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羅兵咸永道:6年後取代美國 料內地將成全球最大個人奢侈品市場

羅兵咸永道日前發布《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奢侈品市場報告》,預計至2030年中國將以1,480億美元市場規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奢侈品市場。該行亦認為香港個人奢侈品市場正逐步復甦,看好其市場規模在2023至203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4.5%,到2030年增至1,258億元規模,當中增長最多的三大類奢侈品為皮革製品、珠寶及腕錶。 羅兵咸永道指出,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將在大規模財富代際轉移、持續開拓新消費客群、體驗消費及奢侈享受生活方式蓬勃發展、海南具高增長潛力,以及線上服務進一步與線下渠道完善等因素下進一步擴張。 本港市場方面,羅兵咸永道預測,香港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在2023至2030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4.5%,增至2030年的1,258億元,當中增長最多的三大類奢侈飾品為皮革製品、珠寶及腕錶。 該行又指香港從傳統文化、音樂會及表演、時尚打卡點、米芝蓮餐廳、風味美食、影視場景和藝術及展覽,種種顯示來港旅客追求體驗優先的消費模式,因此有越來越多奢侈品品牌調整策略方向,在香港的文化、娛樂、美食和精緻生活等領域布局「體驗經濟」。 羅兵咸永道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主管合夥人鄭煥然指出,根據統計,全球財富排名前1%的人掌握全球43%的金融資產,由於這類超級貴賓數量快速增長且擁有強大消費力,料奢侈品集團應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全方位需求。 另外,香港今年仍面臨美元及港元持續强勢,導致奢侈品價差縮小,香港價格優勢減少,同時來自海南和深圳的競爭壓力造成衝擊。 另外,該行亦看好海南將受惠「封關政策」,在2025年前成為海關獨立監管的特殊區域,成為繼香港及澳門後第3個境內關外區域,可享受一系列稅收優惠,將蘊含巨大商機。該行認為,海南是化妝品、珠寶及腕錶的重要渠道,未來奢侈品集團可以在海南採差異化布局策略,同時可拓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海上產品,如衝浪板和服裝等。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團結香港基金提14項建議 冀助港成初創基地

團結香港基金最新(21日)發表新一份題為《優化各界資源協作 推動香港初創發展》的政策研究報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為是次報告的策略夥伴。基金會提出十四項政策建議,冀助力將香港建設成為具有區域和國際吸引力的成功創業搖籃。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初創公司的數量每增加10%就能在下一年帶動2.4%的人均 GDP 增長以及提升2.9%的專利申請量。可是,儘管政府已經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投放了大量資源,在2018-2022年期間投放超過1,500億元來培育初創企業和支持創科,但是本港在「2023年全球創業生態系統指數」中僅排名第12位,落後於北京、上海和班加羅爾等城市。本地的獨角獸數目相對較少(18家),落後於北京(91家)、上海(71家)和深圳(32家);更甚的是,香港在初創企業早期融資的角色甚少,僅佔全球風險資本市場的 0.5%。 研究透過與超過70名持份者進行深度訪談和焦點小組討論,釐清阻礙香港初創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包括:1)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缺乏可行的創業想法或風險偏好較低,導致創業意願較國際同儕低;2)技術轉移專業人員不足、孵化生態不平衡(近85%本地初創企業在公營孵化器内進行孵化),以及公私營機構採購初創公司的產品的比率較低,阻礙了商品化的過程;3)早期企業的投資風險較高,而政府偏好後期投資、上市規則嚴格、加上繁瑣的政府資助申請程序,都限制了融資渠道和退出機會;4)初創企業在進軍大灣區內地城市和東盟市場時面對制度體系差異和監管壁壘。 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推動創業教育培育創新創業人才;促進技術轉移和企業聯動 協助初創公司成長;協助企業家獲得融資;建議四:支援初創企業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東盟國家;吸引全球和區域人才及企業 為創業生態圈增添動力。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水志偉表示,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和為初創企業提供市場拓展支援,能使香港成為企業創新和成長中心,助力具潛力本地企業登上國際舞台。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

專題

廠商會倡政府推動銀髮經濟 把握長者市場龐大潛力

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掀起銀髮經濟的熱潮,甚至將推動銀髮經濟視為「轉危為機」的手段,為日益加重的公共財政負擔尋覓出路;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政策研究部早前發表研究報告,分析了全球多個經濟體推動銀髮經濟的經驗,並結合香港的自身情況,提出四大建議助力香港發展銀髮經濟。 報告指出,綜觀海外經驗,各地政府推動銀髮產業發展的政策著力點可總結為三大類;第一是「標準先行」,即是由政府帶頭對銀髮產品和技術設立標準並盡早建立行業規範;其次是「科創驅動」,以「智慧養老」作為開拓銀髮產業的主軸之一,透過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和智慧化升級,從「夕陽」消費群中培育出應用「樂齡科技」的朝陽產業。最後是「資助給力」,以「真金白銀」的投入來刺激產業發展,透過消費者津貼或公共採購等方式,激發長者對適老設施和產品的需求,並出台專門的資助計劃,鼓勵企業增加科技創新及產品改造的研發投入。 香港一直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加上生育率持續偏低,令人口老化的趨勢急劇加速,長者人口對退休保障、健康醫療、長期照顧、活躍晚年及長者社會參與上的需要遽增。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的老齡人口在消費能力方面卻居全球前列,加上本地銀髮經濟的發展落後於海外先進地區,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仍存在着巨大的供應缺口,說明了香港在發展銀髮產業上具有「後發優勢」。 廠商會認為,特區政府若能借鑑海外的經驗推動香港銀髮經濟發展,不但可以借助私人市場的力量來減低人口老化問題對公共財政造成的負擔,還可為產業多元化發展開闢新方向。為此,廠商會結合了本港自身情況以及歐美、日本、新加坡和內地等「先行者」的經驗,該會建議特區政府,可從四個途徑助力香港銀髮經濟的發展,包括:特區政府轉變思維,從提供福利轉向「做產業」。當局可鼓勵企業拓展適老化市場,將現成科技或產品改良為切合銀髮需求的專門產品或服務,如旅遊業可探討打造無障礙旅遊產品等,政府更應帶頭加強對銀髮消費者的教育和對適老商業文化的推廣。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約八成半大灣區企業視東盟為未來三年銷售業務首選之地 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屬位居榜首

大中華時事

八成半大灣區企業視東盟為未來三年銷售業務首選之地 星馬泰、新加坡、越南位居榜首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日前聯合發表《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研究報告顯示,約85% 的大灣區企業會在未來三年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銷售業務,而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是大灣區企業進駐東盟的熱門銷售地點,其中越南繼續是區內生產和採購的首選。 整體而言,報告顯示了吸引大灣區企業於東盟市場拓展業務的多個因素。當中,55.9% 受訪企業認為東盟市場規模龐大是業務拓展計劃的最主要原因,較政府的優惠措施和投資政策 (49.6%)及持續增長的東盟電商市場(32.8%)所帶來的影響為高。 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聯合發表的《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研究報告於2023年第三季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671家大灣區企業,並對部份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訪談。 更多大灣區企業計劃拓展東盟市場 超過70%受訪企業表示未來3年將開展或進一步拓展東盟業務,較2021年類似調查顯示有近60%更為踴躍。另外,目前已在東盟有商業活動的受訪企業中,高達96%表示未來3年會維持或擴大現有營運規模。 對消費品;商業、專業及金融服務;房地產、酒店及建造業;科技、媒體及電訊業這四大行業而言,受訪企業選擇東盟市場的趨勢相若,主要偏向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對工業製品行業的企業來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則更具吸引力。馬來西亞於上述四個行業的受歡迎程度均勝於2021年的研究結果。 主要挑戰 關於企業在東盟國家擴展市場時所遇的挑戰,48.6%大灣區企業認為掌握當地政府政策和法規是主要挑戰,其次為文化或語言障礙(38.7%),以及難以尋求合適的專才(26.4%)。有關結果與2021年的調查有顯著分別,兩年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基建不足、難以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伙伴及經營成本上升為三大主要挑戰。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表示:「大華銀行致力推動東盟與大中華地區之間的業務聯繫。隨著不少大灣區企業『走出去』以尋求長遠的業務增長,本行憑藉對跨境及專屬的融資解決方案、外國直接投資諮詢服務以及對當地市場、特定的行業知識和合作伙伴生態圈的深入理解,協助客戶減少拓展海外業務的障礙、應對供應鏈風險並降低融資成本。自2011年大華銀行外國直接投資諮詢部成立以來,我們已協助近4,000間企業在亞洲拓展跨境業務,他們的成功故事印證了本行對客戶『誠摯如一』的承諾。」 香港連接大灣區及東盟 報告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大部分大灣區企業對香港連接大灣區及東盟有高度評價,超過70%受訪企業給予7分或以上的評分(以10分為滿分計)。香港專業服務被認為是於東盟市場取得持續成功的重要元素,也是香港最具優勢的資產。此外,香港在法律合規、跨境基建融資及物流方面亦獲得高度評價,反映受訪者對香港服務品質的高度認可,以及明確肯定香港將為大灣區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陳永健表示:「這份研究報告肯定大灣區整體策略進取外向的特性,同時凸顯香港在確保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潛力方面擔當關鍵角色。大灣區內各項重要發展因素相互關聯,當這些因素有效結合起來時,著實可以產生超乎想像的協同效益。」 [...]

本港時事

香港貿發局:明年香港出口升4至6% 范婉兒指最壞時間已過

香港貿易發展局預期2024年香港出口將增長4至6%。截至今年10月,本港出口收縮達11%,相比之下,明年出口有望呈現復甦勢頭。香港貿發局指,明年香港出口料將重拾增長動力,主要是受環球市場對人工智能設備及相關電子產品需求上升所帶動。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左)及首席經濟師趙永礎(右)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雖然本港出口最壞時間已過,但企業營商信心仍受制約,因此明年預測仍傾向保守,又預計本港明年上半年出口表現穩定向好,不會出現負增長,但要錄得4%至6%的預期增幅,相信下半年的增幅必須是上半年的2倍。 她亦提到,市場目前普遍預期美國聯儲局明年5至6月啟動減息,高息環境會於明年上半年維持,但即使美國在下半年起減息,仍需要約3個月時間才能夠傳導至實體經濟,未來亦會視乎美國減息走勢,決定會否調整全年出口增長預測。 在調查內的6個主要行業中,有4個行業的出口商信心下跌。機械業是前景較佳的行業之一,指數上升0.9點至40.3,隨後是電子產品業,下跌6.0點至34.8。玩具業較為悲觀,信心指數跌幅最大,下滑12.8點至29.4。 香港貿發局每季向500名來自六大主要行業(包括機械、電子產品、珠寶、鐘錶、玩具及服裝)的出口商進行調查,並編製成指數,高於50代表看好出口前景,低於50則代表看淡。 印度、台灣和中國内地市場備受看好 各主要出口市場的信心指數依然低於50。出口商最看好印度市場(42.7),指數較2023年第三季上升10.1點,隨後是台灣(上升4.8點至42.5)和中國內地(上升0.9點至39.5)。不過,出口商對歐盟(下跌2.6點至34.6)和美國市場(下降2.8點至33.6)的前景展望信心較弱。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