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興:香港公民教育的歷史意義

博客

廖錦興:香港公民教育的歷史意義

在互聯網搜尋器輸入「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一詞,在數千萬項中文結果中包羅萬有,而首入眼簾的便是成立於1986年的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會)。該委員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豁下專責處理公民教育的公營機構,其總部設於政府總部。委員會一直致力在學校以外和社區推廣公民和國民教育。顧名思義,公民教育旨在培育公民意識的教育,因此委員會除非官方委員外,還有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教育局和律政司等八個政府部門的代表。 地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 根據去年底公布的青年發展藍圖中的《建設篇:青年參與,建設社會》,在18區成立地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成立這委員會的目是讓青年為地區發展及工程項目提供意見,並開放委員會供青年自薦參與。筆者有幸參與其中,而因應新成立的18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對公民教育範疇增加認識和加強協作,公民教育委員會特別安排在6月底在柴灣青年廣場,與各區代表會面交流。會上介紹轄下四個工作小組(國民教育、宣傳、社區參與、公民價值及管理)。會議後,更參觀設於青年廣場的公民教育資源中心。 公民教育的廣義和狹義 公民教育在互聯網和教學典籍都有頗多釋義。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泛指培養個人作為公民或國民,行使義務與權利的教育活動,通過相關教材與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公民所應具有的權利與義務、個人與群體的關係、及相關的民主、尊重、守法、法治等的公民素養有基本了解和認識。」而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提及公民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來理解:「廣義和狹義,廣義指在現代社會裡,培育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養明達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狹義是在養成與國家或社會公共生活一份子必要知識的公民科學。」公民教育亦有解讀為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在朋輩、家庭、社區、社會、國家以至人類社會中擔當的各種任務,所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簡言之,公民教育包含法定地位、權利、義務、身份認同,以及美德和素養。 批判思維與明辨慎思 相比其他國家的城市,香港在公民教育方面其獨特的歷史。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從(1841-1997年),香港基本是去政治化及去國家化。香港人著重工作和生活,而缺乏國民或民族意識。中學教育上,主要是經濟與公共事務(Economic and Public Affairs, EPA)。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對國民教育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直到2009年推行通識教育科,「批判思維」大行其道。加上種種內外因素影響,令香港市民對國家各方面產生誤解,只著眼於「兩制」而「一國」意識非常薄弱,以致後來所衍生的社會動亂,其中有莫大因果關係。 香港特區行政教育局自2021/2022學年起在中四年級開始推行公民及社會發展科(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培養學生建基於紮實的基礎知識,能從多角度思考的「明辨慎思」。並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的三個主題為中心,讓所有學生全面學習憲法、基本法和法治,並在涉及國家的部分了解香港所擔當的角色和作用,藉以加深認識國家的發展,以及國家與香港的關係。 誠然,公民教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文化、歷史、制度去向其國民提供相關教育。從互聯網資料,美國的公民學習、參與及信息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 Engagement, CIRCLE)在2012年就美國各州的公民教育研究報告中顯示,在美國50個州的學校都有類似公民教育的社會學習科目,而當中39個州要求教學課程至少包括一個與政府及公民教育科目,8個州要求學生參加規定有關政府及公民教育的考試等。由於沒有統一的教學要求,每一個州根據自身需求而制定公民教育課程。 筆者認為教育局在2023年4月印發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印刷課本編纂指引中的課程理念,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理念強調幫助高中學生了解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狀況,以及其多元化和互相依存的特質;並透過在學習過程中聯繫初中已學和高中各科的知識,從多角度理解、研習及探究不同的課題,從而建構更多關於各主題的知識,建立更 穩固的知識基礎,並理解課題、決策過程和不同解決方案的複雜性、考慮要點和優次,從而培養學生: (a)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理解當今影響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b)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 野; (c)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夠慎思明辨、理性思考、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 (d)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城大展出圓明園獸首國寶原物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時尚

青年廣場「藝術家駐留計劃作品展」 推動本地藝術文化發展

青年廣場一直支持青年藝術家發展理念,並致力提供平台讓更多青年藝術家發揮創意。繼推出「Garden of Artisans藝術節」之後反應熱烈,青年廣場Y旅舍遂推出「藝術家駐留計劃」,進一步推廣藝術創作。青年廣場將藝術家們的藝術作品整合,聯同各藝術家一同策劃「藝術家駐留計劃作品展」供公眾欣賞。展覽已於5月份在Y劇場及Y展覽平台順利完成,吸引逾1,500人參與,引起不少公眾對藝術創作的興趣。 「藝術家駐留計劃作品展」以「柴灣社區」為主題,觸發50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並聯同他們一同參與策展及創作。其中一位參與展覽的藝術家葉燕雯介紹道:「作品的靈感來自一次在Y旅舍駐留期間,在柴灣碼頭散步時看到海上的一艘運沙船,船上被承載著的沙丘如小鯨魚般在海面上緩慢航行。」為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藝術家背後的創作體會,青年廣場更邀請各藝術家透過Instagram進行網上直播,向網民親自介紹其作品和創作靈感。 除了作品展外,展覽更設有不同的藝術工作坊,包括水墨畫、油畫、水晶膠及紮染工作坊等,並由藝術家親自帶領參加者體驗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家陳敏彤認為:「其實香港的藝術發展正在進步,而且慢慢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活動讓香港青年藝術家多了一個創作機會,亦令藝術家們能有一個地方好好創作。」另一藝術家何巧怡則表示很喜歡青年廣場內Y旅舍房間的露台:「站在露台可看到一片草地,整個感覺很適合培養藝術家的靈感,讓青年藝術家能在這裏繼續努力創作。」   [...]

商事動態

青年廣場向醫護人員致敬

為向在抗疫期間的醫護人員打氣及致敬,青年廣場義工隊將回收得來的咖啡粉囊製作成「環保證件拉繩扣」作為小禮物,連同早前邀得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考生為前線醫護親撰的打氣說話,於3月份一併送予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的醫護人員,以感謝他們在面對龐大的醫療壓力下,仍不辭勞苦地守護香港人。同時亦希望藉此呼籲大家能夠齊心協力,抱着正面和樂觀的態度,一同支援香港醫護人員的抗疫工作,在這艱難的時刻體現互助互愛的精神! 面對學校停課,DSE再次延期,今年的DSE考生不斷備受考驗,不但要加強自我學習,還要擔心考試期間的防疫工作。有見及此,青年廣場早前更特意準備了包括口罩等抗疫物品在內的「打氣包」派發予應屆DSE考生,藉此為同學們打氣。 另外,於疫情期間,青年廣場亦一直不斷搜羅防疫物品及尋找口罩貨源,希望助人自助,紓緩社區物資短缺的情況,故於2月份開始已分批將抗疫物資派發予青年廣場租戶及Y旅舍住客,並透過不同機構將口罩等抗疫物品派發予社區內有需要人士,回饋社區,體現「創造共享價值」的精神。 另外,為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風險,青年廣場早於疫情初期已推出多項防疫措施,包括為進入青年廣場人士量度體溫、要求Y旅舍住客申報外遊紀錄、全面加強清潔及消毒、為各樓層增設消毒洗手液機、消毒地毯及提供棄置口罩的指定垃圾桶等,以時刻提醒公眾注意個人衛生。此外,青年廣場亦嚴格遵守衞生防護中心給物業管理的健康指引,緊守專業管理原則,務求令每名踏足於青年廣場的人都能倍感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