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添好運 連卓軒:品牌革新行年輕化 未受北上消費影響

近期北上消費對本港餐飲業生意造成一定的打擊。主打中式點心專門店添好運總經理連卓軒表示,該食肆暫時未有受到港人北上消費影響,仍然有不少港人及旅客到來惠顧。他透露,集團正在進行連番部署,準備於今年推出添好運2.0,冀革新品牌形象,走向年輕化,冀成港式點心的代表品牌。 添好運總經理連卓軒 2009年,第一間添好運點心店在旺角開業,由麥桂培師傅及梁輝強兩位師傅成立。據品牌官方網站介紹,麥桂培師傅原任職於香港四季酒店龍景軒點心部主管,在港式點心領域有近40年的經驗。添好運在開業8個月後,便獲「米芝蓮」評定為一星級餐廳,號稱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米芝蓮餐廳」。 連卓軒先後曾在KFC、譚仔國際等連鎖式集團的工作,於去年4月加入添好運,引入系統化的管理模式,為麥師傅分擔工作,好讓他專注於品質,以及提升不同市場的食品質素。 他認為,店舖成立已有一段日子,現時的飲食文化已有轉變,從以往八至十人上茶樓,變成三四好友也可小聚吃點心,添好運無可避免走向年輕化路線,才可永續發展。他強調:「食品質素仍是添好運的首要考量,傳統之中加入創新元素,令正宗的點心不會讓人感到古板,最終讓人們想到點心的時候,便聯想到添好運這個品牌。」 目前香港有5間分店,全球約90間分店,他表示以開店的步伐來說,未來在2至3年裏,希望開到12至15間店舖。早前農曆新年前後與本地多名知名塗鴉藝術家曾昭昶(Uncle852)合作,邀請他在點心店門外牆上創作,噴出結合港式點心文化與塗鴉文化的作品,旨在讓本地藝術提供創作空間,同時為食客帶來活力與賀年氣氛;並舉例說,又如早前與本地藝術家Stella So合作,推出一系列的插畫,用以作為室內裝飾,同時設計出外賣盒,帶出年輕的氣息。 連卓軒透露,計劃於今年推出添好運2.0版本,提升包括食品方面水平,現時是由早到晚同一個餐牌,日後將會因應不同時段加入合適的食品。首階段是粥粉麵飯,讓顧客於晚市有更多選擇。目前添好運香港有5間分店,全球約90間分店,他表示以開店的步伐來說,未來在2至3年裏,目標達12至15間店舖。 對於北上消費影響,連說集團暫時未有受到港人北上消費所影響,而且近月生意額一直在增加。尤其是深水埗總店、高鐵店和香港站店遊客的比例較多,假日有6成至7成為遊客。平日大約6成是本地客,4成為外地客。 談及飲食業難留人才,連卓軒指,集團最困難是請人,尤其是點心師傅。「有年輕人可能來過做幾天點心師傅,真的受不了就離開了,除了清早就要工作,再加上添好運是全日供應的點心,食客訂單量大。但是添好運一直工作到晚上。」他指公司會在工資及福利上,加上改善及營造理想工作環境,去挽留及吸引人才。 連卓軒認為,飲食業現面對人力不足的問題,惟加強培訓及提升工作待遇。 暢銷叉燒包單是深水埗店舖單日可賣出3,000個。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商事動態

品牌局 陳國民:港創建品牌助拓新市場

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陳國民早前出席一頒獎時表示,過去一年,本地經濟逐步重拾增長,許多港商把握這個發展新契機,將創建品牌與推動業務增長、促進轉型緊密地兩者結合起來;而開拓新市場、擁抱數碼科技、踐行ESG和提升品牌創建的內在能力,更成為品牌創業者們從新出發、磨礪競爭力的主攻方向。 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陳國民 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日前假灣仔會展聯合舉行2023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邀得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工業貿易署署長黃少珠,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劉理茵擔任頒獎嘉賓,一同見證45個傑出香港品牌的誕生。 本屆「品牌選舉」合共有45個表現優秀的本地原創品牌勝出,當中17個產品品牌及13個服務品牌獲頒「香港名牌選舉」和「香港服務名牌選舉」的各類獎項、7個產品品牌及7個服務品牌獲頒「香港新星品牌選舉」及「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等各類獎項。至於「香港傑出品牌領袖獎」則由力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劉相尚奪得。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擔任主禮嘉賓。 品牌局與廠商會日前假灣仔會展聯合舉行2023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圓滿結束。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香港製造|羅氏針織 傳承毛織工藝 支持本土設計

著名品牌

香港製造|羅氏針織 傳承毛織工藝 支持本土設計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工業黃金時代。紡織業曾經是本港重要工業之一。隨著經濟起飛、營運成本上漲及工業北移及外遷東南亞等因素,令針織業日漸式微。據貿發局經貿研究指出,2021年,香港紡織業(包括紡紗、梭織、針織及紡織品的染整)只剩下230家製造商,僱用1,510名員工,佔本地製造業勞動人口1.6%。面對劇烈市場競爭,近年紡織行業主力製造精良及高增值產品,例如環錠精紡、開端精紡、幼針棉織品以及複雜印花染色布料,以生產優質產品,量產或專門製品,做到迅速付貨。香港紡織業的競爭優勢在於產品質素一流,又能快速回應時裝趨勢及市場需求。經歷半世紀的發展,創立於1975年的羅氏針織,去年8月在荔枝角成立佔地6,000多平方呎的工作室,並開設本地生產線,以響應政府提倡的「新型工業化」,推廣針織工藝、潮流設計及藝術文化,發揮工匠精神,延續香港製造的成功傳奇。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在羅氏集團創意工作室內,設多台新型自動織布機,可系統化生產各式針織產品,場內亦有零售區、作品展區、活動場地,並提供個性化服務,客人按簡單步驟即可挑選產品款式、顏色、字體設計及其他個性化設計。羅氏針織總經理何家和(Milton)說:「羅氏集團已擁有五十年針織工藝,我們很想將針織傳承帶給香港市民。過往我們主要從事服裝生產,而我們希望能將針織技術傳承至不同產品,故於工作室放置了不同類型的針織產品。」 何家和表示,希望通過再工業化,將工作室打造成結合零售、活動及生產的空間,使針織工藝得以傳承,做到真正「香港品牌」及「香港製造」。他續指,以針織傳統工藝,推動再工業化,帶動傳統服裝製造業轉型升級,以塑造嶄新品牌形象。在此過程中,更期望能夠支持到本土品牌設計,並將藝術與針織充分融合。工作室亦會定期舉辦展覽、工作坊、產品展示和市集等活動,推廣香港針織文化藝術,推動本地設計業百花齊放。 開啟個性化生產  與本土設計師合作 何家和提及,現時香港已由追求量產轉為個性化生產,香港的設計創意有相當優勢,設計師只需提供圖像或文字,很快便可以新型自動織機造出不同的針織品,這亦是工作室支持本地創作的一大優勢。他並希望客製化服務能進一步由商業客戶推至最終用家,形成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帶動針織服裝業工藝傳承下去。他指出:「現時的自動織機技術已非常成熟,能做到千變萬化的設計,能媲美甚至勝過傳統針織手藝,生產更有效率和可做出不同個性化的圖像及產品。現今毛料種類和顏色豐富,而且有很多是循環再造的環保再生物料,輕便、透氣和防水,令針織產品可應用於不同場合與季節,甚至現今技術已能織造出立體產品,讓設計師在產品設計和時裝剪裁上有更多發揮空間。」 何家和續指,羅氏針織透過工作室平台,不僅期望提供舞台供設計師發揮創意,更期望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本能。他強調,讓每位顧客打造出個性產品藉以獲得獨特體驗,是這個新型工業化的工作室期望達成的目標之一。何家和表示,紡織業發展到今日,已經可以由量產出口外國,轉為單品限定,充分迎合顧客需求。而香港土地資源珍貴,正適合這樣的精細化生產。而在他的構想中,顧客可以從線上的電子素材及資料庫中獲取靈感,再自行設計,譬如為各種各樣的針織品定製顏色,充滿想像力的客人甚至可上載自己的圖檔,然後提交訂單,立刻生產。如果件數不多,那麼香港工作室即可完成,否則設立於大灣區的工藝室也可充分配合。他提及,在去年羅氏針織已與hoopla一起,與西九文化區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合作,以精湛的針織工藝,為M+的藝術家們演繹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並在M+開幕當天登場。   大力支持本土品牌  支持年輕設計師 何家和指出,希望將針織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正是羅氏針織的願景所在。何家和說:「從小型的鑰匙扣到中等大小的消毒液套,再到大型些的傢具外套,我認為無不可為,最緊要的還是創意,要能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一言以蔽之,就是嘗試用針織的方式將世界上的事物重新演繹,用編織發揮其內蘊的深刻價值。而用針織的方式重現經典畫作,正是其中的一項大膽嘗試。」 [...]

香港製造| 工業設計 ╳ 香港品牌 覓創新價值 IDSHK張耀輝:重塑港製新定義

編輯精選

香港製造|工業設計 ╳ 香港品牌 覓創新價值 IDSHK張耀輝:重塑港製新定義

香港曾經是製造業重鎮,貨品印上「香港製造」字樣,就是世界公認的品質保證。本港製造工業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達至高峰,當時的製造業就業人數接近一百萬人,更是當時經濟發展的重心;後至八十年代末基於成本上漲,本地企業紛紛將生產線外遷北移,本港工業產品改以香港與內地如珠三角「前店後廠」模式合作日漸成形,隨著近年再工業化崛起,加上香港製造風潮出現,不少有心的設計界人士,銳意把「港製」重新定義。隨著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等的發展,香港工業設計師協會(IDSHK)主席張耀輝(Ball)表示,本港一向不乏出色工業設計人才,透過嶄新的工業設計元素,能夠為本港品牌注入新氣象,同時協助本地設計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同,進一步推動香港工業及產品設計領域的發展。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場地:茲曼尼 GIORMANI 旺角旗艦店 香港工業設計師協會(IDSHK)於2002年成立, 由一群工業設計師組成,會員逾500多名,多年來致力推動香港工業設計專業水平及地位。現屆主席張耀輝從事產品設計十多年,曾任香港上市公司其下文創品牌設計經理並獲得多本地設計獎項。他指,儘管本地工業早年逐步北移,香港設計業與市民雖同樣受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影響,但會員未有停下來,與本地品牌攜手合作,為其注入創新設計,為產品創造新的價值。 工業設計師 成品牌增值「幕後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