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杰平方投資69億 港科技園建晶圓廠 建微電子生態圈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微電子企業杰平方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杰平方半導體),日前(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科學園設立以第三代半導體為主的全球研發中心,並投資開設香港首間碳化硅(SiC)8寸先進垂直整合晶圓廠,總投資額預計達到69億元。目標5年後每年量產達24萬片芯片,每年生產總值達110億元,創造逾700個職位。 在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後排中間)、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容偉雄(後排左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後排右一)、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後排左二)、杰平方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俎永熙(後排右二)見證下,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前排左)與杰平方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聯合總經理朱東園(前排右)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今次科技園公司和杰平方半導體的合作項目,是本港設立的第一家具規模半導體晶圓廠。香港現時開始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行業,與歐美差距約在一兩年左右,若能藉助內地加快發展,5至10年內便能躋身世界領先行列。杰平方半導體亦計劃積極培訓本地人才,提升本港在科技方面的人力資源素質和競爭力。此外,項目還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香港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香港的微電子產業發展潛力龐大,杰平方半導體計劃落戶科學園,推動香港生產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將先進的電動車芯片設計、製造流程和半導體產品開發的核心技術與專業知識帶入香港,為本港微電子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作為香港的旗艦創科平台之一,科技園提供高水平的基建和配套、龐大的合作夥伴網絡,將繼續推動本港微電子的研發實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杰平方半導體(上海)董事長俎永熙 杰平方是聚焦車載晶片研發的晶片設計企業,主要面向電能轉換、通信等領域,提供高性能碳化硅(SiC)晶片、車載信號鏈晶片及車載模擬片等前沿產品。其硅基功率晶片技術更可應用到電動車等相關應用,亦可優化相關的基礎設施的發展,例如充電站、智慧電網等。 杰平方半導體(上海)董事長俎永熙表示,該項目的總投資額預計約69億元,規劃於數年後通線、量產,將於2028年可年產達24萬片碳化硅晶圓,帶動年產值超過110億元,並創造超過700個本地及吸引國際專業人士來港的就業職位。包括芯片及微電子產品設計、微電子模組化及生產流程發展等,以進一步推動香港多元經濟發展。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庾婉華:港股在復活節假後短期阻力位?

本周經濟數據眾多,包括於周四(13日)中國公布進出口數字,美國會公布PPI及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走勢上,恒指的由1月27日階段性高位22,700點,首個主要反彈阻力仍見於21,005點,估計仍將是現時以及第二季的大市運行主旋律,目前的短期支撐是19,800點,守穩仍可,如果守不住的話,盤面將再次轉弱。 個股焦點:復星國際(00656)科研成果推動業務發展,預期2023年ROE呈復甦增長 3月17日、18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先後出席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三屆年會、上海市浙江商會主辦的第六屆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商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郭廣昌在發言上便指出,復星未來的發展首先是注重創新,注重研發投入,尤其在生物醫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並會繼續加大全球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建設,復星對今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充滿信心。 集團在2022年的科創投入104億元,按年增加17%。當中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漢斯狀2022年3月上市,成爲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復星凱特的中國首款CAR-T細胞治療産品奕凱達已納入超過70個省市的城市惠民保。集團持續推進復必泰疫苗在港澳台地區的接種及覆蓋範圍,復必泰疫苗已實現公立和私營市場全覆蓋。復星醫藥與河南真實生物聯合開發的中國首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藥阿茲夫定片,2022年已納入國家新冠診療方案並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醫療創新成就得到國家認可。 2022年,復星退出了一系列非核心資產,公司管理層指「瘦身健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加快發展,把資源聚焦更有優勢的產業。去年6月以來,復星加大了非核心企業及資產退出力度,集團層面回籠現金流近300億(人民幣,下同);加上今年1月120億銀團落地,這是由五大國有銀行牽頭,聯合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的最大一筆民企銀團,反映中央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現金流動性充足,利好公司持續擴展。 多條業務線強勁復甦和穩健發展, 復星實現海外收入773.6億元,佔總收入比例爲44.1%,按年增長14.3%。集團目前業務覆蓋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品牌企業達到43家。其「全球組織+本地經營」的領先模式日益成熟,復星經營業務復甦可期。走勢上,以上周四收市(5.67港元)計,復星技術超賣,20天RSI 32.39,目前股價仍相對合理,若現價突破10均線,有再次向上伸延的迹象。野村維持復星國際「增持」評級,目標價9.2港元。 撰文:庾婉華 艾明資本服務團隊聯合創辦人 獨立股評人,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擴大投資者關係管理及企業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庾婉華:隨業績期完結恆指走勢漸見明朗,小米確定性下的成長新機遇 ============= [...]

企業策略

Pure Living夥拍科大 研發手工啤 推出首款香港酵母

Pure Living於疫情期間生產了全港第一架熔噴布機,然後因應香港人搶口罩的需要而生產香港口罩。後疫情時代,Pure Living轉戰令人開心的研發,最新搞作是夥拍香港科技大學,研發出本港第一款釀製手工啤的酵母。以純天然水果提煉的天然酵母,經過實驗室生產再加入啤酒中,釀製出口味獨特充滿清香的麥啤。 Pure Living的行政總裁何寶琪   Pure Living的行政總裁何寶琪表示,疫情期間香港酒吧成為重災區,她希望可以為香港酒吧及香港人製造一點驚喜。「香港這兩年流行手工啤,卻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酵母,剛好生產『鬼佬啤酒』(Gweilo Brewery)的Henry Atkinson在我火炭工廠樓下,有緣傾談後就很想跟他為香港製造出一款本地生產的酵母,再用這款酵母來生產出獨一無二的本地手工啤。」 與大學合作  研發本地酵母 既然有方向,何寶琪就立即找來科大合作。在校園中,以天然環境中的花草樹木及空氣為樣本,一共做了30多個樣本,進行了數百次測試,然後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最後憑數據來判斷酵母的表現及質素。何寶琪指出,人工合成的酵母穩定性高而且發酵快,所以酒廠一般都會以人工酵母來釀酒,但缺點卻是味道單一又缺乏層次感。「經過數百次的測試,終於找到一款由植物提煉而得的酵母,不但製作啤酒速度快、出產酒精含量高,而且味道還與啤酒非常配合,清香的草本味道混和濃郁的麥香,感覺無比獨特。」於是,Henry Atkinson在第一次試味後,即時拍板與Pure Living合作,開始生產本港第一款由本地研發生產的酵母釀成的手工啤。 [...]

博客

鄧耀昇:走進大灣區

進入後疫情時代,在企管新思維以外,我們亦需要重新審視商圈,抓緊復甦機遇。大灣區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策略,作為企業家必須了解大灣區的政策與走向,好好裝備自己,既要捕捉商機,亦要避開障礙。     特首在博鰲亞洲論壇中指出,香港的未來發展,明確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為指導思想,並謂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事實上,香港多家大學在科研及學術上均在世界排名前列,有優秀的科研能力與人才,只是缺乏市場及製造能力。作為窗口城市,香港可以利用科研能力,結合灣區城市的市場與生產力,將科研成果透過灣區城市的生產力實現商品化,更可以內銷至灣區城市,拓大市場銷售版圖;另一方面亦可以為大灣區輸出科研人才,成就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發展。 談到人才,就可以展現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劣。我們看到深圳、廣州有多家大型科企如騰訊、華為,自然能吸引到全國各地的科研人才;東莞則以製造業聞名於世,現在則轉型為高增值生產力。香港培育科研人才不遺餘力,同時亦有知名大學作為基礎,要將人才輸出並沒太大問題,再加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在融資能力在世界中名列前茅。如果就招募人才而言,香港的人才質素與國際視野,我相信是優勝於灣區其他城市的,相反是香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與華為、騰訊等巨企爭奪人才。有志在大灣區創業,又或計劃將業務拓展至大灣區,就需要考慮人才供應是否充足,始終灣區各市的人才各有不同,企業家需考慮自身狀況,若了解不夠透徹,就容易被某些優惠政策吸引,到落地後發覺找不到人才的窘境。 在優惠或資助政策上,我相信灣區城市亦各有優勢。如果企業是要瞄準資助政策而決定落戶哪一個灣區城市的話,實在要仔細參詳。首先每個城市的資助政策,都會以該市的人民與企業優先,港企要進軍大灣區,資助或優惠對比該市本地企業會較少,而且面對的競爭環境會更嚴峻。所以我們必須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如何爭取灣區城市的青睞。港企的國際視野與關係,還有融資能力確是較高,只要善用這等優勢,或可帶動灣區城市的企業生態以至城市發展,對地區政府而言就更有吸引力。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龐大的商業生態圈,我相信對香港經濟有深遠影響,在世界重要經濟體,與及經濟發展區域,都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香港企業必須先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心態,才能捕捉百年一遇的機遇,令香港經濟再現光芒。   撰文:鄧耀昇 飛躍莞港灣區薈創會會長 香港菁英會工商發展研究會主任 Stan Group主席 [...]

大中華時事

大灣區:為科研企業締造新商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勾劃出藍圖,預期為青年人帶來創業和就業發展新機遇。在早前舉行的「企業杏林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機遇」研討會上,BizCONLINE 行政總裁李德豪及研品師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馮威棠,與年青創業者分享如何把握相關機遇。 BizCONLINE行政總裁李德豪指出,目前中國內地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內地人都在尋求突破現狀的良方妙藥,為香港創新企業帶來新商機。他提到,內地各省市都設有創科園區,並提供各種各樣的創科比賽及發展基金。「擁有自家技術的初創企業可申請這類發展基金,金額非常龐大,具實際幫助。」 他形容:「假如你想發展一個在三年後才有商機的技術,即使只是概念,都可以申請專利,那也只涉及數千元而已;假如還未找到有關技術,可以到各大院校跟學者溝通,不少學者都期望推廣其研究成果;而一個好的業務夥伴,可令項目事半功倍。」他強調:「當然,首要是你要對創新科技有興趣,願意投入熱誠,否則堅持下去是很困難的。」 研品師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馮威棠補充指,內地一線城市競爭激烈,反之在二、三線城市則有不少待開發的機會。他以珠海為例指,因應大灣區的發展,當地政府及相關機構將招攬大量人才到當地的創科園區發展,並提供頗優厚條件。 二人皆鼓勵有意發展創科的企業,參加內地的相關比賽,參詳投資者的意見;更要漁翁撒網,不斷提交表格申請各項資助,爭取獲批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