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茉:夏寶龍主任訪港帶來的啟發

博客

吳旭茉:夏寶龍主任訪港帶來的啟發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中訪問香港6天,共出席了36場活動,會見了社會上各階層人士,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民生和教育等多個領域,深入了解香港由治及興的最新情況。6天的行程中,夏寶龍主任透露了幾點信息,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強心針。筆者認為香港各界應該好好把握這些大政方針,才不會辜負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和期望。 夏寶龍主任訪港期間,曾與本地及外國商會的代表會晤。有與會者會後透露,夏主任會上再次強調,「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可以超越的」。「超越」兩字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但大家都會理解成時間上的超越。具體來說,即2047年後,香港的社會制度會繼續保持不變。 盡早謀劃2047年後過渡安排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慶典並發表講話時亦提到,「一國兩制」經過實踐反覆檢驗,符合國家、民族以至港澳的根本利益,既獲得逾14億祖國人民鼎力支持、港澳居民一致擁護,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這套好制度須長期堅持,沒有任何理由改變」。 現在距離2047年尚有不足25年,筆者認為應該盡早為「50年不變」之後的香港作好過渡規劃,尤其是大家關注的房屋地契等法律問題。據了解,現時至少有三萬份土地契約於2047年到期,屆時這批房屋該如何處理仍是未知數。加上目前銀行按揭最長年期為30年,跨越2047年,之後會怎樣呢?雖然政府早前透過金管局向銀行發出指引,無須因為2047年而調整現時的按揭政策,但作為一個法治社會,能夠盡早釐清2047後的法律問題,越能穩定民心。 即使海外投資者,在考慮投資的時候,都希望看到投資目的地的遠期規劃,如果可以盡早制定具體的過渡安排,相信可以增強外資長遠的投資信心。有與會人士還透露夏寶龍主任在會晤商會領袖時提到「一國兩制」的優越性,提到外國投資者無須擔心香港營商環境出現變化,藉此釋除外資的疑慮。事實上,長期保持香港「一國兩制」地位,不單符合各方利益,亦是統一台灣的範例,絕對有理由相信中央維護「一國兩制」的決心。 另一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習近平主席去年訪港時,到埗的第一站就是考察香港科學園,同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研人員、青年創科企業代表等交流。而夏寶龍主任這次也訪問了香港科學園和科技大學,他對香港科技發展感到鼓舞,期望能努力加速建立香港國際科技中心。更重要的是夏寶龍主任提到,有需要時,中央會在國家層面上幫助香港解決問題。 香港創科發展要追落後 然而筆者早前亦提過,香港要扮演好創科的地位角色必需與深圳有所分工,取長補短。深圳的創科事業已經走在前沿位置,有豐富的創科經驗,香港應該虛心向深圳學習,彌補這方面的短缺。 香港無疑具備成為創科之都的優勢,但同時也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客觀分析,深圳在2021年對科創的投入是香港的六倍;而深圳的科創領軍企業是香港的一倍;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香港更是遠遠落後於深圳;至於科技人才方面,估計未來四年,香港仍然缺乏至少七萬科技人才。最近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一眾局長和立法會議員走訪大灣區城市,相信對大灣區的創科成就一定是嘆為觀止。香港該如何與大灣區城市互補優勢,有所分工,清晰自己的定位,而不會重複建設,方能對香港未來的創科路有所裨益。 香港能有今天這個安定局面實來之不易,是中央的全力支持和港人艱辛努力和巨大代價換來的。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根本談不上任何建設或長遠目標。一如夏主任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3」開幕禮上致辭時提出的四個「要」和「不要」:要安定安寧,不要暴亂動盪;要繁榮昌盛,不要凋敝衰敗;要精誠團結,不要對立撕裂;要文明法治,不要野蠻失序。香港實在不能再耽擱下去,要聚精會神謀求經濟發展,讓「一國兩制」這個好制度得以行穩致遠。 撰文:吳旭茉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 延伸閱讀:吳旭茉:國家增強創科引領  香港全力邁向國際中心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環球時事

烏克蘭以科技為國策 軟體產品影響全球

俄烏之戰,已持續半個月,數百萬烏克蘭人在無情戰火下流離失所,令烏克蘭陷入前所未有的惡劣局面。然而亦因為這場戰爭,令全世界對烏克蘭加深了認識。 烏克蘭在歐洲素來有「歐洲糧倉」之稱,為多個歐洲國家提供食物原材料,特別是該國的小麥出口尤其強勁,因此自戰火蔓延以來,小麥的期貨價格已持續上升。另一方面,烏克蘭的科技力量,亦舉世聞名,特別是軟件研發上。 事實上,前今很多科技應用都是出自烏克蘭的技術人員或工程師之手,如WhatsApp 的聯合創辦人,現時身家近100億美元的Jan Koum,便是烏克蘭裔;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數碼寫作輔助工具Grammarly雖然總部設於美國,其實是一間烏克蘭科技公司;其他如Gitlab 、Signal和 Solana 等,亦都是由烏克蘭人創立或共同創立的科技企業。烏克蘭的科技人才,已得到國際認同,因此在俄烏開戰之前,Google 及南韓三星都已在當地設有研發中心,這明顯是對當地科技水平的一種市場肯定。 科技發展,是烏克蘭的國策之一,每年均投放大量資源在科技人才的培育上。烏克蘭境內擁有多家科技大學,其中在首都基輔就有十多所大學,專注於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教育上,因此每年大約有兩萬名與科技相關科目的畢業生。而這些大學又常與科技企業合作,令國內科技風氣向來盛行。有資料顯示,目前烏克蘭在IT及軟件人才方面約有20萬人,在全球科技人才庫排名中,排行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