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為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 引入全港首兩艘雙燃料動力巡邏船

由⾧江和記集團成員全資擁有之香港聯合船塢集團於日前宣布添置全港首兩艘雙燃料動力 (LNG-MGO,液化天然氣-輕柴油)巡邏船,以配合香港政府以減少碳強度為目標之《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該巡邏船的「鋼板切割」儀式亦已圓滿舉行,標誌著該艘船正式開始建造,亦是香港首次引入同類船隻。 此雙燃料動力巡邏船的設計,裝備和保養均以遠洋船舶為基礎,提供 24 小時全天候服務,協助加強安全可靠的海上操作並在緊急情況下作出快速疏散。這兩艘巡邏船是根據聯合船塢與香港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有限公司之間的⾧期租賃合約和服務協定而建造,作為支援香港首階段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營運。這兩艘船目前由珠海顯利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並採用加拿大Robert Allan 公司RAStar4200-DF 設計。 聯合船塢行政總裁樊熾輝表示:「我們致力提供持續優質的服務,並與所有持份者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很高興成為香港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有限公司兩艘雙燃料動力巡邏船的獨家服務供應商及運營商。相比傳統船用燃料,使用天然氣作為船用燃料,將可以减少80% 的有害大氣污染物包括顆粒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為香港保持藍天及提高空氣質素出㇐份力。」 聯合船塢旗下的香港打撈及拖船(香港拖船)部門以提供跨領域海事服務而在業內享有盛名,並擔當包括設計、持有及運營巡邏船的不同角色。為支援巡邏船的全天候運作,香港拖船將巡邏船的監察追蹤系統與其岸上的控制中心無縫銜接,可以傳送實時海上交通數據及天氣訊息,以便作出更安全的預防措施,確保有效控制,並提供即時回應及協助。為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及增加在香港採用天然氣發電,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現正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

博客

曾鳳珠:綠色能源不是未來、是現在!

環觀世界趨勢,綠色能源是未來?不是,我們的現在已經離不開它了!在2015年的巴黎,對於關心地球和人類未來的科學家們都發出激動的歡呼聲,經過超過20年的談判和協調,世界191個國家都同意減低二氧化碳的釋放,讓世界暖化畫上休止符,讓地球有機會可以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 雖然2015年的巴黎協議沒有設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可是卻要求了簽署其協議的國家對於減少二氧化碳,並且從氣候減少二氧化碳設立了明確的目標,並且要求各國每年都提出各國如何執行2015年巴黎協議的實際工作方案。雖然這次各國所採取的行動已經開始有所優化,但是氣候變化的現實和體現已經容不下各國的緩慢變化。在歐洲,德國的水災泛濫,是100年未曾遇到的。在美國,森林大火在近期的每個夏天都火燒加州,造成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在中國,水災淹沒了河南省,也造成了性命悲劇,和嚴重的經濟損失。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1,200多公頃的土地已經被山火燒毀,目前火勢仍然在蔓延。過去的5年裡,竟然幾乎都創下百年來的新高溫紀錄。很顯然,氣候變化正在加速,而綠色能源已經是解救氣候變化的唯一機會。綠色能源已經不是我們可有可無的新技術,而是不能沒有它的救命稻草!   其實綠色新能源在這20年間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像太陽能,在美國已經從2009年的8美元/WATT 降至目前2.75美元/WATT,在這12年來降了65%。不止太陽能,像風力發電,也在十幾年內降價了許多。綠色能源其實已經可以成為世界上能源供應的一大支柱。雖然在價格競爭中還是比煤炭或天然氣差,可是不轉換成綠色能源的成本估計會更大!   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表示,政府近十年撥款超過470億元,推行各項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推廣電動車船,以及引入創新轉廢為能和轉廢為材設施,以協助減廢減碳;而兩家電力公司在上個及今個發展計劃中,十年間投放於減碳的主要項目合共約390億港元,政府正按著《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邁向相比2005年基準年減少65%至70%碳強度的2030年目標。她強調會研究各種減碳方法,包括探索不同零碳能源和減碳技術、提高新建和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推動零碳車輛和綠色運輸,以及興建具規模轉廢為能設施等。雖然近年來環境局實施了多項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但我們於許多範疇上仍大幅落後於其他國家,包括塑膠飲料容器及包裝物料生產者責任計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強制性廚餘分類回收、電子道路收費、以電動汽車取代內燃機汽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實行碳定價制度、引領產品創新和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等等。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極有資源及人才發展成為區域綠色金融先導者,讓綠電投資與交易的法規更加完善,開拓綠能交易市場。   政府需要透過更嚴格的能源效益標準等方法來減省能源需求,並且推動社會各界全力配合,實行低碳生活和經濟轉型,亦要加快發展綠色金融以增加有助減碳的投資,建構低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經濟體系,以及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等。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說綠色經濟是人類發展的潮流,也是促進復蘇的關鍵。   天災無情,也摧毀人類辛苦建造的家園,但它同時作為一個提醒,我們必須更加積極務實,為市民提供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

博客

史立德:「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的綠色新機遇

近年來,特區政府銳意將香港打造成綠色低碳的宜居城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11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在今年6月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以建構低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經濟體系。 事實上,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逐步推進,香港憑著建設低碳城市方面的領先地位,可以向內地省市輸出自身在特定領域內積累的減碳先進理念、行業經驗和科技手段,擔當綠色低碳轉型的先鋒工程和示範角色,並從中挖掘綠色經濟的巨大商機。 例如,「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智慧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住宅。香港早於90年代起已開始推動新建或現有的建築物向綠色低碳轉型,2010年起更推出綠色建築認證系統「綠建環評」,就建築物的建造與營運等各範疇的可持續性,訂立全面的表現準則和評核機制;該認證服務近年更已推廣至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多個內地一線城市。未來,配合內地對綠色建築不斷上升的需求,香港的業界可把握箇中的龐大商機,參與投資環保建材以及為內地建造業提供綠色環保的解決方案和相關的認證服務。 另一方面,「十四五」規劃亦提到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和標識體系」。一直以來,檢測及認證業是本港的優勢產業之一;在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建立起一系列較為完善的綠色商品認證計劃,包括「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及「自願參與用水效益標籤計劃」等,相關的經驗可讓內地省市借鏡。此外,特區政府和業界若能爭取內地有關部門的支持,透過檢測及認證標準的協調、互認甚至整合,將有關標籤引入內地市場特別是鄰近的大灣區,除了有助於擴闊香港檢測認證行業的業務空間之外,亦可助力國內綠色產業提升發展水平,促進消費市場的高品質發展。 至於在工業領域,發展綠色製造是減少碳排放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將低碳工業視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中國政府在「十四五」時期將加快推動工業體系的綠色升級;這勢必會拉動環保相關的技術改造、刺激新興產業投資和衍生與綠色營運的龐大投融資需求。 香港的環保業界擁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在減排處理的技術與設備、環保設施的管理、廢物回收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未來可透過積極參與「十四五」時期大灣區的環保改造項目,加緊環保界和工業界之間的深度合作,共同在環保科技領域的攻關攻堅,一方面協助珠三角的廠商進行綠色轉型,另一方面亦可以大灣區作為樣板和跳板,將工業減碳方面的環保科技與服務推廣至國內的其他省市,為國家綠色轉型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