回顧2020年樓市,無論交投及樓價均隨疫情的影響而波動,惟波幅不大,樓價一直呈「窄幅上落」。不過,疫情窒礙新盤推售部署,帶動部分購買力回流二手,本年樓市交投呈一手下跌,二手「疫市」上升局面,預計明年發展商推盤步伐將視乎疫情走勢,相信不少將維持開價克制的策略,以吸納購買力。二手受惠放寬按保,逾600萬至1,000萬元物業交投將續有支持。 李志成指出,基於疫苗「出世」,料可對樓市及經濟起提振刺激作用,預計樓市亦受惠呈「小病初癒」的狀態,樓價由波動漸見平穩。如疫情徹底平伏,香港經濟恢復增長而失業率回落,樓價更具「反彈空間」,升幅需視乎疫情的平伏速度。此外,香港置業最新調查亦發現樓控措施成為市民主要入市考慮,建議政府及早減辣穩定樓市,同時助市民上車換樓。 香港置業營運總監姚偉南指,香港置業於11月下旬透過問卷形式進行2020年第四季「客戶置業意向調查」,成功收回376份有效問卷,最多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香港樓價走勢平穩向好,比例達52.7%,按季升5.5個百分點,比例創5季新高。惟調查亦顯示,計劃未來12個月入市受訪者達39.4%,按季微跌2.6個百分點。姚偉南認為,調查結果反映不少市民有見疫情仍存在不明因素,暫時抱較觀望態度,靜待有「啱價」心水盤才考慮入市。 樓控措施成置業的首要考慮因素 比例按季大升逾10個百分點至2成半 調查結果亦顯示,樓控措施成影響受訪者對入市決定的重要因素,佔比達25.5%,按季顯著上升10.9個百分點,樓價走勢以18.4%位居其次,比例按季跌4.2個百分點,房屋供應以16%排第三,按季升7個百分點,息率走勢以13%排第四,按季跌3.1個百分點,家庭收入以11.4%排第五,按季跌1.2個百分點,按揭優惠以6.4%排第六,按季跌5.9個百分點。姚偉南指出,受訪者考慮樓控措施及房屋供應比例明顯增加,可見經濟受壓之下,不少人關注政府會否調整樓控措施,助市民置業。此外,施政報告對私樓供應落墨遠不及公屋供應,亦引起不少人關心房屋供應對長遠樓市走勢影響。 近3成半人心儀2房間隔單位 支持中小型物業交投 姚偉南表示,調查發現,最多市民預算入市2房間隔單位,佔33.5%,按季升2.3個百分點,預算購買3房單位的有26.1%,按季升微跌0.5個百分點,1房單位佔17.6%,按季微升0.5個百分點,開放式單位則佔12.5%,按季升1.2個百分點,預算購買4房單位及4房以上單位分別佔6.6%及3.7%,料中小型物業的需求仍然殷切。 逾7成半人預算購買私人住宅創有紀錄次高  逾半傾向購買二手物業 姚偉南又指出,調查顯示,逾7成半人(76.3%)預算購買私人住宅,創2018年第一季有紀錄次高,僅次上季77.6%,另外23.7%人預算購買資助房屋。與此同時,逾半(51.9%)受訪者傾向購買二手物業,按季升20.3個百分點。近年資助房屋與私樓樓價漸拉近,不過資助房屋流轉性較低,升值潛力遜於私樓,加上近日市場氣氛受疫情及限聚令等嚴厲防疫措施打擊,二手業主心態略放軟,願意減價促成交易,造就二手筍盤乍現,吸納不少購買力追捧。 用家續主導樓市 擬投資比例明顯回升 調查亦顯示,達39.6%人購買物業主要用途為換樓,佔比例最高,惟按季下跌4.9個百分點,購買物業主要用作上車的受訪者以34.3%居次位,按季跌0.4個百分點,用作投資的雖然以26.1%排最後,不過比例按季明顯上升5.2個百分點,兼創6季新高。姚偉南稱,面對量寬下銀紙將面臨貶值,加上樓價輕微調整,不少投資客看好後市重回市場,趁低吸納買樓作投資。 逾5成半人料本港來年息口不變 近4成人認為房地產為目前本港較穩健的資產配置 對於息口走勢,調查發現,56.4%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本港銀行維持息口不變,按季增0.9個百分點,連升3季,認為息口會上升的有22.1%居次位,按季升1.7個百分點,認為息口會下跌的以21.5%佔最少,按季跌2.6個百分點。調查亦發現,最多受訪者(37%)認為目前較穩健的資產配置為房地產,其次為現金/活期存款佔16.5%,黃金佔14.1%,股票/基金則佔13.8%,外幣定存及保險/債券分別佔7.7%及5.9%。 李志成認為,環球經濟受疫情打擊,各地央行相繼實行量化寬鬆提振經濟,加上美聯儲局預計維持接近零息水平至2023年,本港低息環境勢將延續。另外,中美紛爭不斷,促使近月不少中資概念股轉投香港上市,大量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本港,10月存款總額達15.7萬億元,比9月升6.4%,反映市場資金充裕,加上銀行體系結餘大幅增長至逾4,500億元高位,帶動息口徘徊低位,有助利業主慳息,在眾多資產配置中,低息環境下銀行存息維持低水平,股市則波動性高,投資黃金亦有相當風險,本港房地產市場相對較穩健,「抗疫力」強勁,可收租亦可自住,吸引不少買家投資,以求達致保本增值的效果。 經濟面對下行壓力 建議及早放寬中價住宅按揭及減辣助市民置業安居 政府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但未有為住宅物業減辣。李志成表示,不少樓市政策已不合時宜,加上疫情下,不少市民有需要靈活資金周轉。調查顯示,達25.3%人希望政府放寬按揭成數助上車,按季升3.9個百分點,兼創6季新高,其次取消壓力測試佔22.3%,按季升5個百分點,降低住宅物業印花稅及增加私人住宅供應分別以14.6%及11.7%排第三及第四。本港經濟面對下行壓力,推出減辣措施有助為樓市拆牆鬆綁,建議港府加快研究放寬住宅按揭,並制定減辣時間表,除了回應市民置業訴求外,亦可穩定樓市,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分階段放寬逾1,000萬元至2,000萬元物業按揭成數上限,可先將逾1,000萬元至1,500萬元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由5成放寬至7成;逾1,500萬元至2,000萬元物業按揭成數上限則由5成提升至6成,增加供應,進一步激活換樓鏈,提升二手流通。 全面撤銷壓力測試,「零息時代」來臨,低息環境預料將維持長達數年時間,息率易跌難升,高達加幅3厘的加息壓測必要性成疑,撤銷壓測有助有需要市民首置上車。 逐步為辣稅鬆綁,包括調低買入第二個單位的雙倍印花稅(DSD)稅率,由15%降低至推出加強版之前的最高8.5%水平,方便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 放寛三年內賣樓需繳付的額外印花稅(SSD)的年期期限,以釋放二手盤源供應,並協助急需資金的人士賣樓套現。 料逾600萬元至1,000萬元物業續有支持 看好豪宅追落後 今年受疫情影響,發展商推盤步伐放緩,一手交投料未及去年活躍,部分買家回流二手市場尋寶,今年呈一手下跌,二手上升局面。根據本行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本年至今(截至12月14日)共錄14,366宗一手私樓註冊,較去年全年21,038宗下跌約31.7%,料創7年新低。至於二手,本年至今(截至12月14日) 二手註冊量共錄44,747宗,已較去年全年錄41,278宗上升約8.4%。若按金額劃分,去年10月政府放寬按揭保險後,本年至今(截至12月14日)逾600萬元至1,000萬元二手註冊量錄18,669宗,較去年全年增加43.3%,其餘金額類別均告下跌,可見該物業板塊成為帶動整體二手註冊量上升的火車頭。 近日第四波疫情反覆,不少新盤有機會推遲至明年推出,相信明年一手將繼續採取開價克制策略,以吸引各路購買力,至於二手市場方面,明年將續看好受惠放寬按保的逾600萬元至1,000萬元中細價物業二手交投,惟所佔成交比例未必會如今年強勁,相反若成功通關,豪宅受惠於「北水」,成交有望「追落後」,可看高一線。 九龍區豪宅新盤銷售佔全港比例逾5成半 按季顯著上升 香港置業九龍區董事馬泰陽 表示,豪宅供應罕有,獲不少實力買家追捧,有價有市。根據本行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本年至今(截至12月14日),逾5,000萬元二手住宅註冊量已達230宗水平,雖然難及去年255宗的自96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但仍然為有紀錄以來的第三高水平,更是連續第四年成交逾200宗,反映在疫情之下,逾5,000萬元豪宅仍有大量的捧場客,明年絕對有力追落後。今年有不少矚目豪宅新盤推售,不少位於九龍區傳統豪宅地段,第四季乘著第三波疫情放緩,交投更趨活躍,廣吸納市場購買力。 根據本行資料研究部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第四季(截至12月14日)九龍區(包括將軍澳及西貢)逾5,000萬元新盤銷售量佔全港比例高達56%,較第三季顯著反彈24個百分點,兼創今年新高,其中銷售金額最高的何文田嘉道理道豪宅ST. GEORGE’S MANSIONS 1座高層A室,成交價達2.38億元,反映九龍區樓市潛力看俏。若明年疫情得以緩和,中港恢復通關,屆時北水重臨,九龍區豪宅市道有望更趨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