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ESG投資攻略 聚焦三大主題

ESG投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關鍵詞。ESG是將企業對環境、社會和管治各方面因素綜合考量而作出的一種投資。有研究指出,ESG投資風險較低,回報更高,但不足處在於缺乏統一的評審標準。富達國際可持續投資策略主管Gabriel Wilson-Otto表示:「監管法規促使企業使用一致ESG框架及數據標準,提高ESG數據的可用性,進而提升企業ESG發展的透明度。」撇除統一標準這個因素,目前全球對ESG的投資有增無減,而且發展勢頭將會繼續熾熱。 據彭博通訊社統計,去年全球ESG資產規模高達41萬億美元;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PwC)的調查亦表示,有超過七成的機構投資者停止投資缺乏ESG相關產品的企業,顯示ESG表現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價值的重要性。然而,在現時的ESG投資中,一般投資者如何參與這項投資?又如何決定選擇那些ESG投資產品呢? 近年可持續投資受到前所未見的重視。環球新冠疫情的爆發、能源危機及氣候變化等世界性事件,對環境及社會帶來的嚴重影響,再三證明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對投資者而言,隨着愈來愈多針對可持續發展的監管法規在各地市場落實,企業的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發展方案變得更具體清晰及更具保障。 MSCI的ESG與氣候研究部執行董事、亞太區主管王曉書表示,過去十年,ESG投資在全球快速發展,出現主流化的趨勢,而ESG投資受長期穩健收益的資產所有者的青睞,各類ESG基金和投資產品層出不窮、規模也不斷擴大。以MSCI數據為例,對應MSCI各類ESG和氣候的指數、並跟蹤MSCI ESG股權類ETF的規模,至2022年的第三季達到1,858億美元。 本地投資者缺乏認知和理解 或許不少人認為ESG與企業息息相關,對個人而言似乎毫無關係。對計劃在港上市或已經上市的公司來說,港交所的ESG監管可追溯至2011年首次發佈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該《指引》於2019年12月更新,增強強制披露內容,將社會關鍵指標披露要求提升為「不披露就解釋」。2020年7月和2022年1月港交所更新《香港交易所指引信》,將環境及社會事宜的披露納入上市申請檔的業務章節。 然而正因為ESG的強制性實施,以及衍生出各種基金,ESG已經不再單單是企業的責任,亦成為一項個人投資產品。不過,調查顯示,本港投資者對ESG認識不足,有需要進一步推廣相關的教育。根據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和科大商學院合作的調查顯示,本港的個人投資者對ESG投資的意識和相關經驗偏低。不過,被訪者同時認為,如果他們對ESG產品有更好的認知和理解,會提升他們對ESG投資的興趣及意欲。這項調查反映ESG投資及綠色金融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市場需要加強針對個人投資者對ESG投資的教育。 其實坊間已有不少商業、學術機構提供ESG的相關課程,然而良莠不齊,政府可以作出認證標準,讓有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士有章可循,選擇適當的機構接受相關教育。 由於ESG逐漸成為投資產品,不少國家為此推出各種各樣與ESG相關的投資基金。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亦呈爆炸式增長。根據彭博數據顯示,過去20個月中,至少有112隻新基金推出,幾乎是過去4年首次推出總和的三倍。同時,中國境內商業銀行發行的相關產品規模已達到近百億元。而富達國際的一項調查並顯示,與亞洲其他主要市場的投資者相比,中國的散戶投資者對這類基金表現出更大的興趣。自2021年初以來,管理的資產翻了一番,達到約500億美元。 觀察全球ESG發展現況,由於「減碳」、「零碳排」和「碳交易」逐漸成為趨勢,各國為落實ESG策略,接連針對「綠能」、「電動車」及「環保科學研究」等永續相關產業提出創新的模式。 以「綠能」為例,內地最近發布文件,就補貼核查中存在諸多疑義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說明,包括部分特殊光伏、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的確定、納入補貼項目容量的認定,以及項目備案容量的認定標準等,刺激部份新能源營運商的股票出現異動。 而美國拜登政府最近亦對新能源產業注入資金高達 10 億美元,重新啟動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燃料電池,以及其他綠能設備製造商的補貼減免。又打算對碳捕捉、現代化電網、氫能,電動或燃料電池車等相關業者推出30%的減稅計劃,都對相關企業的前景帶來正面作用。 又如各國受惠於美國和中國積極扶持電動車大廠等政策,大多積極對電動車供應鏈進行經費補貼;而針對「環保科學研究」產業,部分國家則著手研究環保材料,並減少傳統消費模式造成之大型塑膠垃圾,持續往永續目標邁進。不僅各國永續創新策略蔚為風潮,以市場投資面來看,囿於2023年全球經濟持續面臨上述各種挑戰,導致政經秩序劇烈變動,投資風險不斷增加,使得企業在ESG之永續投資表現將更加受矚目,建議投資人未來可關注「能源轉型」與「ESG」等產業的布局;另一方面,「醫療」相關產業受惠於疫情解封後的醫療開放與技術研發、以及社會高齡化之智慧醫療盛行,有利於其整體產業發展,投資契機有望浮現。 三大ESG投資主題 目前,各界正邁向可持續投資的新階段,包括更多ESG數據,更成熟的ESG投資整合過程。各界明白到企業為維持營運必須作出短期決策,但同時需兼顧客戶、員工及社會的長期需要,因此於實 踐ESG過程中或需作出一定程度的取捨,運用雙重重要性(Double materiality),將可更全面評估企業所面對的ESG風險和機遇。 富達國際可持續投資總監鄧業煒 (Ellie Tang) 指出:「雙重重要性的原則基於企業不僅有責任管控ESG因素所帶來的財務風險,更應為其營運對人類和地球造成的實際影響負責,故採用由外至內及由內至外的分析方法,評估企業的ESG水平。」 在此趨勢下,富達預期 2023 年企業勢在必行推動ESG議題,因而將聚焦於公平轉型、保護自然資源和積極實行盡職治理等三大主題。 1.公平轉型: 各國視經濟體系中的主要行業實現脫碳為共同目標,富達認為評估這種轉型對勞動力及就業市場的社會影響至關重要,尤其針對在社會或經濟層面依賴化石燃料或煤碳為生的社群。鄧業煒表示:「與企業就氣候變化問題展開討論時,明確整合公平轉型的原則十分重要,以確保 企業考慮其脫碳方案所帶來的廣泛影響。即使在淨零競賽下,亦應考慮各界需求,重要的是解決 受轉型影響的員工和社群所面對的經濟及社會挑戰。」 2. 保護自然資源: 生物多樣性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喪失,且流失速度正在加快。過去 50 年,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已減 少 68%1,對環球經濟和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氣候變化正是 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生態系統受損將削弱大自然調節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其抵禦 極端天氣的能力,繼而加速氣候變化。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和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 組 (TNFD) 等監管框架正積極協助解決部分問題。 富達國際可持續投資總監Paul Milon指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互相影響,我們需要保護自 然資源以實現淨零排放,同時應對氣候變化,以減輕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全球一半以上的本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