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國際視野】「大健康」成新焦點, 資本湧入醫療產業

2018年初始,醫療產業已經相當熱鬧,海內外相繼舉行各類醫療會議,向外界展示最新的醫療科技和發展目標;而醫療產業的投資活動亦十分頻繁。這表明,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人口老化的加劇,使「大健康」成為世人最為關注的問題。此外,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人們更樂意「投資」健康的重要推動力。 撰文  蘇梓 第36屆J.P. Morgan健康醫療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上月在美國三藩市舉行。會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做了主題演講。他強調,提高人類的醫療健康水平是全球化的挑戰,需要每個人的重視和關注。在會議首日,一些國際知名製藥企業的CEO也分享了他們的發展戰略和來年目標,當中包括強生、輝瑞、雅培、默克和拜耳等,而創新醫療企業如基因測序龍頭公司Illumina、醫療技術公司愛德華生命科學、個體化及精準醫療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神經刺激技術公司Nevro等,也向與會者展示各自的發展前景,不難看出,未來醫療產業的發展趨勢,將與高端科技密不可分。 全球醫保支出增加 德勤早前發布的報告《2017生技醫療產業展望》顯示,隨著治療方式的進步,經濟發展以及平均壽命的延長,預計到2020年,65歲以上的老齡化人口比例將增加8%。老齡人口的成長,以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也帶來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人口數字的增加,促使醫療保健支出預計將以4.3%的年複合增長,從2015年的7萬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8.7萬億美元。報告還預期,亞太地區、中東及非洲、西歐和北美是主要的成長區域。 另據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推估,2016年,在肝炎、癌症等藥物銷售成長的帶動下,從現時起到2020年,全球化學藥品的市場規模將由1.04萬億美元增至1.26萬億美元。此外,癌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等疾病的藥物,以及糖尿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領域的生物科技藥品,則將持續引領該市場的成長。預計從2016到2021年間,該市場的規模將從2,935億美元增至3,147億美元。 醫療器材方面,根據醫療產業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預期,在慢性病檢測與監控需求增加、精準醫療政策的推動、醫療大數據與分析平台與遠距、行動醫療的發展等因素推動下,該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6.2%的速度,到2020年達致9,950億美元。而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市場成長快速,預估到2020年將達到673億美元。隨著高新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諸如電子病歷、穿戴式裝置、次世代定序技術(NGS)、基因體突破、免疫和基因治療等技術,將為醫療產業帶來成長動能。 流感疫苗研究受重視 近年各種流感肆虐全球多個地區,僅在香港,去年一年內流感致死率比任何時候都高,而流感疫苗更一度告急。作為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流感,正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亦因而成為醫藥企業研究的新方向。上月中旬,英國一家專門研究世界流感疫苗的企業宣布,獲得Google旗下的創投機構投資2,700萬美元,用於疫苗的研發。 據了解,該公司名為Vaccitech,由牛津大學科研人員成立。這筆資金將用於Vaccitech為期2年、2,000多名患者參與的疫苗中期臨床試驗,也會用於其它藥物研發項目。現有流感疫苗無法應對所有類型的流感病毒。為生產出有針對性的流感疫苗,各國往往需要在每個流感季節開始前,預先研判可能出現的流感病毒類型。而Vaccitech公司正在研發的通用疫苗,主要針對流感病毒中兩種特定蛋白質發揮作用。不管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如何變異,這兩種特定蛋白質都不會發生改變。因此,這種流感疫苗能提供更有效和持久的保護。 公司總裁 Thomas Evans向媒體表示,如果中期臨床試驗取得成功,一些國際製藥巨頭會有興趣參與第三期臨床試驗。Vaccitech公司流感疫苗是世界上首個通過一期臨床試驗的通用流感疫苗。如果一切順利,這款疫苗有望於2023年完成上市准備。 美國:藥業致力信息化 在J.P. Morgan 醫療大會舉行期間,生物技術、基因技術、醫療技術、新藥研發等仍是來年醫療行業的投資熱點;一些新興的醫療技術和基因技術公司也是關注的焦點,其中美國公司就佔了60%,這反映出美國仍是全球醫療醫藥行業的領先者。 近年來,乘著資訊科技的大潮,美國大力研發新的醫療信息化技術。例如該國的一些醫療中心與Google等科技巨頭合作,為數百萬名社區病人建立起電子檔案,醫生可遠程監控這些檔案;微軟也推出新的醫療信息化服務平台,幫助醫生、病人及其家屬實時了解病人的最新狀況;而Intel則推出數字化醫療平台,利用IT手段幫助醫患建立互動。 事實上,美國的醫療信息化始於1996年,此後歷    屆總統均頒布各種法案來推動醫療信息化。例如2004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發布第13335號總統令,明確要求全美在10年內實現電子病歷;2009年,奧巴馬總統發布13507號總統令,發布《衛生信息技術促進經濟和臨床健康法案》,將醫療信息化作為美國醫療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奧巴馬再次簽署《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隨後又推出「聯邦醫保及聯邦醫助HER獎勵計劃」;2015年,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2016年,美國醫療信息化本土標準制定完成。 日本:重點發展遠程醫療 日本民間的醫療信息化早已從1960年代開始,而官方的醫療信息化是從1995年開始。在日本的整個醫療信息化過程中,可以看出日本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並由政府積極組織研究和開發,日本目前從小診所到大醫院都在構建電子病歷。 日本將重心放在電子保健記錄及遠程醫療建設上。通過電子保健記錄,個人可將醫療機搆獲取的保健信息提交給醫務人員,從而減少誤診的概率;同時,基於歷史診斷記錄可避免不必要的檢查;並且通過處方的電子交付,以及配藥信息的電子化,可對處方信息或配藥信息進行跟蹤反饋,從而實現更加安全、便利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另一方面,針對某些區域醫生短缺等醫療問題,日本推行區域性的醫療機構合作計劃,通過遠程醫療方案使偏遠地區的患者在家裡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日本政府加大了醫療機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使診斷更加高效,從而減輕醫務工作人員的負擔,完善醫院的經營管理。 截至2017年,日本規模以上的醫院的電子病歷普及率已經達到了80%,不過缺點是不同醫療機構與組織的數據格式與相關醫學標准沒有統一,無法對各個領域的醫療數據進行聯合分析。坐擁如此龐大的數據,加上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日本也準備將這類技術應用於醫療健康產業。 歐洲:ICT及醫療器械市場大 根據Digital Health Age網站報道,歐洲的醫療保健業已從過去的以提供者為主,轉變為以病患為主。隨之而起的,是數碼健康策略和服務的重大變革。在這背後,歐盟各國的監管單位堪稱重要推手,它們大多規劃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英國、德國、荷蘭、瑞典、丹麥、挪威和芬蘭等國,擁有先進的健康醫療ICT(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現已開始採用新世代科技來改善病患照護。綜觀西歐國家的數碼醫療保健發展,未來可謂商機處處。 不獨如此,德國和意大利為歐洲兩大高端醫療器械出口國,特別是德國,乃醫療器械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其後為英國和法國。今年4月,歐洲國際醫療設備設計與技術展覽會將在德國開幕。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設計與技術展覽會,它提供內容廣泛的研討會以及商務配對項目,全方位涵蓋了醫療器械製造產業技術與解決方案,包括材料、元件、半成品、外包和技術設備等。 技術創新促跨界整合 德勤在《2017生技醫療產業展望》中亦提出,未來醫療照護領域有十大創新,涵蓋了次世代定序、3D列印技術、免疫治療、人工智慧、定點照護檢驗、虛擬實境、應用社群改善病患體驗、生物感測、便利照護以及遠距照護。此外,機器人手術、可植入的器材與新的創新設備也將以預防、監測與治療為目的,展現更多的潛力來改善治療效果及降低成本。而德勤2016年的調查顯示,約有近六成的醫生會使用移動裝置開處方,亦有四成的醫療服務人員願意使用感測器來追溯地點及掉落物偵測。德勤認為,隨著未來科技的進步,醫療照護業者須建立跨界的商業生態圈,並勇於接受新的合作夥伴和知識來源。 報告還指出,改善營運效率及提高醫療價值向來是全球醫療產業長期追求的核心目標,特別是物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加速了醫療企業營運模式的轉型。對整個醫療產業而言,最大的挑戰是要如何在可負擔的成本下,提供一個高品質的醫療產品及服務,並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些長期性的挑戰並非短期內就可解決,各國政府及醫生業者也積極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