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深水埗美荷樓生活館全新展覽「歲月留情」 與公眾同領略香港精神原點

​​位於深水埗的美荷樓,為本港二級歷史建築、盛載深厚的社區歷史意義,向來吸引不少文青一族、學校團體,以至一家大小到場參觀,成為受歡迎的「公屋博物館」。於2013年12月開幕的美荷樓生活館,最近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完成近一年翻新工程,並於日前正式重開,呈獻全新主題展覽,新增十大50、60年代生活場景,增添沉浸式互動數碼方式,將當時香港人經歷的貧困生活重現大家眼前,不但可助了解昔日居民的生活軼事,更可藉此一睹上一代如何能在守望相助下,克服困難,建立光輝歲月。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主席廖仲賢表示:「自2013年落成至今,美荷樓生活館已接待近90萬人次。在團隊努力不懈的籌劃下,新的生活館展覧除帶來生動富趣味的互動數碼體驗外,歷史文化底蘊更添豐富,寄望昔日港人的奮鬥精神,能成為今日彼此的鼓勵。」香港賽馬會副主席李家祥博士表示:「馬會一直積極為香港注入藝術文化活力,豐富生活,亦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及歷史古蹟保育和活化工作。很榮幸能支持『美荷樓生活館』的翻新工程,提升展覽館的參觀體驗和教育價值。」歷史學家及美荷樓生活館顧問丁新豹博士表示:「生活館是由民間策劃,以公屋的生活為素材,展示昔日深水埗區的人和事,是香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頁。更引入現代科技以增加展覽的吸引力,我誠摰向大家推薦。」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自2013年開始擔當整個活化及管理工作,將美荷樓由一座舊徙置大廈搖身一變,成為新一代活化項目地標,延續美荷樓的生命。今次榮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生活館得到全面翻新及重新規劃,整個策展計劃歷時兩年半。 新展覽內容十分豐富,除了保留美荷樓的歷史背景、轉變和活化既有展區,展覽亦加入新的口述歷史,各類型展品,以描繪50、60年代基層市民的生活世態,復刻香港精神的原點。全新的地下展廳,就新增了十大主題展區:大牌檔、街市、雜貨舖、制水、戲院、中西節日、涼茶舗、遊樂場、理髮店、童年遊戲等。展示「糴米」、「飛髮」、「擔水」、「食嗱喳麵」、「彈波子」、「跳大繩」等,涵蓋日常生活、文化、娛樂等領域。 而一樓展廳則聚焦於居住環境,以街坊的口述歷史還原美荷樓初期的單位,展示徙置大廈的擠迫環境,如一屋兩戶、五人單位中的「閣仔」等。主題展區包括:美荷樓的設計、走廊廚房、公厠及公共浴室。新加入展區有利用大廈天台開辦的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並簡介不同年代香港具代表性的公共房屋設計,及美荷樓舊居民網絡。展館外牆亦新增了由本地插畫師麥震東創作的年曆圖,以柔和色彩展示深水埗由50年代到現今的地區轉變,勢將成為參觀者一大打咭熱點。 作為展現時代變化的展覽,固然也要回應時代發展。展館加入了更多互動及多媒體元素,如:聲音效果、互動展品裝置、電腦動畫、體感遊戲、擴增實境(AR)及手機應用程式,讓參觀者如親臨其境一般,一切市井喧鬧、街坊人情、喜怒哀樂,彷彿活現眼前。以天台學校為例,參觀者可透過影視體感遊戲, 模擬學生在螢幕前跟隨老師做早操。 「歲月留情」展覽建構出一個年輕人與長輩的橋樑,促進跨世代溝通,增加年輕一代對香港社會歷史的認識。新展覽寄望參觀者特別是年輕人能透過歷史敍述,作多層面的思考,反思上一輩的根源,領略長輩當年那份堅毅打拼精神,增加對社區的認知及歸屬感,與此同時亦提升對建築文物保育及文化傳承的關注。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除了捐助支持展館翻新場地及展覽硬件設備升級,亦支持協會推行「賽馬會文化傳承計劃@美荷樓」,安排近130多場與展館內容相關的社區外展活動,涵蓋與美荷樓及香港歷史有關的主題講座、口述歷史分享會、導賞團、展覽文化導讀等,適合全家老少的街坊鄰里以及社區各界人士。當中的「深水埗摩登生活導賞團」為學生而設,讓他們透過導賞團了解建築、城市空間與市民日常生活之聯繫,走出課室學習。另外更邀請了電影《桃姐》真實故事中的主人翁兼電影監製李恩霖先生(Roger)作口述歷史分享會的嘉賓,進一步推動歷史和文化保育。童年時Roger與桃姐住在美荷樓外的唐樓,與桃姐(鍾春桃)的生活點滴更啟發他對電影的興趣。「桃姐往戲院看電影時,常帶姊姊與我同往,就此播下我對電影產生興趣的種籽」,Roger將於口述歷史分享會中帶領參加者在深水埗走一圈,在橫街窄巷中捕捉到昔日桃姐的生活日常。 美荷樓生活館資料 地點: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YHA美荷樓青年旅舍地下 網頁:https://www.yha.org.hk/zh/our-services/mei-ho-house-revitalisation-project/heritage-mei-ho-ho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