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劉楚釗醫生接棒出任香港紅十字會主席 率領管理團隊 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道精神是指人與人之間為減輕及防止他人的痛苦而作出救助的精神行為。香港紅十字會的理念,是力求世上人人都能尊重及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並能自願地以一視同仁的態度對有需要人士施以援手,讓他們得到人道支援。在2023年9月正式出任香港紅十字會主席的劉楚釗醫生GMSM,MH,JP,在人道救援工作上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他十分認同香港紅十字會的人道工作,並期望在任期內,與更多社區組織合作,以「社區同行  實踐人道」為目標,令社區變得更安全、健康及富凝聚力,以應對更多不能預測的危難事故。   劉醫生在醫療界服務近40載,一直以急症科專科醫生身分於前線治療傷者,其後曾任醫管局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以及現時擔任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醫務行政總監。另外,劉醫生加入香港紅十字會已差不多30年,由教授急救導師課程開始,漸漸參與更多會務,然後加入不同委員會,曾分別擔任「醫護服務管理委員會」及「輔助醫護訓練顧問委員會」主席,並於2017年起出任副主席。在公、私營醫院及非牟利機構中累積豐富的管理經驗,他認為:「成為前線醫生近30年,現在轉做管理實在不容易,作為管理人員,一個決定足以影響很多持份者及機構多年發展方向,制定有效的政策外,亦需要配合不同前線及後勤人員的工作,確保計劃能順利實行。」 劉醫生上任後,便與董事會成員集思廣益,朝著未來第三個策略發展計劃訂下的目標,帶領管理團隊推展人道工作,加強社區協作,以提升大眾應對危難事故的能力。他表示大概在十年前,董事會開始為服務作出評估,並定下方針。過去兩個五年計劃,先是整合各式各樣的服務,再找出方向並執行。「最新的五年計劃,是因應香港和世界的需要而釐定。例如現時社區的凝聚力未算足夠,睦鄰情況不及以往。因此,香港紅十字會與當區的組織合作,接觸社區,使服務事半功倍。」例如在2022年開展「共建『氣候韌性』社區項目」,透過地區夥伴團體,向650戶居住於深水埗、油尖旺及九龍城區不適切房屋居民提供支援,減低氣候變化為他們帶來的影響,同時讓市民關注及進一步認識氣候議題。     多管齊下  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香港紅十字會作為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社會的機構,必須先做好自己,再推動社會改變。劉醫生時刻思考機構如何在日常管理及運作上以身作則,為社區起示範作用。從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三個層面上,劉醫生均著重提升團隊的意識和參與度,貫徹機構願景。在環境方面,香港紅十字會積極推動綠色文化,鼓勵同事實踐綠色生活,包括成立由職員自發組成的「Green the Red 工作小組」,制定一系列的環保行動計劃,以及舉辦各種推動「重用、減廢、回收、拒用」等環保概念的活動。 在社會責任方面,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及愉快和諧的工作文化,持續提升員工的歸屬感;推動公眾參與人道服務,現時香港紅十字會義工人數已累積超過28,000 人,在不同範疇上服務市民。至於機構治理方面,劉醫生與董事會成員為香港紅十字會的發展方向提供多元化意見及指導,提升透明度,並致力締造一個兩性均衡參與的董事會。 社區同行  實踐人道 除了積極擴展機構服務外,劉醫生在工作上或公共事務上,均致力推廣普及急救,保護生命。過往,他參與過不少本地以及海外的大型災難救援工作,包括馬尼拉人質事件、南亞海嘯及汶川地震,當中很多場面在香港都未曾發生,令即使作為醫生的他都難以忘記。「受到南亞海嘯摧毀的地方,空氣中瀰漫著屍體的味道,周圍擺放了很多裝了屍體的木箱,人人心情沉重,但人間有情,泰國人在困境中充滿愛心,一直互相幫助。」 進行人道救援工作,都需要因應當時情況作出應對,劉醫生形容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方程式可以參考。當然,彼此的目標都是以生命優先,從沒有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加強協作  提升社區韌性 劉醫生曾參與不少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但唯獨是香港紅十字會最令他樂此不疲。「香港紅十字會就像聖誕樹,不斷茁壯成長,配上不同的裝飾,又會有不同的景致。每人都非常用心來設計項目,所以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才加入。」劉醫生並不擔心香港紅十字會因為有著73年的歷史,而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反有不少新項目都因為得到資助而可以實行,他要清晰地讓大家知道哪些項目應該加快進行,哪些可以循序漸進。看見項目產生成效,就是支持他們服務大眾的原動力。近期較為急需進行的,是教育市民認識氣候變化的問題,因為極端天氣的頻密次數不斷增加,為市民帶來水浸、山泥傾瀉等風險。香港紅十字會將繼續努力加強社區協作,以提升大眾應對危難事故的能力及社區韌性,為未來做好準備。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針對新冠後遺症 普門堂以中西醫結合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推算本港有超過90萬名新冠康復者有長新冠徵狀,而長新冠的後遺症不但影響身體機能,更嚴重影響患者的精神及情緒,症狀持續數星期,甚至數月。有研究發現76%長新冠患者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常見症狀,包括久咳痰多、精神體力下降、氣促、頭痛、頭暈、睡眠障礙、腦霧、性障礙等。難怪有病人表示,確症新冠肺炎不及長新冠影響大。 針對新冠後遺症,除了休息、飲水及曬太陽外,中醫治療能從根本上調養及修復受損的身體。從中醫理論分析,長新冠患者通常都有氣陰兩虛及肺脾受損的情況,因此根據各人體質狀況進行個性化調養治療就最為有效。雖然醫管局和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都先後提供中醫贈醫施藥服務,令有超過七萬人參與醫管局的免費中醫服務,然而,第五及第六波的確診人數一直飆升,有社區組織認為,這個數量不足以滿足大量長新冠患者,建議增加名額。 普門堂作為一所綜合治療中心,以中醫為主導,西醫為協作,透過中醫、西醫、養生、零售及營養管理五大元素為客人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全方位打造身心靈健康。普門堂剛於荃灣開設第一間衞星診所,年底會於西九龍開設第二間分館,並計劃在未來兩年於18區開設分館,為市民提供優質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服服務。屆時結合中醫和大數據分析,預測疾病的發生、性質、趨勢,建立個人化之健康管理。 由即日起,普門堂為全港長新冠患者提供贈醫施藥服務,只須致電預約即免收診金及享有三日中藥顆粒,名額共500個,實行以普門堂的優質服務來回饋社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