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Chill 想放鬆祭」推動香港關注精神健康企劃

為促進大眾了解及關注精神健康和睡眠健康的重要性,發展局和海濱事務委員會聯同香港遊樂場協會(遊協)攜手舉辦關注精神健康企劃  – 「Chill想放鬆祭」,於長沙灣海濱花園、茶果嶺海濱公園及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舉行多元化的放鬆歇息活動,讓都市人於海濱自然景色下舒壓休息,恢復能量。三個海濱場地分別以「睡眠健康」、「放空」和「夢境」為主題,提供一系列的互動體驗,場內將設置「放空裝置體驗區」、「戶外放鬆活動區」、「主題展覽區」、精神健康主題攤位及工作坊。5月12日更會舉辦大型放空活動「發吽哣大賽」,讓市民在海濱這個休憩空間,學會放鬆放空、調整生活節奏。所有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市民參加。 活動詳情及參加辦法可瀏覧: https://www.popticket.hk/chill-relax-festival2024 長沙灣海濱花園 – 「Chill 想唞一唞」 設置多個舒壓特色豆袋梳化攤唞   實行「見攰就唞」 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對於繁忙的大眾來說,往往得不到充足和優質的睡眠時間,甚至受到失眠影響。長沙灣海濱花園「Chill想唞一唞」以「睡眠健康」為主題,於海濱長廊下的「放空裝置體驗區」擺放一系列豆袋梳化,讓市民見攰即唞,在舒適美麗的海濱下盡情放空。市民更可在「睡眠衛生主題攤位」參加「睡眠形態測試」了解自己的睡眠質素,認識更多優質睡眠的資訊及助眠小貼士,讓大眾重拾見攰應該唞唞的生活步伐。市民更可參加工作坊包括「五感放鬆工作坊」及「酒精墨水畫班」,或到「戶外放鬆 活動區」參加筋膜放鬆棍班、筋膜刀班、動物流 (Animal Flow)、及頌缽體驗班,放鬆心情,從而獲得優質睡眠,讓一整天都元氣滿滿。 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星期六及日 | 2天活動) 活動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位置:長沙灣荔盈街 交通:港鐵南昌站B出口步行約10分鐘 茶果嶺海濱公園 – 「Chill 想齊齊放空」 首度舉辦「發吽哣大賽」一同享受放空  宣揚關注精神及情緒健康 生活中不同壓力讓人情緒繃緊,忙碌都市人更需學習放鬆心情,關注個人精神狀態。茶果嶺海濱公園將一連三天以「放空」為主題舉辦「Chill想齊齊放空」活動。海濱於5月12日下午將首度舉辦「發吽哣大賽」,參賽者需於60分鐘的作賽中一直保持放空,爭奪「最強發吽哣」稱號。透過參加不同放空活動,讓參加者放鬆心情,不要對適度的「休息」感到恐懼,調整緊湊的生活步調,齊齊關注精神健康及情緒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活動期間設置了「放空裝置體驗區」,予人在豆袋梳化攤唞裝置上放空或靜觀,一同享受放空身體及放慢生活節奏的輕鬆感。「戶外放鬆活動區」將舉辦不同幫助放鬆的體驗班,包括戶外瑜珈、動物流(Animal Flow)、空靈鼓及筋膜刀。「放鬆情緒主題攤位」將提供一系列手作工作坊,並提供放鬆心情與了解自己情緒的小知識。「主題展覽區」則會介紹不同精神健康資訊、協助認知及改善精神及情緒狀態。 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2024年5月10日至12日(星期五至日 | 3天活動) 活動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位置:九龍觀塘偉業街 交通:觀塘港鐵站B1出口步行約13分鐘或藍田港鐵站D1出口步行約15分鐘 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  – 「Chill 想Day Day Dream」 特色海濱巨型床褥  放鬆身心紓緩情緒壓力 緊接而來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會為大家帶來三天以「夢境」為主題的活動 -「Chill想Day Day Dream」。最觸目的當然是「放空裝置體驗區」內的巨型床褥裝置,讓入場人士打卡之餘,更可以在舒適的灣仔海濱「發白日夢」。場內另設有「睡眠衛生主題攤位」,舉辦一系列「夢境」主題工作坊,包括「解夢工作坊」,讓參加者透過夢境了解自己的精神狀態。市民亦可到訪「戶外放鬆活動區」,參加一系列放鬆活動,獲得正面能量,從而睡個好覺! [...]

本港時事

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李惟宏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合辦 炎炎夏日送涼風暨精神健康講座 近二百劏房及基層戶參與

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下稱「慈善基金」)與李惟宏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合辦「炎炎夏日送涼風暨精神健康講座」與近二百位新家園協會的基層家庭及劏房戶歡度周日假期。 活動得到港鐵公司 及 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全力支持,並由多個單位協辦,包括覺行念慈基金會、新家園協會、i Dance、青田之優音樂藝術學院及香港街頭藝術協會受惠機構來自的基層家庭。 近年來精神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由其生活在劏房或者狹窄舊唐樓裡,專家指長期生活面對精神壓力出現輕度抑鬱相當普遍。情緒問題本着「病向淺中醫」的角度處理,及早發覺解決這些包括心理、社交問題及不良習慣等問題是最好的方法。有見及此,新家園協會從精神健康的認知教學與基層家庭實際需求入手,協助評估改善他們的環境,和社工更好整合現有服務,相信可以幫到更多有需要人士。舉辦講座分享資訊和物資是有效的第一步,讓基層人士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支持和關愛。 齊跳流行全球「開花舞」 當日的主禮嘉賓包括九龍城民政專員蔡敏君女士,JP、 立法會議員李惟宏先生、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主席張德熙博士、港鐵公司 高級對外事務經理陳潔瑤女士、香港首席保齡球運動員胡兆康先生,MH,JP、世界男子羽毛球雙打冠軍及香港王鄭羽毛球學院院長鄭昱閩教練、香港羽毛球東京奧運會代表張雁宜女士、青田之優音樂藝術學院兩位創辦人Amy姐姐與 Gordon哥哥 、以及 新家園協會總監(社區發展)梁秉堅先生等等。 是次精神講座還邀請到九龍城民政專員蔡敏君女士,JP擔任分享環節主持、與胡兆康、鄭昱閩、張雁宜及梁秉堅分享如何舒減壓力的良方。 胡兆康、鄭昱閩與張雁宜都在會上分享在運動員生涯中所面對的艱苦經歷,如何克服挑戰,如何處理心理上、生活上的平衡。 [...]

名人系列

思健主席 黃曦嵐.連結商界資源 建立共融社會

怡和集團旗下精神健康慈善組織「思健」(MINDSET)於今年成立20年,在這個猶如里程碑的關鍵時刻,由怡和系的DFI零售集團總裁(健康、美容北亞區)黃曦嵐(Andrew)出任主席一職,為組織注入年青氣息之餘,亦憑藉著思健過去20年來在香港社區內發揮的影響力,繼往開來,朝更大的目標進發。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不少人產生情緒問題,原來情緒病患者就在咫尺之間,他表示,當前是最好的良機,令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並集合怡和集團內的資源,令思健在社區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踏入深秋的十月,中環依然繁華熱鬧,街上人來人往。隨著愈來愈多商場開設咖啡店,可能你未必會對每間咖啡店留有印象,或者只是熟悉自己辦公室附近的咖啡店,但一間位於中環置地廣場中庭的Mindbrew共融咖啡店,不妨走多幾步去光顧一番,亦算是對精神健康問題的一種積極關顧表態。 從MINDSET到Mindbrew 看Mindbrew的名字,就估計到自然與MINDSET有關,Andrew表示,這間Mindbrew是期間限定店,整個十月都會在置地廣場內開店;Mindbrew是個社會企業項目,由思健與怡和餐飲集團於2020年攜手成立,目的是為復元人士提供必要的技能和培訓以成為專業的咖啡師,從而重建他們的信心及支持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筆者因工作關係曾多次經過中環,於是亦順道前往觀察一番,發覺該店於午飯及放工時間皆有不少人流,顧客多為在附近上班的白領一族。 他再指出,自推出以來,已有25位學員通過訓練成為咖啡師,當中更有9位學員受僱於怡和餐飲集團,成為駐辦公室咖啡師。「對很多公司來說,其實成本不大,因很多公司本身都已有pantry,故目前已收到不少公司的查詢。我們希望可以慢慢藉此去建立新的工種,給予這些情緒病康復者更多工作機會,只要Mindbrew做得好,我認為對他們能夠重新投入社會是有很大幫助的,如外面的酒店、咖啡店,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相關的人才。我們希望可以創造更多發揮空間,而不是單單集中在某些層面上。」 思健與香港的20年 由關注精神健康,到進行推廣,令大眾開始接受,然後再助復元人士重新投入社會,重新生活,尋找到得以為生的工作,再無縫銜接地融入社區,這就是MINDSET在過去20年來努力發展下所產生的影響力。以20年時間去成就一個慈善組織的成長,表面上看來是走在一條平坦的路上,但當20年前幾乎人人都對精神健康問題認識不多,甚至產生偏見,或視之為社會忌諱,難以宣以於口及作分享時,這已先天決定將會走在一條不容易行的路上。創立近百年,於社會上有名譽有影響力的怡和集團,為何於20年走上這條艱險之路?Andrew說道:「集團一直都紮根香港,於是在20年前開始內部討論,應該做點甚麼事情去回饋社會。集團一向的做法,是鼓勵同事自行去做決定,究竟社會上哪個範疇最需要關顧?當時同事就發現精神健康不是很多人談論的題目,亦很少人去參與,但這卻是個很重要的事情來的,於是便決定往精神健康這個領域去發展。」 思健成立20年,憑藉怡和系內一眾公司及其他商業合作夥伴的支持,曾策劃多個重要活動,當中如「齊步上怡廈」(Walk Up Jardine House)及「鼠戰中環」(Central Rat Race)已深入民心,在商界擁有很強的號召力,成為思健每年的旗艦籌款節目。思健於早前亦發表數據,透露在過去20年間,透過籌款各種活動籌得超過 7,800 萬港元,而總捐款額更超過 [...]

博客

鄧淑明:關注港人精神健康

過去三年來,社會事件加上持續的新冠疫情,對港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嚴重打擊。去年,心晴行動慈善基金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評估工作、學業、子女、身體狀況、家庭、人際關係、居住環境、財政狀況及疫情等對市民情緒的影響,結果發現過半數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   港人精神健康欠佳,若未能加以關注,會增加自殺率的危機。香港大學「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發現,本港自殺個案由2月下旬開始攀升,至3月下旬達兩年高峰,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日有4人自殺,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如果 情況持續,一年可能會多達1,400人自殺,較2003年「沙士」襲港下1,264人的自殺數字更高。   隨着社會對精神健康認知增加,相應服務的需求也上升。然而,一般私家醫生的收費高昂(調查指諮詢費每次介乎790至3,000港元),很多患者難以支付,只好尋求公營醫療服務(香港居民公立專科門診首次診金135港元,其後每次80港元),但醫生人數的增幅卻遠遠追不上病患的增長。   過去10年,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的病人人數上升了45%,從2011至12年度的18.6萬名,增至2020至21年度的27.1萬。而期間醫管局的精神科醫生人數僅增加16%,即390名,平均每10萬名市民只有5.2名政府精神科醫生,遠低於眾多中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便有15名精神科醫生之水平。   雖然政府近年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明顯增加了資源,在2020至21年度此範疇佔醫管局總開支6%至56億元,過去5年撥款上升了23%,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些資源是否仍然足夠,便須加以審視。而且,正如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陳章明教授曾表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藥物和治療」,我認為相關政策必須要多管齊下,才能更適切地回應市民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要。       撰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