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緊握機遇發揮創科優勢

專題

【封面故事】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緊握機遇發揮創科優勢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的十大工作任務時,首先提出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全國人大代表、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參加香港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香港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歷史積澱、基礎條件、獨特優勢和現實需要,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沃土,也是參與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沿,絕不能錯失新的生產力發展迭代的機會。 撰文:劉智恒、李樹明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質生產力」最早見於去年9月,總書記習近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出。強調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去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價值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將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進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中,不斷創造新價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將為香港的創科提供更有利的環境,也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開拓更深更廣的新發展空間。 因應中央明確指出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特區政府會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材料與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深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等的研發應用。 陳茂波強調,特區政府正透過頂層政策設計、法規指引、基礎建設、培育和吸引人才,以至吸引企業和投資等,全方位推動本港人工智能生態圈的發展。而科技發展亦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撐,特區政府正銳意加速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他相信在更有效利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新技術下,將可造就更多新材料,催生更多新標準。 同時,數字化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陳茂波表示,新年度預算案便提出要構建數據交易生態,並將循「新質生產力」的指導方向加快推進,充分發揮好香港能同時匯聚內地和國際數據的獨特優勢。特區政府已委託專家組研究香港如何在數據交易中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以及推動國際數據貿易規則的制定等。 事實上,在陳茂波早前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就有專門章節提到要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清晰明確指出邁向綠色未來,其中包括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綠色航運、綠色航空,以及綠色城市等。在數字經濟方面,政府將就香港構建數據交易生態進行深入研究,讓其發展成為具強大增長動力的新產業等等。 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有能力有條件走在前列,貢獻所長,為國家出力。香港科研實力強大,有5所大學都進入了世界百強,擁有多所國家實驗室,和一大批國際頂尖科學家,政府的科創藍圖和資金投入也備受期待。根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報告,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經貿研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將帶來源源不斷的機遇,確保香港可以進一步善用各方面的優勢,特別是研發能力、先進的科技基礎設施、穩固的法律制度及首屈一指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成為創新及科技業的焦點,同時發揮商業平台的作用,協助創新公司打進亞洲市場,尤以中國內地為然;或是協助內地創新公司走向國際。 香港創科離不開大灣區 儘管香港具備某些產業領域上的優勢,但從現實環境分析,受到幅員和人口的限制,香港發展創科離不開大灣區,特別是深圳這些在創新科技領域上已經具有一定成就的城市。創科業界普遍認為,香港的獨特優勢為生物醫學的技術,以及金融自由,但製造及市場始終不及內地,發展創科根本離不開大灣區的支援。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曾經表示,香港發展創科中心,必須要融入國家整個科技發展大局,包括參加國家的一些大型項目。此外,國家很多資金要過河到香港,國家一些大的設備要開放給香港科學家使用等,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這些創新元素,內地與香港,特別是大灣區內的跨境便捷流動,對香港下一步發展創科中心至關重要。 尤其深圳在創科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成績。根據《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指數2022》顯示,深圳在全球科創中心中綜合排名第12位,其中技術創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國第一。目前深圳匯聚了美國的Intel、高通、蘋果、ARM等十多家世界頂尖的外資研究和技術服務企業。 去年底,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由香港科學園擴展至深圳分園。據了解,目前已有16間創科公司進駐深圳分園,當中大部分由香港科學園延伸,涵蓋生物科技醫療及大數據等範疇。 在香港政府大力推動下,自身的創科發展已有一定規模。資料顯示,2023年,香港初創企業數目增加7%至超過4,200家,聘用16,453名僱員。而政府在研發方面的開支,與十年前相比,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人才缺口要補足 不過,對於創科界而言,人才將會出現一個不小的缺口。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去年底發表香港首份《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報告推斷,從事創科業的人士到2032年估計達到6.5萬人,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預期2032年達到10萬人,存在3.5萬人的差距,反映短期內創科人員短缺,因此建議改善引進人才計劃及加大力度培育本地人才。 從引入人才方面,去年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的政策,包括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放寬簽證,以及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各項搶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25萬宗申請,批出約16萬宗,已經有超過10萬人抵港,遠超政府原定每年吸納至少3.5萬名人才的目標。 至於培育人才方面,香港自身亦具備一定的條件。在《QS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的大學在科學及工程學科均表現不俗,為培育香港創科人才發揮重要作用。況且香港已有一些大學在深圳開設分校,讓教職員可在內地進行研究工作,同時也可拓展內地市場。 二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就提出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中心的算力,推動科研突破。此外,香港正全力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研發的潛力與實力不斷提升,在人才、市場化等方面極具優勢。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四月號,按此訂閱) =============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應科院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 構建金融科技及永續發展生態圈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日前(22日)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聯盟),建構交流和知識共享生態圈,加強聯繫業內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孵化器及加速器、金融科技初創及企業等持份者,促進更多技術協作和科研成果商業化,助力香港發展成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在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中)、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左)及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右) 見證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22日)正式成立。 應科院邀得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親臨主禮,並與400多名來自學術界、金融科技以及永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和業界領袖聚首一堂見證聯盟正式成立。同場更舉行多場專題演講,邀請了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資推廣署以及多家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發表演說,探討銀行及保險業數碼轉型、數字資產、可持續金融及相關政策制定等議題,迎接金融數碼創新的新時代。 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而財政司司長早前出席慶賀新春開市儀式時亦表示,綠色發展是大趨勢,將香港建設為「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亦是來年其中一個發展目標。林健鋒於會上表示:「除了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外,我們亦致力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生態圈,打造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應科院成立『金融科技與永續發展聯盟』,讓香港實現此目標踏出重要一步。」 他補充說,香港匯聚金融專才,在銀行、投資及保險等領域上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 科技革新金融服務 金融業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20%。隨着香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創新和科技樞紐,金融科技社群也呈爆炸性增長。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指出,國家全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金融科技更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他說:「聯盟將為業界提供廣闊的交流平台,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科技的力量革新金融服務,提高營運效率、便商利民,並加速相關技術研發及全面應用,進一步鞏固香港金融樞紐的領先地位。」 助力金融科技落地應用 為了配合智慧經濟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金融科技,例如鼓勵更多金融科技服務及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推出創新的金融科技基建設施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說∶「為了更好地融合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積極拓展綠色金科技生態,我們今年上半年將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促進綠色領域創新科技解決方案的發展,並為創新金融科技舉措提供前期資金支持。」 應科院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政策,由其研發的多項金融科技亦已落地應用,主要項目包括:(一)與國際清算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建立安全、靈活且保護私隱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概念驗證系統,測試數碼港元在零售層面使用;(二) 研發保護數據私隱的聯盟式學習技術,助銀行探索新的替代信貸模式,助中小企獲得融資;(三)構建私有、可控及基於分佈式計算的沙盒環境,為智能合約的性能和安全提供全面評估。 隨着全球氣候加劇變化,世界各地對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應科院研發的「人工智能 ESG [...]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香港館」正式揭幕 展示本港傑出創科成果

商事動態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香港館」正式揭幕 展示本港傑出創科成果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2023」(「高交會」)昨日(15日)於深圳會展中心揭幕。由創新科技署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香港館」展出一系列本港最新的傑出創科成就,促進大灣區內的交流合作。「高交會」為內地及全球的相關專才和企業提供交流平台,加強創科業界與商界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為各行業開拓新機遇。   香港五所研發中心今年再度於「香港館」亮相,包括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以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展示香港先進的創科實力,並為本地業界奠定發展基礎,把握無限商機。 今年各研發中心所展出的創科項目均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著重提升工作效率之餘,亦推動各行業、以至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展示其「多樣化基材硬塗覆技術」項目,融合玻璃般的硬度與塑料般的柔韌性,適用於可折疊觸摸螢幕,使其具有超硬表面、高抗衝擊性、防刮性和強大彎曲耐久性。該項目更屢獲國際殊榮,包括「2021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2022年愛迪生獎金獎」及「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為積極實現可持續發展,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的「氫燃料電池充電器」項目創新地利用氫氣作為能源,為電動車提供行駛需要的電能。充電器應用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技術將氫能轉換為電能,不需要接入供電網絡,以完全「零碳」來產生電能,而不會排放污染物及溫室氣體。過程中只會產生少量熱能和水,提供清潔能源,實現零碳排放,適合於工業地盤、離網地區,以及排放限制區域應用。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的「Acousweep:掃頻聲波微塑膠分離系統」項目致力推動業界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採用掃頻聲波和形狀經特別設計的分離艙,在水處理過程中有效捕收和回收微塑膠纖維,從而改善水質。有別於現時的過濾方法,系統採用聲學操縱技術,在水處理過程中持續簡易地收集微塑膠纖維,克服了目前水系統中收集微塑膠廢物的限制。 在提升業界工作效率方面,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的「智慧港口管理平台」(eSPP)是一個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及跨企業軟件平台,可促進港口和物流的資訊分享。eSPP應用了區塊鏈、智能合約、物聯網和全球定位技術等,有助對全球供應鏈和港口物流進行追蹤和可視化。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則透過其「5G 雲機械人」為業界提升工作效率作出貢獻。該項目結合了5G定位、傳感器定位及監控攝像鏡頭定位,提供低成本的工業機械人解決方案。機械人具備穩健性、智能和精準性,即使在惡劣環境中亦能穩健可靠地運行;其先進的控制算法提供精確的路徑跟蹤和定點穩定性,而多感測器及厘米級定位準確度則確保機械人在動態和複雜的工業環境中仍能進行各種特殊任務。 此外,其他本港科研機構及企業,包括奧雅納智能科技、香港檢測和認證局、高迪飛有限公司及雲合科技有限公司,亦會於「香港館」展出多項創科產品及項目,致力推廣香港尖端的創新發明及卓越的創科成就。此外,「香港館」亦為各參展機構帶來獨特的交流機會,務求將業務拓展至內地及國際市場。 「香港館」位於深圳會展中心1號館1B52攤位,由即日起至11月19日開放予公眾參觀。高交會作為具啟發性的平台,讓參觀人士深入了解內地與香港創科發展,促進世界各地創科開發者及專才的交流。 ============= 延伸閱讀:「香港智能電子書庫」滙千本港作品 楊潤雄:冀港成為電子書及有聲書區域版權中心 [...]

本港時事

理大創科論壇 促科研產業化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日前舉辦以「科研走向產業化的融資前景」為主題的「創科論壇」。論壇匯聚近250 名創科界不同領域的領袖和持份者進行深度交流,為特區政府起草施政報告建言,推動香港創科發展。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創科論壇」吸引逾250位來自創科界不同範疇的人士參與討論。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表示,研究是創科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單憑研究創新不能協助香港達成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需要資金、知識轉移,以及把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配合,方能成功。因此,學術界與業界的合作至為關鍵。   論壇上,理大行政副校長盧麗華、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 、香港科技園公司投資總監黃賢敏,以及MIT HongKong Innovation Node(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執行董事冼超舜,就如何促進科研產業化、創業和融資等方面分享真知灼見。與會者在PReCIT 聯席主任兼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主持的討論環節中,共同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促進社會創新,以及知識產權改革等議題。   盧麗華指出,在推動科研創新走向市場應用的過程中,大學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提供前期的概念及技術驗證支援,通過創業課程和體驗計劃培育創科人才,幫助初創企業應用大學的知識財產,以及為這些企業聯繫市場和 資源網絡等。理大至今支持了超過450 [...]

企業策略

科技園 辦區塊鏈初創比賽

由香港科技園、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及分子區塊鏈中心攜手推出首個以區塊鏈為主題之加速器。此計劃屬香港科技園公司「環球創業飛躍學院」(Global Acceleration Academy, GAA)其中一個主題加速器,得到投資者和初創企業鼎力支持。計劃勝出者將為首家「環球創業飛躍學院」的初創企業,獲100萬港元投資獎金作支持,吸引本地及區內的初創企業熱烈參與。 區塊鏈加速器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舉行,為期13周,共17間來自香港及國內外的初創企業成功入選。經過一連串訓練後,其中七間公司「演示日」上,向計劃的投資贊助機構、合辦機構及業界夥伴進行路演,競逐由港京共創投資贊助的100萬港元投資獎金。 此計劃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先驅擔任業界夥伴,包括機場管理局、國泰航空、中國人壽(海外)、德勤中國、盈健醫療及香港上海大酒店,可見不同行業皆積極探討應用區塊鏈技術。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及企業加速器總監莫偉軒表示,GAA為初創企業提供全面的技術及業務發展訓練,讓它們的技術緊貼市場。是次區塊鏈加速器中,科技園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包括資金募集、一對一演示、網絡安全、區塊鏈相關的法例,以至風險管理等。的初創企業提供市場驗證和緊貼行業視野的機會,並利用行業網絡,助初創開拓、把握區塊鏈的龐大市場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