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德勤:港首季IPO額跌九成 全球第六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布報告指出,2022年首季港交所有15隻新股上市(IPO)融資13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328億港元大跌90%,以融資額計算,全球排名第六位;新股數量則按年減少53%。而上交所集資額全球最多;德勤維持今年港股新股市場預測,預計全年約有120隻新股上市,融資規模約3,300億元,仍然有力爭取全球三甲。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美國縮表和加息,以及俄烏衝突拖累今年首季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導致新股市場放緩。上述外圍因素令到能源及商品價格上漲、減少市場流動性和令到估值下調,影響部分較大型、知名新股的上市時間表。但如果俄烏衝突能夠逐漸平息,香港新股市場將會回暖。 他預測2022年香港將有大約12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約3,300億元,仍有力爭取入圍全球新股融資額三甲。中概股回流上市將會為主題,預計年內或會有十多隻中概股在港作第二上市。   首季香港SPAC市場發展較預期加快,除完成1宗SPAC上市外,另有11家提交上市申請,但市場流動性受制於美國縮表和加息,以及多個不同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德勤預計今年全年有不超過20家SPAC上市,每宗上市項目融資最少10億元。   上海全球稱冠 深圳居第三 期內北京、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85隻新股上市融資1,799億元(人民幣,下同),新股數量同比雖下跌15%,但融資金額卻大增136%。其中大部分融額(37隻新股募集1,166億元)來自上海市場,而深圳市場則錄得最多新股數量(41隻新股融資621億元),北京證券交易所有7隻新股融資12億元。以集資額計算上交所全球排第一,深交所排第三位。德勤中國審計及鑑證合夥人胡科預計,年內上海科創板或有170-200隻新股融資2,100-2,500億元;有210-240隻新股於創業板上市,融資1,600-1,800億元。滬深主板預計有120-150隻新股融資2,000-2,300億元。 深圳證券交易所IPO 數目深圳居第三,已超越本港。   [...]

博客

曾鳳珠:會計規管延續改革

財務匯報局自2006年成立起,一直致力確保財務匯報的質素,直至2019年,財匯局的使命擴展至查察、紀律處分及監察香港會計師公會履行對上市實體核數師的註冊、專業道德、審計及核證準則和專業進修規定的職能。上月初,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建議將財務匯報局改名為「會計及財務匯報局」,將監管權力進一步擴展至所有執業會計師、執業單位,以及專業會計師。雖然業界有不少爭議,但筆者樂見政府延續本港的會計規管改革,期望能讓香港與國際規管機構的水平看齊。   現時香港會計師公會有逾4.6萬名會員,負責發出執業證書,然而2019年10月至去年底,財匯局查察了37個審計項目,發現有逾七成需要改進或重大改進,遠低於上市實體審計要求的標準。另外,財匯局亦查察了18家上市公司的會計師行,發現逾八成項目出現一項或以上欠缺足夠專業懷疑,當中七成的情況對審計質素構成重大影響。從事會計行業近25年,上述發現顯示本港缺失比例略高於海外,筆者認為所有會計師行都需要採取措施應對,提升公眾信心和減少缺失情況。確實,香港的會計及審計質素良莠不齊,急需整頓,因此筆者認同政府積極提高業界質素,相信公會此舉經新改革後,能更專注於會計師的註冊、培訓及考試,制訂專業進修規定、專業道德標準及會計、審計和核證準則,積極為提升行業水平發揮關鍵作用。   香港歷來擁有龐大的高質素專業人才庫,為金融業提供不同方面的專業服務。這是香港保持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地位的關鍵因素。專業會計工作是金融市場及商業運作的重要基礎,為財務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因此確保會計專業的監管水平對持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地位至關重要。   本港會計及審計行業缺乏獨立監管,導致國際上認可不足,而財匯局接管監察上市公司核數師已逾20個月,筆者相信是時候讓財匯局延續改革,與內地、英國、美國、新加坡及澳洲等國家的相關安排看齊。由於政府將在本立法年度通過條例草案,期望在條例通過後能加設至少半年的過渡期,讓持份者逐步適應改革。賦予獨立於業界的規管機構監管權力,使監察工作更形公正及嚴謹,是國際會計專業規管的大趨勢。香港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是國際舞台的東方之珠,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年三月聯合發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為全球第四位。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是全球四大領先金融中心之一,較去年九月報告中的排名上升一位。 我們注意到,報告中總排名第二至第四位金融中心的整體評分非常接近,各中心之間僅一分之差。我們必須不斷檢視,力求進步,才能保持得來不易的國際金融地位。   撰文:曾鳳珠 國際青年商會基金會董事 [...]

博客

黃偉雄:修訂《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之建議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支持證監會修訂《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守則》),讓房託基金在符合某些條件下,於少數權益物業及物業發展項目作靈活投資。香港房託基金現時可擁有物業少於「大多數的擁有權及控制權」,但前提是該等物業的投資總額不應超過該房託基金的資產總值10%。本會同意證監會放寬有關限制,讓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經理可更容易地物色物業作上市和收購,提高香港房託基金的增長潛力。   本會建議應對合資格少數權益物業設定投資上限,以減低小股東的投資風險。而現時合資格少數權益計入核心投資建議中沒有上限,但非合資格少數權益物業上限是不超過資產總值25%。兩者相加後,少數權益物業佔資產總值隨時逾半,或造成一定風險。本會建議就此應有所規限。 修改後的《守則》規定,若取得特定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批准,對在建工程的投資可超過資產總值的10%,但提高上限必須是房託契約所容許的,且必須取得受託人的事先同意。本會認為以上百分比限制的措施恰當,期望當局不時審視此界線,確保該措施與時並進。 借款限額方面,本會同意修訂後的《守則》放寬有關百分比,由45%提高至50%,為管理人進行收購以擴大投資組合及提升業績。本會亦同意證監會建議修訂《守則》中「關連人士」的定義,在實際可行的範圍內盡量與《上市規則》趨向一致,以加強確定性。 本會建議當局確立管理機制,確保物業管理公司及房地產信託基金經理須具備物業投資、管理及發展所需的勝任能力、專業知識及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系統,確保他們在物業投資時,擁有足夠及適當的知識及程序作出專業判斷。 香港雖然作為全球最大新股上市集資市場,惟目前只有12隻房託基金,大部分市值規模很小,對比環球其他交易所,香港的房託基金總體規模不大。本會建議未來應考慮開拓物流、數據中心及迷你倉等相關房託,以迎合新經濟發展的潮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撰文:黃偉雄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

專題

全球金融中心 港超星洲排第五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編制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香港在全球111個金融中心排名上升一位,進佔第五位,亞太區排第三,而上海首次晉身三甲,超越東京排第三。   報告顯示,香港今次得743分,較上次調查升6分,在全球首15個金融中心中,香港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準及聲譽5項競爭力指標中,全數排首五名以內,當中營商環境和人力資本兩方面位列全球第三。 報告指出,持續不確定的國際貿易情況、疫情影響及地緣政治的大環境下,所有金融中心得分的平均數顯著下降。香港的整體評分和排名則比三月上升。 該調查由每半年公布一次,訪問8,549名專業人士。涵蓋政治穩定性、監管環境、生活質量、聲譽和文化多元性等項目。Z/Yen指出,研究顯示受訪者對主要金融中心的信心有所上升,對其他中心的信心則整體下降;貿易、政治穩定性與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令調查結果波動更大,例如在疫情下,英國倫敦及英格蘭東南部的金融服務表現出現分歧。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會繼續發揮金融體系的獨特優勢,當局會加強推廣香港身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以及通往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角色,並抓緊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龐大機遇,把香港發展成更深、更廣的融資平台,進一步加強香港身為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保險和風險管理中心,以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並且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 [...]

專題

李小加:港發展FIC國際中心 迎人幣全球化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2020」上透露,地緣政治緊張為定息及貨幣(FIC)市場發展迎來決定性時刻(defining moment),港交所將為人民幣進入國際市場做好準備,包括計劃建立FIC的交易後基建,並有意再次引入中國國債期貨。 李小加表示,現時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上環球經濟下行,聯儲局為挽救經濟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美國的低息環境令美元流動性,上升至前所未見的高水平,對於市場對未來是否只依賴美元存在疑問,相信中國將會及有必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並在全球貨幣中扮演更重大角色,令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 他指,美元仍主導全球市場,目前未有其他貨幣能替代美元,但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人口和經濟增長迅速,令投資者思考未來能否依靠人民幣。他續指,美元為全球最主要的貨幣,現時香港並非最大的美元中心,定息業務都由美國、英國等地主導,香港作為新參與者會面對很大挑戰,故有需要加強定息及貨幣的交易後服務,有信心香港成為下一個固定收益貨幣市場。 港交所近年在FIC的最主要發展為「債券通」,李小加強調,「債券通」機制正不斷改進,包括引入電子入市系統、大宗交易及延長結算周期等,令「債券通」今年日均成交額增至逾200億元人民幣,較推出時高約10倍;「債券通」的獲批入市投資者數目已達2,100間。 李小加展望,於超低息環境下,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仍能進行套息,惟當中國債市進一步開放,相關套戥機會將減少,故不能一直依靠「債券通」,須發展FIC相關的場外結算、衍生產品與交易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