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專業創業 自研皮膚治療產品 轉攻雙循環

香港昔日曾是製造業生產中心,及後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但仍是不少創業家的搖籃。醫生出身的姜建華,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棄高薪厚職毅然創業,創立自家品牌,憑著其專業及市場知識,逐步成立其研發團隊,推出一系列皮膚治療產品,讓消費者能以合理的價錢當中獲得最優質的醫藥產品,旨在證明香港醫藥品牌絕不遜色於歐美品牌。 澳洲膚潤康藥業始創人姜建華醫生。   問及為何棄醫從商?姜建華坦言,自小對營商甚有興趣,雖說醫生當然可以協助病人治病,但若能以醫療專業知識加上商業及市場策略,更可以惠澤更多的人。他在1989 年創立澳洲膚潤康藥業,初心是幫助市民大眾在一個合理的價錢當中獲得最優質的醫藥產品及配方。他續說,創業之初由4位醫生團隊組成,主力研發皮膚治療產品,其中當年推出首個品牌乳霜產品,當年獲政府醫院及私人診所採用,加上其靈活市場策略,當年透過傳媒及醫護同業,進教育市民成功認識「主婦手」的這種皮膚病,累積口碑,逐步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 基於海外製藥配套較本港優勝,多年來姜建華均以自研的配方,交予海外藥廠生產,以減輕生產成本,務求能夠令產品以較相宜的價格售予消費者。姜更邀請了不同範疇的醫生加入作為業務合作夥伴。除主打兩個分別為乳霜與藥膏的本港品牌外、現時品牌的產品已趨向多元化,沐浴露、止痛藥、及一些醫院用藥等。另一方面,除自研產品外,公司亦代理海外藥品,以提升市場的競爭力。 轉攻內銷  線上銷售反應佳 產品除主力本地市場及加拿大等市場,在本港銷售更逾千個銷售網絡發展成熟。姜建華提及,近年看好內地市場的潛力,部署進軍內銷市場。他說,2018年,公司把去斑產品,杜鵑花酸 (壬二酸) 乳霜產品在內地成功註冊。一向計仔多多的姜建華近年已旗下的醫藥產品,在天貓、京東開設網店,並聘用網紅協助銷售產品,現時日銷平均達數萬件。他認為,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具有一定的質素,加上隨著內地口民眾收入逐步增加,預期在「雙循環」國策下,內地市場前景是十分亮麗。 (創業系列之一)     多年來姜建華多以自研的配方,交予海外藥廠生產,或代理海外藥品,以減輕生產成本。     [...]

大中華時事

中國醫藥企 併購潮不絕

中國的醫藥行業進入併購潮,五月以來大型併購不斷。由於新藥研發耗時很長,併購一向是醫藥業迅速拓寬產品線的方式,加上於國家的醫藥產業政策頻繁出台,對醫藥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大,整個醫藥行業開始進入優勝劣敗階段。當中擁有優質品種的藥廠成為了爭奪熱門。未來,在中國以及全球的醫藥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下,分析認為中國醫藥併購潮將持續,估計至二○二○年左右,更會迎來併購潮高峰。 五月二十一日,上海醫藥發布公告,出資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收購武田瑞士全資子公司Takeda Chromo Beteiligungs AG全部股權,從而間接持有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百分之二十六點三四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上藥持有的天普股權將由百分之四十點八升至六十七點一四,實現絕對控股。在同一天,另一家大型藥廠海南海藥的重組方案正式出爐,公司擬作價逾二十一億人民幣購買奇力製藥百分之百股分。 另外,五月十八日,華潤醫藥(03320)集團公告指,將通過購買部分股權,實現對江中藥業的絕對控股。江中藥業主要以江中复方草珊瑚含片、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亮嗓為其拳頭產品,健胃消食片的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七十,居行業首位。根據江中藥業集團二○一七年年報,江中藥業全年實現營收十七億四千七百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八三。 業內人士分析,華潤借此不僅將會獲得數個優質大品種的藥品,還將進一步增強自營產品的江西地區區域優勢。此外,五月七日,綠葉製藥(02186)宣布擬以約三十四億人民幣,收購阿斯利康的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的指定地區許可資產許可證,指定地區覆蓋五十一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澳洲及馬來西亞等地。 交易額增一倍 單在二○一七年,中國醫藥行業已披露的併購案例數約為二○一六年的兩倍,亦為二○一五年的近六倍。不止國內的醫藥併購旺盛,海外併購亦然,二○一七年共四十四宗,併購金額約三十二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六。大大優於計算機電子、餐飲住宿、房地產、專業服務等行業,相關行業在去年的併購規模同比分別下降三成半、九成九、一成八和八成九。 而去年年醫藥行業最大的併購案是上海復星醫藥(02196)收購印度格蘭德製藥公司百分之七十四的股權,交易金額約十億六千萬美元,有指目前印度製藥商主宰了全球仿製藥(失去專利保護的藥物的仿製版)市場,故復星醫藥為代表的中國醫藥公司近年來加快跨境併購步伐。 醫藥業併購不斷,跟其行業特質有關,對於醫藥企業來說,新藥研發耗時很長,有的創新藥從立項到上市甚至需要超過十年時間。因此,併購是迅速拓寬產品線,進入新領域的主要方式。監管也是醫藥行業併購頻發的重要因素,如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藥品的審評審批極為嚴格,程式複雜,產品隨時都面臨因為臨床失敗而難以通過審評審批的風險。每一款新藥能夠成功走向市場,都需要企業付出高額成本。對小型藥企來說,在產品研發過程的某一個階段,若接受大型藥企併購,可以將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政策促進併購 除了行業特點外,國家的產業政策引導行業集中度提升也是併購推動力。由於國家的醫藥產業政策頻繁出台,對醫藥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在醫保控費、取消藥品加成、「兩票制」推行等前提下,整個醫藥行業開始進入優勝劣汰階段。此外,近年來環保政策頻頻加壓,對藥企的環保要求顯著提升,一些難以達到環保要求的藥企開始逐漸失去競爭力。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去年上半年,中國共有三千多家製藥企業,然而,前一百名已貢獻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市場分額,剩下的二千九百多家企業瓜分不足百分之四十的市場分額。因此,小型藥廠將難逃最終被併購的命運。 而在此輪併購潮中,擁有優質品種的藥廠成為了爭奪熱門。上藥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近幾年併購以品種為主:「主要是看這個品種在它的領域價值有多大,比如是不是獨家品種,在整個市場的這個領域中有沒有機會、佔多大市場分額、成長性好不好等幾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