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義務工作發展局 彭韻僖:一加一大於二

作為專業律師的彭韻僖(Melissa),於去年十月香港疫情第四波放緩之際,出任義務工作發展局(Agency for Volunteer Service, AVS)主席一職,其所面對的是,是一個在疫情下暴露出嚴重社會問題的香港,但她依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應對。義務工作發展局的角色,是作為樞紐,積極推動及發展持續的義務工作,將企業義工、個人義工與不同的社會機構進行配對,同時又與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連結在一起。她深明以力打力的重要性,更認為一加一其實可以大於二,生命影響生命,一同發揮協同效應,締造一個文明和關懷的社群。 訪問在位於灣仔的義務工作發展局辦公室內進行,Melissa與助手準時在下午三時到達,甫進內即與筆者打招呼及握手,盡顯爽朗個性;談話之間,她亦快人快語,更了解民生情況,感受到其內心的一團火。她上任之際,義務工作發展局剛好成立51週年,是一個新里程碑的開端,任重道遠,但她仍然游刃有餘地迎向各種挑戰。 專業義工 連繫社群 「我做義工已做了很長時間,由中學時期已開始。」她回憶道。「當時會去老人院做一些探訪,和長者們談話,以及做一些家居清潔等工作。」原來,做義工的種子,早已開始發芽,她亦由此得到啟發:「當你繼續做下去時,若想有更大的成效,就要組織義工,或與其他機構合作發展一些義工項目。我們一直堅持,一加一大於二,一同發揮協同效應。」香港是個典型的商業社會,百物騰貴,但同時社會貧富懸殊,衍生出各種社會問題,那對NGO的負責人而言,自然是挑戰重重。「香港的社會有很多問題,如房屋、老人等,現時有20多萬人住劏房,數目很大,因此有各方面需求。在疫情下,我們的團隊亦要適應時代的改變,善用資訊科技,如用Zoom與有需要人士進行一系列溝通,亦會動用專業義工的協助。」 世界在變,義工的角色亦有變化,期望從專業角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各種專業技能上的協助,以解決生活上面對的問題。「不少義工都具備專業技能,如物理治療,如何簡單地做伸展活動?原來用一條毛巾就可以。」Melissa指出,由於本身是律師,在今年初,政府公布有新的法律條文,為劏房戶的租住期帶來保障,那些劏房戶想知道更多有關資訊,於是便講解給他們知道。「義務工作發展局的特別之處,在闊的層面,是推廣義務工作,將各方的義工凝聚起來,我們相信,當我們可以連繫到不同的朋友時,便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出來。我們有個香港義務工作議會,集合了多個專業團體,包括醫學會、牙醫學會、律師會、工程師學會等,以各自的專業技能,幫助有需要人士。」為提升義工的專業水平,局方早於2003年成立香港首間「義工培訓發展中心」,致力發展義務工作培訓,再於 2019年初易名為「香港義工學院」,進一步加強知識傳承及分享,推動優質義工服務,深化義務工作精神。 從物質到心靈上的關懷 從前做慈善工作,有「施」與「受」的高低之分,然而來到21世紀,這觀念當然已徹底改變。她指出:「那些有需要人士,沒錯是有物資及資源上的需要,但亦希望得到愛與關懷,這種關心是無形的,有時很簡單,只要有人願意聆聲他們的心聲,為其帶來正能量,其實已經很重要。」有義工,又具備多種技能,而如何將合適的義工,配對需要義工協助的NGO活動,就是義務工作發展局的重要角色。那其實亦是資源分配。她表示,義務工作發展局亦有自己的項目,會與其他機構一同合作進行。 疫情對香港各行各業均帶來挑戰,做義工亦沒有例外,如何在社交距離的限制下進行各種義工活動,成一大挑戰。因此局方於去年三月乃推出了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的「行義香港」網站,以作為一個誇界別協作平台,讓個人或團體義工使用一站式的義工登記、招募、配對及管理服務,最終達致各展所長、各取所需之目的。 歸根究底,有義工,才有義務工作發展局,才可以令各種慈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現時義工文化已相對普及,對局方而言,在招募義工方面又有何挑戰之處?「有很多人都想做義工,但結果沒有做,是甚麼原因呢?是沒有平台去參與?沒有時間?我們的角色之一,就是令想做義工的朋友,會做得更容易、更開心,亦從中找到同路人,達到雙贏局面,自己開心、有滿足感、學到新的知識,而受惠者又開心。我相信,香港人都是很有愛心的。」為嘉許義工和企業 / 團體對社會作出的貢獻,義務工作發展局今年將推出全新的嘉許計劃,期望透過得獎單位的分享,感染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