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鄧耀昇:智能變革

現代企業的重要變革,必定有企業化與數碼化的席位,今次希望淺談數碼化的部份。我認為現在談論的數碼化,早已超越環保的部份,而是進化至提升營運與市場效益,甚至擴闊市場。 企業系統化並運用雲端技術,我認為是數碼化的重要一步。系統雲端化,可以套用於企業各個層面,只要有合適的技術與設施,就可以將過往需要數天甚至數週去處理的營運程序,縮短至數分鐘,大幅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如果套用在分秒必爭的金融行業,極速反應就是勝負關鍵;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如果因為文件往來導致錯過資產買入時機,損失隨時令企業萬劫不復。 雲端技術的應用,更可涵蓋客戶的體驗與迴響,令市場策劃的靈活性提升至另一層次。雲端結合物聯網技術,可提供即時監測由後勤以至前台的運作情況,例如了解店舖內那一種商品最吸人流,那一種服務最費時,再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甚至可以詳盡分析產品或服務的客戶群變化,了解客戶最關注的部份,從而即時調整營銷策略。更進一步是可以即時提供客戶個人化服務,令客戶有更佳的消費體驗,為企業創造新的藍海市場。 在疫情期間零售市道大受打擊,但亦迫使企業加快數碼化步伐,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相信是較受惠的技術。簡單而言擴增實境是運用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讓用家有置身其中的真實感受。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工作娛樂也需要在網上世界進行,網上消費平台要有特色,又或照顧的是奢侈品市場,就要提升客戶的消費體驗。例如住宅買賣或高級汽車品牌域是應用AR較突出的板塊,網上睇樓與AR汽車陳列室均受消費者歡迎,造就疫市的新趨勢,相信即使疫情過去,這種AR體驗仍能延續發展下去。 人工智能的輔助,對企業發展亦有重要作用。再以零售作例子,網購平台競爭的不單是網上平台的易用與美觀度,未來可能是拼貨品推薦技術。網購平台一般都會在產品的頁面加入「推薦商品」,甚至最終是推薦商品是能衝刺到結賬頁面的唯一倖存。背後的分析計算消費者喜好的能力,幾乎成為平台成功的關鍵。如果能好好運用人工智能去分析學習消費者喜好,相信必定能令消費者有更佳體驗,更能留住客戶的心。 企業數碼化除了體現在營運以外,亦可以體現在資產中。所有資產包括股票、物業以至一幅畫都有其價值,亦有其各自的投資門檻。因為投資門檻,令流通受到限制。如果套用區塊鏈技術將資產證券化成為代幣,其流通限制將會大大降低。一幅市值逾億美元的名畫變成特定數量的證券代幣,可以公開交易,就代表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其部份擁有人,更可以全天候進行交易。由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與不可竄改的特性,可以提升流通量及安全性。數碼資產其實可以令企業資產組合更多元化,亦可抓緊未來資產趨勢。   撰文:鄧耀昇 飛躍莞港灣區薈創會會長  Stan Group主席 [...]

博客

雲端經濟學家:提高銀行競爭力的秘密

銀行曾經是IT系統守舊過時的代名詞,但現時好幾間知名銀行已成為採用雲端技術的先鋒。在香港,WeLab Bank和眾安銀行等虛擬銀行正採用雲端解決方案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客戶群;而匯豐銀行等傳統機構也正在轉用雲端,創建更個性化和以客戶為中心的體驗。然而,對銀行而言,雲端包含難以預料的成本和複雜性,可能打擊將關鍵數據和服務移出數據中心的信心。打算大規模採用雲端技術的銀行顯然不能單靠猜測作出決定。如同任何企業一樣,銀行很容易失去對預算的控制,尤其在爭論採用哪個多雲端供應商和環境時。慶幸的是,一些銀行正在利用其領域的專業知識,帶來具備價值的新型雲端專家:雲端經濟學家(Cloud Economist)。 撰文 Patrick Hubbard(SolarWinds首席極客) 試將雲端經濟學家想像為代表銀行、雲端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和數據中心之間的經紀人。如金融同行一樣,雲端經濟學家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他們能敏銳地掌握銀行的財務目標和成功指標;同時具備最新的雲端知識,包括了解不同雲端環境的功能、供應商成本模式以及使銀行的理想變為現實所需的雲端技術。 進化版的CFO? 隨著任何技術團隊都逐漸依賴雲端,其營運模式開始形成自身的內部經濟。雲端變成了一個由變數、資源投放和需求組成的互聯生態系統,但其生產成本以及對消費者和企業的價值卻有很大變數。雲端是個抽象且靈活的方案,能夠快速滿足各種技術需求。因此,雲端不能同時為不同機構提供「罐頭式」的解決方案,又同時提供簡單、可預測的成本管理。 雲端經濟學家可擔任傳統IT成本管理角色的重要一職,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了解哪種雲端平台對滿足銀行無數的短期和長期需求的重要性。雲端經濟學家使CFO保持精益求精,同時釋放了雲端的潛力,使其成為真正的競爭優勢。他們透過獨特的能力理解和平衡這些相互競爭的需求,從而善用雲端以滿足最多的需要。 另一個將雲端經濟學家加入銀行技術團隊的優勢是:減輕高層在行業關鍵時刻的工作重擔。CFO越來越無法同時管理銀行的關鍵財務狀況和資產組合,又要了解AWS和Azure之間的區別。同樣地,CTO既要全力以赴落實數碼化,又要協調傳統基礎架構。雲端經濟學家可以成為兩者的橋樑,加快銀行基於雲端未來的溝通和領導決策。 財政與技術之間的橋樑 若要發揮作用,雲端經濟學家將需要一套獨特的技能。與SysAdmins或開發人員不同,雲端經濟學家通常並非來自編程或網絡技術背景。他們的技能基礎是清楚了解銷售期結束並開始生產後各種雲端的優勢和局限。 舉例而言,如果一間銀行正在考慮使用多雲端,雲端經濟學家可以針對特定的工作負載需求推薦AWS、Azure、Google等。他們還要能夠平衡DevOps、IT Ops、定期再投資、長期穩定性等不同的需求。這對於某些銀行的新技術來說尤其如是,例如雲端原生、開源應用程式架構和容器化。他們需要將營運投資的指標轉換為清晰的價目,以便投資者及股東理解。 [...]

博客

夥微軟發展雲端技術 浪潮國際背景雄厚

一直以來,我們聽的全球首富,不是微軟的Bill Gate,就是巴郡的股神Warren Buffett。不過在可見的將來,似乎我們可以見到新的全球首富,那一位就是亞馬遜的Jeff Bezos。 最近彭博在亞馬遜股價單日大漲13.2%後,統計將會令其創辦人Jeff Bezos身家暴漲至938億美元,成功超越微軟創辦Bill Gate,登上全球首富的寶座。亞馬遜的股價之所以暴漲,主要是因為近年亞馬遜發展的雲端技術非常好,甚至比微軟的發展更好所致。 而其實微軟在雲端技術上,一直沒有放軟手腳,近年更有加速的傾向。除了自家研發,亦都與全球各地雲端技術的先行者合作,目標明顯是要在雲端技術上殺出一條血路。而其中一個合作商,就是今日我想跟大家討論的浪潮國際(00596)。 只要到浪潮國際的網站,就不難發現集團與微軟的合作關係。自從2004年起,浪潮與微軟已經建立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05年微軟更加向浪潮投資2,500萬美元,以發展相關的技術,到2009年更加與微軟簽署股分鎖定協議。由此來看,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浪潮與微軟本身已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而兩者的合作亦都不只是紙上談兵,浪潮的IT發展在內地已經有一定的領先地位。有研究統計過,浪潮的管理軟件已經連續9年擁有最高的市佔率,BI內地品牌的市佔率更加達到全球第一。 業務將更上一層樓 最近浪潮國際就進行了一宗有趣的全購,令我有理由相信其業務在未來將會更上一層樓。於今年8月3日,浪潮國際宣布獲提自願性有條件現金要約,而必須提及的一點是,今次提出全購的要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控股股東浪潮雲投,每股要約價為2.1元。換言之,今次的全購要約其實不是易手,反而是大股東增持。更重要的是,今次與平常的大股東增持不同,一般情況下大股東增持可能只有一至兩個百分點。而從今次的要約條件來看,浪潮雲投似乎要增持至持有超過五成才會罷休。因為今次要約的唯一條件,就是要令要約人獲得50%或以上的持股量。 如果有仔細留意浪潮國際近兩個月的布局,大家都會似乎要約人浪潮雲投,比起其他投資者更想完成今次的要約。因為集團自公布要約到截止期間,進行多個財技,去達到50%這個門檻。其中一項必須要提的是,就是在要約期間,浪潮雲投多次在市場增持,一共買入9,800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的10.27%。 亦都因為多次在市場上的增持,使浪潮雲投提出的自願性有條件現金要約,亦都變成強制性現金要約。在要約之前,浪潮雲投才擁有浪潮國際31.99%的股份,需要有18%的股份接納要約,才可使要約有效進行。即使在市場收購10.27%的股份,距離要約還是有一段距離,所以浪潮雲投進行了另一個財技。 政府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