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調查:就業市場緊張及僱主增聘人手推高香港薪酬預期

本港時事

就業市場緊張及僱主增聘人手 推高香港薪酬預期

商界信心回升 2023年就業市場展望樂觀 .74%受訪者期望在2023年獲加薪 .57%受訪者期望轉工至少加薪20% 畢馬威中國指出,香港商界對2023年前景感到樂觀,令僱主對僱員人數的預期需求上升,帶動就業機會增加並推高薪酬。由於現時就業市場趨於緊張,畢馬威中國建議僱主重視招聘、獎勵及挽留人才。 專業人士轉工首要考慮 2023年僱主的主要關切點將會是如何吸引及挽留人才。根據調查受訪者的反饋,僱員在轉工時普遍期望獲得其要求加薪幅度;同時,薪酬調整在企業的挽留人才策略中越來越關鍵。薪酬待遇仍然是專業人士考慮轉工的最重要誘因,而企業亦需要留意僱員所重視的其他福利,包括靈活工作安排、房屋福利以及送股形式的獎勵等。 畢馬威中國發佈的《2023年香港高管薪酬展望》報告,對1,327名企業高管和專業人士進行調查,以評估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就業趨勢。其中,645名受訪者在中國香港工作或居住,682名受訪者在中國內地工作或居住。研究領域涵蓋最新的僱員人數預期、薪酬及花紅前景以及大灣區就業趨勢。 畢馬威中國個人服務合夥人施禮信(Murray Sarelius)表示:「隨著香港取消與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同時政府持續向各行各業提供支持,經濟正逐步復蘇。就香港目前面對的緊張的就業市場而言,人才競爭仍十分激烈。對希望增加員工人數的行業來說,人才競爭壓力已部分反應在2023年較高的加薪預期中。」 彈性工作安排越受重視 在緊張的就業市場中,企業需要擴大人才儲備,保持薪酬待遇競爭力,並配備良好的招聘後援。人才短缺可考慮通過招聘非傳統行業和地區以外的人員來解決,前提是薪酬和福利待遇需要與目標行業或地區看齊。在香港經濟復甦過程中,面對有限的預算和資源下,企業必須在薪酬和福利類型方面投向員工和求職者所好。在緊張的就業市場環境下,政府推出的「搶人才」政策將受到企業歡迎,協助僱主招攬人才捕捉商機。 香港的專業人士在新冠疫情期間普遍採用彈性的工作安排,他們一般期望有關工作方式在疫情好轉後亦得以延續。接近四分之三(74%)的受訪者將彈性工作安排列為最重視的五大福利之一,但只有49%的香港僱主提供有關福利。工作的靈活性以及工作生活平衡,是轉職的第三大誘因,僅次於薪酬與福利待遇以及發展和晉升機會。企業若能提供靈活工作安排,例如居家辦公和彈性工作時間,或可在就業市場上脫穎而出,否則或導致更高的員工流失率。 畢馬威中國個人服務合夥人蕭維強(David Siew)表示:「中國內地推出全新的多次入境簽證計劃,容許高技術人才在大灣區自由進出港澳地區,不僅表明對該地區的長遠職業發展潛力有廣泛的認可,同時亦為整個地區創造了更豐厚的人才庫。企業可以考慮提供人員流動政策,鼓勵技術人員移居並在不同城市工作,從而支持業務發展。」 預計今年薪酬漲幅逾六成 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本地的就業市場預計將延續增長勢頭。超過三份之一(37%)的受訪者預計於2023年其企業的香港僱員數目將會增加,較2022年的35%有所上升,若只計受訪的高管及人力資源人員,占比更上升至44%。經濟復甦仍然是香港的一個重點議題,銷售人員、創造收入和客戶關係等前線員工的數量預計增幅最大。該調查亦發現,2023年的薪酬預期將延續上升趨勢。74% 的受訪者預計2023年的薪酬將會上升,高於去年的 66%。然而,受訪者對2023年的花紅預期略有減低,只有44%的受訪者預計花紅會有所增加,低於去年的48%。 畢馬威中國行政人員招聘服務總監許秀芝指出:「由於香港在2022年經濟收縮,受訪者對2023年花紅的態度趨於保守。預計花紅減少的首席級受訪者比例從2022年的8%增長了一倍到2023年的16%。儘管經濟環境充滿挑戰性,但我們的調查顯示,香港復常和防疫措施的進一步放寬將提振本地經濟,並提升專業人士的薪酬水準。」 =========================== 延伸閱讀:邱力迅:【行業前景】建造業人手短缺 倡多方面提升整體生產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股市

首間SPAC掛牌 慎防高追

由招銀國際資產管理及AAC Mgnt Holding共同發起的Aquila Acquisition(7836),為本港首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計劃發售約1億股A類股份,每股發售價10元,每手買賣單位為10.5萬股A類股份,初始價值為每手105萬元, 預計3月18日(本周五)上市。 Aquila發起人持有約2,500萬股B類股份,至於3,900萬份發起人權證,將於發售的同時以私人配售方式向發起人出售,價格為每份1元;B類股份及發起人權證將不會於聯交所上市或買賣。 收購目標方面,Aquila計劃重點關注亞洲,特別是中國,有科技賦能的新經濟領域,例如綠色能源、生命科學及先進科技與製造的公司。 SPAC本身是沒有任何業務,在上市時只有現金,在上市後收購另一間非上市公司,令其變相上市,與「借殼上市」不謀而合。成功上市後,募集而來的資金以信託方式持有,只供日後併購之用。SPAC的管理層需要在限期內(通常為上市後的24個月內)尋找併購目標。在這段時間內,此SPAC的股票已可買賣。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認為,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IPO集資上市地之一,在協助內地企業獲得國際資本方面佔有優勢,預期主要業務在內地的SPAC併購目標,將繼續視與在港上市的SPAC合併為吸引選擇。 股神巴菲特曾形容SPAC是「拿別人的錢去賭博」,所以慎防高追,因SPAC的上市價格通常為10美元,若發起人往績不俗,或傳出併購消息後,股票受追捧,投資者以高於10美元的價格買入SPAC股票,一旦消息落空,在限期內沒法完成併購,投資者只能獲發還初始金額。即是說,就算投資者用20美元的價格買入SPAC股票,也只會退回10美元。 [...]