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廖錦興:施恩慎勿念 受恩慎勿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唯紀綱。」從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先生的座右銘,可見這位貧窮家庭長大的慈善家的處世之道。月前收到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的一本新書「創辦人價值觀與公司文化構建-何善衡與恒生銀行早期文化」,我珍而重之並詳細閱讀。作為基層創業者,我對葉保強教授和何順文校長這本著作產生共鳴,特別恒生銀行是一家非常注重客戶服務的本地「街坊銀行」,那些年恒生銀行農曆新年財神揮春和福祿壽豬仔錢罌陪伴自己成長,而恒生銀行制定一套測量股市表現的指標「恒生指數」亦1969年年底公開給大眾,之後扮演了香港經濟狀況及股市的晴雨表,成為香港經濟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創辦人的價值觀與公司文化構建對企業的市場定位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公司文化就是企業成員共同分享的價值,是一個流行於業界的定義,包括信念、規範、習俗、價值系統、行為規則、經營手法的集合,這個集合給予企業其獨特性。這種意義也許是跨越國界,不論中西方企業,但能否堅持才是成功的分水嶺。當年蘋果智能手機能打出藍海市場跟創辦人喬布斯的價值觀和公司文化有莫大關係,今天的「果粉」不是失望就是正在計劃換上另一品牌,正因為蘋果欠缺「教主年代」的創造價值和不斷求變的精神。中國企業的公司文化著重人性化,並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如禮義廉恥、尊師重道。作為華資銀行家,何善衡先生的價值觀與倫理觀充分展現華人的主流價值,包括重人情,尊德性,講道義,愛和諧,守中庸,敬長護幼,背後的價值正是華人儒家文化的核心原則。   記得有一年獲邀到恒生銀行位於中環總行24樓的博愛堂晚宴,博愛堂正好呈現恒生文化的重要標記,內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墨寶博愛二字懸掛在中式貴賓廳堂之上。當中有重要的文化象徵,對外「秉持一貫的愛心,為社會群眾盡心服務」,對內「彼此視同一家人,親愛精誠,互助互勵,共同奮勉進步」。回到書中第三章「何善衡的恒生人生」可看到何善衡先生的奮鬥精神,從年幼家貧到成為傑出銀行家,從銀號到銀行、道德人生、團隊與友人的高山低谷,彷彿是華人一卷經典的奮鬥史。在1965年的擠提風波中,恒生銀行經歷香港首次的大型金融危機,最後風波由匯豐銀行以港幣5100萬超低價收購了恒生銀行51%股權成為大股東而終結,何善衡雖然面對打擊但仍能發揮自強不息的勇氣親自向員工解釋收購原因,穩定人心,成為一時佳話。   何善衡先生認為企業領袖修身養德極為重要,他認為處世之道應從涵養入手,學忍和學恕,要有忍讓之德。處世戒十二條:戒批評、戒自私、戒爭辯、戒多言、戒驕傲、戒銜怨、戒放縱、戒懶惰、戒自以為是、戒損友、戒輕於然諾、戒苦撐場面。我發覺近年的初創者,主要把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力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而忘掉了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是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企業文化是創辦人價值、願景、理念的實現,亦需予以悉心維護及保存,若輕易放棄將使企業失去方向和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