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柯創盛:交椅洲「CBD3」難寄厚望

政府早前公「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方案,除提出興建19萬至21萬個住宅單位外,同時提出島上建設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令筆者回想起政府十多年前欲把九龍東發展成繼香港中西區以外的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鴻圖大計。   1998年啟德機場遷移後所騰出的一大片土地,是繼西九龍填海區後鮮有能作大型規劃的都會區域,惟發展時間過長,土地用途一改再改。翻查規劃署1998年的《東南九龍發展可行性研究》,啟德發展區被劃出商業用地約12.2公頃,僅佔全區的2.1%。2011年《施政報告》提出「起動九龍東」計劃,以配合九龍灣及觀塘的工業用地轉型為商貿區,才首度以「CBD2」的名義來推動發展,連帶啟德發展區內的商業用地也被納入考慮之列。 起動九龍東計劃又提出在啟德興建環保連接系統,連結九龍灣、觀塘及啟德,後來更傾向屬意單軌鐵路系統,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仍以技術問題為由擱置單軌計劃,改為發展一些路面交通、行人天橋等常用方法,白白浪費了近十年時間。 營商環境轉變下,多區甲級商廈空置率高企,單計九龍東,空置樓面面積高達300萬平方呎,為空置率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發展區招標項目(裕民坊商業項目)最終亦流標收場。 翻查啟德用地近年的規劃轉變,不少原來的商業地因為無人問津已被改劃或計劃改成住宅地,減幅為原有規劃的約四成,足以顯示政府對啟德核心商業區的定位而有所動搖,商廈明顯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政府的「CBD2」鴻圖大計,明顯發展不似預期。 至於根據交椅洲人工島方案,政府提出在島上用上100公頃土地,發展第三個大型核心商業區「CBD3」,用以推動香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及法律服務樞紐的發展,更樂觀地可提供20萬職位。人工島為的對外交通明顯較為九龍東還差,九龍東「CBD2」談不上成功,「CBD3」更難抱以厚望。社會有聲音指人工島造價近6,000億過高,難收回成本,政府應研究縮減「CBD3」的規模,減低填海面積,節省成本,更為上策。   撰文:柯創盛   房委會委員 延伸閱讀:柯創盛:黃埔花園2.0增房屋供應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羅珏瑜:未來規劃成新常態下的常態

一場沒完沒了的疫情,改變了人類、改變了世界,加速了人類邁向未來的步伐。當不少人仍在期待疫情過去,「回復」以往的生活,可是過去的種種已悄然發生了變化,人類再回不了過去,而將會在「新常態」下生活。 無疑,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行為模式,甚至是以往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麥肯錫最近出了一個短述,提出了幾個例子,包括:貨品的網上評論比疫情前增長達40%-80%,而品牌、廣告、速銷等傳統銷售手法已不能如過去般影響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更著重網路世界的口碑,產品開發商將要重新制定產品設計的方案。而在過去十年,實體銀行的功能在美國減少了20%,在北歐地區更減少達80%。而疫情將加速銀行人力發展的趨勢,傳統的銀行勞動力將在未來十年淘汰,反之,銀行業將會以提升員工的能力為本位,而人材管理並定制完善而有效提升員工知識的學習系統,將會是銀行在未來成敗的關鍵。麥肯錫也在中國19個主要城市訪問了2400個消費者,發現消費者減少了汽車品牌的忠誠度、從電子途徑購買汽車有顯著的升幅,縱然2020年汽車的總體銷售額比前年下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額增加了22%,而相比2017的數據,願意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增加了20%。   未來的商場將會結合線上與線下帶給消費者新的購物體驗,未來的食物再沒有直接從動物身上取得的肉類,未來的派送系統將由人工智能的中央電腦所管理,並由無人機、小機械人等派送,而包裝用的物料將會有革命性的突破,包裹的盒子甚至是可食用。未來的時裝界將由可持續性主導,從採用可重用的原材料到二手時裝市場蓬勃發展可見端倪。未來的建築將不再純粹以功能劃分,智能建築將容許人類待在同一地方解決工作、教育、娛樂、運動甚至醫療等需要。   這些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也不是發生在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今天的種種。未來規劃刻不容緩,能迅速適應疫後新常態並掌握未來將會是各行各業企業家成功的關鍵。     撰文:羅珏瑜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青年組會員 華坊諮詢執行董事 [...]

大中華時事

灣區《規劃》倡人文休閒旅遊 試行三地自駕遊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政府近日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設人文灣區與休閒灣區要初見成效,其中要以至少五方面,推動大灣區旅遊,包括有序拓大灣區出入境自駕遊。   《規劃》設置11個專欄36個項目,包括加強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開展青少年文化培育交流、重點藝術交流活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重點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和展會項目、文化協同發展平台,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特色旅遊項目,推進濱海旅遊重點建設項目,完善旅遊資源推介平台,深化旅遊人才培養等,推動大灣區在「十四五」期間構建和完善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現代旅遊業體系、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體系。 根據《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到2025年,在建設人文灣區與休閒灣區方面要初見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在構築休閒灣區方面,《規劃》提出,探索試行核發三地通行自駕旅遊營運車牌,有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自駕遊。還將探索開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遊航綫。逐步簡化及放寬內地郵輪旅客的證件安排,研究探索內地郵輪旅客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聯合制定頒布粵港澳大灣區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認證標準與安全服務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旅遊推廣平台。 至於共建人文灣區,《規劃》提出,聯合實施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計劃,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數字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工作。建設和統籌用好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名人故居、會館商號等展示空間及非遺傳承體驗設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設一批開放歷史、華僑華人、動漫、陶瓷、地質等特色博物館。《規劃》還提及支持香港西九文化區文化設施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