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中國神華(1088)跑贏去年大市 新一年或可繼續延續升勢

博客

黎家聰:中國神華(1088)跑贏去年大市 新一年或可繼續延續升勢

新年快樂,2024年祝各位都在股市賺多點。港股2023年跌了這麼久,希望今年至少來個大反彈。 說到新一年的部署,筆者認為還是以穩為上。選擇一些防守性較強的股份為主要倉位,進攻型的股份為輔,尤其玩港股為主的朋友更要特別小心。 生產成本優勢領先 防守性較強的股份有什麼選擇?不外乎是一些盈利有保障,高分紅高股息的股份。而2023年就有一隻股份息率高達10厘以上,守足全年大跌市並上升了近三成,完完全全跑贏大市。它就是煤炭板塊的龍頭大哥 —— 中國神華(1088)。 中國神華是全球領先的以煤炭為基礎的綜合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經營煤炭、電力、新能源、煤化工、鐵路、港口、航運七大板塊業務,以煤礦採掘業務為起點,利用自有運輸和銷售網絡,以及下游電力、煤化工和新能源產業,實行跨產業、跨產業縱向整合發展和營運模式。 作為煤炭企業龍頭,中國神華的資源、產量、產能優勢明顯,其煤炭開採成本優勢在整個行業相對較低,同時開採年限也長於大部分競爭對手,煤質亦有保證,因此較競爭對手有更明顯的優勢。 就防守性而言,中國神華有兩大優勢。第一,公司業務廣泛,煤電一體化經營。第二,公司的煤炭銷售幾乎都是中長協,長協煤佔比較競爭對手高。這兩大優勢讓中國神華較不容易受到市場煤價的波動影響,大大降低煤價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即使作為週期股,中國神華的防守性仍然突出。 供應受限致股價轉升 當然,週期性減弱了不等於完全消失,煤炭行業的週期性及煤價波動對神華還是有一定影響。事實上,2023年,國內煤炭產量維持高位,進口煤量大幅增長,煤炭供應較寬鬆的情況下,煤價表現沒有太好。像是山東地區5,000大卡動力煤到廠價格已由去年年初的近1,200元人民幣/噸下降至去年12月中旬的830元左右/噸,降幅超30%。因此,去年煤炭企業盈利亦普遍下滑。中國神華的第三季業績亦因此受影響,純利按年跌23%至156.4億元。綜合首三季亦表現不振,純利525億元,按年下跌16.4%。 然而,2024年普遍不少機構似乎都對煤價相對看好,例如中金就發表研究報告稱,展望2024年,煤炭需求有望實現平穩增長。首創證券研報亦指出,產能受限及需求回升,預計動力煤價繼續保持強勢。此外,部分機構還強調2024年煤炭價格中樞有望上移,春節後或啓動漲價。事實上,煤炭股自8月走勢也已經明顯轉勢向上,主因煤炭開採力度太大,安全事故頻發,故內地加強了對煤炭生產安全的監管力度,導致煤炭供應受限。 此外,雖然香港的冬天暫時沒有太冷,但內地卻受寒潮大降溫的影響,國內多個道路出現降雪封路現象,多地氣溫大幅下降,因此供暖驅動的煤炭需求持續攀升,這點利好煤炭行業,預期煤炭板塊的股價中短期都會因此受惠。 總括而言,中國神華高分紅高股息,龍頭及長協煤佔比優勢使防守性較其他同為煤炭板塊的對手突出,中短期亦受惠於內地寒冷天氣。雖然就現價而言,中國神華估值不算最便宜,但也屬合理範圍。因此,以其2023年跑贏大市的表現來看,還是具一定值搏率。有興趣煤炭板塊的朋友,不妨多加留意。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 延伸閱讀:黎家聰:紅海危機推升運價 可吼中遠海控(1919)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發展再生能源 增加電力自主

綠色能源是環保大趨勢,同時亦是減碳的重要部分。近日本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出《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文件,學者指文件帶出一個明確信息,就是以香港有限的土地及天然資源,是無法達到未來的減碳目標,故需要增加向內地購電。 然而,此舉或會令電費上升,加上內地電力的環保質量難以監察。因此,不少人均反思到是否應加強本港的再生能源發展進程。事實上,如奧地利和南韓政府,均大力鼓勵社區安裝太陽能板等設施,以達到能源自主之效,本港亦不妨參考,並推動結束兩電壟斷,加入競爭,找出既環保,又能把電費維持現水平的方案。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香港須於二○二○年或以前制訂二○五○年的長遠減碳策略。因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上週五(六月十四日)發出《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文件,展開為期三個月公眾諮詢,內容包括邁向低碳社會、節約能源和在發電界別中如何進一步減碳,以及智慧城市下的低碳交通這三個主要議題。 當中,由於電力佔了本地六成七的碳排放,因此成為重要減碳目標。公眾參與文件亦指出,若要在二○五○年長遠減碳,估計香港約須有八成電力來自零碳能源。文件認為香港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非常有限,若要長遠符合減排,必須透過非常緊密的區域合作,亦即日後香港或須從內地輸入更多可再生能源或核電。 再生電發展慢 事實上,香港的再生能源難以應付本港的需要,環境局去年指出,估計至二○三○年間,香港能以風力、太陽能及轉廢為能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僅能佔總耗電量的百分之三至四。當中潛在的風力發電場所能提供的電力,佔全港總耗電量不多於百分之一點五,主要來自電力公司的發電裝置。而電力公司和政府的太陽能系統,以及分布在社區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則佔總耗電量約百分之一至一點五。另外,政府的轉廢為能設施預計在二○二四年可應付約百分之一。 造成這個局面,一大原因是近年香港可再生能源發展緩慢。有學者認為,香港的可再生能源難以發展,是因為電網沒有第三方加入競爭,令壟斷市場的兩間電力公司欠缺誘因大幅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尤其政府與兩電的新一期管制協議,在沒有詳細的開放電網計畫下,把協議期延至二○三三年,令兩電可以繼續維持壟斷電力市場的局面。 若能把電網開放,市民便不再受中電和港燈各自的服務範圍所限。以現時的太陽能上網電價為例,由於太陽能板多集中在新界安裝,港島居民根本難以參與。而開放電網,就可讓市民自由選擇購買哪一間公司的電力,包括綠色電力。其實在荷蘭、德國、英國等地,市民已可以決定是否購買綠電,並成為支持綠能發展的一大渠道。 除了開放電網,在社區中加設太陽設備亦是加快發展的一途。本港不少村屋的屋頂都適合安裝太陽能板,而自從太陽能上網電價推出後,亦有不少市民均欲申請「賣電」。然而,由於投資較大,未計算保養成本便要約十三萬至十五萬元,故讓不少人卻步。 另外,土地不足亦障礙,港燈發言人曾指出,與火力發電比較,風力發電佔地較多。以南丫島發電廠為例,五十公頃的土地容納了三千四百二十兆瓦火力的發電機組,但風力發電機組則需超過五萬公頃的土地才可提供相同的發電量。故若要風能產到中電現時總發電量的百分之四,需要相等於整個九龍半島的面積。 向奧地利取經 土地限制、開放電網等難題都非一日可解決,故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亦坦言,若單靠本港節能,確實不能達標,有需與內地合作減排。然而,若過度依賴某一處供電,亦會令香港的電力市場、以至電費都失去主導性。 如今次的公眾諮詢提議向內地買電,就讓不少人更擔心此舉對電費有影響。消息人士分析,中電雖已接駁南方電網,但為了維持供電穩定,料需再另建專線,或涉過百億投資,目前未能評估對電費影響。此外,環境局早前已批准中電、港燈興建新的燃氣發電機組,造價共達一百一十億元。資產壽命長達四十至六十年,亦即機組至少用到二○六○年。但若港府採用聯網買電,加大輸入內地電力,部分本港機組或淪為閒置的備用機組。由於這些投資本身已會造成電費上調的壓力,若閒置下來,將會造成浪費。 此外,亦有分析認為,轉向內地買電其實只是把污染轉嫁給內地,再者,內地排放的溫室氣體同樣會對香港造成污染,因為若發電廠設於廣東沿岸,空氣污染物亦很大機會被吹到香港,根本無助改善空氣質素。即使當局承諾區域能源合作只限於可再生能源,但如何有效地監察質量亦是值得關注,因為過去內地一些發電廠,經常被指在開發過程中,置環境於不顧,破壞山河、影響下游農業水資源等,亦曾有不少媒體報道,內地一些風力發電場根本沒有連繫到電網上,白白浪費了電力。是以在與內地合作的同時,香港政府不妨參考海外的例子,致力把本港的再生能搞好,讓本港的電源保持多樣性。 環顧全球,奧地利的再生能源佔比在歐洲國家中可為最高,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十九點三。有如此的成績,主要得力於研發與創新能力,奧地利製造業平均投入研發之經費約為其產值的百分之二至三,而其環保產業的經費則高達百分之六點五。而在當地的「二○一○年新能源法」中亦訂有發展再生能源產業獎勵措施,以及成立「環保與新能源研發獎勵基金會」(簡稱FFG)等協助企業籌措資金的機制。可見,政府的扶持在發展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