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究揭職場科技隱藏危機 科技壓力與網絡閒逛侵蝕僱員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專題

浸大研究揭職場科技隱藏危機 科技壓力與網絡閒逛侵蝕僱員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香港浸會大學張美君教授研究揭示職場科技的隱藏危機 科技壓力和網絡閒逛侵蝕僱員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職場需要具前瞻性的政策及培訓以改善工作及生活之間的平衡     科技已成為現代職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在各個方面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聯繫。然而,香港浸會大學張美君教授的最新研究卻揭示了科技的潛在弊端 —— 科技於職場所帶來的壓力(科技壓力)可能會影響僱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同時助長網絡閒逛行為(在工作中使用互聯網進行與工作無關的行為),從而影響僱員的工作表現。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張美君教授與西南財經大學施思教授及陳揚教授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探討資訊及通訊科技在工作中如何引致不同類型的壓力。張教授亦與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Viswanath Venkatesh教授、德州理工大學的Fred D. Davis教授和萊斯特大學的李衛儒教授合作,探索影響職場中網絡閒逛的因素。 張美君教授指出:「雖然科技的目的是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輕鬆,但恰恰與之矛盾的是,它可能產生新的壓力和不事生產的行為模式。為了充分發揮科技的益處,公司必須積極應對職場中科技的『黑暗面』,實施量身定制的培訓計劃,並注重建立包容的文化,鼓勵公開對話。」 主要研究結果 1. 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可因科技壓力而產生,成為導致工作和家庭滿意度下降的關鍵因素 科技的應用使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界線變得更模糊,而由時間和壓力所產生的衝突會負面地影響僱員福祉,從而嚴重削弱僱員對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整體滿意度。 研究發現,由壓力所引起的工作與家庭衝突,例如非故意的情感消耗,比因時間而造成的衝突有更大的影響。因此,雖然加班(即時間上的要求)乃很多人的工作日常,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由壓力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會從工作領域延伸至家庭生活之中。 2. 資訊及通訊技術帶來「阻礙性」和「挑戰性」兩種科技壓力 科技壓力分為「阻礙性」和「挑戰性」兩種。阻礙性的科技壓力,如過多的工作,會加劇僱員因時間和壓力而產生的家庭衝突;而挑戰性的科技壓力,如學習新軟件,則能推動僱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成就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履行家庭責任,從而減少衝突。如果將挑戰性科技壓力視為成長的機會,能給人以正向反饋,減輕時間分配上的壓力,提升僱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3. 網絡閒逛對工作表現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總體來説,網絡閒逛會對僱員的工作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僱員40%的網絡閒逛現象(即做私人事務)和21%的負面工作表現,都是由技術培訓不足及企業寬鬆的通訊技術使用政策和規範等因素造成的。 4. 環境和個人因素與網絡閒逛密切相關 環境因素,例如便利條件和主觀規範,會促使人們進行網絡閒逛。然而,環境抑制因素,如通訊技術控制政策,亦可能成為參與網絡閒逛的阻礙。此外,個人因素也影響著人們進行網絡閒逛的程度。個人因素包括態度、外向性和神經質等因素,這些因素能夠誘導人們參與網絡閒逛活動。相反,個人抑制因素,如開放性、合群性和自覺性等個性特徵,可幫助限制人們參與網絡閒逛。因此,環境和個人因素共同影響著人們在網絡閒逛中的參與程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正面的主觀規範,以激發個人的積極態度和興趣,有助防止僱員進行網絡閒逛活動。 商業應用 1. 管理者必須解決長期存在的科技壓力障礙 這些科技壓力會直接損害僱員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和滿意度。公司提供資源、開展公開對話並實施關愛家庭的措施,對於改善僱員福祉至關重要。另外,企業應設立針對性的培訓,引導僱員將新技術視為個人成長的挑戰,而非阻礙。 2. 透過公平的公司政策和程序減少網絡閒逛 僱主應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程序,並以透明的方式解釋這些政策和程序,定期對僱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如何正確使用科技。 3. 訂立詳盡的行為規範對網絡閒逛有重大影響 僱員的行為規範主要參照身邊同事和主管。組織應與經理和主管密切合作,培養僱員在職場適當使用通訊設備的行為規範。 4. 以性格評估來識辨網絡閒逛風險 鑑於個人性格在網絡閒逛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僱主可以在招聘過程中考慮對應徵者的五個主要性格特徵進行篩選,包括外向性、合群性、開放性、自覺性和神經質。一旦僱員入職,管理者應該密切關注那些較外向和神經質程度較高的僱員,因為他們更有可能過度使用非工作需要的通訊科技。 研究方法 張教授透過數千名僱員的調查數據和先進的統計模型進行研究,分析了各種科技、社會和個人因素如何影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工作滿意度和具有反作用的工作行為。 隨着職場科技的廣泛應用,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迫切需要採取綜合措施,結合針對性的培訓、更包容的文化、公平的監督政策,以至僱員個性評估,來有效削弱科技的負面影響,同時充分發揮其對提高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 延伸閱讀:邱力迅:2024年前線行業勞動市場就業展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

博客

廖錦興:暑期實習與師徒關係

讀萬卷書,也須得踏遍萬里路,身體力行。現代教育都著重實踐,如今學生在暑假期間參加本地企業實習已非常普遍,近年到內地或海外參加實習交流計劃的名額大增,因此大學生參加暑期實習的比率幾乎達到100%,而高中生參加的比率亦不斷上升。 隨著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盛行,香港各行各業紛紛提供實習機會予學生,可算是百花齊放。上月政府聯同25間大型企業推出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旨在培育了解國家發展兼具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才,讓他們認識國際企業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職場文化和建立人脈網絡,以助他們日後的事業發展。 《香港青年發展藍圖》的「探索篇」中,表示加強中學生的生涯規劃工作,統籌政府、學校、商界及非政府機構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工作體驗機會。然而,過多的選擇可能導致學生只能接觸到表面的工作,難以得到具影響性或啟發性的經驗。 筆者贊同學生應該走出校門,親身體驗社會和企業的運作模式,但若要讓青年人在實習計劃中獲取更深層次的體驗,暑期實習計劃的形式必須要與時俱進,應有更廣、更深、更具專業和深入訓練。 建議未來的暑期實習計劃,可以從不同層面作出優化: 一、大多數暑期實習計劃都在同一部門的崗位學習,學員所學有限。建議採用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形式,讓學員有機會涉足多個部門,更可立體的了解企業或機構的商業或服務模式; 二、由於參與時間有限,學員與企業之間欠缺深層次的關係和溝通。建議將學員分組,以師徒關係,一對一、或一對二的組合的形式確保學員在實習過程學員從師傅多年工作中,獲得更切身的經驗,同時在計劃完結也可繼續保持師友互相學習和幫助; 三、一般實習計劃都安排學員在部門內協助處理日常事務,這些事務都屬於短期性,對學員來說可能缺乏吸引力及乏味。建議在計劃中包含一些在2至3個月可完成的具體項目,以或結合線上線下的工作。比如製造業的企業也可讓學員在安全情況下到工廠實地工作,相信會帶給學員更深刻的實習經驗; 四、現時學員完成實習計劃後,缺乏後續跟進工作。建議院校加入實習計劃調研或項目報告,由學員負責撰寫,企業主管為報告評審及打分,報告由院校交予學系主任作為學生的表現參考。對於表現非常出色的學員或報告,可授予優秀實習模範的獎狀。 隨著時代改變,社會進步,面對人工智能科技大躍進的步伐下,人才培育顯得更重要。傳授硬知識可交予科技公司,但軟實力仍要透過有血有肉的感染力,師徒關係並非昔日的斟茶遞水,而是建立在互信、互助和互學的師友情誼上。 [...]

可持續發展

ESG School HK 聯乘綠色工廠 與學生探索可持續服裝

服裝行業是全球第三大污染行業,預計本港在垃圾徵費政策實施前,將會短期出現大量衣物被棄置的情況。無疑,只要設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及回收制度,就能大幅減少垃圾數量,貫徹源頭減廢,無奈不少學校、學生、家長等都並不認識可持續性和公共衛生對我們未來下一代的重要。有見及此,ESG School HK與綠色工廠合作舉辦「環保抗菌工廠導賞團」,引領學生探索香港研發和再工業化綠色工廠,讓他們了解其環保制服的製造過程。 驚見全球二手衫變「垃圾山」 決意推行「永續循環發展計劃」 雖然現今社會開始推行衣物回收,不少人都會把二手衣物棄於衣物回收箱。但令人驚訝的是,全球二手衣服大部分被棄於非洲迦納,只有不到1%的廢棄衣服能真正被回收製成新衣服,因此舊衣回收反造成「垃圾山」,弄巧反拙。此外,時尚產業佔了全球2-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見,時尚圈的循環經濟應由環保原料開始,透過永續設計、按需製造、重修運用等,減少製造浪費。ESG School HK已與善導會及合作夥伴推行「永續循環發展計劃」,收集坊間棄置的舊制服,回收再造成為衣物,供應給符合資格的低收入人士,並為社會上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提供支援,讓他們獲得生活上的照顧。 引領學生走進綠色工廠 探索香港再工業化 ESG School HK創辦人陳偉彬(Paul)的家族經營製衣業超過50年,他與其團隊一直對環境污染問題極度關注,深明傳統校服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浪費應該設法避免,期望能結合全球各地可持續品牌的經驗,開發出可持續、可升級再造的環保校服。他表示:「對於學生,穿著環保校服可以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對環境可持續性有更切身的理解,這是超越了教科書所能教育的。因此我們計畫會引入更多種類的環保物料,致力於推廣環保校服,讓更多的學生和學校認識到可持續服裝的重要性。」   ESG [...]

可持續發展

Tobot Robotics Nexus:進入未來智慧都市的入口

新年伊始,很高興我們在荔枝角區建立了一個智能科技的交流平台Tobot Robotics Nexus,為香港帶來了一場科技的盛宴。開幕活動於1月4日至5日舉行,吸引了眾多業界精英和科技愛好者到場參與,共同見證Tobot在機械人領域的最新發展。除了要感謝到訪的來賓,也要感謝曾與我們合作建構智能方案的眾多科技公司於Robotics Nexus共聚一堂,並展示他們的機械人與智能產品。 智能機械人的創新應用 在Robotics Nexus現場,我們展示了招待機械人在智能圖書館的創新應用。透過為機械人加裝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裝置,機械人就能快速掃描書架上的藏書,即時更新圖書館的狀況。圖書館的使用者,可以透過機械人查詢指定圖書,並由機械人引領至相應的書架,使整個尋書過程既便捷也人性化。 另外,機械人亦已經在空氣檢測方面大顯身手。配備了智能室內空氣檢測器的機械人,能夠實時巡邏並同步檢測多個場地的空氣質素。這不僅為場地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環境,也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城中不同區域的空氣品質,從而採取更有效的應對與改善措施。 分享智慧應用 共創未來都市 Tobot Robotics Nexus的開幕不單止是一次機械人派對,更為本地智慧科技領域打開了新門戶。現場除了有各種新式機械人的展示,更為技術開發商、行業專家和用戶提供了共同參與的平台。大家的熱烈分享與討論,為Tobot Robotics Nexus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激發了更多關於機械人應用的創新點子。這是個真正的共創時刻與契機,我期待看到香港智慧科技領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來更多嶄新的應用方案,共同打造未來都市的智慧生活。 [...]

博客

劉慧:2024年港股有望迎來轉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港股市場日益受到全球投資者的關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為港股市場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 但2023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欠佳。2023年,受美聯儲多輪加息影響,港元利息創下近十年新高,高息環境令香港整個資本市場投資環境嚴重受挫。2023年,恒生指數累計跌幅近14%,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報17,047.39點;恒生科技指數2023年累計跌8.83%,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報3,764.29點。兩大關鍵指數走勢全球表現墊底,與之關聯的則是2023年香港新股市場表現疲弱。Wind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港股首次招股募資額僅為458億港元,同比大幅下降56%,新股融資總額為過去二十年以來低位。 與此同時,港股市場活躍度也出現下降,日均成交量下滑明顯。港交所資料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港股日均成交額1,056億港元,較2022年日均1,247.07億港元的成交額下降超15%。與之對比的,Wind行情資料顯示,2023年美股日均成交額3,558億美元(約合27,783億港元),是港股日均成交額的26倍。再來對比2023年人工智慧大牛股英偉達,Wind行情資料顯示,其2023年日均成交額172億美元(約合1,343億港元)。 關注具成長潛力與競爭優勢之科企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多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貨幣政策走向對全球金融市場具有深遠的影響。近期,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至2.563%,為2023年8月以來最低,凸顯了中國貨幣政策的寬鬆態勢。與此同時,央行在2023年12月重啟了3,500元人民幣的PSL淨投放,這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來,中國貨幣政策預計保持寬鬆,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至2.563%,是2023年8月以來最低。央行在2023年12月正式重啟3,500元人民幣的PSL淨投放,或主要為「三大工程」建設注入資金。海外主要發達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去年11月以來的調整幅度愈加明顯,海外利率築頂的確定性較高,邊際上利好港股的流動性及風險偏好。 具有成長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科技和創新型企業是值得關注的重點。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科技和創新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湧現出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其次,受益於消費升級和內需增長的行業和個股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電商、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受益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人口紅利,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中的優質藍籌股也是值得關注的投資標的。這些企業具有良好的業績穩定性和分紅回報率,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 總之,港股市場具有豐富的投資機會和挑戰。投資者需要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環境、企業基本面和市場走勢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風險控制措施。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關注具有成長潛力和競爭優勢的企業,同時注意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通過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原則的遵循,投資者有望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撰文:劉慧 慧悅財經創辦人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策略,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延伸閱讀:劉慧:物流行業破局創新引領利潤增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