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TVB再裁員 港電視業末路?

全港最大的免費電視台電視廣播(00511)(TVB)宣布月底前裁減一成員工,以現有約三千五百名員工(不計藝員)計,即裁員約三百五十人。雖然實際裁員人數較之前市場傳出的八百至一千人少,但該公司去年才裁員以百計,短短一年時間再裁減人手,加上集團業績每下愈況,是否意味香港的電視業已走入末路?還是其實另有出路? 電視廣播日前發表內部通告,解釋因「本港示威衝突事件至今持續超過半年,重創旅遊、飲食及零售市道,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各行業包括廣告界、電視、報章和其他媒體將無一倖免,但最令人擔心的是香港前景不明朗,社會事件未有平息跡象,無法估計社會何時恢復秩序和經濟復甦。所有企業面對這嚴峻情況,均有責任採取措施,令公司營運得以持續發展及保存主要動力。」 結果就是「有鑑於此,公司需要重組部份業務流程以增加成本效益。有關措施已考慮到對公司營運所需和同事就業作出平衡。公司現有約三千五百位員工(不包括藝員),將會有約一成人受到影響,公司將最快在年底前通知大部份受影響員工,按法例作出賠償包括代通知金等,同時亦會發放特別酬金。」 至於未來發展方向,集團表明「公司會加快在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業務發展,並擴大營運設施及資源投放,此亦可為同事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在本港的OTT服務myTV SUPER已有約九百萬終端登記用。在海外方面,TVB Anywhere亦正積極在東南亞和北美市場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加強拓展業務。」 一四年始走下坡 觀乎TVB近年業績,自從二○一三年純利增至十七億三千八百萬元後,就一直走下坡,以致集團於一五年宣布,在一六年初推出無線電視「第二」平台,並採用over-the-top(OTT)機頂盒技術通過開放的互聯網,提供大量無線電視頻道及多個第三方頻道和節目,以及提供視頻點播服務,而OTT服務之收費遠低於傳統收費電視業務模式。公司管理層相信此OTT服務能成為具吸引力和受注視的服務,以滿足觀眾的娛樂需要。 結果,集團的一六年度業績報告內披露,有關OTT服務myTV SUPER於二○一六年四月推出,已成為領先市場的華語內容OTT平台,提供五十條無線電視及國際頻道以及超過三萬二千小時點播節目。而於二○一八年度,OTT業務更終於獲得盈利一千六百萬元,相對一七年度虧損達八千五百萬元。至一九年中期業績,myTV SUPER錄得三千二百萬元盈利,比一八年全年還要多一倍。由此證明,集團走向OTT一途的策略成功。 可惜的是,由於集團投資了八億三千萬元星美控股(00198)債券,在一八年度作出五億元減值支出或虧損,令集團在該年度轉盈為虧,錄得近二億元虧損,相對一七年度純利為二億四千三百萬元,更成為集團最少三十年來的首次虧損。不過,這項虧損與公司的電視本業並無關係,只算是一項一次性的投資失誤。 OTT收成正果 誠然,受到觀眾娛樂模式的轉變,以及網絡視頻的盛行,近年TVB的收視大不如前,難免影響TVB免費電視台的廣告收入,但集團在發展OTT業務的成功,一定程度挽回了這方面的缺失。同時,在這次傳出裁員消息期間,亦有消息指集團其實是改變以往的純由公司全權負責的製作模式,改為更多外判或採購他方製作的模式運作,藉以減低恆常開支。 這模式其實壹傳媒(00282)都已經採用,其部分內容就是由原員工自行成立的內容製作公司提供,這可以讓公司本身減低強積金、醫療等一大批聘用固定員工的開支,而且只要監察方面嚴謹,也可保障內容的一定質素,因為外判公司要自力更生,盡量滿足客戶要求。 其實當ViuTV加入香港免費電視市場後,就已更多的採用外判製作形式,即使是小型製作公司的節目,都一樣可以獲得青睞。不過,製播分途不是近年才出現,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多個商業電視台就已開始採用外判、製播分離的模式,一方面可減低成本,另方面可更有效引入具創意的節目,壞處則是電視台可能不擁有節目的永久版權。 內地、南韓都早已實施製播分離模式,且都相當成功,看看目前內地及南韓製作的節目已不單止賣至亞洲多國,甚至歐美國家的電視台也有購買,就足見這模式在促進娛樂事業上的功勞,更可同時把己國文化傳送國際,爭取國際認同。以南韓為例,因其娛樂事業的成功,也為該國帶來大量的遊客,香港的年青一代就甚喜歡到南韓旅遊,相對於中年人士因年青時受日本娛樂節目薰陶,較喜歡日本旅遊。 製播分家是時候 過往香港只有兩家免費電視台,又是TVB一家獨大,加上當時亞洲區多個國家未開放,讓TVB製作的節目流行於東南亞等地,所以當時要TVB實施製播分家,肥水何必流向別人田呢,這自是沒有誘因。但今時不同往日,香港目前有三家商營免費電視台,即使另兩家的收視率未算太高,但在廣告費上無疑有攤薄效應,同時間又營造了較佳生存空間予獨立製作公司,因為客路較以前稍多。所以TVB如今在制度上作出改變也相當合理。當然,透過購入外判節目,各自電視台在節目質素上的分野不大,卻正是香港電視業賴以生存的其中一個模式。 另一個香港電視業的出路,很可能是大灣區的機遇。香港的電視台多年來一直爭取內地的落地權,當中TVB早在二○○四年首獲大陸落地權,利用廣東省有線電視網絡播出,只是僅限播出內容,不能播出廣告,如果香港的電視台能在內地廣播同時播放廣告,則肯定能為香港電視業殺出一條血路。根據《二○一八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雖然電視廣告收入下降,但總額仍有九百五十八億八千六百萬元(人民幣.下同),較一七年的九百六十八億三千四百萬元,減少九億四千八百萬元,同比跌幅不足百分之一。即使有線電視網絡收入亦見減少,也錄得七百七十九億四千八百萬元,按年降幅百分之六點五九。 大灣區潛力未現 當然,要香港電視台在內地全面落地,如今看來可能還是天荒夜譚,但看一看如今香港電視台的主要股東,其實早已是「紅粉緋緋」。例如電視廣播之前日回購股權事件,披露了實際股東結構,原來大股東並非公司主席陳國強,而應是有「中國梅鐸」之稱的黎瑞剛。黎氏早於一六年十月獲委任為電視廣播副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近日則流傳陳國強及台灣HTC董事長王雪紅有意把電視廣播持股全數售予黎瑞剛。若消息屬實,則電視廣播將正式落入這位「新香港人」之手。 至於透過持股有線寬頻(01097)擁有另一免費電視頻道《香港開電視》的永升亞洲,其中資股東亦佔了三成股權,分別是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持股一成四及富力地產(02777)董事長李思廉持股一成六。至於ViuTV的母公司電訊盈科(00008),亦曾經有中資股東入股。既然香港不少電視台都已經是中資控股或佔有部分股權,在大灣區融合九個內地城市加兩個特別行政區下,有甚麼不可能。 [...]

專題

手機市場飽和 華廠商謀拓電視業

中國手機市場自二○一五年結束雙位增長時代後,國產手機品牌並未因此作出調整,反而繼續推出更多型號搶佔市場,在激型競爭下,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水,第一季度市場調研機構的資料顯示,OPPO、VIVO在國內外市場均面臨下滑,急需開拓新業務走出低迷。 與此同時,小米自二○一三年進軍電視市場後,獲得不俗成績,近日小米電視進軍印度更成為消費者新寵,其開拓市場的成功範例引起業界關注。當中有行內人士透露,目前OPPO、VIVO已在評估調研電視市場,華為也不例外,或將正式進入電視市場。 繼小米進軍電視市場取得一定的成就後,近日市場傳出各個中國手機製造商對電視市場躍躍欲試。知情人士透露,OPPO、VIVO已在評估調研電視市場。分析指,兩廠基於現有的品牌、工程師團隊,轉做電視並不會存在很大難度,可以很快解決硬體層面的問題,只需在軟體層面需要花點時間。 月前亦有消息稱,華為將進軍智慧電視行業,或與酷開合作。其實華為海思晶片本身已為全國智慧電視和機頂盒晶片市場分額最高的半導體公司,而早在幾年前,華為已在電視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發布了多款電視盒子,以及和電視生產商展開合作。 然而,行業分析認為,現時華為會否推出自己品牌電視主要的考慮,並非技術問題,而是業務考慮。因為華為海思晶片的主要客戶為創維(00751)、TCL多媒體(01070)、海爾、康佳、小米等,一旦自家品牌推出,難免出現自己打自己的局面,故需更仔細部署。 增長顯著放緩 各手機品牌覷覦電視市場,主要是近年手機市場已趨飽和狀態,加上國內的競爭劇烈,難怪要各謀出路。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全球手機市場於二○一五年結束了兩位數字成長率的年代,二○一六年的成長率更只有百分之二點五,該機構更估計,由二○一六年至二○二一年的五年平均年複合成長率只剩下百分之三點八。 至於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亦指出,展望二○一八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由於缺乏喚起民眾換機意願的創新議題,預估全年需求動能續弱。在成本方面受到上游零組件價格持續攀升的影響,下游手機品牌商不得不重新檢視終端定價或調整規格配備以因應成本壓力。因此,TrendForce將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增長率從原先預估的百分之五,下調至百分之二點八,生產總量約為十五億部。 中國的手機場情況更為嚴峻,去年有關市場已首度衰退,全年出貨相比二○一六年下降了百分之四點九。而據中國官方數字,相比於去年同期,今年一月、二月,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更分別有百分之十六及百分之三十八點七的大幅下跌。與此同時,新上市的新機數量卻合計達到一百二十六款,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九點九,顯見其競爭加劇。 世盃效應拉動 手機市場難打,手機商唯有積極開拓市場及轉型,當中包括把產品線向智慧家電延展,當中由於手機與電視的技術有其相似處,故是一種較為安全可行的發展方向。雖然電視市場在二○一七年受到面板價格上漲的拖累下,導致電視品牌廠獲利水準下降,加上美國市場萎靡、中國電視市場走向高原期,需求萎靡等原因,導致二○一七年全球電視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滑。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統計,二○一七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為二億三千萬億台,較前一年同期下滑了百分之三點四。 然而,估計二○一八年市場將有望恢復成長,群智諮詢指出,中國市場由於年初開始積極促銷以及同期基數低,二○一八年有望增長百分之三點三;歐洲市場由於經濟穩健,加上世界盃促銷帶動,有望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點四。預計二○一八年全球電視總規模達到二億三千四百萬台,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一點八。 至於TrendForce旗下光電研究WitsView認為,OLED電視表現將最為亮眼,出貨量年增百分之七十二,來到一百五十萬台。OLED電視有自發光、柔性的特點,加上反應時間快、無一般LCD殘影現象,以及製程簡單,具有低成本的潛力,近年成為電視市場中的新寵。尤其在中國市場,自二○一四年開始,中國OLED電視市場每年保持百分之四百以上增速,二○一六年甚至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百。中怡康預測,從二○一七年到二○二○年,中國市場的OLED電視銷量預期分別為十八萬台、五十五萬台、一百五十萬台、二百五十萬台,增長勢頭強勁。 小米完美示範 再加上不少手機廠商眼看著小米開拓電視市場的成功例子,均莫不心動。小米於二○一三年九月份推出首款智能電視產品, [...]

本港時事

棄電視攻網購 港視塞翁失馬

為圓一個電視大亨夢,香港電視(01137)主席王維基等足八年,仍未能獲得一個香港免費電視牌,最終決定放棄尋夢。香港電視(01137)週二宣布,撤回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並全盤撤出廣播市場。雖然港視股價大跌,反映投資者對決定的失望,但其實網購市場更有前景,能賺錢的機會更大,比起免費電視的燒錢營運更理性。 港視於週二確認,將不會繼續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的申請,及其於二○一四年四月十一日向通訊事務管理局提交的申請將予以撤回,同時亦決定將綜合傳送者牌照連同六百七十八至六百八十六兆赫頻帶內的無線電頻譜退回通訊局,並於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或通訊局合理指示的其他日期起,停止提供廣播類流動電視服務。 徹底放棄電視業務之後,香港電視將主攻網購,王維基更表示,不認為會再涉足電視業務。他坦言,香港現時已有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及不少網絡媒體,看不到港視有貢獻的空間。再者,近兩年電視業龍頭的業績都很艱辛,反而電子商貿的回報更好,而港視的團隊及品牌,對網購業務其實均有很大的幫助。 王維基拒絕透露為電視業務灑了多少資金,只稱五年前出售電訊業務時獲得五十億元,當中二十億元用作派發特別股息,現時公司市值約三十億元,所以是「無賺蝕」,但獲得寶貴的營運經驗。電視業務剩下來的器材,該公司則會用作製作多媒體內容推動網購。雖然港視強調網購的回報更佳,但市場的反應表明不認同。港視宣布撤出的週二,股價全日暴瀉百分之十四,收報三點一七元。 夢起二○○九年 王維基為了免費電視業務,過去八年多作出了龐大投資,並將手頭資產出售變現,犧牲甚大。事緣二○○九年,政府官計畫開放免費電視市場,同年底香港電視、有線寬頻(01097)旗下的奇妙電視,以及電盈(00008)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三間公司一同提交申請,當中以王維基的取態最為積極,即使未獲牌照,翌年已開始招兵買馬,從電視廣播(00511)掘走不少人才及藝員。 直至二○一二年,港視更宣布投資六億元興建一座總樓面面積約三十萬平方呎的將軍澳電視及多媒體製作中心,當時預計會於一四年投入運作。為了籌集資金,港視當年出售兩大主要業務,包括香港和加拿大長途電話服務及香港寬頻互聯網服務,收回五十億元。港視其後在沒有牌照的情況下開始拍劇,在零收入之下不斷燒錢,但到了一三年,行政會議宣布只得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則發牌,港視卻「意外」地落空。 其後港視就行會決定提司法覆核,一五年獲判勝訴,但行會再上訴,獲高院判上訴得直。由於港視一直未獲發牌,為免讓已拍好的劇不至變成倉底貨,亦扭盡六壬尋找播放渠道,一三年收購中移動香港的流動電視業務,但由於廣播質素太低,未能配合其高清拍攝的節目。到一四年,港視選擇以OTT模式播放節目,即是透過電腦、手機及平板,以及電視機頂盒等播放送。 一五年停止製作 可惜,由於收入有限,長遠不能支持拍劇開支,一五年港視已停手,不再拍攝新劇,只在平台播放已完成的作品,同一時間試水溫開展網購業務,透過電視頻道銷售產品,HKTVmall於一五年成立,亦為日後的轉型埋下伏線。即使不少人對王維基放棄免費電視業務感到失望,但事實上,網購無論是未來發展空間,或是盈利能力,都遠超電視業務,王維基今次可能是「塞翁失馬」。 港視週二當日亦同時宣布其全年業績,雖然網購業務仍在虧損中,但已大幅收窄,而收入亦錄得極高增長。去年港視訂單總商品交易額同比大升二點二倍,至十億七千萬元,去年十二月的平均每日訂單量達七千六張,按年亦大升兩倍,全年虧損亦從一六年的二億六千萬元,收窄至去年的二億元。 雖然王維基承認,現時的網購生意是「做一單蝕一單」,但該公司已找到扭虧的方案,就是要以量取勝,未來兩至三年冀提升網購業務毛利率、降低倉儲及包裝成本,並提升派送效益,若能夠在未來兩、三年內達到以上三項目標,港視將成為香港首個大規模並且有盈利能力的網購商場。 歐美國家的網購大部分是「宅送」,送到指定的地點,但港視的目標並不是跟隨這個「玩法」,而是大量增加門市自取提貨點,令最後一程的送貨成本可以降低,並將線上線下業務結合。每當一間線下取貨店,鄰近範圍的營業額會亦大幅增加。 香港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運送及派遞成本為以量取勝,若在同一地區內愈多訂單,每次送貨只需要一位司機及一位派遞員及一架送貨車就能負責全部訂單,每張訂單的派遞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港視的目標是將運送及派遞成本,以及自取訂單的成本控制於總商品交易額約百分之六至八之內。 引自動執貨系統 [...]

名人系列

邱達昌:再戰電視業

電視業近年風雲色變,無論是免費電視還是收費電視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13年港視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去年亞視熄機;今年先有電視廣播向政府交回收費電視牌照,轉戰OTT市場;繼而有線電視母公司九倉基於長期虧損,將不會繼續注資,表明若不獲新投資者入股,有線將會結業。上月事件峰迴路轉,有線突然出現白武士,永升(亞洲)注資10億元並成為大股東。集團主席邱達昌(David)表示,對電視業的熱情從無減退,並深信行業有發展空間。 評注資大計: 「永升(亞洲)如接掌有線,未來5年將投資達30億至40億元,主要發展節目製作,包括增添新器材或建新廠房。加上有線每年廣告及寬頻收益合共4億至6億元,用戶收費達7億至8億元,每年有逾10億元營業額,不難達到5年投資目標,就算不足夠,相信未來4個股東都有資金及餘力繼續投資。」 評開源節流: 「有線於過去7年,每年虧損約3億元,我們成功入主後,開源節流屬理所當然,會一次性在首年削減2億元成本;人才是電視業的最大資產,對人力的削減愈少愈好,以公司目前約2,000名員工計算,最多只會裁減約10%人手。」 延續父親電視夢? 「父親(邱德根)也是靠娛樂事業起家,他對電視業有一份情意結,目前對電視業的熱情亦沒減退,我深信電視業需要演變,但不會滅亡,仍有發展空間。延續電視夢?稱不上是『夢』,我不想太羅曼蒂克,太羅曼蒂克我會輸好多錢。」 評與鄭家純合作: 「永升兩年前開始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因當時的第二大股東並非長期居港,不符合法例要求,故邀請鄭生(家純)入股,目前鄭家純直接及間接持有永升45.5%股權,屬永升大股東。我對鄭生為人非常了解,合作了三十年,而邀請入股的事只需『十分鐘已講掂』』。 對被指為「紅色資本」的看法: 「永升(亞洲)的股東,如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均在港長大, 香港哪個企業沒在中國投資?我不覺得我們好『紅色』,我亦不明白『紅色』的定義……另一位股東李思廉為廣州富力地產主席兼執董,他也是在港土生土長, 只是在中國發展成功,故不是什麼問題。」 評未來大計: 「有線未來業務不會太悲觀,有線寬頻仍然賺錢,免費電視奇妙電視將會於5月開台,更可以增加有線頻道,目前已經有基本120個台,增加到170個台並不困難。另一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