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林鄭續釋善意 泛民大危機

林鄭月娥履新特首後,朝氣處處,積極修補行政立法關係。繼上週三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七月十日聯同主要官員和行會成員,出席立法會午宴,十六名泛民議員赴會,氣氛和上月的梁振英餞別午宴截然不同。現階段難斷言行政立法關係已改善,但已是個好開始。有泛民及學者擔心,若林鄭作風不變,民主派便會一下子失去了「敵人」和「戰場」,仿如老鼠拉龜,危機也會出現,無處可反對下,成為「建制」。   週一中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領主要官員及行會成員赴立法會午宴,飯局開始前,林鄭先和議員在大堂合照留念。合共四十五名議員現身,民主派只得八人,包括民主黨涂謹申、林卓廷、公民黨郭榮鏗、專業議政莫乃光、葉建源、李國麟及社民連梁國雄,自決派如劉小麗、朱凱、羅冠聰則選擇缺席。與梁振英相比,他於二○一二年十一月才首次到立法會午宴,當時有五十九名議員出席大合照,民主派佔十五人。   拍照後,林鄭進入宴會廳和議員交談及等候開席,多名未有拍攝大合照的民主派議員,陸續現身,包括公民黨楊岳橋、陳淑莊、民主黨尹兆堅、鄺俊宇等。楊岳橋被問到為何沒有參與大合照,他稱已有郭榮鏗作為公民黨代表,「影張相」。梁國雄把握在午宴開始前,把一封全民退保聯席的信件、連同寫上「長者要全民退保 勞工要標準工時 市民要全民普選」的紙牌、與及早前在答問大會上曾展示過、代表八小時工作制的紙牌鐘,交給林鄭,紙鐘寫上「阿娥咪走數 扶貧無力 政改無能」。 無懼長毛「送鐘」 本來已安坐在主家席的林鄭起身,親手接收梁的信件和示威道具,並交談了一會,梁便離開宴會廳。梁指林鄭只是向他說「送鐘唔係幾好」。梁稱以往也想這些道具和請願信送給梁振英,但對方多次也沒有接收,還趕他出辦公室。他指自己不是想衝擊林鄭,只是想向林鄭表達基層聲音。   主家席上,泛民建制議員各佔三席。李國麟更獲林鄭主動邀請坐其身旁,他在會後指,席間與林鄭談及醫療服務問題,包括業內人手不足及醫管局管理等,形容林鄭清楚業界問題,但無期望當局在飯局提出解決方案。民建聯主席李慧認為,宴會是個好開始,因過去數年行政立法之間的飯局,泛民議員都未有出席。不過,她認為雖有部分泛民參與午宴,但關鍵仍是當局未來的實質工作。楊岳橋指,午宴屬聯誼性質,無法斷言泛民和政府的關係有否改善,強調會繼續監察政府。   有泛民人士指出,現階段的林鄭,無論是公關手腕又抑或是行政能力,遠超於梁振英,也看不出林鄭要成為「CY2.0」,加上未有任何具爭議性議題推出,雙方也不會無緣無故挑起火頭。不過,月底公布的一地兩檢方案,是林鄭的小考,又或會是林鄭新政府和泛民之首戰。事實,不少泛民人士其實都有同樣的擔心,就是林鄭新政府上場後集中處理後經濟民生事情,以林鄭的能力,必然勝過梁振英,到時泛民陣營便成為無事可反的「反對派」。 再者,林鄭在首場立法會答問大會已就修補行政立法關係,推出四大措施外,在不少細節上,如立法會大會的位置重回主席之右側及,不拒梁國雄的示威等,均是以柔制剛的表現。所以,有泛民人士更加希望林鄭變身為「CY2.0」,不然的話,溫和泛民或大半個泛民陣營,最終會變成「建制」。   老鼠拉龜情況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在週二的報章撰文,題為《民主派當前的危機》,提到民主派面對林鄭上台的新局面,其實是隱藏危機。戴文指出,當一個不是由民生程序產生的政權,不願回應市民的合理訴求,甚至如在梁振英時代出現倒退,民主派會較易爭取市民的認同。但若這不民主的政權,願積極回應市民訴求,甚至在一些政治不敏感的民生政策上與民共議,民主派的政治空間反會收窄。戴並舉出曾蔭權初當特首兩年,民主派在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的表現都不太好。   因此,戴建議民主派不能只繼續扮演單純的反對派角色,想方法在現有的政治空間,在香港落實民主的理念。其中要在區議會或地區做大量工作,才真正成為社會改革力量。不過,有泛民中人認為,要在地區做好民主改革工作,說易行難,但認同戴耀廷所指民主派會有危機,並補充指曾蔭權當年還會「親疏有別」,但今天的林鄭擺「無分彼此」的姿態,情況就如「老鼠拉龜」,所以,不同泛民陣營會在短期內舉行內部會議,商討對策。 [...]

本港時事

林鄭開局滿朝氣 部署恰當中港好

七月一日,林鄭月娥正式成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首位女特首的時代到了,最終是喜是愁,還待日後觀察。按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總結梁振英五年任期之民望,任內評分達五十分或以上的月份僅得五個月,何其醜怪,上任之初評分為五十二點五,也是任內最高,之後就如一隻被大行或連散戶皆唾棄的「劣質股」,評分不斷下滑,而在最後三年任期,更未高過四十五分的警戒線。而梁振英五年任期的民望,竟然從未高於前兩任特首。   相反,林鄭在六月底,還未正式履新所得民望評分為五十二點二分,經已接近梁振英的最高評分。觀乎林鄭正式上任後的表現,相信下一次民望結果,應可攀升,超越梁振英的最高點。筆者有此信心,絕非有「奶粉」因素作遂,只是平情而論林鄭上任後數天之表現。林鄭上任後翌日即連走北區、紅磡及中西區。林鄭的「親民騷」,未如梁振英每次落區,皆勞師動眾,大批警員護駕、封路,又或出現建制組織動員人馬撐場,要和泛民示威者對抗。林鄭「調研」期間,除未有封路,伺於兩旁只是副官及保護要人組,外加少量警員維持秩序而已,真正做到親民而非擾民。林鄭週二早上首次以特首大位主持行會,一改梁振英先回應記者提問後接請願信,改為先接請願信後才回應記者,相信是要突顯「為人民服務」。   林鄭競選特首期間,從個人到競選團隊,不時錯漏百出,公關災難頻生,基於曾俊華之公關策略極為漂亮,兩人之民望因此有雲泥之別。大半輩子當公務員,和真實的社會脫了節的林鄭,經過選舉洗禮之後,既汲取「堅離地」的教訓,也總算明白了解公關的威力及重要性,知錯而改,未如梁振英之口是心非,口講「香港營」一套,齊心做「梁營」才是真。人誰無過,能亡羊補牢,敢於從錯誤中學習或修正,絕非示弱,倒是展現勇於承擔,可做大事的成熟性格,這是林鄭性格勝過梁振英的地方。   而林鄭推行政策的能力,也非梁振英可比。新特首上任後第五天便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主要向議員解釋如何運用五十億元教育開支大計,及主動提到四項措施,以改善過去幾年劍拔弩張的行政立法關係,包括:會多加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與議員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將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恢復在十月公布、要求官員多與議員互動,游說工作要親力親為。更值得關注者,主流泛民在整個答問大會中未有喊口號,他們亦在林鄭進場時站立起身,與梁振英過去進場時,受到不禮貌對待明顯不同。   預計聰明的林鄭在開局早期,主力做好民生及經濟的工作,借此作為縫合社會撕裂的強力膠水。回看梁治五年,香港社會出現前所未有之撕裂,表面是政治使然,背後卻和教育、房屋、青年、勞工或退休等等政策之失利,社會不同階層怨氣日積月累,最後演化成為佔中或港獨等政治亂事。所以,做好經濟民生的話,一方面可修補社會裂縫,其次可免生日後之政治風波。   以泛民立場而言,林鄭及其新班子推出不同的經濟民生大計,縱使不是十全十美,會有紕漏,頂多只會小鬧小吵,若依然以對付梁振英般,在立法會大打拉布的話,必會惹來市民反感。況且,林鄭也明言會向泛民或建制陣營積極溝通,緩和行政立法緊張關係。林鄭收拾好梁振英遺留下來的「社會撕裂」爛攤子,社會氣氛緩和,人人安居樂業,年輕人勞嘈漸消,她本人及其問責班子之民望大可節節攀高,水漲船高下,港人對北京的印象也會提升。到時,挾民望之高再來為廿三條立法或推出國民教育,必然是林鄭部署,免去梁振英政府一開局便強推備受爭議的國民教育之不智,撼頭埋牆,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