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三跑啟動 奠定國際航空樞紐 港力建「機場城市」 各界迎機遇

編輯精選

機場三跑啟動 奠定國際航空樞紐 港力建「機場城市」 各界迎機遇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確立香港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為應付香港航空交通的長遠需求,耗資1,415億元興建的機場三跑系統於2016年動工,當中第三跑道已於去年11月正式啟用,機管局主席蘇澤光早前表示,待第三跑道所有支援設施於明年底完工,機場吞吐量可望增加五成,大幅提升機場客貨運能力。業界指出,三跑道系統落成將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並持續帶動香港及大灣區的人流和物流。 撰文:劉智恒、徐善雯  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表示,在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方面,當局會繼續與機管局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競爭力,推進三跑道工程和「機場城市」願景下各個項目,包括「航太城」、南貨運區的高端物流中心、智慧機場等,拓展核心的客、貨運服務。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運輸及物流局今年內將發表行動綱領,提升高端航運業務、助力綠色航運轉型、推動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推進大灣區及國際航運界的交流協作。 據機管局早前發表年報指,隨着疫情相關旅遊限制解除,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按年大幅反彈逾七倍,至1,24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上升11.5%,至逾16.1萬架次。貨運量方面,機管局指,環球經濟放緩、供應鏈受阻,機場2022/23年度貨運量下跌16%,至410萬公噸,但仍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至於第三跑道去年11月投入運作,接連中跑道進行改造工程,接連進行推展三跑道系統下的其他工程。機管局表示,至2024年整個三跑系統工程,包括擴建二號客運大樓、興建新T2客運廊、旅客捷運系統及行李處理系統等完工,中跑道才會重開,屆時3條跑道同時服務,中跑道主要用作起飛、北跑道降落,南跑道以混合模式運作,按需要供飛機升降。 機場管理局主席蘇澤光早前表示,本港機場客運量現已回復至疫情前六成,料明年底前可完全恢復。他指出,待2024年完成整個三跑道系統,機場吞吐量可望增加五成,並服務1.2億乘客人次,以及應付100億噸貨運量。 國泰航空:擴充機隊以投入灣區發展 《施政報告》中提出,繼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的多項政策措施。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及「機場城市」的落成及啟用,可大幅增加機場的整體容量並提升競爭力。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表示,十分期待三跑道系統全面落成啓用,是香港樞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大幅提升機場處理客貨運航班的能力,亦會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助香港國際航空樞紐保持長遠競爭力,及促進國泰航空在大灣區的發展。 他說:「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亦支撐着香港另外七大中心的發展。國泰植根香港70多年,一直致力承擔重任,加強香港、大灣區和中國內地與世界的聯繫,推動香港全方位發展。我們對未來非常有信心,並會繼續作出長遠投資,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因應集團在未來的發展,國泰航空在早前公布計劃訂購多達32架空中巴士A321neo及A320neo型號飛機,持續投資擴充機隊及積極進行機隊現代化,強化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網絡聯繫。總計,集團將接收多達逾70架新飛機。新飛機預計於2029年底前交付,並分別加入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機隊,主要服務中國內地及其他亞洲航點。 黃文傑謂:「國泰航空目標在大灣區成為區內國際出行首選的優質航空公司,未來將依託香港國際機場,進一步擴展大灣區的境內外航空網路,透過持續增強多式聯運代碼共用服務,方便區內旅客乘搭國泰航班經香港國際機場往返世界各地,並推動各城市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集團亦全力支持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出與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優勢互補的一系列措施,強化與珠海機場的「經珠港飛」」客運服務以及簡化香港國際機場旅客出境的安檢過程。除了營運廣州與香港間的直航航班外,國泰航空更是大灣區第一家實現跨境空海聯運代碼共用的航空公司,提供海空接駁服務「海天一票通」,與快船及跨境巴士有代碼共用合作,讓旅客能夠在珠三角八大碼頭辦理登機和直掛行李,直達香港國際機場後,經國泰航空遍佈全球的航線網路前往世界各地。 另外,黃文傑更表示,集團與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簽署合作備忘,全面升級國泰航空在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的專屬櫃檯服務,並在招商蛇口郵輪母港開設國泰航空屢獲殊榮的貴賓服務。國泰貴賓室首次引入大灣區,讓大灣區和全球旅客看到國泰卓越的服務品質和不凡的品味,延續國泰航空積極求進的企業理念。 易志明:三跑啟用提升市場空間  冀「做大個餅」 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易志明表示,本港具有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有利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優越,位處亞洲中部(5小時航程內直達亞洲區內各重要城市),出入境較自由快捷,透過本港可轉通往內地50多個城市,加上機場基建完善,設有3個大型貨運站,在區內在空客貨運均具有優勢。 他引述數據指出,在疫情前,不計內地,在「一帶一路」沿線逾150個國家中,開通來往香港航點的國家只佔44個(佔約三成),聯繫沿線92個城市,「相信仍有很多空間去開拓」。根據運輸及物流局資料,目前香港已與沿線的50多個國家簽訂民航協定/國際民航過境協定,為發展客運及貨運航空網絡提供法律框架。「以前有好多航空公司希望開通來往香港的航線,但當時受到起降容量限制,香港無能力再接,但明年三跑道系統完成後就不同了,可應付這些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在機場設施擴建、業務拓展、空域管理、臨空經濟發展等多領域明確了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方向。據估計,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87億人次、2,000萬噸。隨着航空需求的增長,易志明提及,儘管近年來,香港機場業務吞吐量在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機場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隨著第三跑道啟用後,有提升使用量的空間,並借助本港國際航線發達的優勢,發揮通關和清關效率高的特點,配合本港海陸空物流鏈的聯運效應,冀產生協同效應,他提及,近年港企著重開拓東南亞等市場,關注電子產品、服裝、化妝品等航空貨運,強化快件運輸服務,加快部署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提供很大的市場空間。 易志明強調,本港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機遇處處,惟仍面對不少挑戰,如疫後航空業界及物流等業界人才短缺,或許復常需時有待解決;從宏觀層面,隨著大灣區經濟高速增長,區內各個機場如廣州、澳門、珠海近年擴充發展,或與本港在航空市場上有所競爭,甚至有可能互相爭奪客源,易志明坦言,大灣區內各機場應有更清晰的定位,才可以「做大個餅」。 雅高酒店集團 全力推動大中華區發展 發展三跑道系統,將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加上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將能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同時帶動了各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旅遊及酒店業。自去年年底通關後,每月的訪港旅客人數仍在不斷上升,對酒店的需求不斷提升,而業界一直抱着審慎,但樂觀的態度。 雅高酒店集團(Accor)是全方位服務的國際酒店集團,通過全球110個國家的5,500家酒店、度假酒店以及住宅,為客戶提供各式服務。憑藉覆蓋從高奢、奢華、高端,到中端及經濟型等各具特色的品牌,50多年來雅高持續提供酒店服務以及酒店行業的專業知識。雅高集團在大中華區經營的酒店品牌眾多,包括奢華品牌Raffles、Fairmont和Sofitel、中檔連鎖品牌Mercure、Ibis等。雅高酒店集團大中華區行政總裁Gary Rosen對於酒店前景非常樂觀,並且積極地部署及規劃未來在大中華區的發展。 疫後旅遊新體驗 就香港而言,三跑啓用,實現了香港國際機場的願景,就是從城市機場發展成為機場城市。加上高鐵全面投入服務,將有更多內地客到港旅遊,不過Gary Rosen稱,香港市場尚未完全恢復,集團去年在香港有兩間精品酒店開業,預計隨著香港舉辦更多大型活動,旅客量最終會增加,期望旅遊業盡快復甦,預計明年年底可以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旅遊方式發生了新變化,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在旅遊過程中帶來的體驗感和舒適度,跨省、跨國遊變為本地遊、休閒遊、甚至是在酒店的Staycation,對住宿有著更高的要求,舒適、溫暖、有人情味的酒店更容易得到年輕人的青睞。雅高酒店集團加快在中國的擴張步伐正逢內地旅遊業強勁反彈。Gary Rosen表示:「人們的決策和消費模式,已經改變,他們在某些方面的支出減少,但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人們走出了疫情,在繼續釋放被壓抑的出行需求。」 目前雅高集團在大中華區擁有逾640間酒店,大多屬聯合營運或以輕資產模式作完全特許經營。Rosen表示:「今年有望在中國簽訂約125個酒店合作項目,創歷史新高。在疫情後旅遊需求被釋放,帶動中國內地及澳門的每間可用客房收入及入住率已恢復至或超過2019年疫情的水平。」 ============= 延伸閱讀:澳洲旅遊局Andrew Hogg:重新發掘澳洲新樂趣 Come and Say G’day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迎戰16度】中大劉雅章:談氣候變化下的危機

近年氣候變化加劇,全球變暖、降雨分佈改變、海平面上升及極端天氣情況漸趨頻密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經濟發展及公共衛生均影響深遠。縱然香港發展成熟、基建完善,加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研究氣象學與氣候變化多年的中文大學AXA安盛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及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卻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是全球性的,無人無處可倖免,即使是有「福地」之稱的香港亦備受考驗,需嚴陣以待。 撰文  余美玉 | 攝影  鄺銘漢 氣候變化可能與天然災害有關,如熱帶和溫帶風暴、洪水和乾旱事件以及酷暑和寒冷,都會導致相當嚴重的傷亡和社會經濟動盪。科學預測在21世紀,許多氣候變化信號將變得清晰可辨,並影響當代和後代。 劉雅章教授一直致力研究氣候系統於未來數十年的變化,曾在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工作,近六年來則專注於預測和理解氣候變化對東亞地區的影響,他與團隊跟蹤及分析了近30、40年的氣象紀錄,發現區內暖化表象的生成、頻率和幅度都越來越明顯,氣候暖化已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香港身處亞熱帶地區,根據天文台自1885 年來一直錄得的氣溫平均數據,顯示氣溫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雨量及海平面的高度亦見上升,氣候危機已悄然而至。劉雅章教授表示,很多人都以為香港高度發展,地理位置有優勢,在鋼鐵水泥內的建築物內十分安全,故對氣候變化掉以輕心。 天災可癱瘓發達城市 「事實上,颱風和暴雨來襲次數越來越頻密,其破壞力幾乎每年遞增,相信大家對山竹的威力仍記憶猶新,假如其路線只要偏移少許,殺傷力會更強,後果不堪設想。另外,暴雨不單令低窪地區出現水浸,更會引發山泥傾瀉, 造成二次傷害。」 香港三面環海,不少土地都是填海得來,離海平面不遠,交通系統、城市供電、供水、電訊網絡都深埋地下,假如水位上升,我們日常及居住環境可能不保,甚至全城癱瘓。劉雅章說:「有研究指出,只要香港的海平面上升三米,中環就會出現大水浸,海水會淹至豐銀行總行。」由此可見,若然氣候暖化持續,水淹香江並非沒有可能出現。 另外,還有熱浪來襲,會令電力需求大增,一旦供電系統超出負荷,將引發大停電。氣候轉變也會威脅長者及病患的健康,一些傳染病如登革熱的個案也日益增加,屆時將會加重香港醫療系統的負擔,增加政府的資源及財務壓力。由此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