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俊:港府宣布下調印花稅,未能提振港交所(388)

博客

何啟俊:港府宣布下調印花稅,未能提振港交所(388)

特首李家超於周三(25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一如市場預期宣布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由目前買賣雙方按交易額微收0.13%,下調至0.1%,即回復至2021年8月份加股票印花稅前水平,目標於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並實施。同時,報告要求港交所和金融機構展開檢討股票買賣價差和降低市場資訊費用。 然而,市場反應並不受落,直接受惠的港交所(388)先高後低,全日更逆市跌4%。交投相對活躍之本地券商股——海通國際(665)和耀才證券(1428)分別跌0.7%和3.5%。在施政宣讀前夕,業界早已有聲音希望港府通過降印花稅來提振市場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惜印花稅降幅與市場預期有落差,難免令投資者失望。 不利因素難以短期內緩解 港交所上周公布截至2023年9月底止之第三季及首三季業績。第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上升17.7%至52.0億港元,按季微增1.3%;股東應佔溢利則同比上升30.5%至29.5億港元,環比增加1.7%,季度淨利潤優於市場預期。累計首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增加18.1%至156.6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上升30.5%至92.7億港元。 第三季度盈利向好,源於保證金與結算所基金的投資收益淨額增加,帶動主要業務收入按年錄得高單位數增長,以公司資金之投資收益淨額錄得虧轉盈3.6億港元,加上營運支出佔收入比重,由2022年第三季的29.9%,下降至2023年第三季的25.6%。 期內,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按年微升0.8%至984億港元,按季減少4.3%,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同比增長31.8%至290億港元,按季下跌3.7%。至於新股集資市場依舊疲弱,首三季在主板掛牌之公司數目只有47間,集資額按年大跌66.6%至246億港元,排名跌至全球第八位。 踏入第四季,港股受累於以巴戰事爆發、美國維持高息率和中國經濟復甦依然疲弱等因素困擾,上周一度下試今年低位,成交亦乏善可陳,日均成交金額進一步跌至日均760.4億港元。由於印花稅措施力度不如預期,而且困擾港股不利因素難以短期內消除,不排除港交所會下試去年12月低位,約260港元水平。 撰文:何啟俊 俊賢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 延伸閱讀:何啟俊:行業供過於求短期難改,中遠海運(1919)只宜觀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梁健雄:遠東宏信(3360)估值被嚴重低估

博客

梁健雄:遠東宏信(3360)估值被嚴重低估

遠東宏信屬金融與產業結合的多源化服務企業,業務觸及融資租賃、諮詢服務,醫院投資及運營等、並在中國基礎產業租賃領域佔據重要一席位,業務多元化之餘並且已建成專業化經營平台等服務。 分柝業務未受關注   在今年5月份遠東宏信成功分拆旗下宏信建發(9930)於聯交所上市,遠東宏信持有77.24%子公司,遠東建發是中國內地設備綜合運營服務平台No.1,其中去年佔主要收入逾6成的高空作業平台租賃服務市場佔有率達29.6%,大幅領先市場對手,隨着內地多項基建項目興建中及受國策一帶一路有利伴隨發展沿線國家業務,今明幾年業績預測有望將可更上一層樓,並為母公司帶來可現的盈利貢獻,惟當時只為母公司帶來兩個星期股價的沖喜短暫時刻,之後遠東宏信仍被大市氣氛拖累影響轉差股價並一路走下坡。 業務紮實股價再大跌風險較低 而看回母公司遠東宏信本身的中期業績在主要金融業務發展方面相當平穩,資產質素能保持健康穩健水平,根本並未受環球市場經濟影響,剛在上月公布半年業績純利30.7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8.2%惟股價依舊無動於衷仍受大市氣氛牽着走,直到上月下旬恒指出現反彈,當時遠東宏信股價已剛跌破5元心理支持位,隨即引來資金炒底博入市跡象,資金並見有持續慢慢吸納,盤中更見有北水手影出現,遠東宏信股價一段時間受市場氣氛拖累明顯已被嚴重低估,隨着近日有北水資金流入下突顯走勢明確出現強勢現象,而且本週一股價已突破50天線並企穩其上,14天RSI 已由21.33回升至現時66.27走勢已明顯擺脫恒指影響、或許可預期新的一輪升浪已經剛開始。   撰文:梁健雄 洛天衡保分析部主管 (筆者未持上述股票) ============= 延伸閱讀:梁健雄:新鴻基地產(16)面對困難比辦法多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博客

香港交易所「有關法團身份的不同投票權受益人」之建議

為提高香港市場競爭力,香港交易所繼2018年引入個人股東的「同股不同權」(WVR)架構後,今年再度建議將同股不同權擴展至企業。專資會支持在有充分保障制度下,擴大聯交所現行的不同投票權制度,容許法團股東享有不同投票權,同時期望聯交所考慮並放寬部分限制,吸引更多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來港上市,提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本會建議考慮放寬法團身份的不同投票受益人必須是合資格實體或合資格實體的全資附屬公司的規定,適當擴闊至合適比例,以平衡靈活性及嚴謹性。 關於規定法團身份不同投票權受益人須擁有上市申請人至少30%的經濟利益,本會建議由至少30%改為15%,以免削弱香港競爭力。 建議若董事會有意向法團身份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發行股份,須規定所有股東均可認購,而就所持股份的最高不同投票權比例方面,建議最高比例不超過10 倍。 對法團身份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的貢獻規定,專資會同意規定其要透過上市申請人納入生態圈中證明貢獻,方合資格享有不同投票權。至於有關的規模,專資會建議聯交所先落實施行,其後定期檢討成效及運作情況,再審慎研究會否考慮降低市值門檻。 建議除了參照現行認可的「合資格交易所」名單外,亦可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及「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當中的合作國家及地區,包括內地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擴闊「合資格交易所」的定義。 另外,本會同意應設日落條款,並建議將不同投票權有效期縮短至不多於5年,法團受益人所持有的不同投票權在到期後,可經獨立股東批准而續期3年。至於重續次數應否設限,建議於數年後或合適的時候重新複檢。 專資會認為聯交所的諮詢文件中不少規定門檻甚高,建議可放寬部分對法團身份不同投票權受益人在集團內地位、規模、性質等的限制,期望吸引更多公司來港上市,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 撰文:黃偉雄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

本港時事

潘啟才:聯交所粗暴DQ上市公司毫無理據

過去十多年,我經營幾個小生意,大部分都能賺錢,其原因是我決不做蝕本的生意,所以我在開展一個生意前,會千方百計去開單,也同時想盡辦法不作無謂支出,有了這想法後,我會嚴厲控制固定支出,尤其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只會在接近肯定會有收入的情況下,才會投入資源去增加收入,用這種方式去做生意,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把生意做大的,但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用這方法做生意,生命力會較強,令我有能力打持久戰,去等機會讓我碰上一些藍海的生意,繼而把生意做大,就算情況持續不理想,也比較不容易自己DQ 自己,即是以執笠收場。 另一方面,我也參加了一些商會,會員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生意當然做得比我大很多,寫字樓租金、顧員人數、工資支出都比我的大很多,但最諷刺的是,就是大部分都賺得比我的公司少,有些甚至是年年蝕本,最終以自我DQ收場。 從以上的經驗,一間私人公司的營業額大少,並不代表經營者經營不善,反而如果營業額雖小,但能獲微利或只是輕微虧蝕,公司才持繼擁有生命力而能經營下去。 上面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營商道理,但我們高高在上的聯交所做監管的高層卻好像完全不懂。最近幾間被勒令除牌的公司,包括新鮮滾熱辣的「直通電訊」(8337),「華多利集團」(1139),「華普智通」(8165)等,其強制除牌的理據,都是指與公司的營業額不足有關。 試問在聯交所嘆開冷氣的高層,你們會比上市公司管理層更懂得行業特性及如何捕捉生意機會嗎?一如我營運我的小生意一樣,營業額低並不代表我營運生意的能力低,因為能令生意賺錢或蝕得少才是做生意的目的,營業額低可能只代表公司要靜侍機會,等行業回暖再出手,因為少做才會少錯。 如果以營業低為理由要求上市公司除牌,這是聯交所粗暴干預上市公司商業決定,真係豈有此理! 再者,監管機構的成立宗旨是要保障小股東利益,但強制公司除牌的做法卻是粗暴地傷害小股東的利益,因為只要強制DQ消息一出,股價即時暴跌幾成以上,試問監管機構有沒有考慮小股東的權益嚴重受損? 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絶不應以上市公司的營業額低,作為强制性除牌的主要理由,因為這様做的話,除了不合理外,還會嚴重傷害小股東的利益。 [...]

股市

監管機構 嚴打「妖股」

細價股問題一直困擾本港市場,「向下炒」問題嚴重,對本港市場亦有壞影響。港交所(00388)忍足多年之後,終於出手,叫停大比例供股計畫,第一個遭到「開刀」的上市公司正是中國農產品交易(00149)。市傳港交所已完成諮詢,即將出手加強監管供股,瘋狂的供股有機會成為過去。 中國農產品交易週一發出通告,公布港交所旗下聯交所根據上市規則第2A.06條,拒絕批准該公司進行供股及發行票據,原因是活動具攤薄影響,以及大幅攤薄不參與的股東利益,認為將損害股東整體利益,以及公平有序的市場中更廣泛的公眾利益。 聯交所出手叫停供股,並「當面」指出問題,屬非常罕見,而避開低價及大比例供股的中國農產品,週二(五日)復牌,股價大幅反彈,最高升逾四成,並創出一個月新高,收報零點一四七元,升百分之二十三點五。 是次被聯交所盯上的中國農產品,其背景本身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該公司最早期為一間名為港澳發展的公司,於一九七三年股市最好景時上市,後來不斷轉手,歷年的大股東分別有詹培忠、何鴻年、麗新發展(00488)、中策(00235)、錦興(00275)、段永基、永安旅遊(01189)、華昱高速(1823)大股東陳陽南等。到近年,終於到宏安集團(01222)主席鄧清河旗下貳貳壹金融(00221)接手。 八年十配四供 落入貳貳壹金融之手後,中國農產品在過去八年間,總供配股十次、合股五次,將十六萬股合成一股。此外,再加四次供股,三次都是大比例供股,包括二○一一年一供三十;一三年一供十六;一五年一供八及二供三。不斷努力之下,股本已擴大超過一萬倍,在香港股票史上,此記錄絕對值得記下。 中國農產品的股價過去一年亦經歷了大上大落,去年持續由零點四元升至年底的一點五元,之後宣布以三十一億元收購賣方以中信集團為首典當行。不過,今年五月交易宣布告吹,並聲稱是與商業原因有關,而中國農產品的股價,亦逐步跌至供股前約零點二元。該公司於七月份宣布五合一及一供七,供股價為零點四五元,較調整後的前收市價折讓約百分之六十二點七。該公司亦與金利豐訂立票據配售協議,於供股完成後,公司委任金利豐為代理配售最高本金總額二億六千萬元的可換股票據,轉換價每股零點五八元,較調整後前收市價折讓約五成二,可換約四億五千萬股。 配合證監工作 除了聯交所今次出手,其實證監「發功」更密,今年六月份時更出招翻查舊帳。隆成金融(01225)六月份公布,收到證監會函件,指令該公司暫牌,因為在證監會看來,該公司於一五年八月宣布之大折讓「一供三」計畫,供股之通函包括重大失實、不完整或錯誤引導資料;及其符合投資大眾或公眾之利益,或就保護所有投資者或保護公司股份投資者而言乃屬適宜之舉。 或礙賣殼交易 除了籌錢之外,供股的另一個效果,就是可以透過供股達至賣殼的目的。已經停牌兩年的的前股王漢能薄膜發電(00566)當年就是透過供股買殼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漢能薄膜發電的前身是紅發集團,二○○九年進行一供四供股,供股價為零點一元,較停牌前收市價零點七二元,大幅折讓八成六。原來的大股東沒有承諾參與供股,任由供股者攤薄其佔股比例。 結果包銷商金利豐買入約二億七千四百股未有被認購的股份,佔公司已擴大股分的百分之三十四點六,取得公司的控制股。供股完成後的三個月,該公司便宣布收購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商Appollo,進軍環保行業,之後改為「鉑陽太陽能」,再獲漢能入主。 市場人士認為,部分面對財困的公司,可以透過大比例及大折讓供股,再加大股東明示或暗示不參與供股,便可以透過供股達至賣殼的目的,另是供股帶來的另一個問題。 加快除牌程序 消息指,加快除牌程序諮詢文件技術上已可出台,只是差現時仍未定以何種形式推出,因聯交所點著幾個火頭,同時籌備多個諮詢文件,包括借殼上市、嚴管發行人合股供股等,三份諮詢文件是以組合形式,抑或是分開推出,仍有待決定。一旦同一時間推出,市場的反應有多大,亦是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