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大灣區共同體】深圳比亞迪總部,接待香港學生考察團

近日,大灣區變成火紅「潮語」,各種團體爭相主辦大灣區考察團,也舉辦各個以大灣區為主題的講座。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牽頭的大灣區香港中心,早前便組織了「即日快閃大灣區考察團」,多間中學學生分成十個小隊參與,由高鐵西九龍站誓師出發,分別搭乘高鐵過境或巴士來回港珠澳大橋,體驗即日來回生活圈的魅力。筆者隨團的一隊參觀知名電動汽車製造商、位於深圳的比亞迪(1211)總部,見證內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發展機遇處處的方方面面。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徐煥傑 面積 56,000 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約有6,800萬,去年經濟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產值貼近紐約大灣區。事實上,除了香港及肇慶外,大灣區的城市去年也錄得逾7%以上增長,大灣區擁有全球最大海港群及空港群,以及 30,000多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行業。展望到2050年,大灣區人口會由6,800萬增加到1.2至1.4億。 由大灣區香港中心聯同青識教育基金會籌辦的中學生一日遊考察計劃:「香港中學閃遊大灣區計劃」,來自本地數間中學,共有240名師生,一起參加先導團,並進行簡單的起步誓師儀式。 早去晚返的大灣區遊 中心主席梁振英在儀式上表示:「由於交通方便,青少年去大灣區其他城市旅行,等如昔日去大嶼山,不必帶行李,也不必住酒店,早上去,即晚返。透過『閃遊』活動,同學們可以自己體驗其他城市的生活。大灣區香港中心全額資助交通費,並為參加即日閃遊計劃的學校安排參觀不同類型的企業,讓同學在不同城市的時尚點隨意打卡,實地感受大灣區的發展。」 據悉,去年年底該中心亦曾舉辦「遊走大灣區:校長教師專業發展考察團」,在聽取校長和老師的意見之後,該中心即籌辦同學閃遊大灣區計劃,並決定先安排10條不同路線到6個廣東大灣區城市,以一市兩考察點為基礎,參訪不同企業,包括科技及文創企業如軌道交通、航空、無人駕駛汽車、電影特技、無人店及環保產業等。先導團完成後,中心將按照同學及老師的意見加強和改進,並預計在5月初向學界推出計劃及加入其他大灣區城市。 當天出席誓師起步儀式的嘉賓,還包括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劉鳴煒及青識教育基金會主席鄧觀瑤等。10隊先導團出發訪問的城市分別是廣州、深圳、珠海、江門、佛山及中山6市。 西九往福田僅12分鐘 筆者隨隊的一團一行20多人,一同乘坐廣深港高鐵前往深圳進行參觀考察,由西九龍站至深圳福田站只需12分鐘,非常方便快捷,第一個目的地便是深圳的比亞迪(1211)總部,接待考察團的比亞迪代表介紹了這家分別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創辦人王傳福的故事亦聽得學生們津津有味。 代表娓娓道來,比亞迪是一家致力於「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1995年2月,經過24年的高速發展,已由成立之初的20人壯大到今天的24萬人,並在全球設立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佈局。 比亞迪業務佈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並在這些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再到應用,全方位構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比亞迪的營業額和總市值均超過千億元。 自主研發的雲軌系統 最令同學們驚訝的是位於另一幢大樓的比亞迪雲軌系統展示廳,公司代表解釋,所謂雲軌是跨座式單軌列車系統的別稱,科學名稱為「單軌鐵路系統」。單軌系統中的軌道可以建設在道路中央分隔帶或狹窄街道上,不會獨佔用路面,屬於運能接近地鐵系統的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它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適應多種地形、噪音小、綜合建設技術要求低、總體造價成本低以及施工週期較短等優點。 他又說,雲軌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單軌系統產品。從行駛速度上看,地鐵為每小時120公里,雲軌最高時速預計在80公里左右,採用2至8節車廂設計,車票費用比地鐵略高。從效率和便捷程度上看,現階段仍為較普通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服務上尚處在實驗階段。 參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離開了比亞迪總部,考察團接著乘車前往深圳的南山區,參觀了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該園佔地寬廣,原是廢棄的舊工業區,現已活化成深圳市內最大型的創意文化區,有不少特色餐廳、咖啡店和商舖進駐,更固定有創意市集擺攤,濃厚的文青氣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聚集。學生們抵達紛表現雀躍,對各種創意設計及藝術作品駐足觀賞,一些學生更選擇在充滿藝術氛圍的咖啡座用餐,充份感受文創氣息。 事實上,大灣區城市各有不同的定位,如深圳做創新及融資,東莞及惠州的先進製造十分出色;廣州是廣東省省會,資訊十分充足,這個「省城」也極具文化底蘊,佛山和廣州也很有協同效應;中山針對做大健康醫療業;珠海的會展及文化行業漸漸做出成績;江門順德的家電製造已經做到一定規模,肇慶宜做旅遊,澳門能夠對接葡語系國家。而香港在創新能量略嫌不足,香港仍然停留在資本驅動的經濟,需要努力向創新驅動經濟轉型,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由於香港以服務業為主,欠缺實體經濟的支撐,同學來到深圳都領會到當中的奧妙,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正正能互補長短。 與初創對話:大灣區的機遇 考察團又特意安排了同學們和兩名北上創業的年輕港人直接對話,好讓同學能夠進一步深入了解大灣區生活及工作的點點滴滴。會面的地點選在有深圳少年宮之稱的深圳音樂廳前地,兩名初創港人,分別為留學平台的陳堯星及設計公司創始人小明。 近年,來大灣區尋找創業機會的香港青年人越來越多,內地不少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動輒也吸引到港澳台項目數百個參加者,其中大部分來自香港。陳堯星說,大灣區內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香港創新人才、技術豐富,而內地有市場,通過多種形式的推介,可找到項目在內地的落地渠道,實現創業夢。 小明表示,大灣區規劃切實為港澳青年提供千載難逢機遇,目前許多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城市仍處於初步了解,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舉辦三地青年交流活動,加深港澳青年對大灣區城市群的認識,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他們均不約而同說,由於香港市場相對少,未必能夠容納青年人的創意,青年人可多到大灣區旅遊或認識當地的民生與社會,皆有助決定前路,無論是受僱或創業,也不打緊,重要的是不要局限自己的視野,將眼光放遠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