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李秀恒:從世界盃看「中國製造」

卡塔爾世界盃激戰正酣,除了激烈的賽事之外,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從世界盃贊助商的7個中國品牌,到大大小小來自中國的紀念品及周邊商品;從通訊設施到「球迷村」的貨櫃屋,從供水保障到本屆世界杯主體育場——「路薩爾地標體育場」(Lusail Iconic Stadium)。 為什麼本次世界盃的中國元素格外收到關注呢?筆者認為可以分幾個角度來觀察:首先是「中國製造」的品質提升。其實,歷史上所有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經歷過「粗製濫造」的起步階段,然後再逐漸精密化、高質化、科技化,無論是德國或日本,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中國製作的商品雖然亦曾給人以價格雖低、質量參差的印象,但其實自從中央提出《中國製造2025》之後,下定決心用10年時間推動「製造強國」戰略,加上以「供給側改革」作為動力,令中國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受到海內外消費者歡迎,贏得消費者信心。   其次是產業鏈向下游移動的趨勢。過去,大部分中國製造商以代工為主,沒有建立自主營銷渠道和品牌的意識,但隨著多年的代工經驗,目睹著品牌溢價帶來的利潤,逐漸開始向產業鏈下游轉移,開始培養自主品牌的價值內涵,提升了品牌數量及知名度。   在「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之下,亦為優質品牌出海提供了便利。中國在過去十多年的經濟高速蓬勃時期中,積累了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等經驗;而「一帶一路」讓這些經驗得以在海外展現,不但提供了中歐班列等跨境物流模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穩定的平台——以本次世界盃期間的中歐班列為例,從義烏為起點的中歐班列途經八國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最短需時14天,比海運縮短將近一半;更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輸出中國的基建施工經驗,提升「中國製造」的知名度與品牌效應。   此外,國企的實力亦受到各方關注,除了主場館盧塞爾體育場是由中國鐵建承建之外,中水排放的輸水管材來自新興際華集團旗下新興鑄管,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參建了世界盃期間的供水工程建設,中國電建則承辦了中國電建承辦的阿爾卡薩光伏電站⋯⋯。   自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以來,因全球資產價格相對處於低位,而中國相對受到的經濟衝擊較小,大型國企愈來愈追求全球化;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國企「出海」步履加快,與民間企業一同躋身國際市場。在今年《財富》雜誌發表的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共有145家公司榜上有名,包括99家國企。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指責中國政府給予國企不公平優勢,破壞了公平貿易的基礎。暫且不論這種指責是否有事實依據,因事實上國企的改革一直朝向市場規則、市場化的方向推進,另一邊廂,美國今年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對電動車的補貼條款卻被指違反世貿原則。可見以國企的存在來指摘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理據並不足。   而相反,筆者認為,國有企業能夠很好地彌補市場的缺陷。   首先,國企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在國防軍工、基礎設施等方面發揮基石作用。而正因為在這些領域的深耕,才為國有企業在國內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及經驗,並以此為競爭力在國際上贏得眾多項目。   其次,國企對宏觀經濟而言是穩定的基石。根據《財富》雜誌的計算,世界500強的中國國企,盈利能力普遍低於上榜的民企。這一方面體現了國企不會窒礙民企的盈利空間,另一方面亦國企亦憑藉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及韌性,以逆週期的經濟行為實現宏觀經濟市場的穩定。   就以中東地區穿越沙漠地帶的高鐵為例,中國國企憑藉豐富的高鐵設備製造經驗達到了明顯的質量優勢、成本優勢及效率優勢。由於體制上的特色,國企能夠配合國家所定製的重大地緣政治戰略而適當犧牲自身的利益,因此即使在沙特阿拉伯的高鐵建設中蒙受了一定的損失,但卻換來了中沙之間未來在能源、貿易方面更深層次的合作機遇,這是私企所無法做到的,亦是國有企業的價值所在。   撰文: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

博客

盧銘恩:世界盃的經濟效益 主辦國與冠軍的差異

四年一度的FIFA世界杯進行得如火如荼,是次世界盃是歷史上第一次在中東國家舉行,而卡塔爾由取得主辦權的黑金過程,幾乎從零開始的大興土木,以及對工人權益等問題,都引來巨大爭議。   辦如世界盃和奧運會這類盛事的經濟效益。對於東道國而言,研究表明成本遠超收益。就如 1994 年美國世界杯,主辦城市的累計損失高達 90 億美元,這與他們預期的 40 億美元收益形成鮮明對比。 2010年南非在舉辦世界盃後,旋即陷入債務危機。 雖然比賽為期不到兩個月,但建造和開發所有設施以及組織賽事所需的準備工作,卻需要近十年的時間。甚至花在建造體育場的錢推遲了本來可以幫助窮人的基礎設施,這就是經濟學角度所說的機會成本。 旅遊業經常被認為是舉辦世界盃的主要好處,但根據數據分析,普通遊客需要在巴西世界盃期間花費 13 萬美元,才能讓巴西政府收回建設基礎設施的成本,經濟效益,大家可想而知。 當然,卡塔爾當局也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國家隊的表現,甚至主辦世界杯的經濟效益也都不是重點。表面上看,舉辦體育盛事會為東道國提供無形的宣傳和為國民帶來自豪感,透過舉辦世界杯來進行“體育洗白”(Sportswashing)或許才是當局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