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珍惜食物 等同保護環境

目前全球仍有超過8億人口正在挨餓,但諷刺是,卻有超過4成的食物被浪費。食物浪費是破壞環境的問題之一,以美國為例,從生產開始,已消耗美國10% 的能源預算、50%的土地和80%的淡水資源。美國環境保護署統計,生產的食物有97%以上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若能至少回收一半被丟棄的食物,就能每天為美國的飢餓人口提供三餐。當然,避免浪費食物,個人除了改變囤積的習慣,避免增加過期食物外,也可以善用家電,將食物的新鮮延續,更可以為可持續出一分力。 在香港,每日棄置約3,000公噸廚餘,且絕大部份剩食仍可食用,卻被送往堆填區。然而在社區上,有過百萬長者或基層人士三餐不繼,過量的剩食造成浪費,同時亦加重堆填區的負荷。一連串因食物浪費而產生的問題,影響範圍廣及經濟至民生、環境污染到社會發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二項目標是「消除飢餓」(Zero Hunger),聚焦於改善營養問題,確保糧食安全並促進永續農業。為了達到消除飢餓的目標,首要之務是讓所有人,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都能取得安全、營養且足夠的糧食。 但面對自然資源持續消耗、人口持續成長的未來,至2050 年,全世界農業產量必須達到現在的兩倍。農業必須找到強化土地、水源等資源利用效益的方式,而非無止境地消耗自然資源。聯合國正呼籲應維護生態系統,提升土地適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乾旱、洪水等災害的能力,提高產能與生產力,打造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 全球有不少非牟利組織都在致力改善食物的浪費,減少飢餓人口,事實上,個人在回應「消除飢餓」的目標,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包括購買自己所需的食物,並全部吃光,避免造成食物浪費;購買品質仍良好的醜蔬果,不讓它們因為外觀不佳而被遺棄;盡量選購當季盛產、在地種植、符合公平交易的蔬果,以維持糧食生產者的生計;將品質良好,但自己不需要的食物送至食物銀行等食物共享機構,讓貧窮者與弱勢族群不再飢餓;捐款支持致力解決飢餓問題的組織,或投入相關義工活動,以自身行動為議題盡一份心力。 減少食物浪費創三贏 歐盟國家每年亦有大約10%的食物被浪費,達5900萬噸,價值超過1320億歐元。平均下來,歐洲每人每年浪費131公斤食物。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表示,有 3 千萬以上的歐洲人不能每天吃到足夠營養,全球飢餓情形再度升高,還浪費這麼多的食物,非常不應該。有見及此,歐盟執委會要求2030 年人均食物浪費要較2020年減少30%;食品加工和製造過程的食物浪費則須減少10%。歐盟統計局(Eurostat )指出,食物浪費總量的53%來自家庭浪費,零售和批發業佔比7%,餐廳與其他食品服務佔比約9%。歐盟執委會認為,積極減少食物浪費絕對是「三贏」,不僅為人類保存更多糧食、降低環境衝擊,還能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都省下不少花費。如果各國能達成這個目標,則平均每戶四口之家一年可以省下約 400 歐元。 借助科技 消除食物浪費 來自韓國永續發展供應商Nuvilab推出了食物浪費監測系統,旨在通過使用尖端技術及人工智能時間跟踪和分析食物浪費,改變公司管理ESG工作的方式,提供可操作的方向和建議,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並改善環境、社會及管理表現。食物浪費監測系統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平台,用於衡量其在生產、分銷和零售等各種業務中的食物浪費,系統還可以提供訂制的報告和資料視覺化工具,幫助企業識別趨勢、設定目標和跟踪進度。 Nuvilab的食物浪費監測系統更可提供有關食品質量和數量的準確訊息,幫助消費者和企業減少食品浪費。掃描儀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食物數據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管理飲食習慣並實現健康目標。 其實個人亦可以為「消除飢餓」作出努力,善用具備ESG元素的家電,同樣可以為保護地球進上一分力。Robert Bosch集團自2014年以來,一直透過Home Connect,為用家提升智能家居的體驗,博西華家用電器常務董事及執行長郭琦琦(Chloe)表示,從不少研究都知道,全球每年均有13億噸食物因為腐爛而被浪費,故公司一直致力透過產品闡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積極發展智能廚房市場,除了讓用家能節省能源,也可以延長食物的保鮮期。 原來各種食物,只要用上適合的濕度及溫度作儲存,便可以將新鮮度延長,但不少雪櫃的功能,未必有仔細的安排。很多人都認識Bosch的Vario Style雪櫃,因為可以更換顏色門板,但該系列的雪櫃,當中具備了VitaFresh保鮮技術,配備兩個不同的溫度區域,上層保鮮格提供「冰鮮」貯存,溫度設定於接近0°C,魚類和肉類可更衛生地分開貯存在兩個獨立抽屜中。下層大型保鮮格能提供兩種濕度設定,能讓鮮果和蔬菜更長時間保持新鮮。Chloe提到,不少品牌都非常重注可持續發展,但往往只集中在生產線如何達到減碳,Bosch希望能走前多一步,不只在生產線達到減排,也要在產品上讓用家參與到可持續發展,減少浪費,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 讓智能廚房發揚光大 疫情確實改變了大眾的衛生觀念,也衍生煮食家電需求和烹飪流程智能化要求的增加,最先是多功能煮食用家電的普及,如智能飯煲、智能蒸焗烤爐等,緊接是智能雪櫃,從疫情後期至現在便是智能洗碗機。Chloe認為,智能廚房愈來愈受到重視及逐漸普及,從三個元素,可見一斑。首先是智能電話的普及,直到今天,不會有人是不用智能電話的;其次,科技的日新月異,也令到大眾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提高;第三,是大眾對於設計品味是有所提升。「智能廚房就是怎樣利用智能化的設備及電器,令到整個生活體驗充滿智能化、高效化和舒適化。我們會看見來到Bosch家電體驗中心的顧客,多了詢問產品,如何令到煮食過程更方便,亦會問節省水電的問題,更希望知道Home Connect App的應用程式,怎樣可以遙控或微調電器的設定。」 根據McKinsey的一項研究,67%的智能家居用家均希望能夠無需麻煩地控制所有產品,不論是哪個品牌,只需使用一個應用程序即可。Robert Bosch集團在2020年,已有1000萬個產品,包括電動工具、家用電器和暖氣系統,連接上 APP使用。至2021年底,這個數字將近兩倍。Home Connect可向你的行動裝置發送通知,告訴你目前進度,讓你不需時刻緊盯,省下來的時間可做其他事情。 至於用家的心態,Chloe的看法是,香港的顧客較為很務實的,需要先切合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會考慮電器的大小,因應廚房的面積,可能要45厘米高或60厘米高的焗爐,這些實際性的需要,很多時候都是他們的考量。而在家居的設計和使用上,顧客會關注產品的功能怎樣增加生活上的方便度。「就以洗碗碟機這個產品來解釋,在香港是較新的市場,但在外國的滲透率,已高於80%,於是香港客戶會擔心電力或水的消耗,很多時候,Bosch的客戶都不想經常浪費能源,其實Bosch的洗碗碟機具備了天然礦物 Zeolith® 熱沸石 (稱為Perfect Dry功能)這項專利技術,大部份洗碗碟機會用熱力去烘乾碗碟,而採用Zeolith®熱沸石,在乾燥過程中,水從餐具上蒸發,並將熱潮濕的空氣吸引到 Zeolith® 中。Zeolith® 吸收濕氣,並將其轉化為乾燥的熱空氣。Zeolith® 可在洗碗碟機內持續使用,不需要更換,有效減低了百分之二十的用水和能源消耗。」 Bosch經過無數研究,得出科研證明,一般用手洗碗碟,需用用70至100升水;用洗碗碟機,只需9至10升,所慳到的60升水,已是35個成年人,一日的飲水量,這亦令到不少客戶意外,對洗碗碟機會浪費水資源的印象改觀。 家電體驗中心肩負推動可持續的功能 Chloe強調,公司期望藉著產品,讓顧客了解到,他們的選擇,能減低對地球的破壞。至於在2022年啟用的Bosch家電體驗中心,除了展示產品,也是品牌的專業平台,不時提供更多互動烹飪示範,為不同客戶來,帶來多元的資訊的同時,更可傳遞ESG理念給顧客。Bosch 上月首次於在大型商場舉辦 Future of the [...]

梁健雄:第一拖拉機股份受惠一號文件與糧價上漲

博客

梁健雄:第一拖拉機股份受惠一號文件與糧價上漲

內地公布第二季度經濟數據與市場原本預期出現頗大落差,加上內房國企遠洋集團(3377)表示出現階段性流動不足情況,發行的8月2日到期之公司債券或未能兌付本息,市場氣氛轉差急轉直下,內房首當其衝遭遇拋售外,假期前之熱鬧氣氛一時間蕩然無存。 中央必加大力度谷經濟 內地經濟數據未如理想,中央想必不會坐視不理,反而必定加大力度催谷經濟。據商務部13個部門同時印發促進家居消費通知,鼓勵民眾購買綠色家電之餘,還鼓勵城鎮老舊小區可提取公積金,用以加裝電梯等住房的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老舊區居住環境質素,無疑希望推動民間增加消費的另一種方式。 受惠「智慧農業」設備化 換個更大角度去看,內地為刺激經濟,預期會把基礎建設將是最大助推力之一,其中農業將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同時,遇上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大橋遇襲後宣布,黑海糧食協議將到期時不再執行,全球糧食將會面臨供應受到嚴重影響,價格將無可避免地上漲。第一拖拉機股份(38)貴為內地輪式拖拉機、履帶拖拉機、收割機、柴油機等農業機械製造與銷售商,受全球糧食因戰爭影響而需求增加價格上漲之餘,本年初中央發布一號文件要求加速抓緊共9個部份,當中提到糧食及農產品要做到安全保供,就要確保加快農業科技及裝備支撐化。簡單說明即要農業先進化、農業機械科技化,落實「裝備製造+互聯網」、「農業機械+智慧農業」,把農業生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並受國家對三農工作重視,且相關農機補貼政策正正對此傾斜,均有利第一拖拉機股份在這風雨飄搖的市況中尋找到契機。昨日港股急挫,惟第一拖拉機股份仍逆市能升0.08元或2.1%,收報3.93元,並且已四連升,似乎開始得到資金留意,短線若突破4.2元阻力位,後市有望挑戰下一阻力5元。 撰文:梁健雄  洛天衡保分析部主管 (筆者未持上述股票) ============= 延伸閱讀:梁健雄:礦產下半年隨時炙手可熱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

可持續發展

中國機械人發展的高速公路

今年初,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連同16個政府部門,包括建設、教育、交通、公安、醫療等,聯合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全國製造業機械人密度較2020年翻一倍。預計到2025年,每1萬名工人擁有約500部工業機械人,高於目前的322部。 另外,在10大重點應用領域,需實現超過100個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多個具有高技術水準、創新應用模式及顯著成效的機械人應用場景。10大重點應用領域包括:製造業、農業、建築、能源、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這意味着中國的機械人技術發展,已轉入高速公路,並全力加速向前! 2025年的目標是如此明確,但只得2年時間,國內真的具備能力和條件達成目標嗎?我們不妨看看中國近年的機械人發展。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的年度報告,亞洲已多年穩坐全球工業機械數量的王座,並以中國為首。而2022年的報告更指出,中國在全球工業機械人應用仍持續上升,在5年間上升了23%,特別是在2021年裝設工業機械人數量有明顯的大躍進,甚至超越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安裝量!此外,中國的服務型機械人應用也持續上升,應用量僅次於美國,以接待、運輸及清潔應用上升幅最大,機械人逐漸在人民的各種生活日常中出現。由此可見,中國的機械人發展列車,早已載滿燃料,蓄勢待發! 隨着內地政府積極支持機械人產業的發展,加上內地強大的製造商和創新者基礎,中國機械人行業的發展潛力可謂相當巨大。現全球大趨勢已繼續轉向自動化和機械人技術應用,中國在機械人行業的領先地位或會進一步加強,大大有助它邁向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目標。   撰文:托寶智能方案 行政總裁王嘉敏(Jazzy)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 : 氣候危害農產收成 各地紛推補助政策

近年極端氣候導致天災頻繁,乾災、雨災連年不絕,在這些災害之下,農民生計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為了應對以及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台灣行政院通過「農業保險法」草案,以完善的農業保險機制,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 氣候變化除了影響整體農作物的產量,各地一些農戶為保生計,亦把農產品轉型,如孟加拉北部,不少農民就從養鴨轉為養雞,以適應氣候變化,致使一些種植要求較高的農產品如朱古力、咖啡等,將更易走入消失邊緣。 台灣行政院於上週四(七月十八日)通過農業保險法草案,政府將補助農民最高百分之五十的保費,以保障農民收入,有關法案將送立法院審議。農委會農業金融局副局長李聰勇指出,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比過去的現金救助擴大了,不僅限於天然災害造成的農損,疾病、病蟲害都是保險範圍;政府可成立農業保險基金,建立危險分散機制,運用保險業共保及再保險機制,減輕政府承擔的風險。他指出,為了提高農民投保意願,草案雖明定中央政府最高的保費補助為百分之五十,但強制投保措施者不在此限,保費補助可再提高。 李聰勇續指,台灣平均每年因天災損失約一百二十三億元(新台幣.下同),但現時政府現金救助平均每年三十一億元,即只幫補了約百分之二十五,但農民仍需自行承擔百分之七十五的農損,約九十二億元,因此,有需要訂定專法推廣農業保險,希望未來的農損將採用保險與現金補貼的雙軌制,以填補農民損失,避免農民看天吃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舉例說明,如今年五月新竹連場大雨,有農民的洋香瓜全部失收,損失了四、五十萬元的收入,然而,現金的天然救助只發放四萬多元,但若有農保,則可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糧產三年最低 隨着農業生產技術進步,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年間,全球糧食產量增長曾一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自二○○五年起,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產量開始下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二○一七年全球糧食產量約為二十六億二千七百萬噸,然至二○一八年全年產量估計為二十五億八千七百萬噸,為近三年來最低水平。 事實上,近一、兩年各國農產地接連受到天災的影響出現失收,英國《衛報》早前報道,澳洲二○一八至一九年的冬季作物產量預計降至二千九百三十萬噸,比二十年來的平均產量低百分之二十,原因是該國東部地區遭遇嚴重乾旱,打擊小麥產量。至於美國,受到陰雨天氣影響,截至今年五月,美國玉米種植率近為百分之四十九,遠低於百分之八十的五年均值。另外,受到乾旱影響,菲律賓出現大規模的水稻歉收困境。 農作失收,將帶來糧食問題,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全球糧食供給報告,預計到二○五○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必須至少提高百分之五十的才能養活屆時超過九十億的人口數。然而,隨氣候變化加劇,各地面臨更多旱災、熱浪,現時前景不樂觀。 而去年刊於《科學》的研究發現,較高的氣溫會滋生更多蝗蟲、介殼蟲等農業害蟲,進一步危害糧食供應。估計在二一○○年前,由於全球平均氣溫會比前工業時代高兩度 ,屆時全球小麥、稻米與粟米的產量將會因害蟲增加分別減少百分之四十六、十九 與三十一 ,美國、法國與中國這些糧食生產地最受打擊。 南韓政府資助 [...]

大中華時事

羅傑斯:探討「一帶一路」的中國商機

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跨越亞歐非三大洲的經貿版圖,可為沿路國家、地區帶來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尤其是中國將繼續深化對外開放的政策。即如十九大報告中可見,中國的農業、旅遊、金融、環保、教育、文化、醫療等,都是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商機。美國華爾街著名投資者、量子基金創辦人羅傑斯(Jim Rogers)早前在港舉行的《亞洲創新產業投資峰會2017》上揚言,會繼續加大對上述行業的投資。 很多人都知道,羅傑斯是中國的大好友,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唱好中國商機。他晚年得兩女,便叫她們學習讀寫中文、念繞口令,因為他深信未來是中國的世紀,世界會圍繞著中國轉。「我認為總有一天,人民幣會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流通貨幣,甚至港元也會被人民幣所吞併,而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是中國賴以騰飛的關鍵因素,當中尤以農業、旅遊、金融、環保、醫療及教育的發展最為火紅。」 別號商品大王及金融大鱷的羅傑斯,第一次真正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始於1999年。從那以後,他對中國還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投資,分別在2005年、2008年和2013年。並聲稱從1999年到現在,沒有賣過任何一隻中國股票。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中國政府強調將重點發展農業、旅遊、金融、環保、醫藥、教育、文化等產業。於是,他投資了幾乎上述所有行業中表現穩健的企業的股票。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這些公司的股價繼續上揚。 振興農業指日可待 他又說,全球農業尤其是中國農業的前景非常看好。過去30年來,不僅是中國,全球的農業一直很低迷,都面臨生產庫存不足、農民數量急劇減少、缺乏年輕勞動力等問題。中國政府已經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會投入更多資金到農業領域,竭盡所能振興農業,發展農村。伴隨這些計劃的落實,今後的二三十年,農民會變得非常富裕,中國農民未來甚至會開上跑車,農業將成為非常振奮的行業。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在治理空氣、水、土壤等污染方面非常有決心,並投入很多資金。這令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無限。中國政府擁有豐厚的資金,如果政府要把錢投資到那些領域,羅傑斯說他也要這麼做。「不管這些中國公司的股票短期內是跌是漲,我都會一直持有。如果你1913年在紐約買了股票,1917年把它賣了,當時可能以為很聰明,但到2007年,就會發現這個決定並不明智。我要把中國股票作為禮物留給我的兩個女兒,今年大女兒只有14歲。中國將是21世紀最成功的國家,當我的孩子長大後就會發現,她們有一個多麼聰明的爸爸。」 當了爸爸自然對教育亦加倍關注的羅傑斯,也提到盡管中國政府承擔著大多數國民接受教育的責任,但各種私立學校、專業技術學校和補習學校一直很興旺。富裕起來的中國父母願意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無論是語言、音樂、體育、電腦等技能培訓,還是運動器材、黑板、制服的生產商,都將從這個市場獲益頗豐。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中國母嬰市場將迎來繁榮期。關注跟孩子有關的公司的股票,你會有所收穫。」 人民幣將取代美元 談到金融發展方面,羅傑斯解釋現時人們認為美元是其中一個避險天堂,因此自己亦持有美元,但隨著將來美元過分升值,可能會有泡沫危機。而現時美國政府壟斷匯率市場,人們均在物色哪一種貨幣來取代美元地位。「中國提倡一帶一路發展將改變世界,看好中國成為21世紀中表現最好的國家,而中國經濟及儲備規模龐大,有能力與美元抗爭。若果將來人民幣實現全面可兌換,將如黃金般值錢,會取代美元的地位。」 至於在內地甚為流行的虛擬貨幣,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早前,中國中央銀行下令叫停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禁止所有ICO活動,之後,韓國亦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ICO活動,令比特幣(Bitcoin)的投資氣氛再度大受打擊。本身也認為ICO不是一個好的集資途徑的他,反而看好A股前景,不時在市場「掃貨」,暫未有沽售計劃。 他表示增持的股票主要圍繞中央政策重點,如一帶一路、醫療保健、環保發展等。他相信內地倡議一帶一路將為世界帶來深遠影響,若誰能把握好這次機會,有機會造就新一批富豪。 有關香港,羅傑斯推崇一國兩制,指香港擁有地理優勢,多年來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但警告內地改革開放多年,本港有可能被其他城市迎頭趕上,而港元亦有機會消失,人民幣最終或成為本地流通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