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伍樂城 X 林偉漢 弘揚港式音樂產業 為業界注入新血

香港昔日是亞洲四小龍,由製造業起家,至今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外界批評本港是文化及藝術沙漠,但隨著經濟的起飛,八九十年代,港式文化影響整個東南亞地區,港式影視產業廣東歌流行曲當時商業價值連城。自數碼科技崛起,加上鄰近市場競爭關係,香港音樂產業面對很大的挑戰,今期邀請入行逾25年,創作流行曲與電影配樂逾600首,筆下音符唱紅了不少歌星,資深本地音樂人伍樂城(Ronald)與伯樂音樂學院執行董事林偉漢(Albert),淺談本港音樂產業的機遇。 CAPITAL=資本雜誌 Ronald Ng=(伍樂城,伯樂音樂學院院長、資深本地音樂人) Albert LIM=(林偉漢,伯樂音樂學院執行董事) 出身基層 天賦成就音樂人生 C: Ronald可否分享你的音樂之路? R: 自己不是來自富裕家庭,學音樂是想也不敢想,但當年政府的音統處(現為音樂事務處)轄下的課程,收費便宜,爸爸就帶我去試一試。9歲初學鋼琴,後來接觸小提琴,被嫌手指太短,其後導師建議不如改學喇叭。後來參加比賽屢獲殊榮,中三從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轉到拔萃男書院。及後演藝學院開班(第一屆初級音樂課程),我成為唯一一個被取錄的小號手。自13歲報讀演藝學院,後來擔任香港青年交響樂團首席小號手,畢業後遠赴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進修,主修電影配樂和音樂製作,外國留學回港後,沒人脈,一切由零開始,直至有個演藝學院的同學,間接介紹我給趙增熹及許愿認識,才真正入了行。 歌曲音樂版權具商業價值 C: Ronald你在香港音樂行業已發展多年,由作曲、監製、電影配樂、演唱會總監均有涉足。請分享一下如何將一個音樂作品成為一件產品推出市場,如何賺取利潤? R: 從零開始製作成一首完整的歌曲,當中花費不少人力物力,牽涉作曲、填詞、編曲、監製、歌手演繹、混音等等多重步驟。一首歌曲主要會以作品版權及歌曲製作費賺取收入;版權方面,一首歌曲可以透過音樂版權之授權、版稅及產品銷售作為收入,方式可以是實體(Tangible)或無形(Intangible)的形式。實體(Tangible)產品方式可以是CD、演唱會、商場歌曲演唱等等;無形(Intangible)產品方式方面,自近年網上平台崛起,串流平台種類繁多,一首歌曲會以點擊、收聽率或各種形式授權作利潤計算。用戶可透過網上音樂平台如YouTube、 iTunes、JOOX music等去收聽及購買音樂作品,而每一次的點擊及收聽率都是一個方式去賺取利潤。多聽眾聽你的歌曲,和收聽次數多,自然利潤也會高。如果歌曲流行及收聽率高,其他人想向原作人取得翻唱等授權機會也大增。正如現時亦有不少年輕人仍會收聽或熱唱一些90年代或2000年後的流行金曲。所以音樂作品就像一件具版權的藝術品,你永遠想像不到一件音樂作品的潛力和價值。 C: 音樂作品的潛力和價值,可否舉個例子? R: 如《說散就散》於2016年出版,當時於在香港市場已熱播一段時間。(編者按:按毫無計算的《說散就散》一夜間紅遍中港台,YouTube點擊率突破1億次),其後在17年《前任3》導演–田羽生在一次機會下聽過由JC原唱的《說散就散》後,便覺得很適合《前任3》這一套電影,主動聯絡我有關《說散就散》之授權,並作為《前任3》的主題曲。《前任3》電影上映後,中國市場再度熱播由袁婭維翻唱的《說散就散》版本,而網上平台在短時間內點擊率已過十多億。而《說散就散》這首歌曲以高銷量計算後,榮登IFPI 國際唱片業協會2018年全球十大數字單曲之一。由此可見,一首好的歌曲作品是十分重要。 數碼科技崛起 危中有機 C: 自音樂串流平台(網上音樂平台、YouTube、音樂軟件應用程式) 日漸普及,對於香港音樂產業有什麼機遇及挑戰 ? R: 當音樂串流平台普及,不能像昔日銷售唱片方式賺錢,以前需要買一張完整的唱片或CD。所以當消費者只是喜歡其中一首歌曲,他們未必會因為一首歌而購買價值過百元唱片或CD 。但你要視音樂串流平台為機遇。因已沒有地區性的限制,無論身處台灣、內地、韓國、美加,你可以透過網上平台、YouTube,音樂串流平台購買香港流行歌曲。如iTunes平台只需要港幣$8 一首歌。但網絡世界並沒有地域界限,而且付款方式多元及國際化;消費者層面亦由亞洲發展至全球國際,所以收入多少的可能性可以估計不到。要有一首好的流行歌曲,無論身處美國或英國,你都可以透過電話或互聯網去購買你喜歡的流行歌曲。 在音樂創作方面,由於現時有不同網上平台渠道,熱愛音樂的朋友可以把個人音樂作品自由地放上互聯網平台。現時不少音樂人會負責多項音樂歌曲製作,如自行演唱、作曲及音樂後期製作等,在這個情況下,一首音樂作品的人工成本可以很低。但同時,就更加需要去大力提升個人的音樂技能,去選擇配合到發展自己音樂的課程,打好音樂基礎,才可以令自己的創作發揮得淋漓盡致。故此入門門檻較低而且平台比以前多,機會亦比以往大。所以刺激了不少熱愛音樂的人去學習及製作音樂,發展其音樂事業。 推廣華語音樂 任重道遠 C: 你們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角色與身份,把華語音樂推廣至全世界,把香港製造發揚光大? R: 我已在音樂行內發展超過20年,涉獵監製、編曲、作曲、音樂會總監,均有不同的經驗。我期望,把多年的音樂製作經驗及知識,教育及培育一班華語流行曲的接班人。而更會利用成立音樂學院、樂有所城慈善音樂基金會,並舉辦多元化的流行音樂交流、音樂遴選等多個平台,以推動及擴大流行音樂的社會影響力,傳承流行音樂技藝。我希望把一些音樂製作技術於伯樂音樂學院的平台上傳承及教育下一代,讓更多人可以製作到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把華語音樂發揚光大推上至國際舞台。 A: Ronald於15年前創立音樂學院,致力培養本地音樂接班人,作為本港首間糅合流行及古典音樂教育的專業學院,相比其他同行,學習領域更為廣闊;為了把他及導師所學的知識傳承下去,學院不時為學生提供交流機會,如在疫情前籌辦荷蘭創作音樂營及南韓歌唱交流團等,另爭取不少實習及甚至表演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不少現時本地創作人如張楚翹、JC等已加入樂壇,另有不少學生畢業後,加入本地音樂產業,從事演唱會支援、電影配樂等工作。 C: 外界指香港音樂工業經營模式近年有所轉變,Ronald你有何看法?近年有人說香港樂壇已死,廣東歌會否被華語歌取代?香港音樂工業前景又如何? R: 香港音樂工業經營模式比以前更多元化,平台更闊。由實體音樂唱片、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