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和黃醫藥(13)借船出海 國際化進展迅速

博客

黎家聰:和黃醫藥(13)借船出海 國際化進展迅速

美國最新就業數據表現疲弱,市場對聯儲局再加息的預期降溫,債息進一步下滑,美股上周繼續造好,恒指都彈返唔少。而生物科技板塊熾熱,上幾週筆者基本上都是在介紹不同生物科技的股份,它們的表現都不錯,繼續乘勢追擊,今次也留意一隻生物科技股份和黃醫藥 (13)。   和黃醫藥是首家專注於全球市場的創新型醫藥研發企業之一。在過去的20年裡,公司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的發現和開發能力的全面整合的研發創新平台,旨在成為發現、 開發及商業化治療癌症及免疫性疾病靶向治療及免疫療法的全球領導者。自成立以來,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已有13個自主發現的抗腫瘤候選藥物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首三個創新腫瘤藥物現已獲批上市——愛優特®(呋喹替尼膠囊)、蘇泰達®(索凡替尼膠囊)和 沃瑞沙®(賽沃替尼片)。公司還與阿斯利康、武田製藥等國際大藥企合作推進核心產品全球化進程。此外,和黃醫藥除了在香港之外,在美國納斯達克及倫敦證交所都有上市(HCM)。 將研發及營售「專業分工」 正如上述所提到,和黃醫藥會與一些國際大藥企合作推進核心產品全球化進程,得益於早期與禮來和阿斯特捷利康的合作,這令和黃醫藥培養了國際化視野,並建立了國際化標準體系。由於,只有在藥物開發之初就按照國際最高標準推進,才能使其具備全球註冊的潛力。因此,具備國際化標準的和黃醫藥才能更容易使用「借船出海」的海外商業化模式將創新藥快速出海。 「借船出海」模式相比「造船出海」模式有不少優勢。通過借船出海,和黃醫藥可以專心進行自己最擅長的創新藥研發,把不擅長海外商業化的工作交給國際大藥企。國際大藥企有非常健全且完整的商業化管道,能更駕輕就熟地應對各國不同的法律法規。有了這個分工後,能加快創新藥的研發及商業化進度,以便取得重要的先發優勢。此外,License-out交易亦能讓創新藥企業快速回籠資金,保證在研品種研發上市的永續發展。事實上,和黃醫藥之前曾嘗試造船出海,效果不佳,然後便果斷改變策略積極尋求國際商業合作,借船出海。 今年3月,和黃醫藥就完成了與武田製藥達成的中國以外地區全球獨家呋喹替尼的許可協議。武田製藥會負責呋喹替尼在除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以外的全球範圍針對所有適應症的開發、生產及商業化。而和黃醫藥則可獲得高達11.3億美元的付款,其中包括已於2023年4月收到的4億美元首付款以及可高達7.3億美元的潛在額外的監管註冊、開發及商業銷售里程碑付款,外加基於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武田製藥的4億美元首付款正好就是今年上半年和黃醫藥業績的最大貢獻來源。4億美元首付款是一個什麼概念?一般來說,只有很受到重視的項目,才會有藥企願意出超過3億美元去給首付。畢竟,首付款是直接支付而且不能退款的。事實上,這次4億美元首付款刷新了中國小分子新藥出海首付金額紀錄。2023年上半年,總收入增長164%至5.329億美元,這樣強勁的升幅,當中有近半就是來自武田4億美元首付款中的已確認收入2.587億美元。 呋喹替尼作為備受重視的產品,2023年上半年市場銷售額增長12%至5,630萬美元,反映其在三線結直腸癌市場優勢存在。而且,呋喹替尼有望於今年年底在美國上市,今年5月份呋喹替尼用於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獲FDA受理並予以優先審評,美國新藥上市申請的PDUFA日期爲2023年11月30日;歐洲上市申請已於今年6 月獲確認;日本的申請計劃2023年完成,國際商業化進展可謂非常順利。這有賴於「借船出海」的策略成功。 總括而言,和黃醫藥研發管線不斷兌現,國際化進展順利。隨着核心產品的不斷放量,及管線重磅產品的新獲批適應症、臨床進展、海外商業化進展等多個里程碑達成,業績有望持續穩健增長。有興趣投資這種「借船出海」模式的創新藥企,不妨多加留意和黃醫藥。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 延伸閱讀:黎家聰:創新藥板塊繼續熾熱 康寧傑瑞(9966)大升原因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德勤落戶科技園設創新及資產研發中心 斥2億助港實現創科目標

為支持本地創新科技舉措和人才發展,德勤中國創新及資產研發中心日前(1 日)在香港科技園正式開幕,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曾順福表示,德勤將於未來3 年投放逾2 億港元用於創新及資產研發中心,期望中心可促進行業協作和投資,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他透露,公司計劃於 2025年前將Deloitte Digital香港員工人數增加一倍至逾 1,000名科技及數字化專才。 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曾順福 創新及資產研發中心座落香港科技園,佔地全層,是一個獨一無二、聚焦數字化的服務中心,以體現德勤致力支持特區政府實現《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重鎮。現時,香港科技園公司所營運的園區坐擁超過 1,200 間科技公司和逾 12,000 名研發從業員。中心將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機遇,貼身體驗該公司的多元專業服務模式,以及躍動香港計劃下聚焦數字化、併購、可持續發展、智慧政務及創新保險的全融合價值主張服務。 曾順福表示,躍動香港計劃下的數字化、可持續發展和智慧政務三大領域對於助力香港成為全球創新科技中心至關重要,德勤計劃投放超過2 億元於中心的未來發展,包括推動創科舉措、人才發展,以及於 [...]

本港時事

工總:近八成港企未來三年將增加研發開支

香港工業總會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近八成回應港企預計會在未來三年增加研發開支,預料平均增幅達18%;沒有企業表示會縮減研發開支。與前一年比較,逾六成回應香港企業的研發開支有所增長,平均增幅達兩成,另有逾三成表示研發開支持平。而在過去一年,約有七成回應企業投放逾百萬港元作研發之用,研發開支的中位數為310萬元。回應企業之中不乏投放巨額研發資金,其中三家投放逾億元。 調查於9月至10月期間,共收回82份有效回應。工總主席郭振華表示,調查旨在收集製造業對研發的投放,了解研發活動的情況,以及對科技及研發人才的需要。 調查發現,研發活動的情況方面,六成企業表示研發全在內部進行,同時在內部進行研發及外判研發的企業則佔35%,把研發活動全部外判佔少數,只有5%。由於港商普遍在內地設有生產線,港商的研發活動都較多涉及內地。同時在香港及內地進行內部研發的約佔40%,而只在內地進行的則約佔三成二。 調查續指,港商所聘用的研發人員佔員工人數約5%;研發團隊人數10人或以下佔34%,但50人或以上的也有32%,企業有擴展研發團隊加強研發能力的趨勢。研發人員當中, 83%於內地聘用,海外及本地的則分別佔約12%及5%。 調查結果也顯示,企業研發人員不足的問題值得關注。三成多企業表示未能聘請到足夠的研發人員,平均尚欠七名人員,佔整體所需研發人員28%。約八成企業要求新聘的研發人員需持碩士及學士學位。 研發範疇方面,超過九成回應企業從事的研發範疇為產品發展,而涉及程序創新、生產關鍵的配套功能及新材料應用分別佔五成至六成。近八成的企業希望尋找合作夥伴或技術所涉及的研發範疇為產品發展。有六成企業表示研發成果已可作商品化或供其他公司採用。 調查反映現時九成多企業的研發活動主要由公司自行出資。企業普遍希望政府為研發活動提供支援,包括稅務優惠(91%)及財務津貼(79%)。除了有九成多企業希望獲得《施政報告》所提及的研發開支扣稅,企業亦希望政府可以加大稅務折舊免稅額(57%)、減免研發資本開支利息(56%),以及減免專利及版權收入稅項(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