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ESG基金投資 不止於低碳與環保 還需留意「氣候管治行動」

ESG最早起源於2004年,是聯合國在評估企業落實永續經營策略的指標,截至目前,簽署聯合國責任原則投資的機構已經超過3,800家,不僅代表愈來愈多國家與企業重視ESG,亦反應ESG投資市場尚未飽和,未來仍有上升空間,根據德意志銀行估計,全球資產包含ESG的投資規模,預期將於2036年大幅增長至160兆美元。然而,各國要求企業要嚴格披露ESG,但卻沒有統一標準,投資者有何途徑認知基金的投資前景?究竟哪一套披露準則比較值得套用? 世界基準聯盟(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WBA)  監事及香港氣候管治行動 (CGI HK) 督導委員會成員張振宇( Anthony)認為,ESG基金在過去10年,資產管理規模都在上升,但在亞洲仍屬剛起步,坊間在解釋ESG時,嘗試以深入淺出方法去表達,但卻未夠全面。現時全球都會認為氣候是最重要的議題,因此也令到ESG集中在環境及氣候變化。其實真正的ESG投資,是不止於此的。 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GSIA)在過去10年,每兩年都會發表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全球可持續投資審查」報告,最近報告在2021年7月發表,ESG戰略的投資從2017年底的 30.7 萬億美元躍升至2020年底的 35.3 萬億美元,其增長超過了專業管理行業總資產在同期取得的7.2%的速度。 「現時有不少基金公司所宣傳的產品,都圍繞著低碳、環保、轉型投資等,會令人覺得ESG與都是與環保、氣候變化有關,較為技術的字眼,如低碳轉型仍未能明白。」Anthony 在10多年在英國工作,當時負責管理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雖然當時未有ESG這名詞,但歐洲其實已有相關的投資產品。所以他很早已接觸到。 主題型投資最易明白 ESG的導向不外乎環境,即主題型投資,對一般投資者來說,是簡單易明,例如基金是投資新能源汽車、低碳轉型等。Anthony指出,除了考慮風險回報,也會考慮影響力,是否能真正幫助到世界。因這類基金是集中在某些行業或板塊,若遇上經濟衰退,隨時大跌7至8成。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當時流行石油、能源、黃金、商品等基金,升幅厲害,但之後5至10年表現不濟,有些基金更要結束買賣,投資者需要小心這些主題型基金,波動性強。 另外,ESG基金是會剔除表現較差的公司。在百多年前,教會是相當富裕,需要由投資公司管理資金,但教會是不想將資金投放在負面的行業上,故首先剔除這些公司,這種動作不只有教會落實,在中東,亦會規定了某些行業是不能投資的,例如銀行,因涉及借貸。 GSIA機構對於投資ESG基金,是有7大策略,最易理解是上述兩項,但其餘的卻未算明白,就如瞎子摸象。可持續發展主題投資、企業參與和股東行動是僅有的另外兩種實現了增長的策略。與前兩年統計變現有所不同,除了基於規範的篩查策略外,其他投資策略運用和資產管理規模都在增長。 根據《2023年ESG和氣候趨勢展望》提及的2023 年關鍵主題行業,建議可再生能源,因俄烏戰爭和高通脹,各國政府優先考量「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紛紛重開煤礦、延長核電廠年期,導致去年減碳進程未如現想。各地政府和電力公司正積極開拓以再生能源、綠色能源、天然氣等方案,替代煤化石燃料。 另外是電子回收,中國和歐盟近年加強對電子垃圾(e-waste)在內的材料和廢棄物.循環處理的政策和指南。2023年,關注焦點將集中於在電子垃圾中,開採再生金屬的產業發展,既可符合監管機構法規,也可獲得對潔淨能源行業所需的金屬原料。 而替代性纖維類基金亦可留意,目前衣服的原料,超過25%是來自棉花,然而棉花的種植、採收、處理、運送、製衣過程,對自然環境傷害甚大。全球呼籲改採更環保的服裝選項與作為,聲量愈來愈大。 ESG 評級需要改進 大部份投資者是根據ESG投資評級來衡量是否投資,事實上,ESG機構投資者只會參考ESG評級,但亦知道ESG評級有不少限制。國際證監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IOSCO)共有233個會員,包括130個正式會員(ordinary member),34個聯繫會員(associate member)和69個附屬會員(affiliate member),去年時任理事會主席歐達禮(Ashley Alder),進行了監管ESG 評級機構諮詢研究,發現全球正趨向相信ESG 評級,但ESG 評級是極度需要改進,當中有10個問題需要正視,尤其公司之間的利益衝突。「其實在20年前,已有不少獨立公司進行ESG 評級,IOSCO顯示,現時有超過50間國際知名的ESG 評級公司,基本上都是三間美國大型評級機構所壟斷,於是容易有利益衝突出現。」 作為一般投資者,如果不清楚那個機構的ESG指數值得參考,同時又希望跟隨市場走勢投資相關產品,Anthony認為,投資者要了解指數會剔除甚麼類型的公司;其次是看ESG主題,指數是按甚麼評級機構的評級/行業主題篩選公司;亦要知道權重,指數如何設定公司的權重、例如百分比上限。最後是管理,指數何時會調整成份股權重、更新 ESG 數據等。公司會否過份依賴一間ESG 評級公司,都是要注意的細節。「並且要了解自己,問為何要投資ESG基金,除了想推動企業積極發展ESG,更是想為下一代著想,解決氣候變化;還是想令自己的組合回報更好?」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回收電子垃圾 中國潛力大

互聯網時代興起,除了為人類帶來革命性的方便,亦為全球的廢物場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專家表示,雖然電子垃圾的棄置量僅佔全球堆填區垃圾的百分之二,卻佔所有有害廢物的七成,嚴重危害環境。全球電子垃圾泛濫,成為污染大源頭,最佳解決方式是回收,而且基於電子產品內含有不少金屬成分,回收更具經濟效益。當中台灣、新加坡紛紛加入電子廢物淘金熱;至於中國,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回收市場更是潛力無限,然而,基於非正規處理場多、加上回收管道不夠完善,相信需要政府重塑一個正規體系,才能把潛能開發出來。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電子廢物管理市場報告》預測,至二○二○年,全球電子廢物管理市場的市值高四百九十四億美元,而由二○一四至二○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三點五。 電子垃圾主要指一般指家居及辦公室廢棄的電子設備,其管理市場不斷壯大,源於電子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消費者加快棄舊迎所致。國際電信聯盟的調查則指,在二○一六年,全球電子垃圾棄置量達四千五萬噸,即人均棄置十三磅,估計到二○二一年總量更會升至五千萬噸。 電子垃圾含大量有毒化學物,如電池及半導體內的鎘,若未經處理被棄置堆填區,化學物便會滲入土壤及水源。而如以焚化方式燒毀,則會污染空氣。另外,發展中國家工人拆解電子垃圾時,如未有佩帶防預裝備,亦有機會受到影響。 當中,由於不少西方國家把洋垃圾運出到亞洲,故亞太地區最電子廢物的影響。據歐盟數字,以往全球有七成的電子垃圾均運往中國;不過,自去年一月起,中國停止接收洋垃圾,這不代表亞洲區從此解困,因為這些電子垃圾只是轉為出口至泰國、老撾、柬埔寨,甚至香港等地,單在泰國,去年已出現了約一百個新處理場。 泰國政府意識到問題嚴重,決定限制電子垃圾入口,並加強巡查違規的廢物處理場,如單在去年六月,警方已搗破二十六個非法處理場。警方指工場從電子垃圾內提取的貴金屬會污染泥土及水源,焚化餘下塑膠零件則會產生有害毒氣,危及週邊居民健康。 廢電淘金 另一方面,電子垃圾亦含有金、銀、白金等貴金屬,大量拋棄會浪費資源。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幾位地質學家就發布一個研究, 分析結果表明一部 iPhone4S 含有三十三克鐵、十三克矽、七克鉻、六克銅等賤金屬,還有少量貴金屬,包括九十毫克銀和三十六毫克黃金。 因此,解決電子垃圾的最佳方法為回收再利用。然而,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揭示,全球只有兩成的電子和電氣廢物被正式回收。有分析認為回收的比例不高的原因是一直以來,電子廢物回收過程可發出毒物,故正規的回收廠需要大量的投資,加上歐美的電子垃圾可以輕易地輸出到亞洲國家。 隨中國等地拒收洋垃圾,相信歐美各國再無法不正視電子垃圾的問題,全球電子垃圾回收業或會有新的突破。當中歐盟近期就處理電子垃圾制訂極嚴格規定,期望到明年將回收處理的電子垃圾比例,由目前百分之三十五大幅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五。歐洲許多新企業亦正加入「城市採礦」的新型商業模式,打算透過回收電子垃圾中的貴金屬。歐盟資助的ProSUM計畫,正協助企業回收報廢的汽車和舊電池等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