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國際扶輪3450 地區總監何汝祥.全方位服務 擴展網絡 回饋社會

隨著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近年不少商界及專業人士,在其專業及事業領域取得成功後,更不忘抽空在工餘時間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回饋社會,履行其社會責任。國際志願服務團體扶輪成員,一直以「超我服務」為座右銘,以其專業才能服務社會。本月上任的國際扶輪3450地區新任地區總監何汝祥醫生表示,新一年重點工作,是帶領3450地區中91個扶輪的2,400多位扶輪社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全方位服務,涵蓋敬老扶幼、生涯規劃、環保發展、淨水工程等項目,關注長者及青少年身心健康,達至社會共融,並把扶輪服務的信念,帶進社會各個階層當中。 Text / Santos    Photo /張展銳 扶輪有別於本港慈善團體及非政府團體,它是依循國際扶輪的規章所成立的社會服務團體,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其特色是每個扶輪的成員需來自不同的職業,原則上在固定的時間及地點舉行例行聚會(現每個月至少開兩次例會)。每個扶輪社都是獨立運作的社團,但皆需要國際扶輪申請通過後才可成立,通常會以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區名稱作為社名,如國際扶輪3450地區,包含香港、澳門、蒙古國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省四大地區。泌尿外科醫生何汝祥將在本月接任國際扶輪3450地區新一屆地區總監,何醫生坦言,自己能夠當選及出任這個位置,深感榮幸之餘,更是任重道遠,希望與各社員齊心協力,做好來年的服務工作。他指出,扶輪社員是社會上各行業的精英,他們以「超我服務」為座右銘,以人道精神去服務有需要的社群,以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網絡組織服務回饋社會,並維護、提倡和推廣正直的社員操守,讓全人的發展更臻完美。 何醫生說,他於七十年代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1982年畢業後成為醫生,於1992年開設自己的醫務所;1993年正式加入扶輪,逐步投身扶輪的服務工作。他說,自己多年來專注個人的專業發展,想不到參與社會服務也是一樣,一做超過20多年的光景。「我欣賞扶輪這個志願團體,有所謂『三不』,聚會中一不宣傳政治、二不宣傳宗教看法;三不在服務中涉有商業/推廣的成份,各人全心全意,憑自己的專業才能服務社會。」 專業貢獻社會 出錢出力 何醫生回想指出,加入當社員時提及The 4-Way Test,令他明白扶輪的真正意義。「我們所想、所說、所做的事應先捫心自問:是否一切屬於事實?是否各方得到公平?能否促進信譽友誼?能否兼顧彼此利益?」他說:「這正正就是扶輪之宗旨:鼓勵並培養以服務之理想為可貴事業之基礎,尤其著重於鼓勵與培養:增廣相識為擴展服務之機會;在各種事業及專業中提高道德之標准;認識一切有益於社會的職業之價值;及每一扶輪社員應尊重其本身之職業,藉以服務社會; 每一社員能以服務之理想應用於其他人、事業及社會之生活;透過結合具有服務理想之各種事業及專業人士,以世界性之聯誼,增進國際間之瞭解、親善與和平。」 他續說,扶輪社友多為各界精英及商界翹楚,不但扶助有特殊需要的弱勢社群,創造共融和諧社會氛圍,同時也對社會突發需要作出迅速回應,如協助紅十字會呼籲捐血。何醫生強調,參與扶輪多年,坦言各社員是「出錢又出力」,沒有什麼的大道理。以他為例,自己也不時參與各社的地區服務,如健康講座、免費健康檢查活動等,不求什麼回報,只要是能夠做些有意義的事便可。   重點青少年、醫療、內地服務 深耕細作 談及今年國際扶輪3450地區發展大計,何醫生表示,現時國際扶輪3450地區包括香港、澳門、蒙古國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省四大地區,逾2,400名社員,他期望在新一年度,加強各社社員發展,目標每年增加200至300名,凝聚及團結大家的力量,令服務覆蓋社會層面更為廣闊;另一方面,何醫生指出,該區會加強向社會各界,推廣國際扶輪3450地區的工作,強化市民心目中對扶輪的服務「品牌效應」。 何醫生表示,本年度扶輪將推出「協助無家青年計劃」幫助青少年。他說,現時樓價高企,政府計劃為青年提供平價宿舍,原來一些民間人士亦有份出錢出力,為弱勢青少年解決住宿問題。何醫生指出,本港有8千名因家庭變故,需遷出寄宿院舍的青少年,需要協助,扶輪正籌劃「協助無家青年計劃」,提供廉租單位,幫助他們度過成長關鍵階段。「這批青少年由於年滿十八歲 (成年)需要搬出,可能面臨無家可歸困境,但各個社福團體可提供的廉價宿位只有約200個,與實際所需有很大距離。因此,國際扶輪3450地區將與非政府組織 (NGO)合作,提供廉價住宿單位,或提供金錢資助其租金支出,其中有社員有相應的適合單位,以及願意付出愛心,可以扶青少年一把,提供宿位資助。有關服務將由每年幫助30至40名青年為起步, 逐步增加受助人數。」 扶輪另一重點計劃是加強市民對心肺復甦法(CPR)及自動體外去顫法(AED)重要性的認知。早前國際扶輪3450地區及香港東北扶輪社,聯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合辦「國際扶輪3450地區心肺復甦教育計劃」,號召1,400名市民成為護心使者,免費學習CPR及AED技巧。何醫生表示,扶輪近年資助有較高機會接觸心跳停頓病患者的人士學習這兩種急救技巧。「計劃旨在提高香港人對CPR 及AED的意識,並資助心搏停止機率較高危的人士及其身邊親友如心臟病患者的家人或親屬,去學習兩項拯救生命技術。」何說,構思中建立一個手機應用程式 (Apps)作廣泛的宣傳。此外,何醫生透露,未來將進一步深化教育工作,把宣傳伸延至學校層面。「我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一些老師及高中學生認識免費學習CPR及AED技巧,為急救提供更多的新力軍。」 扶輪另一重點項目,是加強扶輪青年服務團及少年服務團的發展工作,何醫生強調,年青人是社會的未來,若他們了解扶輪的服務宗旨,除可壯大組織力量外,也可做到薪火相傳的效果。除關心本地服務外,何醫生介紹,國際扶輪3450地區以往在內地默默耕耘,興建為數不少的學校,為內地逾100萬小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近年推行提供淨水計劃,為其脫貧,又如為陝西省及寧夏省建造大型儲水池,資助其安裝淨水器等,期望把扶輪超我服務理念如種子般散播神州大地。 開設護老院 關注長者需要 何醫生表示,作為一個志願服務團體的領袖,要抱有如年青人的心態,本著最真實、純潔的「初心」態度,團結社員秉持共同價值,有勇氣及堅持,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何醫生除行醫外,近年更經營兩所護老院,他坦言該項目旨在為本港安老服務提供更多理想的選擇,服務特色是以人為本,尊重及關顧長者的需要,希望本港長者能夠「老有所依」。   國際扶輪info 全球第一個扶輪社是由保羅﹒哈里斯在1905年2月23日創立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最初此扶輪社的定期聚會是每週輪流在各社員的工作場所舉辦,因此便以「輪流」(英文:Rotary)作為社名。國際扶輪基金有六大重點工作,包括倡導和平、預防及治療疾病、母嬰健康、基本教育及識學、清潔水供應及衛生,與經濟及社區發展。在本港,首個扶輪在1931年成立,歷年國際扶輪3450地區在本港及內地進行無數人道計劃,包括醫療衛生、教育、青年發展、識字、貧窮、環保及救災等。據2014年4月資料顯示,國際扶輪在全球168國家或地區約有35,000個扶輪社,逾120萬位社員;國際扶輪3450地區包括香港、澳門,蒙古國及中國廣東省四大地區,現時有93個社,逾2,400名社員。扶輪轄下設有扶輪青年服務團及少年服務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