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財思維 共迎財富自由新世代 RON ╳ GREGORY GOAL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股市

【封面故事】創新理財思維 共迎財富自由新世代 RON ╳ GREGORY GOAL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早年《富爸爸.窮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帶出財務自由的理念,更風靡全球。他以自己的公務員爸爸(窮爸爸),與朋友的生意人爸爸(富爸爸)做比較,重點是找到能製造現金流(被動收入)的「資產」,例如一盤可持續的生意、長期派息的股票、提供穩定租金收入的住宅、商舖皆可,而透過進行合適資產配置,持續製造現金流,成功製造更多財富,終有一日可達成財務自由的人生。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環球經濟及投資市場變幻無常,投資者要在風高浪急中,財富得以持續增長難度可謂不小,若循依靠單一資產如炒樓致富或炒股,相信或再難複製昔日的成功。本刊今期邀請到兩位早已達至財務自由的理財專家,AB Capital董事陳衍綸(Ron)及《我要做富翁》施宏毅,各自分享獨到的投資心得,從文中細看兩者共同點可見,要快人一步致財務自由,創新投資思維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TEXT:KANNIE CHENG、HENRY LAU    PHOTO:CHEUNG CHIN YUI AB Capital  陳衍綸:創新思維創財富 多元理財覓共贏 踏入2024年,環球政經環境變幻莫測,地緣關係緊張,俄烏戰爭、以巴危機加上美國持續加息,加密貨幣平台連環爆煲等陰霾、無論是股票、基金、加密貨幣、外匯、債券、房地產或經營生意的投資者,相信絕大部份已遭受不同程度虧損。如以「佛系」投資應對,也需要忍受通賬不斷蠶食資本之苦。 AB Capital(安本資產管理)董事陳衍綸(Ron)展望新一年投資展望仍有許多不明朗的因素,提醒投資者在投資策略上要審慎靈活行事,並以多元分散形式,降低所面對的風險,以應對風高浪急的市況。 Ron是按揭市場理財專家。他形容2024年投資市場變幻莫測,去年俄烏戰爭、加密貨幣平台連環爆煲、美聯儲急劇加息等「黑天鵝」不斷湧現,相信其負面效應會延續至今年。他提及,美國高息環境仍會持續至年中,才會逐步減息,令投資成本有所降低,整體經濟環境才會有明顯改善。 Ron提議保守型投資者,以保留現金為上的策略應對,把約7成資金轉化成現金,待大市大幅下跌時,尋找入市機遇。他說:「不妨按著當前的最新形勢變化,進行短期(半年至一年)的短線投資,藉以提升投資回報。去年股債齊跌,令大部分投資者皆損手而回,為跑贏通賬,建議投資者把餘下3成資金,可考慮投資一些公用股、美國短期債券及定息產品,甚至可配置少量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及以太幣),以守為攻策略做好風險管理。」 衝破傳統  開創額外資金增值 若是進取型的投資者,Ron建議,不妨考慮善用銀行資金,把資產活化增值以達「錢揾錢」,增加創造被動收入機會。他提及,本港大部份市民均以置業為目標,將積蓄放在物業上,然而及至退休時,餘錢卻不多,其實可以善用手上物業,成為一種收入。 他舉例說:「如銀行致電客戶推銷私人貸款,致電前已分析客戶背景資料,你的財務及信貸評級已達相當水平,毋須提供抵押品亦能貸款。雖然私人貸款息率略高於樓按利息,但亦屬方便快捷資金來源,此刻你已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生意機會,可考慮將資金投放於回報較高之穩健項目。每個人的信用、收入能力及年齡都是資產,年輕有穩定入息絕對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如能從25歲起有效運用,退休前每月平均創造$1,500被動收入,將累積收入按6%年利率複式計算,退休時已不用擔心單靠強積金能否維持晚年生活。」他說,投資者不妨善用物業「活化」信用額,透過本港個別物業按揭公司接受客戶以個人或公司名義投入資金成為其金主,讓金主在有物業抵押品情況下享受「有抵押貸款」賺取固定息差收入。 Ron續解釋,有抵押貸款並不屬於投資。顧名思義,即是資金方將資金以某息率貸款予借款方,借款方需提供抵押品(例如物業、珠寶首飾、公司股份或應收帳)。若借款方出現違約情況,資金方有權將抵押品變賣以償還所欠本金及利息。物業按揭公司、當舖及企業應收帳融資機構分別提供以上借貸服務,並需持有「放債人牌照」於本港作合法經營。「有抵押貸款機構之營運利潤主要來自放貸利息,而非抵押品之價格上升。以物業按揭公司為例,他們以協定息率向業主提供貸款,業主以手上物業為抵押品,按揭公司沒有投資或直接擁有物業業權。業主清還貸款便可贖回抵押物業,物業價格上升並不會增加按揭公司之利潤。若物業價格下跌,只要跌幅不超出物業借貸比率(例如75%借貸比率,市值1,000萬物業可貸款750萬)加上利息收入,就算業主違約,按揭公司亦沒有損失。」 締造藍海  創立個人事業 Ron瞄準了有抵押貸款的藍海市場空間,在2019年創立AB Capital,他建立了一個平台,一方面是貸款給業主,另一方面為資金方帶來賺取息差的機會,現時公司能夠在同業中成功突圍,主要是資金充足,與十多間姊妹公司合作,可以滿足業主及資金方的資金雙方需要。他說:「針對在銀行申請按揭是絕不容易,銀行除了看物業質素,還要看申請人的資料,包括入息證明、信貸評級及年齡。假設業主符合貸款的條件,但銀行批出款項,最快也需要兩個月,若業主急需資金,銀行便不能滿足,加上銀行亦不會做二按,若需要更多的貸款,業主只能找按揭公司協助,故此,亦令AB Capital在當中有空間發揮。」 他說,AB Capital經營至今盈利雖保持隱定增長,但仍會持續吸納小資金方,主要因為需要減輕風險,若過份依賴大資金方,萬一對方突然離場,便會令到資金緊張。擴大資金方的基礎,簽下不同年期的合約,令到資金流一直穩定,也不需受到大資金方的限制,將營運成本降低。 創新與共享  皆為成功要素 談及成功之道,Ron坦言,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時刻具有創意。他說:「無論你身處在傳統還是新經濟行業,企業家一定要與時並進,不斷創新,因為創意已不經覺間與競爭力掛鉤了……共享亦同是十分重要,以我創立AB Capital為例,我們突破了傳統框框,成功吸納了小資金方進入市場,改變了昔日有抵押貸款只是有錢人的遊戲,同時令公司分散了資金的風險。除此之外,未來我會與不同理財界的專家合作,擴大接觸不同層面的投資者,分享理財心得,共建投資碩果,締造共贏局面。」 施宏毅Gregory(施傅):傳承創新投資思維  肩負培育後起之秀 要達至財務自由,不是單憑一套理論便能夠達至成功,還需要經歷種種陣痛,包括環球市況低迷,投資者信心盡失的境界,才會激發潛能,以創新的思維為自己定出稱身的投資方案。施宏毅Gregory(施傅)從負債80萬至賺得半億,甚至已是財務自由,看似是一般財富增值的故事,但當中的心得,正是一般投資者所缺乏。施傅自2012年開設YouTube頻道《我要做富翁》,堅持以最淺白的語言為觀眾分析未來市況,現時加、港兩邊遊走,家庭與事業拿捏穩妥,身份更多元,是4個小孩的全職爸爸,也是天使投資者,其最大心願,為年輕人開拓財富增值的眼界,兼讓他們有紮實的投資底蘊。 在2007年已賺得第一桶金,有自己的物業,今天已達財務自由,施傅會這樣形容自己:現在是半退休狀況,香港與加拿大兩邊走,只會在遇到合適的項目才會參與。「近十多年能夠將事情做對,關鍵在於懂得控制注碼,不會主觀地以為遇見好機會便全身投入市場,甚至借貸作投資,最重要是將注碼分類,才有效降低風險。從來沒有過高的風險,只有投資種類過多。若投資注碼少,風險不會太多。」 他最贊成趁年輕便要學習資產如何配置,接觸更多投資工具,然後才選定投資方向。投資初階,一般都出現錯誤,但因為注碼不大,故損失也不會過多,最重要是讓自己可以從中汲取教訓,不會再重蹈覆轍。當經驗累積,自然能長線健康地發展。他形容投資,就像一場籃球比賽,是有很多方法入球的,而最錯的方法,正是不了解自己。 失敗正是成功的助力 施傅亦曾經用錯了投資工具,例如窩輪牛熊證、細價股等,這些工具其實會令投資者在輸與贏都是極難掌握,永遠也不明白到為何會輸,因牽涉了大多人為因素及幸運條件,股價過於波動,所以絕不能依賴這些工具作退休或財務自由。加上過份下注,甚至借貸投資、槓桿投資、以孖展交易等,當投資在不適合的工具上,便會引致投資失利。 年輕人投資,失利是在所難免,當施傅負數達80萬元,他痛定思痛,不斷做英語教職的工作,辛苦再儲蓄了十多萬。「其實當時應該先償還債務,可惜為了盡快獲利,於是買入窩輪及牛熊證,結果是兩日便損失了7成資金,傷上加傷,十分氣餒。」經歷挫折後,他決定重新用基本分析買賣正股,每年閱讀十本投資書、每週八本財經雜誌,更連續兩年坐在「彭博機」前重新統計所有投資分析,並不斷審視個人投資策略。之後更設計出「齒輪理論」投資系統。2007年賺取到第一桶金,買入第一個物業和車位,並還清所有債務。 施傅曾表示,投資是向上流動,他在財富管理上,亦演繹這句說話。他相信,當投資向上流動時,財富亦是向上流動,但向上流不代表你需要很多資金,也不代表你要明白很多事情;反而向下的話,便反映出一般散戶的狀態,每當聽到消息,或看到新聞後即作出某些反應。「其實投資市場不會同步,但亦不會落後,而是永遠領先,當大家期望有預期消息,自然會心急,於是不能成功將所聽到的,分辨為消息或是分析,甚至也不懂得分辨出是預期消息或是過期消息。相信了過期消息,只會一直損失利益;即使該消息屬預期性質,亦需要配合分析,捉緊入市時機,才會有累積財富的可能。」 當然,預測股市是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跌市時,散戶必定心怯,有勇氣沽出股份,卻小心翼翼進行投資。「事實上,一般投資者所接觸的消息,都是過期,例如早前英鎊出現了不少負面消息,甚至兌港匯跌至8港元,當時若投資者早一步在當時入市,之後亦可以有10%以上的獲利;現在日圓亦處下跌軌道,投資者若假設會反彈,便需要計劃何時入市,如果在跌市時也沒有入市的部署,投資者是永遠也捕捉不到上升的軌道,所以要懂得分辨消息是已過期,還是屬預期,是非常重要。」 施傅一直抱著這種信念,只會找尋預期的消息,最近,他便藉著預期的消息,而對黃金進行了投資,並且獲利。「雖然美國至今未有減息行動,而且仍處於加息周期之中,但明年減息已是如箭在弦,市場亦靜靜地偷步炒起黃金,加上黃金是很穩陣的資產,由1,600美元升至超過2,000美元,對不少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穩陣的投資工具,只需要通過宏觀的分析,不需要對某家公司進行研究,算是簡單操作的例子。」 聯儲局公布預料2024年將會減息,美元及美債孳息率即走弱,現貨金價更升至10日高位,2月期黃金價格升至每盎司2,051美元。施傅預期,當美國真的減息時,金價的升勢便會完成,或掉頭回落。放諸其他投資工具,道理也是一樣,要早一點去看,故此現在買入黃金,獲利是不及半年前的。目前,他的投資組合,其中有6%是買入黃金,3%買入比特幣,還有少許是外匯,合共資金只是他的資本的10%,其他工具是美股、債券等,都屬全面。 經得起衰退  方為成功 施傅是財經界KOL始祖,其實在此之前,他一直想做資產管理,成為基金經理,但需要有穩定的客源;後來打算投身保險業,需要擴闊人脈網絡,於是想方設法。「當時看到有不少在社交媒體開設頻道,說說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想法,但關於投資的卻很少,就是這樣,我開設了相關頻道;然後,大眾對於文字愈來愈抗拒,寧願看影片,那時候還未流行短片,但明顯見到影片的收看是高於文字,於是在2012年開設了YouTube頻道《我要做富翁》,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多了機會讓大眾認識我,知道我擅長長線投資。」他補充,所謂成功的KOL,是經得起衰退,不論在牛市或熊市中,都能保持長線投資的技術;另外,經常要有教學點子,不能人云亦云,亦要持續有預測的內容,自己更要保持貼市。 [...]

金融業界翹楚對話 洞悉2024投資新動向 活化資產開啟財富增值之路

資本盛事

金融業界翹楚對話 洞悉2024投資新動向 活化資產開啟財富增值之路

2023年環球金融市場變化萬千,AI科技領域如火如荼,本港股市樓市卻顯敗象。投資者固然不能墨守成規,任由財富被通脹蠶食,但當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我們又該如何做出投資決策?由《Capital資本平台》主辦「2024年投資策略研討會」日前圓滿結束,活動邀請到安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陳衍綸(Ron)、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以及環境社會企業管治及基準學會創辦人龐寶林(Paul),以及南華金融集團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翟偉榮(Andrew)擔任嘉賓講者,並由南華傳媒集團首席策略官鄭龍匡(Jason)擔任研討會主持,幾位業界專家聚首分享真知灼見,共同解讀明年經濟關鍵趨勢,發掘未來投資新商機。   三位嘉賓講者分別來自投資、基金、資產管理不同的專業範疇,各擅勝場。談到要在風高浪急的投資環境中作出準確判斷,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投資者應懂得摸準市場脈搏。Andrew簡單總結了近年的投資走向,隨著聯儲局進入加息週期,投資成本越來越大,投資者都偏向一動不如一靜,享受高息定存的好處。但他叮囑大家需留意未來三至六個月,「定期不宜做太長,當聯儲局不加(息)反減,風向逆轉,輪到股市抽升,資金可能『轉唔切身』,屆時入市就為時已晚了。」他形容此時是入市的最好時機,「大部份版塊都見底,但科技股仍值得追捧,始終人人都會換新手機。」 善用配置財上生財 科技股近年股價大升,然而對新手來說,現在又是否投資科技產業的合適時候?Paul主張,凡投資都必須「精準」,他指在AI熱潮的推升下,晶片股的長期潛力不容小覷,「若以高報酬為目標,不妨留意未來晶片產業的發展方向,可針對晶片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關鍵原料作出投資。」 提到如今高息的環境下定期比買樓回報更好,物業甚至可能成為經濟包袱,Jason即席向Ron請教,業主可以如何透過「活化物業」釋放資金?Ron表示,簡單而言,活化物業就是透過重新做樓宇按揭,再將資金用於其他投資工具,業主在兩者之間賺取息差,從而減低原先的供款壓力。 以安本資產管理提供的物業按揭服務為例,除了提供靈活快捷按揭服務,亦接受個人或公司投放不少於10萬港元成為其「金主」,助客戶賺取穩定可觀的回報。Ron強調,「簡單、靈活」是其服務的優點,「金主」可選擇半年或一年取回本金,以及收取固定的8至10厘年利息回報。「而且,我們只接受本地住宅物業作擔保,確保投放資金穩定安全以及回報最大化,能夠做到『只賺不輸』。」他解釋道。 降低移民成本與風險 物業按揭貸款所釋放的現金流,可以隨借款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而作安排;錢不只是「該怎樣花」,更應該考慮「如何讓錢流動」,甚至「讓錢生錢」,創造更多的投資回報。Ron又以實例作分享,寄語大家及早活化手中的資產,加速財務自由。 活化資產達到手頭現金充裕,當然希望財富可持續增長。談到「可持續」一字,自然聯想到近年投資市場其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Paul表示,ESG不但已變成評估企業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少國際大企業已將節能減碳績效納入公司的KPI,ESG亦是投資者挑選投資產品的重要參考。他建議投資者可考慮潔淨能源生產商,可趁低買入,中長期持有。   在其後的問答環節,現場觀眾踴躍參與,提問大多都圍繞活化物業,其中Ron分享了近年有許多移民人士都選用其服務,「我有些金主需要保留香港的物業,可能留給老人家自住,或者出租,安本協助金主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然後再將所得資金投放在安本賺取息差,他們與此同時在外國供樓。透過這方法,他們不單解決了幾方面的住屋需要,又賺到穩定的被動收入,達到財富增值效果。即使日後回流香港,亦不致於無家可歸,可說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 延伸閱讀:陳衍綸:淺談香港按揭服務 [...]

陳衍綸:淺談香港按揭服務

博客

陳衍綸:淺談香港按揭服務

對於大部份本港業主,如有資金需要,可運用手上物業向銀行承造樓宇按揭套取資金。於現時銀行高息環境下,銀行按揭實際年利率為3.25% – 3.5%左右,遠較一般按揭公司平均年息12%-20%低廉,為何本港按揭公司服務仍有殷切需求? 其實銀行除了利息較低,其他影響業主承造按揭之取決因素皆不如按揭公司靈活,並可大致歸納如下: 1) 業主個人條件 除嚴格審視物業質素及狀況,貸款業主需通過銀行壓力測試,包括入息、工作性質、年齡、財務信貸評級及是否負有其他個人債務等,並需提供大量證明文件以供銀行計算其還款能力及相關風險。按揭公司則注重物業抵押品會否資不抵債,貸款業主個人狀況並非關鍵,只要抵押物業估值及借貸比率(Loan-to-Value Ratio)符合按揭公司要求,條件參差之業主(例如沒有入息證明或個人信貸評級較差)仍可成功申請。 2) 抵押物業狀況 銀行對抵押物業有嚴格要求。首先銀行只做「一按」,即申請按揭時抵押物業不可在其他銀行或財務機構有其他貸款,大部份銀行亦不容許業主於成功申請後再用此物業向其他金融機構申請「二按」。一旦被銀行發現,銀行將對業主增加按揭利息甚至要求清還全額按揭貸款(Call Loan)。如抵押物業以聯名持有,所有業主需同時簽署銀行按揭文件,缺一不可。僭建(村屋較為普遍)亦為銀行拒絕承按之原因。 按揭公司相對寬鬆,只要借貸比率符合要求,承造「二三按」乃家常便飯。物業業權方面,亦普遍接受聯名物業業主根據業權比例,以部份業權為抵押(俗稱「借半契」)申辦按揭,有僭建物業亦可接受申請。 3) 借貸比率 [...]

陳衍綸:創業基金的天使

博客

陳衍綸:創業基金的天使

疫後香港,百廢待興,港人展現驚人活力,商場食肆人潮湧現。中港通關,遊客如鯽,市民陸續脫下口罩,生活復常,失業率回落至3%。若細心觀察,香港是否真的「復常」?本港多間老牌食肆、食品藥妝連鎖店及旅行社等皆不敵疫下蕭條而倏然結業,令人扼腕。失業率下降主要由於每年有數以萬計就業人口移居海外,而非經濟增長帶動。中港通關了,人通錢不通,中港匯款限制仍緊,相關商家業務大受制肘。根據政府統計,食物等民生必需品較疫前價格平均上漲一兩成,水電煤雜費及交通開支大增,市民飽受通脹之若。唯打工仔收入最能達至「復常」,過去20年香港家庭入息中位數一直維持「兩萬幾」,「老婆孩子熱炕頭」 已非一般人所能負擔,「工字不出頭」切實反映社會困境。 香港經濟雖未全面復甦,但仍商機處處,有志者毋須「躺平」,不妨物色創業機遇,敞開明天。筆者友人從事生意買賣平台,手上持有大量放售筍盤,涵蓋各行各業。個別疫下重災行業如餐飲或補習等出現跳樓價,簇新豪裝零售店舖以海嘯價「掟貨」,盤源不乏「移民急讓」或年邁東主退休等而出售之靚盤,加上商舖寫字樓租金較疫前低廉,確係創業良好時機。其實「一世打工」在年青一代已乏市場,更多上班族追求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或老闆,創業不但需要大量時間心力,更需充足起動及營運資金,年青人往往因資金原因耽誤創業良機,人至中年因家庭責任或機會成本太高未敢輕舉妄動,只能「打工一世」,抱憾終生。 年青人創業,除個別獲家人支持,資金來源多靠節衣縮食,從月薪中點滴儲蓄,遷延日月,若干年後恐怕未儲夠本,創業之火早已熄滅。當然最理想是獲「創業基金」注資,但何來「投資天使」?其實創業者能善用自身信用價值及銀行制度,便可集資不求人,迅速獲取資金。 筆者於早前專欄提及,每個人的信用、收入能力及年齡都是資產,年輕有穩定入息絕對是重要無形資產,並且是銀行樂意提供私人貸款之對象,獲取約20倍月薪貸款並非難事。假設準創業者月薪5萬,已可獲約100萬銀行貸款。本港生意買賣平台上不少放售業務只需20萬左右,若加上賣價一半作營運資金,30萬已可起動。餘下70萬銀行貸款可投放於穩健而回報率高於銀行貸款利率之項目,運用息差收入降低銀行供款開支,減輕創業初期營運壓力,有效提升生意成功及生存率。 參考例子 D君為國際物流公司資深經理,處事沉實穩重,除本業外亦看好本港優質教育市場,多年前購入高端教育中心業務並交予家人經營,無奈過去三年疫情嚴重影響學童報讀意欲,業務大受影響。靈活的D君運用自身條件優勢,向銀行成功申請私人貸款,並將資金投入於年利息回報近10厘之穩健固定息差收入項目,扣除銀行供款後將淨息差收入補貼教育中心開支,大為減輕營運壓力,安然渡過疫情並為行業復甦做好準備。 撰文:陳衍綸 安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ACAMS公認反洗錢師 ============= 延伸閱讀:陳衍綸:送給自己一間海外物業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

chanhinlung_20230614/

博客

陳衍綸:送給自己一間海外物業

繼90年代香港回歸前掀起之移民熱,近年移民再起高潮,涵蓋層面由上流富戶到基層家庭,乃至尚未放下書包之大專學生,不乏將移民定為重要人生目標者。 移民地點除傳統英美澳紐加,近年興起寶島星馬泰、乃至極保守之東瀛亦續步放寬移民政策,目的地可謂任君選擇,豐儉由人。無論選擇何地,置業乃首要處理問題。海外物業雖普遍較本港便宜,但港人較難申請當地銀行樓按或需承擔高昂按揭利息。有銀人士固然能一次過『Full Pay』海外物業,但一般港人家庭欲籌措數百萬港幣現金並非易事,解決方法是先賣掉本港自置物業,再將賣樓款項全額支付海外新居。看似直截了當,要賣掉物業往往困難重重;物業仍有留港家人或長輩居住?聯名物業有業主反對賣樓?『移民急讓』需將物業低於市價賤賣?擔心不適應外國生活日後回流香港淪為『無殼蝸牛』?需依靠物業租金收入維持家庭開支?以上任何一項皆可導致移民計劃夭折,可有兩全其美之法,毋須出售本港物業亦能海外置業? 筆者今天確切地告訴各位準移民家庭,不但可保留香港現有物業繼續自住或收租,並且毋須動用銀行存款,已有足夠「茄殊」一次過購入海外新居,相關置業費用亦不需業主負責。以上並非痴人說夢,已準備向筆者後腦拍板磚的看官們請稍安毋躁,坐回原位,容我解說。 活化本港物業 由於海外物業普遍較本港樓價「平一大截」,尤其東南亞或歐美二、三線地區,港幣一兩百萬已不乏理想選擇。筆者於早前專欄提及,本港銀行利息低廉,加息週期見頂在望,按揭實際年利率亦只是3.25%左右,業主皆可考慮將物業「翻按」,運用銀行低廉成本貸款,將資金投放於年回報約8至10厘穩健項目,套取固定息差收入。由於香港樓價高昂,物業市值動輒超過千萬港元,「翻按」物業獲取數百萬銀行按揭貸款並非難事。業主可將約三成貸款資金用於購置海外物業,七成資金用於賺取息差收入。由於按揭貸款可分十至廿年攤還(視乎業主年齡及狀況),以七成資金所產生的收益足以支付全期銀行按揭供款,達至不影響本港物業業權及現有使用狀況完成海外置業目的。本港有個別按揭公司亦接受客戶以個人或公司身份投入資金成為其金主,讓金主在有物業抵押品情況下享受「有抵押貸款」穩定利息收入。 實際例子 R君於本港從商,經營有道,五十出頭已擁優質「現契」物業並提早享受退休生活。子女於外國成長,R君逐移居外地享受天倫,每年只保留部份時間在港。由於需於外國另置新居,但同時需保留本港物業,R君向本港銀行「翻按」物業,以「現契plan」成功申請樓價估值四成按揭貸款近千萬港元(供款年期12年),當中三成用於海外置業,餘額透過「有抵押貸款」每年賺取近10厘利息。R君每月以「本金連利息」方式所收取之回報剛好足夠支付每月向銀行之按揭供款,毋須動用積蓄便能送給自己一間海外物業。 撰文:陳衍綸 安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ACAMS公認反洗錢師 ============= 延伸閱讀:陳衍綸:活化你的信用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