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郭振華Jimmy Kwok:「大灣區城市互動產超強效應」

「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長處在創新、高技術製造業方面,香港則擁有國際網絡及熟識國際營商要求的優勢,加上有一流的服務業,而澳門旅遊業出色,若三地共同出外招商,可望發揮超強效應。」   本地資深工業家,剛卸任工業總會主席的郭振華(Jimmy)坦言,中美貿易戰持續,已逐步影響到港商的營運,他建議企業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外遷生產線以應付嚴峻的外圍環境,呼籲企業把握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機遇,找尋新的出路。 Text / Santos 談卸任感言 「我感謝特區政府、學術科研機構等各方面一直支持工總發展。回顧兩年任期,工業界面對外圍環境及各項挑戰,令我印象深刻,中美貿易戰跌宕起伏,除了向兩地政府爭取為港商提供實際支援,拓展新市場更為重要,我們大力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並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不少業界的意見獲當局重視或接納。」 論貿易戰下港商的部署 「貿易戰開打後,港商遷移在中國的生產線已是大勢所趨。去年6月的時候,廠商比較恐慌,故當時已有部分大型廠商把出口美國的產品生產外調往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柬埔寨、緬甸等。當中涉及的行業包括名貴手袋、電子及服裝等。港商必然會搬離在內地生產基地,而中國將會轉為負責高端增值的部分,例如科技研發、創新等。惟我了解,現時亦有部分廠商未有足夠條件遷移生產線,並期望特區政府可以整合內地以及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園區資訊,例如園區產業、配套等,協助企業找尋新的出路。」 談灣區經濟效應 「國家商務部及廣東外經貿廳都曾派官員駐貿發局,為港商解答有關國家經貿政策及廣東政策的疑問,一直反應良好,若大灣區九個城市長期派人進駐貿發局,必定能夠增加相關城市的吸引力。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長處在創新、高技術製造業方面,香港則擁有國際網絡及熟悉國際營商要求的優勢,加上有一流的服務業,而澳門旅遊業出色,若三地共同出外招商,可望發揮超強效應,遠比內地企業單獨外闖強得多,大灣區內政府應共同對外招商,發揮『1+1+1大於3』的效果。」 論港為仲裁中心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港澳和內地九城市,少不免會出現商業糾紛,而香港實行普通法,且香港的仲裁裁決,亦可根據《紐約公約》締約方的150多個司法管轄區執行,而在內地、澳門,也有妥善的法律安排可以有效執行,故此在香港設立大灣區經濟仲裁中心,將大大增加外商的信心。加上香港司法獨立完善,若大灣區的商業糾紛及仲裁工作,可在港進行,必定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對香港及大灣區都是好事。」 論罷工對企業影響 「若罷工影響工作,相信僱主會『記在心中』。記憶中從商40 多年來,從未遇過因政治問題而發起罷工。事實上,每個崗位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也有社會責任,因此表達意見應選擇對企業、社會影響較小的方式。」 論香港工業前景 「香港工業未來仍然有得做。在國家大力發展『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二大發展策略下,將為業界帶來相當大的機遇。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潛力巨大,而在國家鋪橋搭路的幫助下,製造業的港企可望更易進入當地市場。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相信國家將會有明顯的規劃出台,令人流、物流、資金流有更明確的方向,企業只要按照規劃發展,商機無限。」 [...]

本港時事

【香港政經】商界點評預算案,展創科新經濟

在派錢與不派錢的爭論聲中,本屆林鄭月娥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案終告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接近兩小時宣讀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的過程中,用了頗長篇幅提到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和金融服務,顯示香港經濟未來定將朝著這兩大範疇發展。儘管創科界人士過去一直認為香港的創科路不易行,但現在政府明顯加大力度推動,或能為香港未來的創科路開闢坦途。 撰文  本刊編輯部 | 攝影  張展銳(部分) 平情而論,新一屆政府的首份財政算案踏實而全面,亦貼近實際環境需要。從加大對創科的投資到個人薪俸稅及利得稅上的寬減,總比派錢實際,也對納稅人較為公平,符合預算案中提到考慮資源分配的時候,把目光放得更遠大。問題是政府將帶領香港走一條怎樣的道路,而且必須是一條可持續發展而且具活力的方向。從這份預算案中,或可見到創新及科技和金融服務是當中的發展重點。 經濟增長3.8%勝過去十年 預算案提到,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穩定發展,香港經濟去年增長3.8%,高於2007至2016年這十年間平均2.9%的增長。這個龐大的增長自然要拜過去的一個年度,股市和樓市暢旺所帶來的。預算案指出,印花稅、賣地等收入,為香港帶來1,380億元盈餘,政府預計將接近四成的盈餘與市民共享,其餘用於改善服務和投資未來。 在創新科技方面,陳茂波強調創科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香港當善用資源,聚焦具有優勢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四大範疇。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已經提出創科是本屆政府的優先要務,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國際創新與科技中心,香港的創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越早為本地創科綢繆,便越有利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優勢。 根據預算案措施,繼去年財政預算案預留1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政府今年會預留額外500億元。其中200億元用於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00億元,支援應用研發;預留100億元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匯聚頂尖科研機構和企業;撥款100億元改善科學園設施和加強支援園內的公司;以及向數碼港撥款2億元加強支援初創企業,另撥款1億元發展電子競技。   四大商會紛表支持 對於本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香港總商會(總商會)表示歡迎。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多項財政支援措施,扶助中小企及提升香港支柱產業的競爭力。總商會亦歡迎政府集中培育創新科技業,尤其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及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行業。強大的財政支持將為這些行業奠下穩固的基礎,俾能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未來動力。  總商會主席吳天海說:「我們歡迎政府在發展經濟和提升競爭力方面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並期望當局展開期待已久的法規和稅制要求檢討,以及拆牆鬆綁,構建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

名人系列

永保化工郭振華 專注創新迎再工業化

今年8月接替鄭文聰出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的郭振華(Jimmy),是本地資深的工業家,年輕時投身有「工業之母」之稱的傳統化工行業,及後更自立門戶,憑著敢於創新,不斷專注研發新技術,如早前研發及生產納米技術與表面塗料,成功吸引外國客戶訂單,在行業中打響名堂,正是本港中小企界成功再工業化的寫照之一。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化工是傳統工業的上游行業,絕大部分的製造業行業,只要牽涉金屬的應用,或多或少都會使用到「金屬表面處理技術」,「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幾乎適用於所有與金屬有關的製造業,包括鐘錶、電子、家庭電器、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此技術可改變金屬的「功能性」與改善「裝飾性」,前者有賦予防蝕性、加強耐用度的功能;後者可使金屬表面更美觀。雖然此技術在製造業中佔關鍵地位,但由於涉及相當專門的知識,以及需要價格不菲的儀器,所以一般企業實在沒有能力設立獨立部門作研究開發,故此化工業有其生存空間,與傳統工業共生。 郭振華的父親郭昌也是一名工業家,經營一家貴金屬冶煉廠。郭振華是「紅褲子」出身,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於台灣成功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其父希望他到冶煉廠磨練一段日子後,逐步接手父業。但自幼喜歡動腦筋搞創新的郭振華,進入冶煉廠不久,便動起引用新技術的念頭,因為當年他在台灣實習時,見識過先進技術可大大減低損耗率,所以積極引入這項技術,可是老員工極為抗拒,令他一籌莫展。至1977年,20餘歲的郭振華不想在冶煉廠當個難展抱負的「太子爺」,於是斥資10萬元自立門戶,創立永保化工,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基於傳統貴金屬冶煉技術工序複雜,不少舊式企業為求穩陣,不敢嘗試新技術,而郭振華來過突破,當年引進台灣貴金屬冶煉新技術,結果即時大受歡迎,訂單急增,以客似雲來形容也不為過。永保就是靠這項新技術,短短5年間就成為行業內三大企業之一。「我們(永保)的技術應用於手機、錶面、金屬產品,進行電鍍、貴金屬冶煉等過程,優化化工原料。」 轉危為機 建新技術中心 永保化工成立數十年,業務不斷拓展,業務範疇包括電鍍產品、貴金屬服務以及環保化工技術,並強調科研技術。2003年,當年2月歐盟通過「電機電子設備限用有害物質指令」(RoHS),規定2006年7月起限制含有鉛、鎘、汞等多種重金屬元素電機電子產品輸入歐盟,其後美日韓等多國跟隨。此政策令化工業界面臨一場危機,但郭振華則視作一個發展的機遇。 他憶述,當年不少同行面對RoHS新指令帶來巨變而方寸大亂,他四出尋找符合新指令的材料,發現當時歐洲有這種材料,於是立即引入相關技術,在本港生產。同期他斥資200萬元裝修廠房、花500萬元添置機械,並投放100萬元作科研,令公司擴展至佔地逾7,000呎,建立為數十多名研究人員團隊的新技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