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怡和大廈五十週年雙展覽揭幕 見證中環半世紀變遷

位於中環核心區的怡和大廈(前身名為:康樂大廈),於 1973 年落成,這座是香港首座摩天大廈及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成為當時中環的地標,引領中環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也是不少港人成長的集體回憶。怡和集團與置地公司合辦雙展覽,同時舉辦導賞團等活動,展覽讓公眾了解怡和大廈的歷史變化;同時,置地公司亦邀請了本地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策展「怡和大廈 50 前行—— 又一山人攝影日常」,通過獨特的攝影視角和真實的人文故事,捕捉大廈與港人的相伴時光。 怡和大廈於 1973 年落成時刷新各種建築紀錄。怡和大廈以穩健的設計、當時亞洲最快的電梯、最大的空調冷卻系統及標志性的 1,748 扇圓形玻璃窗而聞名國際,為維港增加一道獨特的美景,當年更成為中環以至本港的地標。 (左起:)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怡和大廈建築設計師木下一、置地公司執行董事及總法律顧問莊思勤、怡和集團企業事務及可持續發展總監 Jonathan Lloyd、怡和大廈落成時室內平面設計師石漢瑞、1973 年至今大廈租戶胡關李羅律師行創辦人關卓然。 怡和集團企業事務及可持續發展總監 Jonathan Lloyd 表示:「怡和大廈於 1973 年落成時刷新各種建築紀錄。怡和大廈以穩健的設計、當時亞洲最快的電梯及最大的空調冷卻系統,在設計和物料運用上已加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綠色建築的雛型;標志性的 1,748 扇圓形玻璃窗而聞名國際,亦為中環地區商業大廈樹立了嶄新的標準,讓為維港增加一道獨特的美景。時至今日,怡和大廈仍然在不斷創新和求變,以配合綠色建築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獲得本港綠色建築議會的認可,獲得『綠建環評』鉑金級的最高級別認證。」 置地公司表示,多年來,怡和大廈不斷與時俱進,引領可持續發展,集團每年投放約五千萬至一億美元持續革新並升級包括怡和大廈在內旗下所有中環物業,以滿足租戶及社會對綠色建築及可持續發展與日俱增的期望。自 1985 年起,集團每年舉辦「齊步上怡廈」慈善活動,多年來籌款超過 5,000 萬元,促進和提高社區對精神健康的關注,致力為社會作出貢獻。   又一山人:以鏡頭捕捉大廈與港人的相伴時光 另一展覽「怡和大廈 50 前行——又一山人攝影日常」展覽位於怡和大廈地下,由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 (Stanley Wong) 策展,以獨特的攝影視角和真實的人文故事,展現怡和大廈與港人的故事。又一山人熱愛香港人文風貌,一直以各種藝術形式展現香港文化的多元和生動。為著今次「怡和大廈 50 前行——又一山人攝影日常」,他以鏡頭捕捉多位與怡和大廈息息相關的合作夥伴、租戶和員工與怡和大廈的相伴時光,包括怡和大廈建築師、怡和大廈平面設計師、怡和大廈落成以來長期租戶、置地資深員工等,透過獨特角度及人物故事,從 1,748 扇玻璃圓窗回顧大家奮發圖強的初心,與未來可期的盼望。每張照片都蘊含著與怡和大廈相關的獨特故事和特殊情感。   「怡和大廈 50 前行 —— 又一山人攝影日常」是由著名藝術家又一山人 (Stanley Wong) 策展。又一山人熱愛香港人文風貌,一直以各種藝術形式展現香港文化的多元和生動。   [...]

可持續發展

全港首份《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正式發布 推動香港碳中和之路

《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啟動禮上,匯聚業界共同探討減碳議題,亦邀請來自政府和各界別的代表,分享就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的持續努力。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推出的氣候變化框架(框架),整合了在環境、社會和政策管治方面的卓越表現,同時列明綠色金融的要求準則,揭示氣候風險策略,有助建築業界制訂淨零目標。作為框架的一部分,議會將於今年 7 月推出「零碳就緒建築認證」,逾 10 間發展商將參與計劃,包括:華懋集團、恒隆地產、恒基兆業地產、置地公司、希慎興業、港鐵、南豐集團、新世界發展有、如心酒店管理、信和集團、新鴻基地產發展、太古地產,以及其他主要行業參與者。 配合氣候變化實踐的迅速發展,議會推出的《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將不時更新,並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和業界專家一同合作不斷完善。框架以提供適用和可靠的專業知識協助業界通過最佳實踐和效能基準實現碳中和及氣候抵禦力的轉型。框架同時有助議會推動透過材料選擇、設計優化和高效運用資源,於 2030 年減少與材料生產相關的碳排放量,並於 2050 年邁向與材料相關的淨零排放目標之願景。 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博士, JP 表示:「香港實現碳中和的旅程充滿挑戰,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建築業界的參與將會發揮關鍵作用。今天推出的《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為業界提供了一套碳中和及氣候變化風險管理的工具,有助業界邁向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博士, S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