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中電源動夥AVIS首推一站式電動車租賃充電服務 支持綠色運輸

中電源動集團(中電源動)與AVIS Hong Kong(AVIS)今日(17日)宣布,合作推出香港首個一站式電動車租賃及充電服務,協助企業以具成本效益的專業方案轉型至綠色運輸,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支持本港邁向車輛零碳排放。 (左起)香港電動車業總商會會長董清良、中電源動集團副總裁吳永豪、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及AVIS Hong Kong董事長戴康怡主持啟動儀式。 是次合作結合中電源動的專業電動車充電技術,以及AVIS提供租車服務,以協助更多商業客戶採用電動車。中電源動協助商業客戶如物流公司、建築業界和車隊營運商,按其業務需要,在AVIS的多元化電動輕型貨車和房車車款中,揀選合適的車款和租車數量,並為其度身訂造充電方案,及出資購置和安裝充電設施。 中電源動集團副總裁吳永豪表示,物流公司、車隊、建築業界等客戶一般可簽訂3-8年合約,但可以減至2年或延長至10年不等,視乎公司發展需要,強調非常彈性,皆因中電源動已預先注資一筆可觀的成本到此租賃及充電服務上。 AVIS Hong Kong董事長戴康怡指出,明白相比傳統車,電動車在技術上仍是較為嶄新,若不幸出現技術問題,AVIS會為公司提供後備車使用,以及24小時支援服務,以確保企業運作不受影響。通過提供富彈性的電動車租賃方案,藉此鼓勵更多企業落實車隊電動化,達致車輛零排放的願景。 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表示,政府一直積極推動使用電動車,相信中電源動與AVIS合作提供的一站式電動車租賃及充電服務可鼓勵更多企業加入綠色運輸,推動本港邁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 中電源動集團(中電源動)是中電控股的全資附屬機構,在本港和內地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能源基建和能源管理方案,推動低碳可持續的業務發展。而AVSI屬金國汽車旗下的子公司,在全球擁有5,500多個據點,租賃車輛超過50萬輛 。 中電源動集團副總裁吳永豪(左)和AVIS Hong Kong董事長戴康怡(右)宣布合作服務,鼓勵企業實現綠色運輸,邁向車輛零碳排放。 中電源動夥拍AVIS提供的一站式電動車租賃及充電服務,涵蓋電動車租賃,電動車充電方案的規劃、設計,充電設施的安裝、營運、維修和保養,以及專用的雲端管理系統和手機應用程式,為不同的企業如物流公司、建築業界和車隊營運商等,打造流暢的一站式電動車使用體驗。     ============= 延伸閱讀:Shell下月推全港首家油電站 設自動充電設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專題

迎戰16度:研建綠色運輸 改善空氣質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威脅,而在本港,路面的汽車是長久以來的空氣污染一大元兇。為了應對問題,發展鐵路系統或推廣環保汽車成為不少國家的發展方向。近日本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洪水橋與鄰近地區發展環保運輸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期望為新發展區帶來新氣象。事實上,建設環保運輸系統的成本雖高,但遠低於空氣污染所帶來的經濟及人命損失,政府推行相關政策時不應遲疑。 港府計畫以環保運輸方式接通洪水橋新發展區,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屯門區議會提交文件,當局在研究吊車、單軌鐵路等方案後,最後選出三個可滿足載客量、效率及技術的方案,即: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系統,造價估算介乎二百億至四百五十億元。當局將就選項諮詢公眾,諮詢期將於十一月三十日結束。 若以造價考慮,環保巴士系統最低,估計為二百億至二百五十億元。環保巴士可於專屬巴士線或一般道路上行駛,缺點是行車時間長,從新發展區最南的泥圍到最北的流浮山,車程約需二十分鐘,屬選項中最慢。 至於現代化電車方案估價約二百五十億至三百億元,全程約需十七分鐘。電車可採用無架空電纜式設計,專屬軌道亦可綠化,對週遭環境的視覺影響較低,列車及車站可採用低地台設計,方便乘客上落。 捷運系統成本高 而捷運系統估價最貴,因為要興建專屬高架軌道,並以無人駕駛列車提供服務,估計約需四百億至四百五十億元,但行車時間為選項中最快,全程僅約十三分鐘。惟捷運方案不僅對週遭環境有較大視覺影響,乘客亦要在高架車站乘車,上落較不便。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認為,三個方案均非完美,如環保巴士造價較低,但面臨「爭路」情況,有交通擠塞的可能;而捷運架空行駛,成本一定較貴,但勝在載客量大、車程快。無論採用任何一個方案,肯以環保為優先考慮,已屬一個突破。雖然環保方案比一般方案價錢較高,但比起社會因為空氣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卻是微不足道的數目。 本港空氣污染除了受內地珠三角的區域性影響外,本地污染源亦相當嚴重,水上運輸、公用發電及道路運輸為三大本地污染來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污染物,長期危害市民健康。當中車輛排放的廢氣,正是市區路邊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因,環保署早前公布二○一八年空氣質素情況,指出路邊的二氧化氮的年均濃度雖有些微下降,但仍超出指標一倍有多。 逾千人死於空氣污染 根據已故香港大學教授賀達研發的達理指數,本港在今年一至三月期間,空氣清新日僅得約三分之一,當中以一月最差,整個月都超標。而按照達理指數將空氣污染對健康、社會的影響轉換成數字,推算首季港人因額外的醫療費用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五十二億元。 除了經濟損失大,空氣污染更會造成人命損失,指數估計首季空氣污染已造成四百三十四人死亡,而去年更有一千六百八十五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 事實上,WHO早前公布二○一九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時,空氣污染亦被列為最大的環境威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一三已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空氣污染物會刺激呼吸道,引發哮喘,增加呼吸系統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再嚴重更會導致死亡。美國一項研究更發現,在一五年全球約有三十八萬五千人因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而在當年過早死亡,柴油發動機為主要罪魁禍首。另外,「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指出,全球與交通運輸污染有關的健康負擔成本在一五年增加了一萬億美元。 由是之故,各國正尋找解決方法,如增加鐵路系統便是一途。根據歐洲環保署(EEA)數據,按每人乘搭交通公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鐵路運輸排放量為每人每公里十四克,遠遠低於公路運輸的一百五十八克,以及搭飛機的二百八十五克。 中國在一八年十月,推出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畫》,提出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方向,利用三年時間,令全國鐵路貨運量較一七年增加十一億噸、水路貨運量較一七年增加五億噸。計畫認為國外實踐表明,以公鐵、公水聯運的調整,能節能減排三分一以上。 英研太陽能方案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電動車乏配套 本港綠色運輸陷困局

空氣污染問題已成為不少城市的嚴重問題,當中在香港,每年死於路邊空氣污染所致的疾病人數,更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之冠。為了對應問題,本港政府早於二○一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便提出鼓勵運輸業界引入綠色和創新的運輸技術;踏入新一年,更推出一系列的商用車及船隻新標準。然而,相關的綠色運輸政策在香港推行了一段時間,真正成效不大,早年政府推出的電動的士更已全部消失於市場。業界人士認為本港推動綠色運輸的困局在於缺乏配套支持,如充電站的數量大大落後於全球水平。 本港環保署公布,由今年四月一日起收緊環保商用車認可標準,包括輕重型貨車、巴士、小巴、的士的排放的氮氧化物標準。當中首次登記的重型商用車(設計重量不逾九公噸的巴士及設計重量逾三點五公噸的小型巴士除外)的法定排放標準,將由本年四月一日起收緊至歐盟六期診斷系統階段C;首次登記的士的法定排放標準,亦將由本年九月一日起收緊至歐盟六期C診斷系統歐盟六期二。 除了陸上交通,海上交通亦有新管制,政府的《空氣污染管制(船用燃料)規例》由一月一日起生效,所有船隻在香港水域內(除《規例》訂明的若干船隻類別外),不論正在航行或停泊,都必須使用合規格燃料,合規格燃料包括含硫量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五的低硫船用燃料、液化天然氣,以及環境保護署署長認可的其他燃料。 其實,政府早於二○一一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三億元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運輸業界引入綠色和創新的運輸技術。而在去年十月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聲言將透過檢討現有資助制度、試驗電動專營巴士、提升公共充電網絡等措施,鼓勵業界廣泛使用商用及公共電動車,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污染冠絕珠三角 然而,政策的效果未如理想,香港大學的根據達理指數(Hedley Index)統計,截至二○一八年十一月六日,去年僅得一百四十二天清新日,而二○一七年亦只得一百五十天,全年未能過半數。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本地環保組織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于愷絹指出,當香港踏入冬季開始吹東、北季候風,風經過多個城市後含較多污染物,令本地空氣受影響。而除了氣象因素,本地路邊空氣質素亦不理想,當中主要來源自汽車排放的二氧化氮(NO2),其濃度近二十年一直超出世衛標準一倍以上。 而污染問題更已影響到人命的損失,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五月發表數據,每年香港死於路邊空氣污染所致的肺癌及呼吸道疾病的人數,分別為三百六十一及七百七十三人,是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十一個主要城市之冠。而根據達理指數,二○一八上半年有八百六十七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提前死亡,是香港二○一七年交通死亡數字的八倍;直接的經濟損失高達一百零四億港元。 政府不斷推出綠色輸的政策,但路邊空氣情況每況愈下,其中一大問題是其施行的政策未夠「貼地」,未能真正帶領業界轉型。《施政報告》在二○一一年成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的士行業轉用電動的士,然而,八年之後,參與試驗的四十八架電動的士已全部不再營運。當中,香港最後一架電動的士去年十月被送至車場。 充電設施成障礙 車主黃先生指出,他花了逾三十萬元購入比亞迪純電動的士,因電池出問題,若更換要花十六萬元,由於沒有政策補助,曾一度打算把電動的士改為私家車代步,但更改用途需額外繳付三十萬元稅,無奈下惟有送往劏車場。據的士業界指出,電動的士電池續航力不足,行駛約百多公里就要充電,每次充電需逾一小時,且充電站嚴重不足,根本難以接連載客,加上電池老化問題,更換要十多萬元,但政府資助不包電池,令的士業界半天吊。 其實整個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的效果都未如理想,截至去年,總共批出一百三十五 項試驗項目,其中七十項與電動商用車相關,包括的士、客貨車、邨巴等,涉及資助金額達一億四千萬元。然而,本港領牌電動商用車數目卻未有相應顯著增長,僅由二○一一年的九輛增至目前二百一十三輛,佔全港電動車總數不足百分之二,遠遜領牌電動私家車數目,同期由一百七十二輛激增近六十倍至一萬零八百三十輛,反映有關措施未能吸引業界轉用電動車。 業界指其中最大的難題在於政府至今未有針對公共商用汽車的充電難問題,如另行覓地增建公共充電站應對,或資助公司在車廠安裝快速充電器。 本港政府要在綠色運輸上急起直追,可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如在充電裝置上,在二○一八年畢馬威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AVRI)指出,荷蘭基礎設施全球第一,平均每十公里就有一座充電設施。能夠做到如此成功,有賴當地政府的支持,在高速公路設置,並進行公開招標加速進程。而要做到綠色運輸除了鼓勵公共運輸工具轉型及對其標準作出規管,亦可以考慮進行公路環保化,以及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為空氣解毒 推動綠色運輸

隨著北半球踏入秋季,宣告中國地區進入乾旱時期,北京上週已開始新一波霧霾天氣期,不少居民都減少出外避霾。除了中國,鄰近的印度亦飽受空氣污染影響,新德里本週舉行半程馬拉松比賽,為了賽事順利舉行,嘗試了多項方法為參賽者清淨空氣,包括用超高頻(UHF)無線電波驅散細懸浮微粒(PM2.5)、礦業的試劑處理道路及沿路從二十英呎高處噴灑水蒸氣。 嚴重的空氣問題不止為市民帶來不便,每年更為全球帶來二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當中,香港由於路面車輛密度高,亦是重災區之一,不少環保團體人士均認為,要解決污染問題,推動綠色運輸是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特區政府歷年來多說少做,以致因配套一直不足,成效並不彰顯。 為了應對全球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本月底於瑞士日內瓦召開部長級會議,旨在推動各國實施環保措施,以控制空氣污染問題。根據世衛組織資料顥示,現時每年有超過六百五十萬人因為污染空氣死亡,而全球有近百分之九十二的人每日都在吸入有害的空氣。當中,中國及印度兩大發展中國家更屬空氣污染死亡率甚高的國家,在全球分別排名第四及第五。 而世界銀行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亦曾估計,空氣污染導致部分人類過早死亡,使世界經濟一年損失約二千二百五十億美元的勞動收入。至於本港情況,同樣嚴峻,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比較二○一六至二○一八年上半年的路邊空氣質素,發現不論是NO2、PM2.5還是PM10污染物濃度都比世衛年均水平高出一至三倍不等。 本港年損失逾百億 有害的空氣令每年香港人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創立的達理指數(Hedley Environmental Index)推算(該指數參考世衛空氣品質指引,加上其他統計數據,推算出空氣污染對香港的實際影響。),本港在二○一八上半年有八百六十七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提前死亡,是香港二○一七年交通死亡數字的八倍;直接的經濟損失高達一百零四億港元,資金足夠興建一萬四千九百個公屋單位。 空氣污染為香港的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單在二○一八年上半年,因空氣污染而產生的額外求診次數為一百二十六萬次,入院的所需病床日數是五萬九千多日,足以填滿整個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個月的病房。 本港的空氣污染主要是由於路面交通所致,香港道路交通密度之高,全球數一數二。香港約有七十五萬部車輛,約四分之一的車輛使用污染度較高的柴油,而這些車輛的行車哩數佔全港總行車哩數約一半。 再加上建築物密集,街道上的污染物難以有效地消散,造成大量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積聚在路邊。此外,本港亦有區域性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源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車輛、船舶、工業及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引起。 污染問題蠶蝕經濟,令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時,就對此有所墨,她重申會檢討現有資助制度、試驗電動專營巴士、提升公共充電網絡等措施,鼓勵業界廣泛使用商用及公共電動車,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資助措施成效欠佳 不過,要留意政府早於前特首曾陰權年代,已有推動電動商用車的政策,當年政府宣布成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業界試用電動車、太陽能空調系統等創新綠色運輸技術。政府亦在其後多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贊助營辦商試驗電動專營巴士、增建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站、部門帶頭籌組電動車車隊等措施,務求電動商用車普及化。 然而,本港領牌電動商用車數目卻未有相應顯著增長,僅由二○一一年九輛增至目前的二百一十三輛,僅佔全港電動車總數不足百分之二,反映有關措施未能吸引業界轉用電動車。有指當局僅會資助約五成購車、改裝及安裝充電設施等硬件成本,其餘維修、營運等開支須由申請者自行承擔,間接使業界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