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李秀恒: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

因2月以來俄烏衝突而引發的原油價格上漲,備受市場關注,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指出,沙特阿拉伯正與中國進行積極討論,將部分兩地之間的石油交易,改以人民幣計價,料將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取消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比率,為保持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美國政府說服了中東產油國以美元計價進行石油交易,因石油又被稱為「工業黃金」,此舉穩定住了美元的需求量及價值,石油美元(petrodollars)亦應運而生。而美元作為全球貨幣「霸主」的地位亦得以一直延續至今。   美元霸權已有挑戰者 然而,美元的國際地位並非一直無法撼動。上個世紀日圓、歐元都先後對美元發起挑戰,雖然最終因為自身經濟結構的缺陷或政治決策機制的不完善而無法成功,卻令美元不再如「神話」般難以打破。   一方面,美國為加強自身能源安全及達到低碳減排的戰略目標,不斷減少進口石油並增加國內的油氣產量,從能源進口大國轉為能源出口國,在產油國眼中已從買家變成競爭對手。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逐漸成為中東地區不少國家石油出口的最大買家。而一旦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與中國的協議達成,將會推動其他國家效仿,並帶動其他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結構變更。   另一方面,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長期以來作為世界單極,以自身的經濟實力掌握國際政治話語權,頻頻對朝鮮、伊朗、中國、俄羅斯等國施加制裁手段,並號召其盟友加入。但正如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Jeffery Frankel所指出,雖然美元地位目前尚且穩定,但是美國過度使用制裁手段在長期來看影響到了美元地位。例如中國、俄羅斯為「去美元化」,都各自研發本國的國際支付系統,分別是中國的CIPS及俄國的SPFS,且在外匯儲備中亦減少了美元、美債的佔比。   根據IMF 3月31日公布2021年第四季「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美元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佔比正逐年下滑,目前已降至59.15%,創26年新低;人民幣占比上升至2.79%,續位居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而在近20年來各國外匯儲備所減少的美元中,有約25%轉向人民幣。而根據SWIFT的報告,今年1月份人民幣佔國際支付的比例為3.2%,創歷史新高,排名亦從2010年10月時的第35名攀升至第4位。   國際化程度 然而,人民幣想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成為主導貨幣,仍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首先,在經濟結構和經濟總量方面,有鑑於日圓在上世紀衝擊美元,最終卻因為自身過分依賴出口貿易不能擺脫受制於美國,最終無法撼動美元的地位,中國仍須進一步改革經濟結構,擴大內需。此外,目前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其經濟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亦是隨著中國GDP的增長而產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等待。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人民幣尚未允許貨幣自由流通及兌換,無法形成完全開放的金融市場。在這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全融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應善用自身優勢,提升和完善處理人民幣交易的能力,推動人民幣貸款、交易和債券產品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並充分發揮連接內地和國際人民幣資產紐帶的作用,成為境內和境外人民幣結算雙向互動的重要平台。       撰文: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

博客

李秀恒:全球去美元化加速

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計劃協議」敲定,期間中國將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換取穩定的石油供應。協議內容包括政治、戰略和經濟合作等內容,引起西方國家政府和媒體關注。   本次協議此舉除確保了中國未來能從伊朗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增加中國在中東海運咽喉的影響力外,亦進一步削弱了「美元霸權」對中東產油國的影響力。 其實,在美國進入頁岩油時代以來,從能源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了能源出口國,其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就逐步減弱,相對而言「石油美元」的地位亦不如以往堅固。目前,中東地區石油的最大買家為歐盟各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對「石油美元」最能造成威脅的貨幣當屬歐元。而其他國家及地區,例如中國、俄羅斯及其他部分亞洲國家,也正在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似乎正在加速。 中伊兩國此次高調公佈長期合作協議,無疑是向美國近乎霸權式的經濟制裁措施「攤牌」。要知道,中伊兩國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便完成一份長達二十五年的合作協議,相信有關合作的細節早已敲定,只是雙方此前都各自的考量,故未有對外公開合作細節。然而,美國自拜登政府上台後,不但未有修正特朗普時期制定的單邊主義政策,似乎有意進一步利用美元霸權,將自身的經濟和債務問題擴散至全球,脅迫全球為其經濟亂局「埋單」,催化了中伊強化合作,對抗美元霸權的意欲。 此次中伊協議中以人民幣交易,以及中國擬直接向伊朗投資來換取石油這種「以物易物」方式為例,一來有助可繞過美國的制裁,二來亦為了建立不使用美元結算,或只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的交易機制,成為未來國際石油交易逐步擺脫美元交易體系重要的突破點。 事實上,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也是中國與俄羅斯、東歐和中東等國家金融合作的重點方向之一,主要目的是逐步減少美元交易體系對國際貿易的控制和影響,令交易變得更公平及有效率。在早前中美高層對話不歡而散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曾與王毅會面,商討進一步推進以本地貨幣結算的交易體系發展。據俄羅斯中央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六月底,俄羅斯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佔比已上升至百分之十二;中俄出口貿易中以美元結算的比重,亦由2013年的約90%,下降至2020年首三季的61%,顯示出俄羅斯「去美元化」的決心。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也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重,已於去年第四季跌至不足60%,創25年來新低,反映出「去美元化」已漸成全球趨勢,「多種類儲備貨幣」體系正在形成。究其原因,是美國政府長年濫用美元霸權肆意向別國實施單方面制裁,以及貪得無厭地蠶食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引發國際社會不滿和反抗。若拜登政府無法意識到單邊主義和美元霸權產生的反效果,繼續藉此損害別國的利益,勢必會加快各國「去美元化」的速度,令債務巨大的美國經濟危機重重。\   撰文: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