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迎戰16度:疫情過後 綠色旅遊先彈

香港是一個坐擁眾多自然景點的城市,發展綠色旅遊的潛力很大。 疫情之下,全球旅遊業幾乎陷於停頓,五一黃金週更首現零內地團。然而隨著疫情有望過去,旅遊業亦將出現新機遇。本港旅發局預期,疫情後的區內搶客競爭將會十分激烈,並預計內地和日韓台旅客會以公共衛生安全為首要考慮,較傾向綠色旅遊。因此,旅發局將重新審視本港旅遊定位,加強開發綠色旅遊市場。 事實上,綠色旅遊是全球旅遊經濟穩步增長的動力之一,有關市場的全球市值每年達一千億美元。 五一黃金週過去一直為本港旅遊及零售業的吸金檔期。但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訪港的內地團數目出現首個「零」的紀錄。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吳光偉指,在內地抵港人士強制檢疫令仍然生效之下,今年五一肯定是零旅團,連個人遊亦不會出現。 但隨著本港疫情漸退,旅遊業有望始露曙光。不過旅發局預期,疫情後的區內搶客競爭將會十分激烈,而估計旅客會以公共衛生安全為首要考慮,並會先開始短途旅程,預計內地和日韓台旅客較傾向綠色旅遊。至於歐美地區目前疫情仍然嚴峻,料長途旅客到第四季才會外遊。 短途旅遊先啟動 當中雖然內地開始復工復市,但經過長期留家抗疫,相信內地客出遊初期仍會相當小心,挑選低健康風險地區,而且即使來港亦會選擇綠色旅遊。 另外,疫情影響經濟,料他們對價格較為敏感,或會追求物有所值的旅遊產品;同時短途市場及新市場競爭將會相當激烈,其中年輕及中年客群的外遊意慾較高。 由於亞洲各地旅遊局均密鑼緊鼓籌備大型推廣活動爭奪鄰近地區旅客,本港將面對激烈競爭。旅發局正同業界籌備復甦計畫,包括跟全球辦事處及逾一千五百間業界代表透過網上開會,部署推廣工作。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透露,待疫情消退後,會先啟動港人本地遊,再推出大型活動宣傳香港旅遊業再出發。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從二千年至一九年,全球旅客旅遊人數已翻漲超過兩倍。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則指,一八年全球的海外旅遊人次已達 十四億,更預計至二○三○年將達到十八億。 隨著旅遊產業蓬勃發展以及旅遊人次成長,雖然帶來可觀的經濟產值,但大量旅客對環境的影響亦劇增。根據世界觀光組織報告指出,到二○三○年,全球旅遊交通碳排放預計將從一六年的十五億九千七百萬公噸,增加到十九億九千八百萬公噸,佔人為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百分之五點三。 隨著近年環保意識高漲,綠色旅遊漸成為全球旅遊大趨勢,根據全球線上訂房領導品牌 Booking.com 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七十二 的全球旅客認同永續旅遊以及為下一代拯救美好的地球環境的重要性。綠色旅遊(亦稱生態旅遊)泛指觀光遊覽自然景區,而這種旅遊模式的精髓,在於減低旅客對自然景區的影響,並配合自然環境的長期保育。如近日英國薩塞克斯公爵(Duke of Sussex)哈利王子與 Booking.com、Ctrip、Skyscanner、TripAdvisor 等多家旅遊界服務供應商領導品牌共同合作推動「Travalyst」計畫,旨在發掘和推廣符合永續發展目的旅遊解決方案,並透過鼓勵旅遊業實踐永續旅遊行動,以促進保育、環境保護以及幫助在地社群改善經濟發展。綜觀全球,綠色旅遊是旅遊經濟穩步增長的動力之一。據估計,全球自然環境旅遊業務每年總值達一千億美元。以中國為例,以生態旅遊為代表的新興項目不斷湧現,已建成一百家森林體驗、森林養生國家基地和十二條國家森林步道。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在一八年中國的生態旅遊人數達到十六億人次,綜合產值一萬五千億人民幣。 良好監管為秘訣 而在各地中,以擁有大量自然觀景的澳洲,其綠色旅遊發展得較為成熟。在一六年,當地的自然環境旅遊活動吸引了約五百二十萬國際旅客和二千零一十萬國內過夜旅客。而參與自然環境旅遊活動的旅客,每次旅程的消費亦較一般觀光客高出百分之五十三。澳洲的成功,是經過長年策畫和良好的監管而得來的,早於一九九四年,澳洲為全球首個頒布《國家生態旅遊策略》(National Ecotourism Strategy)的地方,內容是促進各項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切合生態旅遊營運商的業務需求及推動行業自我規管。澳洲政府在隨後四年間投放一千萬澳元(五千七百萬港元),在業務開拓、基礎設施、地區規畫和行業認證等範疇支持生態旅遊發展。 以昆士蘭這個澳洲首選的綠色旅遊目的地為例。全州擁有五項世界遺產,包括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岡瓦納雨林(Gondwana Rainforests)和費沙島(Fraser Island)。據估計,到訪昆士蘭各個國家公園的旅客,每年消費四十四億澳元(約二百六十億港元),佔昆士蘭旅遊總消費超過五分之一。為了保護這些重要的旅遊資源,昆士蘭州政府制訂嚴謹的評估和審批程序,以確保生態旅遊設施符合可持續原則、對環境影響輕微及合乎公眾利益。整個程序包括初步評估、影響評估和公眾諮詢。同時,當地政府制訂了一套管理措施,以估算生態旅遊活動的最佳旅客接待量,並每五年進行檢視,讓自然觀景不會因為太多旅客而遭到破壞。 香港有綠野風光 此外,為確保生態旅遊設施及導賞團達致預期效益,生態旅遊營運商須取得澳洲生態旅遊協會(Ecotourism Australia)等非牟利組織的生態旅遊認證,以顯示其對可持續措施的承擔。當局亦可施加許可證條件,例如要求營運商開放部分設施供公眾使用,或撥出部分收益用作支持野生生物保育。在嚴格監控的同時,各州政府致力開發多元化的旅遊產品,以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例如,南澳洲政府投放逾二千三百萬澳元(約一億三千萬港元),用以發展多日遠足徑、越野單車徑、近距離野生動物接觸和海洋環境親身體驗項目。 另外亦致力發展出低度環境影響的住宿和設施,如聖誕島國家公園(Christmas Island National Park)上有一個名為Swell Lodge的生態小屋,便透過公私營合作建造而成。小屋採用多種綠色科技,如獨立太陽能系統及中水處理系統。另在昆士蘭瑪姆熱帶雨林的天空步道(Mamu Tropical Skywalk)的空中走廊,採用可持續的材料建成,並將伐林範圍縮至最小,以盡量減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香港是一個坐擁眾多自然景點的城市,包括二十四個郊野公園及二十二個特別地區,總面積達四萬四千三百公頃,佔全港土地面積四成,故發展綠色旅遊的潛力很大。 事實上,香港的綠色景點亦漸成為訪港旅客喜愛的旅遊點。根據旅發局資料,一八年有百之十一的長途市場過夜旅客曾遊覽「綠野風光」景點,例如郊野公園、遠足徑和海灘,相較一五年的百分之六有所增加。 [...]

專題

迎戰16度:本港推綠色旅遊 講錢更講配套

受到反修例風波影響,近月訪港旅客人數大跌,為促進綠色本地生活遊及支援本地旅行社營運,政府在二○年起推出共半年的資助計畫。不過,有業界認為,雖然現金資助實際,但港府要谷起綠色旅遊,除了資助,還要有配套。 環顧全球一些知名的綠色旅遊地區,無論是民宿、交通,還是公民對綠色旅遊的認識,都有更完善的配套。與此相較,香港的民宿等設施申請牌照門檻高,推廣綠色旅遊方面,措施更是乏善可陳,宜加以改善,以急起直追。 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一九年十二月訪港旅客人次約三百一十七萬,按年下跌約百分之五十;全年旅客人次約五千六百萬,按年下跌百分之十四,連帶零售及飲食業也接連傳出裁員、結業消息。 為拯救旅遊業,政府繼十月推出現金計畫,撥款一億元資助旅行社之後,近日再宣布由今年一月一日起,推出第二輪共五千萬元的現金資助,今次的受惠對象為綠色本地遊。每家本地持牌旅行社,只要前往指定的綠色景點,提供交通、食肆安排,並聘用領隊及導遊,每接待一名本地旅客,便可得一百元資助,每間旅行社上限五萬元,為期半年。計畫中的綠色旅遊地點,包括環保署及漁護署轄下的郊野公園、地質公園、天然島嶼、環保園及各種環保設施。 綠色遊保就業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稱,希望透過措施支持綠色旅遊,以達撐企業、保就業的目的,而計畫目標為吸引本地港人。至於被問到會否因過多旅客打破綠色旅遊點的寧靜,他就指,綠色旅遊的地點空間及範圍大,以郊野公園為例,現時每年已接待約一千二百萬人次到訪,而計畫只是會令每年新增約五萬名旅客,相信可以承受。署理環境局局長謝展寰則指,接受資助的旅行社要遵守規則,包括提供的食物中不可有瀕危動植物種、避免派發即棄塑膠用品和自備水樽等。 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認為,現金支持實際,現時綠色旅遊的團費介乎一百元至數百元不等,料實施優惠後,可吸引更多人報名。不過,有舉辦本地綠色深度遊的環團計畫憂慮廉價本地一日遊重現,情況會如○三年沙士時一樣,「人多到踩冧郊野公園」。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創會會長謝淦廷亦談到,現時入境團的宣傳賣點,為海洋公園及迪士尼樂園等,對宣傳綠色旅遊資源不多,業界亦缺乏本地客源,故計畫不太吸引。 全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達到四成,當中,漂亮的自然景觀多不勝數,國際著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就曾於一六年將荔枝窩選為「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麥理浩徑更曾被《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選為「二十大全球夢想山徑」之一。在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之下,十分適合發展多元化及優質的綠色旅遊。 宜蘭發展範例 其實,國際旅遊市場中,有不少成功以綠色旅遊為賣點的地區,例如台灣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就曾獲一四年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明日旅業目的地大獎及入選「一六年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又如墨爾本菲臘島的企鵝巡遊,每晚吸引過千旅客前往。以看企鵝的入場費用每位約一百八十港元計,一年可得約七千萬元收入,這還未計場內餐飲或出售紀念品的收入。 發展綠色旅遊更可為社會製造更多工作機會,如保育區管理員、生態導賞員、領隊、司機、工藝師、表演者等。其實,在本港,漁農及自然護理署自一○年起亦推行過漁業生態旅遊試驗計畫,與漁民團體合作,培訓漁民轉型為休閒漁業導賞員,安置受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法例影響的漁民。惜效果未算理想,如大部分導賞員指難找到工作。 出現這種情況,業界認為,問題在於本港的綠色旅遊,仍停留在簡單的資助階段,形式以傳統的「鴨仔團」為主,旅遊團多會來去匆匆地疾走生態景點,之後到一兩個新界農莊,再來一頓有河蝦的海鮮餐便作結,這種形式難以吸引多元化的客路。 營運民宿體驗 [...]

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坐擁龐大郊野公園 港適合發展綠色旅遊

貿易戰持續,加上本港商舖租金昂貴推高物價,過去素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近年逐漸失色。為了保住旅遊業的優勢,香港需要積極轉型。當中,因應坐擁龐大郊野土地的特點,讓政府決心開發綠色旅遊。 綠色旅遊在歐美、澳洲等地近年甚為流行,中國亦致力發展,如四川省今年第一季度的林業生態旅遊收入便達到二百二十一億元人民幣。綠色旅遊潛力之高,可望拉動香港旅遊業及經濟;同時,由於當中包含着「生態旅遊」的環境保護概念,若政府能遵行當中理念,將有望打造出旅業、環保的雙贏局面。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為三千零六十一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點一,當中過夜旅客增加百分之六點二,主要由內地旅客帶動,人數為二千三百六十九萬,上升了百分之十三點四;至於國際旅客則有六百九十二萬人,與去年同期持平。唯內地以外的短途市場卻按年下跌百分之一點五。當中以印尼、新加坡及日本表現較差,旅客量分別下跌百分之八點五、百分之五點九及百分之五點七。 旅發局總幹事劉鎮漢指出,由於經濟環境不明朗,美元強勁,加上中美貿易戰間接令人民幣貶值,將令下半年來往香港的機位增長緩慢;與此同時,鄰近旅遊目的地之競爭加劇,推出不少簽證便利或優惠搶客,亦會進一步影響旅客數量。為抗衡貿易戰的影響,劉鎮漢指旅發局已加大推廣力度,包括與航空公司,特別是廉航,推出更多優惠旅遊產品。此外,更會與新加坡及菲律賓媒體合作,宣傳香港綠色旅遊。   傳統優勢不再 除了經濟環境及對手增強,其實過去香港的旅遊景點原地踏步,自身的魅力漸漸減弱,亦急需轉型。內地旅客喜愛在旅遊時購物,早年多來香港,原因不外乎價格便宜、質素好和款式較多。然而,近年本港租金昂貴,同樣的東西,在香港的售價往往比台灣、日本、泰國等高,部分電器產品的價格更高出百分之五十或以上。因此,不少內地旅客現已改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購物。 香港的零售天堂名聲漸減,相對而言,香港自然景觀的吸引力,卻漸漸被多家國際雜誌媒體所發崛。早在二○○四年,港島徑第八段的龍脊已被《時代週刊亞洲版》選為亞洲區的「最佳市區遠足徑」。另《Lonely Planet》於二○一六年公布的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中,香港名列第五,該刊認為本港吸引遊客的景點不是主題公園或夜景,而是香港的自然景觀。而本港的麥理浩徑更被國家地理頻道選為「二十大全球夢想遠足徑」。 的確,近年除了有不少海外人士來港遠足,每逢長假期,亦有大批內地人來港露營,雖然有指部分是為節省住宿費,但亦有不少是來港享受野外生活,證明香港的郊野對旅客的魅力正在增加。政府若想在旅遊與郊野環境兩方面作出平衡,相信最佳的方式是小心地規畫及發展「綠色旅遊」,完善本港郊野地區的措施。   自然景觀吸引 狹義來說,綠色旅遊是指到農村、山區、漁村等充滿「綠色」的地區度假休閑的新興旅遊活動。由於融合了觀賞、學習、考察、娛樂、度假為一體,使旅遊者充分親近大自然及認識當中的知識。而廣義來說,綠色旅遊還包含「生態旅遊」等含義在內。即以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重點。 按照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TO)定義,綠色旅遊又稱可持續或永續旅遊,旨在將旅遊對環境和當地文化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令未來後代可繼續得享所用;同時亦為獲取收入、增加就業及保育當地生態系統作出貢獻。當中包含三大層面,分別是環境保育、社會文化保養及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其中經濟發展主要是為了確保有關經濟利益在所有持份者中公平分配,為東道地區提供穩定的就業和收入機會以及社會服務。創造出保護環境的同時,讓經濟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近年全球旅遊熱點正面對旅遊業的負面影響,例如旅館與餐廳營運造成的大量垃圾,遊客人數過多令生活環境擠迫、物價飆升、噪音滋擾等。因此,不少國家漸漸興起綠色旅遊,改善旅遊業的形象,減少當地人對發展旅遊業的反感程度。旅遊網站Booking.com一項調查發現,約五成二旅客傾向根據是否能避免對環境的衝擊,或是否對當地社區有正面影響而決定旅遊目的地,反映不少旅客亦偏好「綠色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