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港交所嚴打「啤殼」 助建「綠色通道」

最近有傳媒報道,港交所(00388)前高層懷疑涉貪,自製「綠色通道」助不合資格企業上市。本刊訪問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薦人,他表明確曾聽過「綠色通道」事件,但相信真正出現的時間絕不多於兩年,且很大機會是港交所去年初為打擊市場「啤殼」所推出的新措施造成,實有矯枉過正之嫌。 據有關傳媒報道,從多名消息人士得悉港交所有負責新股(IPO)審批的前高層聯同保薦人及律師行,於過程中涉「不當審批」,並向個別上市申請人「放水」,協助不完全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通過新股審批,而他們可以收取逾千萬元報酬,並涉及逾三十宗上市申請,包括已上市的建築股及餐飲股。消息人士還指港交所在接獲投訴後展開內部調查,發現「不當審批」長達最少兩年。 而港交所近期確有多位高層相繼離任,包括今年一月一日,李國強退任港交所聯席集團營運總裁兼市場主管、聯交所及期交所行政總裁;以及上月有IPO審查小組聯席主管楊金隆辭任。據悉,楊氏於二○一三年加入港交所,之前曾任職於德意志銀行及CIMB,由是之故,自然令人多作遐想。 本刊訪問了一位於保薦人業內打滾二十年的人士,他指楊金隆在行內知名度高,如果他就是「綠色通道」嫌疑人,則與有關傳媒報道有些出入,因為據他所知,楊氏獲升任為IPO聯席主管的日子不足一年,如果港交所因接獲舉報且展開了內部調查,會很奇怪把調查對象升職。同時,行內不少人士都知道楊氏近期確實家庭發生了不幸事件,所以他以家庭為由辭職亦算合理。 GEM機會較大 他認為在港交所原本制度上,最有可能出現「綠色通道」的只是創業板,因為港交所旗下的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早在幾年前曾把審批創業板(GEM)上市申請工作,下放至內部另一個上市審批小組GEM Listing Approval Group(GLAG)。據他了解,是因為上市委員會「大雞唔食細米」,才有出現GLAG的情況,但上市委員會今年已決定收回GEM上市審批權限,理由是要達致上市要求一致性。 至於港交所的高層是否可以隻手遮天,開啟IPO「綠色通道」,他認為在原有機制上,出現「綠色通道」的機會不大,原因是聯交所過往審批上市時,都是依照本來設定的一套標準,例如申請上市企業的近幾年盈利資料等,當符合資格多會批准,既然如此簡單,企業以身試法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自去年初開始,基於之前不少企業上市不久即賣盤,引伸為出現所謂「啤殼」的情況,即公司上市純粹是賣殼,不少在出售上市地位後,會把原上市公司的業務買回來,結果聯交所出招打擊賣殼情況,在符合上市資格的同時,還容許高層添加個人因素左右上市審批。 他解釋,在舊有制度下,聯交所內的上市審批高層,擁有的權限並不太大,他們的工作包括詢問申請者、排期上市、向上市委員會撰寫報告,以及就有關申請個案向委員會報告。如果申請人本身符合所有標準,幾乎肯定能獲批准上市。 「洗太平地」矯枉過正 直至去年初,港交所為「洗太平地」,連環推出多項措施打擊「殼股」活動,包括包括由二月中開始,取消創業板轉主板的簡化申請程序;七月實施打擊「向下炒」措施,禁止所有會令累計價值攤薄效應達百分之二十五或以上的供股活動;六月發出諮詢文件,建議收緊業務不足公司的定義;八月份引入快速除牌機制,即主板持續停牌十八個要除牌、創業板持續停牌十二個月要除牌。 同時,聯交所在審批上市申請時,也添加了其他標準,就以受訪者所述,曾為保薦客戶上市,結果被以「資金用途不明確」為由拒絕。事實上,港交所今年三月曾公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於二○一八年,共拒絕了二十四宗上市申請,較二○一七年的三宗大幅增加。公布還引述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聯交所於二○一八年四月更新了有關申請人是否適合上市的指引信,訂明審批上市申請時將更嚴格,故此在二○一八年被拒的上市申請人數目顯著增加。」 再看看今年首五個月的IPO情況,除了五月IPO與去年一樣有十九宗外,其餘四個月都比二○一八年更少,如今年一月有十三宗IPO,去年一月高達三十宗,如果撇除由創業板轉主板個案,今年一月只有十一宗IPO,相對去年同期有二十八宗,減幅逾六成,是二○一六年以來最少。 受訪者自言入行廿年以來,曾保薦了共六十三家公司上市,從去年第四季開始,保薦的工作愈見難做。他認為聯交所改變遊戲規則,加入人為因素後,才是出現「綠色通道」的可能,因為可讓有心人阻礙上市申請,例如申請個案即使符合盈利甚至市值要求,亦可被批評上市市盈率偏高,其實企業的市盈率高低可由市場決定。不過,他對於報道說製造「綠色通道」人士可獲取千萬報酬抱懷疑態度,因為一宗上市申請開支都要三、兩千萬元,這傳聞中的報酬相對而言太大。 做大不做細 做新不做舊 又港交所近年愈來愈傾向爭取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受訪者明言看到港交所在行政總裁李小加領導下,「做大不做細,做新不做舊」的傾向。簡單說,就是如今的港交所更加歡迎大市值股分上市,以及更喜歡新經濟股,而要大市值兼具新經濟概念,最近的目標只能在內地找尋,因為香港的大市值甚至新經濟股確實寥寥可數。只是找來大陸客戶上市,保薦人所面對的風險就更大。 證監會今年三月宣布向四間涉及保薦人缺失的券商開出天價罰單,瑞銀、渣打證券、摩根士丹利亞洲及美林遠東合共被罰款七億八千六百萬元,當中瑞銀更被暫時吊銷牌照一年,期間不能為任何上市申請擔任保薦人。而涉及的公司包括已除牌的中國森林及仍在停牌的天合化工(01619),都是內地公司。他解釋保薦人在為內地公司進行保薦工作有一定難度,且不少公司有假帳目情況出現,保薦人也未必察覺。不過,由於聯交所改變了遊戲規則,令他近大半年都未成功保薦企業上市,所以他也已轉找內地企業上市,目前手頭上已有內地客戶準備來港上市,希望能順利通過。他又預期,在出現所謂「綠色通道」的消息後,加上聯交所少了一位IPO主管,相信短期內IPO數量會大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