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永懷Lo Sir】吳旭洋

收到Lo Sir離開了我們的消息,內心頓時不願相信,一直希望自己能從噩夢裡醒過來。 Lo Sir平易近人、謙虛、樂意幫助別人,因此他朋友非常多也得到大家的尊重。消息傳出後,很多協會、商會的會長、主席都發短訊給我慰問,雖然我很勇敢的給他們回短訊和表示感謝,但實際上卻不受控的丟著眼淚。 我認識Lo Sir是在二十年前,《Capital Entrepreneur》創刊的時候。創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香港傳媒競爭激烈的環境裡,創刊更是難上加難。但是Lo Sir從來沒有躲避,永遠帶著笑容和拼搏精神帶領團隊去完成各項任務。他給所有同事的感覺就是:無論有多難,只要我們團隊一起努力一起面對,事情總能解決的。 我經常在晚上十一時半收到Lo Sir的電話,大聲說一句:”Paul,搞掂啦!” 他就是那麼可靠的一個同事。 2005年,我打籃球出了意外,膝蓋十字韌帶斷了。做手術當天Lo Sir親自來到醫院探望我,也鼓勵我:”會很快康復的,不要太失落"。我出院之後,他也定期找我,看看我的康復進度。沒想到2006年,Lo Sir自己也發生了小意外,腿部骨折了。在他住院的六個星期中,我也每幾天探訪他。他依然是滿臉笑容,精神奕奕的和我聊天。雖然住院,但他並沒有把工作放下,經常能見到很多同事在他房間裡跟他開會,安排工作。 我倆經歷過同一遭遇,頓時變成了好朋友。 [...]

人物專訪

【永懷Lo Sir】梁榮武

悼念盧Sir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重量級的全球氣候變化報告,因為報告對人類的存亡影響深遠,IPCC因而成為當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觸覺敏銳、大家暱稱為盧Sir 的盧瑞盛,乘機主動邀請幾位對氣候和環保有熱誠的朋友,製作紀錄短片系列,在流動平台「路訊通」播出,我便是在這個歷史時刻和盧Sir 交上了朋友。 系列名稱《 救亡16度 》是盧Sir的主意,它生活地傳達了全球平均氣温不應超越16度這個閾值的概念,並表達了氣候危機的緊急性,充份反映盧Sir用字和溝通的妙技。 氣候行動和教育,不是潮流,也不能即興,而是要一點一滴,不間斷地去做。盧Sir陸續推出的《 16度倒數 》、《綠星级環保大奖》、還有構思中的《迎戰16度》,不單百份百貫徹了這精神,同時亦向其他人展示了如何實踐社會企業責任。 我退休的時候,盧Sir是第一位請我吃飯的朋友,在席上談到的話題,離不開如何繼續合作,傳揚氣候環保訊息。 十多年過去了,世界並未有因盧Sir的努力而變好;相反,不少大權在握的人士更背道而馳,置科學於不顧,將人類推往深谷邊緣;此時此刻,更懷念盧Sir。 盧Sir,我們失去了你這位良師益友,但你的德範、餘光和餘熱,將會永遠留在人間,照耀著和温暖著你的家人和朋友。 梁榮武 (撰文:梁榮武 [...]

人物專訪

【永懷Lo Sir】林超英

聞瑞盛兄猝然離世,扼腕嘆息。 與瑞盛結緣於天文台台長任內,自從認識到氣候變化將會影響人類生死存亡,他便決定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救地球,以為人熟知的衝勁,三扒兩撥便定出拍攝“救亡16度”的計劃,2009年全港首次製作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電視系列,我有幸在退体前及時參與拍攝,在巴士播出,直接向草根階層介紹這個陌生的話題,我相信不少人是在巴士上第一次聽到「氣候變化」這個詞語的,“救亡16度”出街後反應良好,加料拍了兩輯,瑞盛兄落力和高效的推廣,我既敬佩又感激,瑞盛隨後推出更多與環保有關的系列,如“減碳大比拼”、“E好氣候”及“低碳生活在香港”等,令巴士成為環境教育基地,我估計應是全球第一,是瑞盛兄「計仔多、精力夠」建立的成就,他還注意到不少熱心環保的人,默默工作多年無人識,認為理應給他們精神鼓勵,因此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綠星級環保大獎,填補了社會的空白,令眾多範疇的環保工作者感到社會的認同,提高了香港環保隊伍的士氣,這方面瑞盛兄功德不少。 如今瑞盛兄離開了塵世,我想他回望人生歷程,應該滿意自己為人類與眾生福祉的努力,在我心中,他此刻帶着微笑觀看人間。 (撰文: 林超英 前香港天文台台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