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創業家專訪】社職 | 黃景龍 「創線上平台 助企業義工配對」

過去,非政府組織及社福團體要招募義工,主要以人際網絡及平面媒介兩大傳統渠道。隨著時代變遷,經常去當義工的黃景龍(Antony)想到,利用一個網站作為義工平台,容許慈善團體或相關組織刊登廣告,招募義工,廣告費用全免,故在2015年成立社企「社職」,其後更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成立近4年來,已協助逾600間機構及逾5萬名義工作成功配對,令機構及義工達至雙贏。 Text / Peter Law Photo / 鄺銘漢 我是一名教徒,每周都至少做一次義工,例如義教或參與一間在太子的愛心飯堂的派飯工作。做了義工多年,我想把義工精神推而廣之,但發現傳統單靠社區中心或機構,在今天社會已經落伍了。在創辦「社職」之前,我們做了一個App,類似現時愈來愈多的facebook地區或屋苑專頁,在社區凝聚力量,鄰里互相幫忙。在弄這個App的時候,有些社區中心問是否能透過我們的平台去招募幫手,我才發覺社會原來有這個需要。於是我們就想到創立「社職」,連繫這類機構和有心人。 這個App其後下架……最終我與2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在2015年成立非牟利機構「社職」,決心要做一個與時並進的義工平台。「社職」兩字的意義,是社會的職業,我們希望大家在正職之外有另一份服務社會的工作,而且要把它當是第二個事業去看待。因此,我們就想到由學生開始推廣這風氣。雖然義工沒有薪水,但大家都在建立履歷,我們管它做Social CV,你可以讓別人看到做過什麼服務。就算沒有人看,自己看都可以。平台有網頁也有手機程式,在手機時代方便用家使用。 配對「技能義工」 發揮社會效應 其實我們在創業的時候,就想朝着「技能義工」的方向出發,不想只是簡單的賣旗、探訪長者等,但如果義工能運用本身技能或經驗去服務社會,效能會更大。例如有一個婦女團體曾經招募義務法律顧問,想不到也真的來了一些執業律師;有些團體出年報,他們需要翻譯、編輯、美術之類的義務工作者,也有人應徵。所以,我們希望發揮義工的特性及長處,與企業作出合適的配對。 「社職」成立至今接近4年,營運由賽馬會支持,每年經費約480萬元。我們是第二次得到撥款,今次撥款去到2021年。我們的全職員工已增至有8人,並協助逾650間機構及逾6.5萬名義工作成功配對。去年我代表社職,參加社企民間高峰會;今年,我希望以「社職」推動本地企業義工生態的發展,期望會強化平台的功能,打造一個真正的「一站式」企業與義工配對服務。 另一方面,「社職」未來會推出一項新的服務,為非牟利機構招募義工「IT」化,度身訂造一個義工管理系統,為機構自立義工資料庫;在企業方面,在本港近年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下,我們也會為中小企業,提供推動CSR的解決方案,協助其回饋社會。 在今年,「社職」踏入了第3個年頭,是其成長的重要一年;對我而言,也是特別的一年,因為今年年初,我當上了父親,我的兒子出生了,作為父親的我,願望是—社企與我兒子能夠健康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