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特首敲定5個小組特區召集人與內地對接 應對疫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召開內部高層會議,敲定5個工作小組的特區政府召集人,與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政府代表對接,應對本港新冠疫情。 林鄭月娥表示:「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區最堅強的後盾,在第五波疫情發生後多次向我傳達了中央領導對香港市民的關切和對香港抗疫的全力支持,我謹代表特區政府和全港市民表示由衷謝意。負有抗疫的主體責任,特區政府定當竭盡所能,貫徹『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用好中央在抗疫經驗上的指導和人力物資的支援,進一步提升『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能力。」 在內部高層會議上,行政長官進一步安排多位局長分管各項與內地對接跟進的具體工作,分別為: (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將負責流行病學專家工作小組,會聯同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及本地專家與內地專家對接有關協助香港進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 (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將負責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工作小組,包括統籌全港的社區檢測設施及配套工作; (三)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將負責聯繫並配合內地援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工作小組,包括在香港物色地點增設相關設施; (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將負責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包括協調由內地供應大量快速抗原測試包、病床、隔離及治療設施的家具、口罩、保護裝備等抗疫物資有序到港,並分配至相關部門、機構及居民使用;及 (五)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將負責確保其他由內地供港物資供應工作小組,包括協調有關鮮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的供港貨運具體安排。 [...]

專題

陳帆: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 提升港航空樞紐地位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機管局獲支持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香港機場與珠海機場已有長時間的合作,前者有超過170個國際航點,後者現有86個航點,由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可將內地網絡循環與香港的國際循環結合,發揮協同放應,加強大灣區整體客貨運競爭力及通達性,帶來龐大商機。   陳帆表示,機管局自2006年為珠海機場提供管理營運經驗,令珠海機場在質和量都有躍進。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由珠海機場經港珠澳大橋到香港機場的時間已大幅減少,若將香港與內地的航空網絡連結,可提供大量機遇。 被問及為何以入股而不採用簽署協議等方式與珠海機場合作。他說,機管局以商業形式入股珠海機場是「最好安排」,因兩地機場是獨立營運,涉及商業元素,入股是對雙方持份者負責,而機管局早於2006 年與珠海機場合作,珠海機場由當年發展至今,航空公司由5 間增至31 間,航點由18 個增至86個,旅客人次亦由78 萬增長至去年的1,230 萬,稱珠海機場借鑑本港經驗後,在質量有大幅躍進。 他說,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由珠海機場經大橋到香港機場的時間大幅減少,認為提供一個很好機遇,連結兩個機場的航空網絡,讓兩地可互補優勢,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大灣區整體客運及貨運的競爭力。 學者: 入股珠海機場未見直接受惠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志樂表示,一般情况下,一個機場要入股與另一個機場合作,通常涉及跑道容量不足的問題,但疫情下全球航空需求大減,加上香港機場正興建三跑,在正常未有疫情下,已可滿足本港未來10 年的航空需求;即使港人要到二三線的內地城市,一般亦會選擇更方便的深圳機場,認為目前看不到香港機場入股珠海機場後會直接受惠。 [...]

香港

政府建劏房 不如加快填海

林鄭月娥上場後,新一屆政府官員除了手與泛民溝通,亦開始手民生事務,當中房屋問題作為民生首要難題,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早前探訪深水埗基層住戶後,提出考慮資助社企租用唐樓,再以成本價劏出數間房,以兩至三年租約租給有需要市民。然而,政府建房只能治標不治本,非長遠之策,更可能帶來更多社會問題。相對之下,一河之隔的深圳,由於政府有心有力加速建屋,當地樓價近日止升回跌。歸根究底,香港房屋問題源自土地問題,真正要解決,最終還是要靠填海造地。 曾掌機電工程署的新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陳帆,上任僅數日便應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邀請,參觀前往深水埗探訪房的家庭,並出席論壇與基層居民對話。他指自己兒時也住在板間房,理解住板間房或房的感受,又指現時的房環境不衛生,亦有安全隱憂,比其兒時上世紀60年代的板間房情更為嚴峻,其後他更數度感觸哽咽指住屋是人生存最基本條件,直言:「起居飲食、清潔衛生、做功課溫習都需要在上解決很慘。」  除了解民之所急,陳帆此行亦有所建議,一方面指政府會以「有地盡量起,起就盡量多」方式興建公屋,為市民提供「安居之所」。同時,他亦指覓地建屋需要時間,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需考慮其他方案紓緩房戶、板間房戶的困境,因此建議政府資助社福機構、非牟利機構租用舊樓單位,然後將單位間開為安全及衛生的劏房,再以「打和成本」租給有需要的市民居住,令住戶免受「房營運者剝削」。 社協主任何喜華表示,現時房中介房東剝削嚴重,租出比租入價錢往往多出接近1倍,如社協半年前於長沙灣以10,500元租入一個500多呎單位,將單位間開為4個約100多呎房,以每個2,000多元租給4個家庭,相比其他相近面積單位的約4,000多元起的租金便宜。而改裝一間600 至800呎的單位成為房的裝修費用或需近30 萬元。 全方位解決問題 有關建議一出,市場馬上熱烈討論,有市民擔心政府此舉為鼓吹劏房合法化,長遠將令剝削情況更嚴重,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出席行會便出來解話,指如何解決居住環境惡劣問題上,政府會全方位地去做。至於陳帆想以「劏房」解決住屋問題,其所用的「劏房」只是一個「形容詞」,因為間隔樓宇亦不一定是非法的,而是可以合法、合乎規矩去間隔。 事實上,政府要解決房屋這類燃眉之急的確無需拘泥於形式,效用才應是眼之處,其實市場上由社福團體營辦的「光房計畫」就是先例,計畫屬非牟利性質,不過,由於規模細小,過去數年只有40多個單位能參與,受惠家庭只有100多戶,而且全屬短期性質,無助基層長遠解決住屋需要,尤其對比全港20萬劏房戶,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因此將房屋問題轉嫁社福機構,成效難有期望。此外,不當的間隔樓宇近年為社會已帶來不少問題,政府是否有能力監管,讓所有非牟利機構出租都合符標準,亦是一大疑難。香港有不少劏房舊式唐樓,因為這些樓宇一般單位面積較大,較為適合間作劏房,但當一個單位間成10個、8個分租房後,便有如一個小迷宮,火災逃生困難。而且以舊樓建劏房,亦容易造成塌樓。如早前紅磡一幢有逾60年歷史的唐樓因日久失修,一樓的露台更被改建成房,結果突然崩塌。幾年前政府公布,樓齡50年以上的樓宇有約4,000幢,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以這類樓宇改建房,長遠只會為社會埋下更多炸彈,最終只是治標不治本。 深圳樓價終回調 香港政府對高樓價繼續束手無策,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繼去年先後推出「深六條」及「深八條」等調控措施後,當地樓價升幅有所收斂,至近有下調趨勢。深圳地區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自2015年4月起連升26個月,升幅曾高逾60%,然而,深圳市規畫與國土資源委員會早前公布的6月樓市成交數據,顯示深圳一手住宅價格9個月連續下跌,一手住宅成交均價在每平方米55,000元的均價線之下。此外,二手住宅也在6月開始回落,成交量按月下降。同時,租房市場的回升勢頭也有所放緩。 深圳成功壓抑樓價,除了調控的力度,更總要是政府能加快建屋,深圳市規畫國土委日前公布了《深圳市住房建設規畫2017年度實施計畫》,《計畫》指出,2017年度深圳計畫供應商品住房用地為168公頃,可建設商品住房8萬套,達到了近5年新高;另計畫安排建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5萬套、約277萬平方米,套數建設指標較去年同期增長25%。而過去4年,深圳保障房建設目標完成率均超過100%。 相對深圳雷厲風行地大建房屋,根據房委會數據,2016/17至2020/21的5年期內,本港公營房屋總落成量合共只有9.53萬個,只達《長遠房屋策略》目標的六成八。其實本港無法解決建屋問題,主因是土地供應不足。如林鄭月娥日前被問到在競選政綱中所提的「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何時可推出時,她就明言要視乎有沒有新的土地來源。 大嶼山潛力巨大 在缺乏麵粉下,任政府有如何多妙策,亦無法改變高地價高樓價的現狀。其實香港總共有1,65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產權全屬政府所有,填海可避免因收地、業權和搬遷賠償等爭拗而令發展滯延,甚至擱置,不失為增加土地妙法。而政府政府在上月初公布了可持續大嶼藍圖,列出了大嶼山未來的總體規畫,連同機場人工島,可開發出約1,000公頃土地,將額外40至70萬人口移入大嶼山居住,有關計畫應儘早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