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事

【國際視野】順應經濟全球化,跨地域教育成大勢

繼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以競爭力多元化為主題發表報告,上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也公布了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排名三甲均為歐洲國家。兩份報告不約而同帶出公共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提倡教育應突破傳統框框,跨越國籍、性別、文化等界限,以跨學科為主要內容,更能啟發學生潛能。 教育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一國的教育水平和對教育的投入,決定了該國的競爭力。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各國的教育,無論何種階段,均已被捲入國際化的浪潮,由此催生了上千億美元的產業規模。 撰文:蘇梓 教育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一國的教育水平和對教育的投入,決定了該國的競爭力。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各國的教育,無論何種階段,均已被捲入國際化的浪潮,由此催生了上千億美元的產業規模。      跨地域跨學科日增 經濟的全球化是教育國際化的最有力推手。1997年,全球貨物總出口額為5.6萬億美元,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了3.2倍,至17.9萬億美元。隨之而來的,是對國際化人才的巨大需求。比如在當今中國,教育國際化的觸角已伸延至幼兒教育。青少年和兒童均可透過網上語言教育平台,跟相距遙遠的外國教師學習外語。 另一方面,教育出現跨地域體驗的趨勢。各大資訊科技業者紛紛提供專業或職業教育在線平台,為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各種網上遙距教育課程。在線學習工具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令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獲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而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社會的勞工市場和人才需求將發生重大改變,有種說法稱,這將是「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已有許多工種被智能工具替代,重塑著就業生態,因此,未來教育的目標,也勢必與這一趨勢密不可分。 例如是跨學科的能力,目前的教育體系適應的是工業革命對社會化分工的需求,採用專業細分的方式培養人才;而未來愈來愈多的課題,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解決。其次是創新和分析能力,科技讓機器愈來愈「聰明」,因此,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想像力的重要性已遠遠超過掌握固定知識和技能的範圍。 高等教育國際化 北美和歐洲國家是目前高等教育服務輸出的兩大來源地。通過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和遠程教育等形式,這些國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的全球市場。其中,作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美國,其研究生院被稱為「世界研究生院」,它對世界各地最聰明、最有潛質的學生構成了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通過設立優厚的獎學金、提供嚴格的知識培養和科研訓練、有效的移民政策等,美國將留學人員轉變為推動本國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911」事件後,美國的教育戰略重點由通過設立各種資金和留學項目接受他國學生,轉為促進雙向交流,并制訂出到2017 年派出100萬美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戰略目標。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不僅起到政治控制、經濟贏利、外交滲透、文化與教育輸出的重要作用,而且鞏固了美國與世界各國的戰略關系,維護了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地位。由此可見,制定服務於本國、社會和地區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國際化教育舉措,使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高度服務於本國利益,不僅是以信息化帶動專業建設現代化,以國際化促進學科結構科學化的需要,更是吸納全球頂級人才,提高國家經濟、科技與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需要。 在亞洲,韓國是較為積極推動國際交流的國家。該國通過本國與外國留學生的雙向國際交流,既實現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更有效提升了國家的國際影響力。韓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目標,是在世界範圍內推廣韓國文化,提升其軟實力。推廣的具體措施包括:在大學課程設置方面,注重引進他國先進教育內容,同時兼顧本國教育內容的開發與傳播;在高層次人才交流方面,按照「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積極促進國際間人才與技術的雙向交流與相互融合,重點傾向於韓國與歐美發達國家間的交流往來。比如在留學工作方面,韓國主要向美國等發達地區輸送留學生同時,韓國重視發揮留學生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內的重要作用,不僅大量吸納亞洲學生來韓留學,而且積極在留學生主要輸出國建立韓國高校海外分校以及韓國文化體驗館等機構。 幼教產業炙手可熱 2017年,全球教育併購金額達到168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超過3倍。其中僅中國在國際幼教方面的投資金額便達到1.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0倍。可見國際教育尤其是幼教投資併購正在興起。 說到幼兒園教育,英國的市場十分巨大。2017年,英國的幼兒園達到1.6萬所。但從行業細分的角度看,幼教行業在中國的落地速度則最快,平均每家落地時間為3個月;國際學校的周期則較長,平均在半年到一年之間。現英國共有約2,500獨立學校。到目前為止,25間英國獨立學校已進入中國,共建成校園56個。截止2017年,全球的國際學校共9,173家,亞洲佔比已達到57%,其中中國的國際學校達到807家。 因此,幼兒園的併購也是當前最火熱的併購標的。有業者表示,目前看來,幼兒園併購呈現三大趨勢,第一,絕大部分幼教收購以現金交易。第二,估值水漲船高,業績對賭完成率高。第三,幼兒園整合產業資源成為趨勢。比如「內容+渠道+終端+衍生行業」的幼兒教育產業閉環,以及「地產+幼兒園」的教育地產衍生品等等。 增強資訊科技素養 掌握數碼技術、加強團隊協作、具備全球視野這三大方面,也是未來教育非常看重的技能。未來的工作形態是機器與人類協作,要求勞動者不僅會與人溝通,也要掌握與機器溝通的技能,因此,移動互聯網、機器學習、虛擬現實等技術正在改變課堂的形態。 在這一大趨勢下,全球多國政府都在積極倡導資訊科技化及「資訊素養」的形成。例如今年北京就公布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計劃,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評價體系;日本將在小學課程引入計算機編程;德國政府擬投資35億歐元用於推行學校數碼包(Digital Pack,為德國學校的信息化項目,包括學校數碼化基礎設施以及數碼化轉型),如果近期立法通過,該項目將於2019年年初啟動;另法國教育部撥款8,000萬歐元支持高中生STEM(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四個學科的首字母縮略字)類職業發展諮詢服務。甚至在香港,也由幼稚園階段就開始了STEM的教育。 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教科書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飽受資訊科技教育手段挑戰下,傳統教科書出版業也在尋求創新突破點。比如今年7月,日本出版巨頭Obunsha成立了基金投資創新教育科技項目;德國出版商Cornelsen Verlag收購在線培訓公司eCademy。而互聯網、互動媒體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以及學習者對於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無不迫使傳統的出版機構尋求新的突破點。     前文提到,科技巨頭紛紛在教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在中國,有京東、網易、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部署教育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各科技巨頭也都爭相在教育領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從全球市場來看,目前最為成功的是Google,其Google教室在全球已經擁有3,000萬用戶,同時還抓住了教育價值鏈上的兩大核心——測評以及高校搜索。另外微軟也不甘示弱,數月前收購了教育社交產品Flipgrid,發布了Windows 10教育版,以及針對3至5年級的平板Surface Go;蘋果則推出了SchoolWork;IBM人工智能系統Waston與教育出版商Scholastic達成內容合作,又與教育科技平台Edmodo合作開發學習資源推荐工具;亞馬遜AWS發布EdStart,專注為新興市場的教育公司提供雲服務。 職業技能受重視 職業教育該如何更好地培養新時代的人才,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勞動力技能不匹配、就業率低、數碼技能不足等問題正在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比如近期美國簽署《為加強21世紀職業與技能教育》法案,柬埔寨發布《2025年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馬來西亞發布《高等教育如何融合MOOC/職業教育課程學分》文件等英國、澳洲以及向以優質職業教育系統而聞名的德國,都在進行職業教育的改革。 因應人工智能時代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上月在北京舉行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工作前景:職業教育與培訓」研討會,共同尋求應對未來高科技人才戰的最佳路徑。會上有專家提出,德國、瑞士等國讓學生在職業學校接受學徒制培訓的「雙元制」教育模式或許可以給中國職業教育與培訓一些啟發。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一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